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三章:拆分皇商(中)
作者:煌煌华夏 更新:2021-12-20 09:49
华盖殿里的气氛稍微有些压抑。
朱允炆一看便知道铁定是自己的话引发了一些个歧义。
也是这群人让自己前些年整治的太狠,委实有些杯弓蛇影了。
天地良心,朱允炆设这堂家宴还真不是惦记宗亲们口袋里那些个银子,无论是前世还是今生这个皇帝的身份,他对钱都没有概念,他对钱压根就不感兴趣。
甚至于关于反垄断法案的大多数条款都已经被朱允炆自己给否掉,不打算推行了。
一个时代应该有一个时代的制度,没有最完美的只有最适合的。
他只是想要跟这群宗亲一起吃顿饭,说家里事的同时顺道重新梳理一下各支在皇商中的职责身份。
以往是大家伙年底分账,商会盘子里有多少银子,大家上交三成到朱允炆的内帑里,剩下的各家均分。
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打击了他们的积极性的。
比如湘王、蜀王、周王这几个对经商不感兴趣的,一年到头基本不会过问一句,除了伸手要钱的时候露一次面。
这么些年,皇商怎么发展,基本都是朱植一个人在把持,辽王是个惫懒的性子,虽说这些年不复几年前那般整日留恋烟花,但也不是啥积极奋斗的主。
能躺着绝不坐着,能坐轿绝不骑马。
再这么养下去,依靠着皇商的体量和绝对的垄断权,他们仍然能够躺着把钱给赚了,那跟养一群猪,栓几条狗有什么区别?
失去资本的积极性了。
“仰赖陛下如天恩德之庇佑,这些年,各家的情况都还过得去,过得去。”
朱植摸不透朱允炆的想法,有些小心的谦虚了两句。
他倒是不脸红,一句过得去就打发掉了上百万的年收入。
“那就好,那就好。”
朱允炆面上带笑,连连点头,一副很是开心的样子。
“只要各位叔叔家里的日子能过得越来越景气,我心里就算宽慰了许多,爷爷把咱们一大家子这么一堂家业留下来,不能在我的手里蒙了尘。”
这段话说的大家伙心里都复杂起来。
这些年宗亲跟朱允炆这个皇帝的关系紧张,双方各自都有理说,但真个静下心来想想,又觉得没必要了。
这些个亲王自己心里咂摸几下滋味,觉得这些年朱允炆这个侄子确实也不错了。
诚然,封地没了,铁杆庄稼也没了,连藩王最后的特权:开府建制,拥有专属的卫队、从官、排场仪仗这些更是拿的干干净净。
但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
他们这些在京的藩王根本不用担心皇帝猜忌他们,天天派西厂、锦衣卫啥的盯着防着,更别说软禁了。
整个南京,亦或者整个大明。
除了孝陵、凤阳祖陵这两个地方去之前要打报告之外,就是皇宫,他们都想来就来。
皇帝一直很欢迎家里人来串门。
个人活动上不做限制之外,皇帝自掏腰包成立的皇商这些年的成绩也算是有目共睹,各家各支都赚的盆满钵满,生活可谓相当的奢侈了。
要是换他们那个抠门的爹,看他们这么糟蹋钱粮财富,恐怕能一手一个都掐死。
朱允炆从来没过问过。
真说个起来,就是只要宗亲们不触犯国法,不去做一些利欲熏心、祸国害民的事,朱允炆这个皇帝还是相当开明和大方的。
“操持一个国家本就劳心费力,允...陛下您已经做的很不错了。”
朱植到底还是觉得别扭,就干脆恢复原称。
“家里的事,有四哥看着呢,不会再给陛下添堵了。”
这话听得朱棣脸皮直抽。
这小老弟是不是喝多了,还有这样拆台的?
不过朱棣还是应了下来,刚打算拍胸脯做一番保证,就见朱允炆直摆手。
“这堂家宴不是点将台,用不着大家伙许什么军令状,未来的事谁也说不准。
朕也可能因为个别人的失德就偏见其他人,各位都是朕的叔叔,前些年忙国家的事,家里的事朕很少掺和。
现在既然闲下来了,朕就打算找各位聊聊咱们老朱家未来的发展。”
话题说到这里,就算是引入了正题,朱允炆也没打算跟他们卖关子,直眉瞪眼的就开门见山。
“朕打算,将皇商拆成几份,分别主管几个省的业务。
你们各支商量一下,几家联合各领一摊,将来也不用在这南京城里的总会里开会了,各自年底的收入,走税部对完账审计之后,就各自分了吧,至于朕的那一份,由三成砍成两成。多出来的,给你们多分分。”
这一下,华盖殿里算是彻底安静下来。
皇帝终于还是露出了庐山真面目,要对皇商动手了。
但这次改革,并不是如过往那般的所谓掀桌子砸蛋糕,破坏别人的利益。
因为各家的利益并没有受到损失。
只是攫取财富的方式变了而已。
以往是一个盘子装满了饭,各家捧着碗从这个盘子里均饭吃,无多无少。
现在呢,碗省了。
朱允炆把盘子打碎,各家拿其中一个碎碟片,里面装的饭呢各自吃。
甚至为了不引起抵触,朱允炆还自己砍掉了属于他的那一成,分出去。
以后大家伙能赚多少,就真的是各凭本事了。
不会经商,赚的少了,那就看着其他家发财干瞪眼,眼红去吧。
大锅饭制度变成了各自包产。
这样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大家伙各自有了自己的‘地盘’,那么利益的冲突就会出现,促进了商业竞争。
在想一致对外,合其伙来挤占地方商会的利益,破坏民间自营经济那就是不可能出现的事情。
而能力不足的,就会迅速在资本的大潮中被淘汰,所谓鲸落万物生。
一旦被拆分开的皇商在地方被地方自营商会所淘汰,那么以皇商庞大的体量和市场占有量,能养活多少的自营商户。
将来的路,就要靠宗亲们自己走下去了。
“朕这边打算把皇商拆成五份。
漠庭三都户所、辽东、关西、山西、陕西、北平算作一份。
湖广、四川、云南、贵州、交趾算作一份。
南直隶、河南、山东、江西算作一份。
福建、广东算作一份。
海外独算一份。”
这个拆分,是朱允炆按照去年皇商总会各省营收的数额来汇总计算的。
算是相对性比较平均的一个数值了。
而在划分之后,朱允炆更是直接点了朱植的将。
“植叔将来就跟四叔、五叔、六叔搭个伙,负责南直隶这一块区域吧。”
瞧瞧人家朱允炆点的将。
朱棣、朱橚、朱桢跟朱植一块搭伙守在这南直隶?
那不就是让朱植一个人说了算嘛。
朱棣是总参谋长,朱桢这几年也在总参混饭吃,毕竟打小行伍长起来的,跟五军府的关系那不用说。
俩军人带上朱橚这么个潜心养生,问迹于医学的主,哪有一个会做生意的?
南直隶这一块虽然挂上了河南、山东两个商税贫瘠的省份,但到底还有个江西呢。
赚的不算多也不算少,四个人分刚刚好。
剩下的也不剩什么挑头了。
一群人见朱允炆径直开始点将,便是明白这件事情上皇帝的意见已经不容置喙,留给他们的,无非就是怎么瓜分。
各省划下来的区域谁都看不上。
大家眼里只有一块:
海外!
朱允炆一看便知道铁定是自己的话引发了一些个歧义。
也是这群人让自己前些年整治的太狠,委实有些杯弓蛇影了。
天地良心,朱允炆设这堂家宴还真不是惦记宗亲们口袋里那些个银子,无论是前世还是今生这个皇帝的身份,他对钱都没有概念,他对钱压根就不感兴趣。
甚至于关于反垄断法案的大多数条款都已经被朱允炆自己给否掉,不打算推行了。
一个时代应该有一个时代的制度,没有最完美的只有最适合的。
他只是想要跟这群宗亲一起吃顿饭,说家里事的同时顺道重新梳理一下各支在皇商中的职责身份。
以往是大家伙年底分账,商会盘子里有多少银子,大家上交三成到朱允炆的内帑里,剩下的各家均分。
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打击了他们的积极性的。
比如湘王、蜀王、周王这几个对经商不感兴趣的,一年到头基本不会过问一句,除了伸手要钱的时候露一次面。
这么些年,皇商怎么发展,基本都是朱植一个人在把持,辽王是个惫懒的性子,虽说这些年不复几年前那般整日留恋烟花,但也不是啥积极奋斗的主。
能躺着绝不坐着,能坐轿绝不骑马。
再这么养下去,依靠着皇商的体量和绝对的垄断权,他们仍然能够躺着把钱给赚了,那跟养一群猪,栓几条狗有什么区别?
失去资本的积极性了。
“仰赖陛下如天恩德之庇佑,这些年,各家的情况都还过得去,过得去。”
朱植摸不透朱允炆的想法,有些小心的谦虚了两句。
他倒是不脸红,一句过得去就打发掉了上百万的年收入。
“那就好,那就好。”
朱允炆面上带笑,连连点头,一副很是开心的样子。
“只要各位叔叔家里的日子能过得越来越景气,我心里就算宽慰了许多,爷爷把咱们一大家子这么一堂家业留下来,不能在我的手里蒙了尘。”
这段话说的大家伙心里都复杂起来。
这些年宗亲跟朱允炆这个皇帝的关系紧张,双方各自都有理说,但真个静下心来想想,又觉得没必要了。
这些个亲王自己心里咂摸几下滋味,觉得这些年朱允炆这个侄子确实也不错了。
诚然,封地没了,铁杆庄稼也没了,连藩王最后的特权:开府建制,拥有专属的卫队、从官、排场仪仗这些更是拿的干干净净。
但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
他们这些在京的藩王根本不用担心皇帝猜忌他们,天天派西厂、锦衣卫啥的盯着防着,更别说软禁了。
整个南京,亦或者整个大明。
除了孝陵、凤阳祖陵这两个地方去之前要打报告之外,就是皇宫,他们都想来就来。
皇帝一直很欢迎家里人来串门。
个人活动上不做限制之外,皇帝自掏腰包成立的皇商这些年的成绩也算是有目共睹,各家各支都赚的盆满钵满,生活可谓相当的奢侈了。
要是换他们那个抠门的爹,看他们这么糟蹋钱粮财富,恐怕能一手一个都掐死。
朱允炆从来没过问过。
真说个起来,就是只要宗亲们不触犯国法,不去做一些利欲熏心、祸国害民的事,朱允炆这个皇帝还是相当开明和大方的。
“操持一个国家本就劳心费力,允...陛下您已经做的很不错了。”
朱植到底还是觉得别扭,就干脆恢复原称。
“家里的事,有四哥看着呢,不会再给陛下添堵了。”
这话听得朱棣脸皮直抽。
这小老弟是不是喝多了,还有这样拆台的?
不过朱棣还是应了下来,刚打算拍胸脯做一番保证,就见朱允炆直摆手。
“这堂家宴不是点将台,用不着大家伙许什么军令状,未来的事谁也说不准。
朕也可能因为个别人的失德就偏见其他人,各位都是朕的叔叔,前些年忙国家的事,家里的事朕很少掺和。
现在既然闲下来了,朕就打算找各位聊聊咱们老朱家未来的发展。”
话题说到这里,就算是引入了正题,朱允炆也没打算跟他们卖关子,直眉瞪眼的就开门见山。
“朕打算,将皇商拆成几份,分别主管几个省的业务。
你们各支商量一下,几家联合各领一摊,将来也不用在这南京城里的总会里开会了,各自年底的收入,走税部对完账审计之后,就各自分了吧,至于朕的那一份,由三成砍成两成。多出来的,给你们多分分。”
这一下,华盖殿里算是彻底安静下来。
皇帝终于还是露出了庐山真面目,要对皇商动手了。
但这次改革,并不是如过往那般的所谓掀桌子砸蛋糕,破坏别人的利益。
因为各家的利益并没有受到损失。
只是攫取财富的方式变了而已。
以往是一个盘子装满了饭,各家捧着碗从这个盘子里均饭吃,无多无少。
现在呢,碗省了。
朱允炆把盘子打碎,各家拿其中一个碎碟片,里面装的饭呢各自吃。
甚至为了不引起抵触,朱允炆还自己砍掉了属于他的那一成,分出去。
以后大家伙能赚多少,就真的是各凭本事了。
不会经商,赚的少了,那就看着其他家发财干瞪眼,眼红去吧。
大锅饭制度变成了各自包产。
这样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大家伙各自有了自己的‘地盘’,那么利益的冲突就会出现,促进了商业竞争。
在想一致对外,合其伙来挤占地方商会的利益,破坏民间自营经济那就是不可能出现的事情。
而能力不足的,就会迅速在资本的大潮中被淘汰,所谓鲸落万物生。
一旦被拆分开的皇商在地方被地方自营商会所淘汰,那么以皇商庞大的体量和市场占有量,能养活多少的自营商户。
将来的路,就要靠宗亲们自己走下去了。
“朕这边打算把皇商拆成五份。
漠庭三都户所、辽东、关西、山西、陕西、北平算作一份。
湖广、四川、云南、贵州、交趾算作一份。
南直隶、河南、山东、江西算作一份。
福建、广东算作一份。
海外独算一份。”
这个拆分,是朱允炆按照去年皇商总会各省营收的数额来汇总计算的。
算是相对性比较平均的一个数值了。
而在划分之后,朱允炆更是直接点了朱植的将。
“植叔将来就跟四叔、五叔、六叔搭个伙,负责南直隶这一块区域吧。”
瞧瞧人家朱允炆点的将。
朱棣、朱橚、朱桢跟朱植一块搭伙守在这南直隶?
那不就是让朱植一个人说了算嘛。
朱棣是总参谋长,朱桢这几年也在总参混饭吃,毕竟打小行伍长起来的,跟五军府的关系那不用说。
俩军人带上朱橚这么个潜心养生,问迹于医学的主,哪有一个会做生意的?
南直隶这一块虽然挂上了河南、山东两个商税贫瘠的省份,但到底还有个江西呢。
赚的不算多也不算少,四个人分刚刚好。
剩下的也不剩什么挑头了。
一群人见朱允炆径直开始点将,便是明白这件事情上皇帝的意见已经不容置喙,留给他们的,无非就是怎么瓜分。
各省划下来的区域谁都看不上。
大家眼里只有一块:
海外!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