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五章 大明之卫青、霍去病
作者:一袖乾坤    更新:2021-11-01 11:08
  倭寇问题已经不简简单单威胁到大明的海疆安靖,而是关乎到皇明整个海贸秩序的稳定。
  这一点在圣天子下旨全面放开海禁后显得尤为明显。
  要知道即便不算福建,朝廷在整个东南沿海仅靠海税一项就能收入超过五百万两白银。
  这还是朝廷选用保守的十税一来计算。
  若是将来朝廷优化税率,并获得福建的实际税收权,要做到一年一千万两的海税收入完全不是什么问题。
  用这一千万两白银朝廷不仅可以维持庞大的军费开支还能有所结余,对如今的大明朝廷来说是最好不过的事情。
  可这一美好的局面却可能因为倭寇肆虐而毁于一旦。
  如果海商们都醉心于走私,谁来给朝廷提供税收?
  所以倭寇必须剿灭,走私必须打击。
  野猪岛大捷便可以看做是朝廷一次态度鲜明的表态,势要将走私的不良风气扼杀。
  而张肯堂也通过这次大捷充分认识到了郑成功的能力。
  一开始张肯堂只认为郑成功是托荫于郑芝龙的公子哥罢了。可后来他发现自己错了。
  郑成功表现的很坚韧很有拼劲。若不是传出郑芝龙暗通东虏的消息,张肯堂甚至想将自己的小女儿许配给郑成功。
  但后来风云突变,饶是如此张肯堂心中也是对郑成功很佩服的。
  再后来圣天子表达了对郑成功的信任,郑成功又回到了登莱水师。
  但直到此张肯堂还是不认为郑成功是那种可以凭借一己之力使得军队获胜的人。
  这倒不是他对郑成功有偏见。而是因为郑成功实在是太年轻了。
  年轻本身当然不是什么缺点,但是年轻的代价就是经验不足。
  这在顺风战中还不怎么体现的出来,但在逆境之中往往会体现的淋漓尽致。
  不过郑成功证明张肯堂错了,而且是大错特错。
  郑成功在攻打野牛岛的全过程中表现出了与年龄完全不符的冷静。
  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看看卫青,看看霍去病,看看历史上那些年少成名的将领,无一不是沉着冷静有着一颗大心脏。
  冷静,这是成为名将最重要的素质。
  郑成功具备了,所以他有成为名将的可能。
  或许现在看来郑成功在某些方面表现得还有些稚嫩,和卫青霍去病这样的名将还有差距,但谁能肯定将来的事呢?
  毕竟郑成功还年轻,年轻就有无限可能啊。
  谁也不可能现在就给郑成功定性。他随时可能成长随时可能变得更优秀。
  名将本身的战斗力可能不是最强的,武力值也可能不是最高的,但名将是可以改变局势引领大军走向胜利的。
  郑成功是这样一个帅才,张肯堂有些庆幸其在自己麾下效力了。
  假以时日人们提起郑成功时也会提及他是从登莱镇出去的吧?
  那么他这个登莱巡抚就是郑成功当之无愧的伯乐了吧?
  当然最大的伯乐肯定是圣天子,这个张肯堂不敢去争。但除此之外郑成功也该感谢感谢他张肯堂吧?
  至于其他文武官员,更是该对他张肯堂羡慕不已。
  哎,张肯堂现在竟然觉得是郑芝龙这个当爹的拖累了郑成功。
  若是不然郑成功现在的处境恐怕会更好一些吧。
  毕竟即便郑成功有天子的支持,还是会有风言风语出现。
  而流言是最伤人也最可怕的。
  更可怕的是本朝御史言官们还有风闻奏事的权力。
  他们完全可以为了自己的名声炮制出一项莫须有的罪名,然后不由分说的扣在你的脑袋上。
  你是一点脾气也没有的。
  这种人当然很恶心,但是你却没有办法,总不能把他们全都杀了吧?
  看来天子让郑成功远离南京是对了。
  远离京师便远离了是非地。
  那帮御史们便是嘴再碎再毒,也影响不到千里之外的郑成功。
  只要郑成功能够不受外界的影响冷静的成长发育,迟早有一天可以成长为卫青霍去病一样的名将的。
  那么便让自己成为庇护他成长的那个人吧。张肯堂暗暗道。
  ...
  ...
  “三水大哥,这倭船怎么跟我们的船看起来不太一样,怪怪的。”
  登州水城内,一名新兵何石头一边挠头一边问道。
  刘三水笑道:“要不怎么说是倭船呢。要我说倭寇从骨子里都带着一股小家子气。这股小家子气是改不了的。你看看,这号称最大号的倭船也不过我们小号福船那么大。若论吃水可能还没有小福船多。”
  他稍顿了顿继而接道:“不过啊倭船也有倭船的好处。”
  何石头听的一愣,连声问道:“啥好处?”
  刘三水咳嗽了一声道:“这好处啊就是这船不用我们来造,倭寇造好了送给我们,我们用便是。”
  “噗!”
  何石头实在忍不住一声笑了出来。
  “哎呀三水哥,你这是要存心笑死我吗?”
  刘三水双手一摊道:“你说说看我哪里说的不对?”
  “对,你说的都对。”
  何石头强忍住笑意道:“这么说来咱们这次野牛岛大捷还真是不错。光船就抢了一百来艘了吧...”
  “不要说抢,是缴获,缴获懂不懂?”
  还未待何石头说完,刘三水便打断道:“我们是水师官兵,是正规军,缴获了倭寇的船怎么能说抢呢?”
  何石头恍然大悟,连声道:“哎呀呀,我错了。”
  刘三水上前拍了拍何石头的肩膀道:“你小子算是赶上好时候了啊。老子刚刚从军的时候全大明除了福建都凑不出一百艘这么大的海船来。皇帝陛下一怒之下命令龙江船厂抓紧造制,所需一概费用皆从内帑之中拨付。”
  “可是我听说内帑的钱都是皇帝陛下的私钱啊。他怎么舍得?”
  “私钱怎么了?当今天子圣明,根本不在乎区别这些。要想强国必须强军。要是水师不犀利万一鞑子学倭寇从海上来攻怎么办?再说你以为那些文官是省油的灯?若是你想从国库拨钱,他们非得搞死谏那一套,说你是劳民伤财。”
  刘三水唾沫横飞,没好气的说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