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一章 壮士归乡
作者:洗澡的兔子 更新:2022-01-18 19:40
以王谧的能力,确实可以和谢安周旋,不说是大获全胜了,至少能够让老头子元气大伤。
谢安的年纪也够老的了,只要有人能够和他周旋几年,估计就把他拖没了。
“我看,谢安石的日子不会好过了!”司马道子二话不说就做了这样的判断。
司马曜还有些不解:“你为何这样有信心?”
信心当然有,还是谢安给的。
道子故作高深,笑道:“大兄有所不知,谢安石不只是替谢幼度要了好差事,他还没有给王稚远任何的封赏。”
“只说搁置再议,大兄想一想,这件事若是让野心勃勃的王稚远知道了,他会饶了谢安石吗?”
哦?
还有这样的事?
司马曜深吸了口气,兴奋的搓搓手。
几天没有过问朝政,没想到就会发生这么多微妙的变化。
难道,朝堂真的要乱了?
与很多人想象的不同,如今的大晋朝廷上,以司马曜为首的一些人,他们并不希望朝政一直平稳下去。
他们追求的是变动,是混乱,平稳就意味着一潭死水,毫无变革的可能。
就好像是北府兵,谢家是一朝权在手,就别想夺走。
这样的日子过下去,不知哪年哪月才能把权力抓在手里,司马曜也着急啊!
虽说他还很年轻。
“当然不能!”
“可是,谢安为什么这样做?”
“这不太像是他的作风。”
兴奋过后,司马曜还是恢复了一些理智,谢安一向沉稳,面子上的功夫做得还是很好的。
据他所知,谢安与王谧算不上是关系很好吧,但是也绝对没有矛盾,为何谢安要独独向王谧下手?
“大约就是为了防备琅琊王氏的后起之秀吧。”司马道子推测道。
“也只能这样解释。”司马曜轻轻附和,但心中仍有疑惑。
“既然这件事交给了谢安石,那我们就全都按照他说的做,什么时候他把奏疏送上来,我们就盖上宝印,朝廷的那些非议,让他自己受着去。”
兄弟两的酒盏终于碰到了一起,发出了叮的一声,他们自认为聪明,可以尽收渔翁之利,却不知晓,千般算计,不过是被别人推出去当枪使而已。
谢安的表示确实没错,他确实说过王谧的功劳要再商议,但是这个消息是谁传到司马道子耳朵里的?
是王恭!
王恭会原原本本的将当时的实情全都告诉司马道子吗?
当然不可能了!
傻兮兮还自以为聪明的司马道子不会想到,这个馊主意,明明是谢安石和王恭的共同作品。
每个人都想利用初露锋芒的王谧给对方挖坑,他们很快就会明白,等到万众期待的人物回到建康的时候,该谁跳坑了……
…………
半个月后,悬门渡。
人分先后,事分缓急,归心似箭的北府兵,乘着大胜的兴奋愉悦,快马加鞭脚步不停,只用了半个月就从襄阳城奔回了京口。
很多人会吹嘘,也不是很快嘛,速度一般般。
但是他们却忘记了,北府大军它不是一个人两个人,也不是一万人,是十万大军!
那是浩浩荡荡,气势恢宏的一支大军!
从调动,再到行进当中保证每个士兵都能不掉队,一日两餐,医疗救护,日常休息,都需要耽误时间。
半个月哪里够用?
而现在,就在距离京口二十里路的旷野之间,北府兵的先头部队,已经到达了这里!
再过不久,所有的北府大军都会向着这个方向集结而来,持续时间不会超过一天!
最迟天黑之前就能全都到齐!
“寄奴!”
“我们终于回来了!”
“我们终于活着回来了!”
檀凭之纵马上前,追上了刘裕,他近乡情怯,他瞻望着这一片熟悉的土地,他早已将京口当做了自己的家乡。
慷慨激昂!
壮士归乡!
能挤进先头部队的这些人,大部分都是京口土著,正是回家的强烈冲动驱使着他们,比一般的士兵脚程更快,步步争先。
当他们终于在这片旷野中停下脚步的时候,很多人都控制不住激昂的情绪,扑通跪下。
眼泪夺眶而出,哀嚎声遍野。
这不是痛苦的哭声,也不是悲伤的嚎叫,而是激动,是劫后余生的兴奋!
活着!
能够跑到京口城外哭泣的人,都应该好好感谢老天爷,他们能够跪在这里,那是因为他们还活着。
那么多的兄弟,手足,去了就没能再回来,有的死在战场上,有的病死在半路上,年轻的生命,就这样随风消逝。
活着的人,怎能不哭泣?
怎能不感叹命运终于还是站在了自己这一边?
就连勇猛无畏的檀凭之都发出了由衷的感叹,也是老天垂怜,檀凭之的伤势初看起来严重,可休养了几天,众人便发现,愈合的很快,等到归期到来,老檀都可以跨马扬鞭了!
老檀和刘裕并马而立,看着眼前的大好河山,视线的尽头,就是京口第一渡口,悬门渡。
江水滔滔,来回翻涌,江水将一条条小船迎来又送走,一年四季,几乎不断重复着这样的动作。
江水无声,人却有情。
刘裕举起拳头,与檀凭之碰在了一起。
至此,他们兄弟都完成了人生的第一个重大跨越。
从农夫,变成了将领!
仅仅两个月,这一切就都改变了!
在他们的麾下,有成千上万的士兵,对他们无限服从,拥戴着他们,这让他们的自信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尤其是檀凭之,他自中原一路过关斩将,披荆斩棘而来,早就已经是和阎王爷会过几次面的人了!
可以说,他早就看淡了生死。
之所以支撑着他再次投奔北府兵的一大原因,正是因为他不想死的毫无价值。
应该说,夺回故土,加官进爵,也是檀凭之追求的目标之一,但是在他心中,最重要的目标却并不是这些。
几次和死神擦肩而过,让檀凭之深深感叹命运之无常。但是,相比作为寂寂无名的农夫檀凭之死在南渡的路上,他更希望能够带着荣耀战死沙场。
而如今,檀凭之数次踏上战场,杀戮无数,却还是活着回到了京口。
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
谢安的年纪也够老的了,只要有人能够和他周旋几年,估计就把他拖没了。
“我看,谢安石的日子不会好过了!”司马道子二话不说就做了这样的判断。
司马曜还有些不解:“你为何这样有信心?”
信心当然有,还是谢安给的。
道子故作高深,笑道:“大兄有所不知,谢安石不只是替谢幼度要了好差事,他还没有给王稚远任何的封赏。”
“只说搁置再议,大兄想一想,这件事若是让野心勃勃的王稚远知道了,他会饶了谢安石吗?”
哦?
还有这样的事?
司马曜深吸了口气,兴奋的搓搓手。
几天没有过问朝政,没想到就会发生这么多微妙的变化。
难道,朝堂真的要乱了?
与很多人想象的不同,如今的大晋朝廷上,以司马曜为首的一些人,他们并不希望朝政一直平稳下去。
他们追求的是变动,是混乱,平稳就意味着一潭死水,毫无变革的可能。
就好像是北府兵,谢家是一朝权在手,就别想夺走。
这样的日子过下去,不知哪年哪月才能把权力抓在手里,司马曜也着急啊!
虽说他还很年轻。
“当然不能!”
“可是,谢安为什么这样做?”
“这不太像是他的作风。”
兴奋过后,司马曜还是恢复了一些理智,谢安一向沉稳,面子上的功夫做得还是很好的。
据他所知,谢安与王谧算不上是关系很好吧,但是也绝对没有矛盾,为何谢安要独独向王谧下手?
“大约就是为了防备琅琊王氏的后起之秀吧。”司马道子推测道。
“也只能这样解释。”司马曜轻轻附和,但心中仍有疑惑。
“既然这件事交给了谢安石,那我们就全都按照他说的做,什么时候他把奏疏送上来,我们就盖上宝印,朝廷的那些非议,让他自己受着去。”
兄弟两的酒盏终于碰到了一起,发出了叮的一声,他们自认为聪明,可以尽收渔翁之利,却不知晓,千般算计,不过是被别人推出去当枪使而已。
谢安的表示确实没错,他确实说过王谧的功劳要再商议,但是这个消息是谁传到司马道子耳朵里的?
是王恭!
王恭会原原本本的将当时的实情全都告诉司马道子吗?
当然不可能了!
傻兮兮还自以为聪明的司马道子不会想到,这个馊主意,明明是谢安石和王恭的共同作品。
每个人都想利用初露锋芒的王谧给对方挖坑,他们很快就会明白,等到万众期待的人物回到建康的时候,该谁跳坑了……
…………
半个月后,悬门渡。
人分先后,事分缓急,归心似箭的北府兵,乘着大胜的兴奋愉悦,快马加鞭脚步不停,只用了半个月就从襄阳城奔回了京口。
很多人会吹嘘,也不是很快嘛,速度一般般。
但是他们却忘记了,北府大军它不是一个人两个人,也不是一万人,是十万大军!
那是浩浩荡荡,气势恢宏的一支大军!
从调动,再到行进当中保证每个士兵都能不掉队,一日两餐,医疗救护,日常休息,都需要耽误时间。
半个月哪里够用?
而现在,就在距离京口二十里路的旷野之间,北府兵的先头部队,已经到达了这里!
再过不久,所有的北府大军都会向着这个方向集结而来,持续时间不会超过一天!
最迟天黑之前就能全都到齐!
“寄奴!”
“我们终于回来了!”
“我们终于活着回来了!”
檀凭之纵马上前,追上了刘裕,他近乡情怯,他瞻望着这一片熟悉的土地,他早已将京口当做了自己的家乡。
慷慨激昂!
壮士归乡!
能挤进先头部队的这些人,大部分都是京口土著,正是回家的强烈冲动驱使着他们,比一般的士兵脚程更快,步步争先。
当他们终于在这片旷野中停下脚步的时候,很多人都控制不住激昂的情绪,扑通跪下。
眼泪夺眶而出,哀嚎声遍野。
这不是痛苦的哭声,也不是悲伤的嚎叫,而是激动,是劫后余生的兴奋!
活着!
能够跑到京口城外哭泣的人,都应该好好感谢老天爷,他们能够跪在这里,那是因为他们还活着。
那么多的兄弟,手足,去了就没能再回来,有的死在战场上,有的病死在半路上,年轻的生命,就这样随风消逝。
活着的人,怎能不哭泣?
怎能不感叹命运终于还是站在了自己这一边?
就连勇猛无畏的檀凭之都发出了由衷的感叹,也是老天垂怜,檀凭之的伤势初看起来严重,可休养了几天,众人便发现,愈合的很快,等到归期到来,老檀都可以跨马扬鞭了!
老檀和刘裕并马而立,看着眼前的大好河山,视线的尽头,就是京口第一渡口,悬门渡。
江水滔滔,来回翻涌,江水将一条条小船迎来又送走,一年四季,几乎不断重复着这样的动作。
江水无声,人却有情。
刘裕举起拳头,与檀凭之碰在了一起。
至此,他们兄弟都完成了人生的第一个重大跨越。
从农夫,变成了将领!
仅仅两个月,这一切就都改变了!
在他们的麾下,有成千上万的士兵,对他们无限服从,拥戴着他们,这让他们的自信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尤其是檀凭之,他自中原一路过关斩将,披荆斩棘而来,早就已经是和阎王爷会过几次面的人了!
可以说,他早就看淡了生死。
之所以支撑着他再次投奔北府兵的一大原因,正是因为他不想死的毫无价值。
应该说,夺回故土,加官进爵,也是檀凭之追求的目标之一,但是在他心中,最重要的目标却并不是这些。
几次和死神擦肩而过,让檀凭之深深感叹命运之无常。但是,相比作为寂寂无名的农夫檀凭之死在南渡的路上,他更希望能够带着荣耀战死沙场。
而如今,檀凭之数次踏上战场,杀戮无数,却还是活着回到了京口。
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