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 献俘阕下(第一更,求订阅,求月票!)
作者:一袖乾坤 更新:2021-11-01 11:07
至于堵胤锡和袁继咸怎么安排,朱慈烺颇是费了一番心思。
堵胤锡善于处理内政,袁继咸善于练兵,尤其是水师。
朱慈烺要做的就是根据他们的特点因才施用。
何腾蛟、左良玉伏诛后湖广缺少一个主事的人。
黄德功、金声桓、马进忠都是武将,显然不能承担这个角色。加之三人谁都不服谁,朱慈烺要是任命其中一人统领其余两人,非得炸开锅。
是以朱慈烺决定任命堵胤锡为湖广巡抚,等于是让他接替了何腾蛟的位置。
而袁继咸除了继续担任“四省总督”外,还兼任了提督操江一职,负责从荆州到长江口的全部江防事宜。
这等于朱慈烺变相授予了袁继咸全面编练水师的权力。
至于原先的提督操江侯恂则调回都察院听堪。
对朱慈烺来说,眼下的形势已经十分危急。
湖广和山东都必须守,只要一处没守住,都难免重蹈历史上南明的覆辙。
当然,比原本历史好的地方是,他已经基本扫除了左良玉、刘良佐、刘泽清等势力,大明内部相对来说比较团结稳定。
现在大明最需要的就是接连获得胜利,通过胜利给将士、百姓信心。
唯有如此,才能在与满清的漫长对决中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
......
......
崇祯十七年十一月十日一早,南京紫禁城午门外举行了盛大的献俘仪式。
朱慈烺身着大红色十二章衮服,乘舆一路从内宫来到午门。
在内侍、大汉将军的簇拥下朱慈烺登上午门城楼,俯瞰着午门下的芸芸众生。
文武百官分列两侧,如上朝一般庄肃。
只是与以往不同,有数百名叛军俘虏被大汉将军押解到午门外跪倒。
兵部尚书路振飞朗声道:“献俘!”
之后协律郎执麾引乐工就位,司乐跪请奏凯乐。协律郎举麾,鼓吹振作,编奏乐曲。
一时金鼓齐鸣,乐声震天。
乐止,兵部尚书路振飞接道:“奉旨平定何腾蛟、左良玉叛乱,所获俘囚,谨献阙下,合赴市曹行刑,请旨。”
路振飞这句话说完,接下来就该朱慈烺发声了。
他有两个选择,一是将战俘恩赦释放以彰显皇恩浩荡,二是下旨命把战俘拿去交由刑部依照律法处斩。
朱慈烺知道这些俘虏都是左良玉军中的大将,有些颇有一些实力。但谋反就是谋反,叛乱就是叛乱,若是不对这些人明正典刑,那以后谁还会敬畏大明律法?
便是为了杀鸡儆猴,这些人也必须死。
“拿去!”
朱慈烺一声令下,即宣判了数百名左军判将的下场。
朱慈烺朗声之后,他身边的两名大汉将军便高喊:“拿去!”
再之后,二变为四,四变为八,八变十六,直至三百六十名大汉将军齐声高喊。
有明一代锦衣卫除了充当特务外,最重要的一项职责就是作为皇帝的仪仗队。
故而他们除了身材魁梧,声音也很洪亮,以备随时唱诵。
三百六十人齐声喊道“拿去”,直是声如震雷。
“臣遵旨!”
这时候该刑部尚书马士英站出来了。
他领旨之后冲左右吩咐道:“全部押走,验明正身,赴市曹行刑!”
献俘阙下只是个仪式,真正处刑却不是在此。
明代处决人犯是在西市,这些叛军将领都被天子钦判了斩立决,只待验明正身就会押赴刑场明正典刑。
......
......
南京西市已经很久没有这么热闹过了。
听说几百名叛军将领要被处斩,南京城中的百姓纷纷赶来看热闹,把西市挤了个水泄不通。
由于要被处决的人犯人数太多,故而只能分批行刑。
不过这让南京百姓们更为兴奋,这意味着他们可以看更长时间了。
第一批人犯被押上法场,引至砧台前跪好。
监斩官看了看天色,见时辰已到便将红色的签子掷了出去。
刽子手纷纷拔掉人犯脖子后插着的木牌,挥刀斩下。
二十颗人头纷纷滚落,无头尸体随之软倒在地。
照理说处斩完一批人犯后刽子手都会在刑台上泼水清洗鲜血,可因为今天要处斩的人犯太多,就没有这个必要了。不然泼水清洗完后又得处斩一批,等于白费工夫。
人头斩落时围观的百姓发出一声声惊呼,随之是一阵狂喜。
“杀的好!”
“杀光这些叛将!”
“朝廷威武,圣上威武!”
杀戮带来的冲击让这些平头百姓们常年积压的情绪得到了释放,他们纷纷高举着拳头,十分兴奋。
又一批叛将被带了上来,刽子手高效的收割着人命。
百姓们兴奋的呐喊着,不知不觉间大多数人的嗓子已经喊哑了。
李国英属于最后一批被处斩的叛将。
当他被押上断头台时百姓们纷纷朝他丢掷烂菜叶。
李国英被捆绑着双手无法去把菜叶拨掉,便索性闭上眼睛任由百姓朝他投掷。
他在脑海中飞速回忆着自己这一生。
从一个小兵做起,被左良玉看重,升为亲兵,之后一路立功成为左良玉的心腹大将。
左良玉起兵‘清君侧’时他毫不犹豫的响应支持。
他当然明白所谓的‘清君侧’不过就是一个幌子。左良玉起兵的那一刻就意味着造反了。
但他还是会选择跟从左良玉造反。
因为他的效忠对象只有左良玉,没有朝廷。
他的荣华富贵都是左良玉给的,而不是朝廷,所以他和左良玉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别说左良玉要做的是‘清君侧’,便是左良玉想要改朝换代自己做皇帝,李国英也不会有丝毫的犹豫,一定会第一时间劝进。
可惜左良玉败了,所以他们这些支持左良玉的将领都该死。
若是左良玉胜了,他们不就都是开国功臣了吗?
至于内乱可能让清军趁虚而入,在李国英看来根本就不算什么。
真要是左良玉夺了江山,大不了割让几省之地给满清,弄一个划江而治。
可惜现在一切都结束了。
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败者没有资格活在这个世上。
刀起人头落,李国英的生命终止在了崇祯十七年十一月十日。
......
......
堵胤锡善于处理内政,袁继咸善于练兵,尤其是水师。
朱慈烺要做的就是根据他们的特点因才施用。
何腾蛟、左良玉伏诛后湖广缺少一个主事的人。
黄德功、金声桓、马进忠都是武将,显然不能承担这个角色。加之三人谁都不服谁,朱慈烺要是任命其中一人统领其余两人,非得炸开锅。
是以朱慈烺决定任命堵胤锡为湖广巡抚,等于是让他接替了何腾蛟的位置。
而袁继咸除了继续担任“四省总督”外,还兼任了提督操江一职,负责从荆州到长江口的全部江防事宜。
这等于朱慈烺变相授予了袁继咸全面编练水师的权力。
至于原先的提督操江侯恂则调回都察院听堪。
对朱慈烺来说,眼下的形势已经十分危急。
湖广和山东都必须守,只要一处没守住,都难免重蹈历史上南明的覆辙。
当然,比原本历史好的地方是,他已经基本扫除了左良玉、刘良佐、刘泽清等势力,大明内部相对来说比较团结稳定。
现在大明最需要的就是接连获得胜利,通过胜利给将士、百姓信心。
唯有如此,才能在与满清的漫长对决中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
......
......
崇祯十七年十一月十日一早,南京紫禁城午门外举行了盛大的献俘仪式。
朱慈烺身着大红色十二章衮服,乘舆一路从内宫来到午门。
在内侍、大汉将军的簇拥下朱慈烺登上午门城楼,俯瞰着午门下的芸芸众生。
文武百官分列两侧,如上朝一般庄肃。
只是与以往不同,有数百名叛军俘虏被大汉将军押解到午门外跪倒。
兵部尚书路振飞朗声道:“献俘!”
之后协律郎执麾引乐工就位,司乐跪请奏凯乐。协律郎举麾,鼓吹振作,编奏乐曲。
一时金鼓齐鸣,乐声震天。
乐止,兵部尚书路振飞接道:“奉旨平定何腾蛟、左良玉叛乱,所获俘囚,谨献阙下,合赴市曹行刑,请旨。”
路振飞这句话说完,接下来就该朱慈烺发声了。
他有两个选择,一是将战俘恩赦释放以彰显皇恩浩荡,二是下旨命把战俘拿去交由刑部依照律法处斩。
朱慈烺知道这些俘虏都是左良玉军中的大将,有些颇有一些实力。但谋反就是谋反,叛乱就是叛乱,若是不对这些人明正典刑,那以后谁还会敬畏大明律法?
便是为了杀鸡儆猴,这些人也必须死。
“拿去!”
朱慈烺一声令下,即宣判了数百名左军判将的下场。
朱慈烺朗声之后,他身边的两名大汉将军便高喊:“拿去!”
再之后,二变为四,四变为八,八变十六,直至三百六十名大汉将军齐声高喊。
有明一代锦衣卫除了充当特务外,最重要的一项职责就是作为皇帝的仪仗队。
故而他们除了身材魁梧,声音也很洪亮,以备随时唱诵。
三百六十人齐声喊道“拿去”,直是声如震雷。
“臣遵旨!”
这时候该刑部尚书马士英站出来了。
他领旨之后冲左右吩咐道:“全部押走,验明正身,赴市曹行刑!”
献俘阙下只是个仪式,真正处刑却不是在此。
明代处决人犯是在西市,这些叛军将领都被天子钦判了斩立决,只待验明正身就会押赴刑场明正典刑。
......
......
南京西市已经很久没有这么热闹过了。
听说几百名叛军将领要被处斩,南京城中的百姓纷纷赶来看热闹,把西市挤了个水泄不通。
由于要被处决的人犯人数太多,故而只能分批行刑。
不过这让南京百姓们更为兴奋,这意味着他们可以看更长时间了。
第一批人犯被押上法场,引至砧台前跪好。
监斩官看了看天色,见时辰已到便将红色的签子掷了出去。
刽子手纷纷拔掉人犯脖子后插着的木牌,挥刀斩下。
二十颗人头纷纷滚落,无头尸体随之软倒在地。
照理说处斩完一批人犯后刽子手都会在刑台上泼水清洗鲜血,可因为今天要处斩的人犯太多,就没有这个必要了。不然泼水清洗完后又得处斩一批,等于白费工夫。
人头斩落时围观的百姓发出一声声惊呼,随之是一阵狂喜。
“杀的好!”
“杀光这些叛将!”
“朝廷威武,圣上威武!”
杀戮带来的冲击让这些平头百姓们常年积压的情绪得到了释放,他们纷纷高举着拳头,十分兴奋。
又一批叛将被带了上来,刽子手高效的收割着人命。
百姓们兴奋的呐喊着,不知不觉间大多数人的嗓子已经喊哑了。
李国英属于最后一批被处斩的叛将。
当他被押上断头台时百姓们纷纷朝他丢掷烂菜叶。
李国英被捆绑着双手无法去把菜叶拨掉,便索性闭上眼睛任由百姓朝他投掷。
他在脑海中飞速回忆着自己这一生。
从一个小兵做起,被左良玉看重,升为亲兵,之后一路立功成为左良玉的心腹大将。
左良玉起兵‘清君侧’时他毫不犹豫的响应支持。
他当然明白所谓的‘清君侧’不过就是一个幌子。左良玉起兵的那一刻就意味着造反了。
但他还是会选择跟从左良玉造反。
因为他的效忠对象只有左良玉,没有朝廷。
他的荣华富贵都是左良玉给的,而不是朝廷,所以他和左良玉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别说左良玉要做的是‘清君侧’,便是左良玉想要改朝换代自己做皇帝,李国英也不会有丝毫的犹豫,一定会第一时间劝进。
可惜左良玉败了,所以他们这些支持左良玉的将领都该死。
若是左良玉胜了,他们不就都是开国功臣了吗?
至于内乱可能让清军趁虚而入,在李国英看来根本就不算什么。
真要是左良玉夺了江山,大不了割让几省之地给满清,弄一个划江而治。
可惜现在一切都结束了。
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败者没有资格活在这个世上。
刀起人头落,李国英的生命终止在了崇祯十七年十一月十日。
......
......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