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小李探花
作者:太素先生    更新:2022-05-31 11:27
  众位士子坐在案桌前纷纷大惊,以往的考题的出题方式基本上都是诗赋类型,但是在科举中,诗赋考试其实是一个弊端,因为大多数士子在面对诗赋考题的时候,都只能回答一些马屁诗赋,根本就考验不出一个士子的真正水平。为了平衡这个问题, 仁宗思考了良久才想出了这十道考题,为的就是选一些干练之才委以重任。
  众位士子纷纷抓耳挠腮,苦思冥想,额头都急的冒出了热汗。
  这十道问题和诗赋有着很大的差别,并不只是为了考察士子们的文采,主要是为了考察士子们的实际能力, 因为这十道问题都是关于民事的, 想要考察这些士子在面对这些民间常事的时候会如何解决,因为只要考中的士子肯定就会在朝廷中当官,如果光有文采没有办事能力,那么他注定是一个庸才。仁宗的这十道题主要是通过经义、时政、案件三个方面来进行提问,再综合了当下的国情、民情等实际情况,是一种破格的筛选制度。
  即使是李湛也废了很大的心力才对和十道题做出了回答,李湛活动了一下酸痛的手腕,将饱沾笔墨的毛笔放好,等着纸上的墨汁干了,这才第一个交卷。
  李湛一交卷,立刻就引起了其他士子的紧张,有些忙中出错手中的毛笔不小心将墨汁滴落到了答卷纸上,一脸的懊恼。
  官家看着那个年轻的士子,居然如此快的就将所有问题回答完毕,顿时一愣个,这些问题都是他深思熟虑思考了好几天才想出的难题,就是让他自己回答也不会这么快就完成了。
  官家对着身边的内官挥手示意,太监点头俯身走到了李湛的身旁,将李湛的答卷收起,恭敬的交给了仁宗皇帝。
  官家看着卷上法度严谨, 笔力险峻欧体楷书,就是点头,他本身是一个喜爱书法的人,见得李湛写的一手好书,自然是印象加分不少。
  李湛楷书练得是欧阳询的字贴,唐初欧阳询是楷书四大家之一,笔力险峻,结构独异,后人称为“欧体“,世称“唐人楷书第一“,代表作是《九成宫醴泉铭》。
  官家继续看着李湛的答卷,不断的品着李湛所提出的解决方法,不时的皱眉,看完一遍之后,又好似没有想明白,再次拿起看了一遍,不知不觉间见就已经过了两个时辰,这期间不是没有士子交卷, 但是官家依然沉浸在李湛的答卷中,不愿抬头。
  等到所有士子交卷作答完毕, 他们由禁卫军领着到了偏殿等着,等到官家回过神来,安抚鼓励众人几句,众位士子这才能够出宫回家,等待着皇榜张贴。
  时间转眼就过去了,到了皇榜张贴这一天,即使是李湛也不得不来到了皇宫外等着,因为晚上新晋的科场进士,要进宫拜谢官家,并且官家还会在御花园琼林苑中设宴为众位士子庆祝,称作“琼林宴“。从此这些士子就都是天子门生了。
  文天祥就曾参加过琼林宴,并且用诗作描写了当时的盛况,写下了《御赐琼林宴恭和诗》。
  “奉诏新弹入仕冠,重来轩陛望天颜。
  云呈五色符旗盖,露立千官杂佩环。
  燕席巧临牛女节,鸾章光映壁奎间。
  献诗陈雅愚臣事,况见赓歌气象还。”
  李湛听着唱榜之声不断响起,这是宫中专门找了声音洪亮之人来唱榜。
  一直等到了二甲第一名,李湛也没有听到自己的名字,身旁的周管事脸色已经有些难看了,小心翼翼的打量了一眼李湛的脸色,他见李湛依然毫无波动,不由心中一动,难道这位表少爷进了一甲榜单不成?
  “一甲第三名,扬州李湛!”
  “轰”的一声,周管事已经只感觉一股热血涌上了头,一把抓住了身边的陌生人,一脸激动的大声喊道。
  “我家表少爷中了探花郎,中了探花郎!”
  本来身边被抓住的人还是一脸的气愤,敢要对着周管事一顿怒喷,听到了这句话后,连忙变了脸色,对着周管事就是一阵恭喜,不由的将目光看向了周管事身边的李湛,眼中精光大作,他本就是权贵人家的管事,为的就是榜下捉婿,见探花郎就在自己的身边,而且年轻有为,英俊潇洒,顿时就是心头一喜。
  这个管事刚要喊府中的人一块将李湛捉了回府,就见李湛已经消失在了人群之中,不由的懊恼,只能抓住了身边的周管事,连连问道。
  “你们是哪家的,你们见表少爷可曾婚配?”
  周管事本来还好奇李湛为何会突然消失,耳中听到这人的问话,顿时一惊,想起了本朝榜下捉婿的好戏,打了一个激灵,想起了之前主君的嘱托,这表少爷是要和家中的大小姐婚配的,怎么能让给外人,顿时一个挣扎,在对方还未反应过来之时,就已经钻进了人群之中,向着府中赶去。
  李湛回到府中,心中有些疑惑,他本来颇有自信,认为自己应该可以获得状元的,不知怎么回事,居然只得了一个探花郎,让他费解。
  文德殿,位于主殿西侧,是本朝官家处理政务的主要场所,官家坐在龙椅上,看着下方的诸位大臣,有些头痛的揉了揉眉心,有些无奈的解释道。
  “诸位相公,扬州李湛的的确是殿试中答题最好的,针砭时弊,既有针对性,朕也是很喜欢他的回答,但是他毕竟年龄尚幼,如果得了状元,有些过于高调,反而对他不利!”
  韩琦手持笏板出了队列,对着官家反驳道。
  “官家,臣不赞同您的做法,扬州李湛既然技高一筹,就该位列头名,正所谓有志不在年高,李湛有着真才实学,不该遭受如此不公平的对待!”
  下方的队列中的文官们纷纷出列,对着官家抗议道。
  “臣等认为韩大相公所言甚是,请官家三思!”
  官家看着出列的大臣们,心中一阵烦闷,他是真心为了李湛好,认为他过于年幼,不可锋芒过甚,这才将他按在了一甲第三,谁想到此举捅了马蜂窝了,惹得大臣们纷纷抗议反对。
  其实韩琦等人也不是真的为李湛出头,他们是因为官家违反了科举的公正,触及了文官集团的敏感神经,他们可不愿日后科举结果可以随官家的主观意愿而变动,这是士大夫集团和皇权之间的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