15. 混住混吃
作者:零一的    更新:2021-12-20 18:17
  应辉住的学生宿舍楼是混住,楼里男生女生都有,每层楼十几个单间,每间住一个学生,房间里没有厨房和卫生间,所以每层楼都设有一个公用的厨房和卫生间,应辉就很快认识了住同一楼层的中国女留学生戴梦晨。
  戴梦晨比应辉早一年来德国,也比应辉大几岁,应辉就管戴梦晨叫“姐姐”。应辉家里有三个姐姐,他叫“姐姐”已经顺口了。这天在走廊里碰到戴梦晨,应辉就问:“姐姐,怎么这里老是下雨,现在是雨季吗?”
  “是呀。”
  应辉看见过德国女生裸露上身在草坪上晒太阳的样子,就更加盼望阳光灿烂的日子,于是道:“我说怎么老下雨,盼太阳已经盼好久了。诶?那这雨季要多长时间啊?”
  戴梦晨晃了晃自己手中的花伞,笑道:“这里一年一个雨季,每季十二个月。一周下一次雨,每次下七天。”
  应辉非常惊讶,“啊?还有这种气候啊?”
  “现在气候还算好的。到了冬天,下午三点天就黑了。”
  看来应辉刚到伊尔时被第一印象给迷惑了。好在应辉是在四川盆地长大的,他虽然对缺少阳光非常遗憾,但也能够适应阳光长期不灿烂的日子。
  伊尔的阳光不发达,服务业也不发达,整个城市的餐馆加起来,还没有成都的一条街多。应辉好不容易找到一家中餐馆试验了一下,感觉那味道不要说跟川菜比,甚至难望上海菜的项背,况且价格又贵,应辉便定下了以后还是自己做饭的主基调。
  应辉第一次去超市,拿鸡蛋时,发现装鸡蛋的盒子非常精致,便犯起了嘀咕。在应辉有生以来仅有的几次买蛋经历中,蛋都是用塑料袋散装的,从不知道装鸡蛋还可以装得如此隆重。应辉心想,这么好看的盒子,大概要额外算钱的,于是就找了一个塑料袋,把盒子打开,把鸡蛋一枚一枚捡出来,再一枚一枚放进塑料袋里。谁知结账的时候,收银员看见应辉小心翼翼地把一袋子鸡蛋放在柜台上,直接就懵逼了。
  “鸡蛋的盒子哪儿去了?”收银员问。
  “我没有拿。”应辉道。
  “为什么你不拿?你这样不怕把鸡蛋打碎吗?”
  “哦……盒子,盒子收费吗?”
  “盒子免费。没有盒子,我怎么给你扫码呢?”
  原来,德国这边买鸡蛋送盒子,这些精致的盒子是鸡蛋的标准包装。应辉初来乍到,缺少在先进国家的生产和生活经验,只好把一塑料袋的鸡蛋再一枚一枚放回盒子里去。
  应辉第二次去超市,看到货架上的一些肉罐头包装上印着狗的图案,就诧异了。因为语言学校的老师在课堂上讲过,在德国千万不要说自己吃狗肉,德国人对这个很忌讳。应辉再仔细看价格标签,还蛮便宜的,颇为感慨,心想大概德国人不吃狗肉,所以就便宜了。应辉小时候看电影《少林寺》看过五六遍,深知“闻到狗肉香,和尚也跳墙”的道理,便想试试德国的狗肉到底味道如何,反正自己吃狗肉的事情不在外面宣传就是了,于是就买了三罐狗肉罐头。
  应辉回到宿舍把狗肉罐头打开一看,就像咱们中国的午餐肉一样,随后尝了一下,味道还可以,唯一欠缺的就是没怎么放盐。于是,应辉自己加点儿调料,那顿饭就吃了狗肉罐头。然后过几天应辉又吃狗肉罐头,吃完了一罐又开第二罐,第二罐吃完又开了第三罐,第三罐还没吃完,这天早上,应辉在厨房里遇到了一个住在同一楼层的德国同学。德国同学问:“应,你养狗吗?”
  应辉道:“我不养狗啊。”
  “那你朋友是不是养狗?”
  “也没有啊。”
  这时德国同学纳闷了,“那你为什么老是把狗粮放在冰箱里,而且还老是把盖子打开?”
  “我……”应辉这才意识到,自己美哉美哉吃了一个多星期的“狗肉”,原来不是狗肉,是狗粮。
  德国同学和颜悦色地说:“应,狗粮不要和人的食物放在一起,就是我不说,别的同学也会有意见的。”
  原来,厨房里有一台冰箱是本楼层学生共用的,每个学生占一格。对于应辉把开了封的狗粮放到冰箱里,几个德国同学已经忍了很久了。
  应辉以前只见过给猫猫狗狗喂剩饭剩菜的,不知道原来还有猫粮狗粮这种概念,更无法想象猫粮狗粮的包装如此精美,加上罐头盒上的德国字又认不全,就又闹了个笑话。毕竟中国取消粮票也没多少年,中国的人也就是不久前才能敞开吃,中国的狗还需要多一点时间提高生活质量,狗粮还没在中国流行起来。不过,这件糗事并没有让应辉毫无收获,吃了一个多星期狗粮,应辉深深体会到:原来狗狗是不怎么吃盐的。
  方自归住的拖车营地是混住,营地停放着二十几辆trailer,混居着各种肤色的美国下层人民,以及像方自归这样到了美国变成下层人民的人。
  牛津英汉词典对“trailer”的翻译是“拖车式活动房屋”,这是一个中国没有的新鲜事物,方自归为了省钱,就在别人家的沙发上临时住了十几天后,搬到这个新鲜事物里准备在这里长期定居了。因为方自归交了学费买了书以后,盘缠所剩不多,不得不为自己制定了“全市最低价”的原则。
  学费虽然不便宜,好在有思想准备,可一本书动辄就要一百多美刀,方自归没有很好的思想准备,吃了一惊,最后也只好“君子以俭德辟难”,选择住最便宜的trailer。三个室友一平摊,住trailer每月只要五十美刀,远比一本书便宜,是一个可以长期定居的价格。方自归从小有浪迹天涯的理想,现在天天都睡在拖车里,有一种理想快实现了的感觉。
  方自归的两个室友一个是中国留学生周由,一个是墨西哥人欢。欢的全名是JuanPSoto,翻译过来应该是“胡安.辟.索托”。可“欢”比“胡安”更接近“Juan”的发音,况且他每天乐呵呵的,“欢”这名字可以说是音译和意译的完美结合,所以叫他“欢”。欢不是留学生,套用当时中国的说法,欢是跑到美国的墨西哥盲流。
  方自归之所以跟欢和周由能有缘走到一起,是因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省钱。住拖车的人都是在美国的穷人,他们就像资本家对利润的追求一样,认为省钱的事业应该是永无止境的。所以,为了实现大家共同的目标,三位室友响应毛爷爷“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要把美国的弗林特变成中国的南泥湾,能自己做的事情坚决自己做,比如理发,比如晚餐。
  以拖车里那个简易厨房的技术条件,中华料理的蒸煮煎熬、炒炸烤爆、炖烩焗焖、烙焙焯炝、煸熘煨㸆实在无法施展,三位室友便因地制宜,兼顾成本最低和效率最高的原则,对晚餐进行了标准化。就是水里放点儿肉和盐,再放面条和蔬菜,煮一锅烂糊面。
  三位室友商量好了,谁先回到拖车谁煮烂糊面,回来晚的自己热一下,最后一个回来的负责洗锅。
  在标准化低成本的晚餐研发成功后,方自归的早餐也有了一个把成本降到最下限的解决方案,同时也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午餐问题,可以看做解决早餐问题后产生的蝴蝶效应。
  方自归通过申请,谋得了一份在学校食堂做早餐服务的兼职,就是煎煎鸡蛋搞搞清洁什么的,每小时可以赚美金五块两毛五。这份兼职有个福利,就是在开始为别人做早餐服务前,自己可以先免费饱餐一顿。因为这个福利,方自归除了“全市最低价”原则又为自己定了一个新的原则:把早餐当午餐吃,把午餐当早餐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