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民心所向
作者:年年长安    更新:2021-12-18 10:37
  走在城中的街道上,李璟看到两侧的道路上都有许多百姓围观,而且在李璟经过他们面前时,都不约而同地跪拜行礼,让李璟登时有些手足无措。
  多亏郭嘉在一旁捅了他一下,李璟这才反应过来,连忙在马上抱拳行礼,一边回礼还一边看向陈宫,不明白这又是唱哪一出?
  “这是东郡城中的百姓得知此番危难乃司马所解,心中十分感激,故而自发前来答谢,并非老夫刻意安排,毕竟若是没有司马到来,东郡城已经与临淄城一样遭了黄巾军的荼毒。”
  李璟闻言这才恍然,眸中不由自主地流露出欣喜之意,陈宫不会在这种事情上说谎,看来李璟在东郡百姓心中是真的受到了感激和爱戴,这让李璟颇有些欣慰。
  无论是陈宫还是百姓,都认为他们的救命恩人只是李璟一个人,而曹操却是被抛到了九霄云外,李璟心中本来还因为曹操抢走了他将近二十万黄巾军难民有些郁闷,此刻却是尽皆消散于无形。
  东郡城的人心已经尽在李璟手中了,那就意味着李璟将整个东郡纳入囊中至少有七八成的把握,这样一处战略要地眼看就要姓李了,还计较那二十来万难民做什么,就算是他施舍给曹操的了!
  李璟这一路走得是心旷神怡,虽然道路被百姓挤得有些堵塞难行,但李璟却是没有丝毫地不耐烦,坐在万里烟云照背上对东郡的百姓连连抱拳致意,甚至从马上站起来让更多的百姓看到自己,礼节表现得滴水不漏,举手投足间俨然以东郡的主人自居。
  对于李璟的表现,郭嘉和典韦自然是没有感觉到什么不妥,而陈宫的反应也是有些出乎意料,仅仅是面上闪过一抹犹豫之色,但很快就隐去,面露笑容地看着李璟。
  这让一直在观察陈宫的郭嘉不由得笑了笑,但并未多说什么,只是跟在李璟身后向百姓拱手致意。
  就这样一路且走且停,费了好大的功夫才来到东郡太守府前,而当李璟看到面前的太守府时不由得愣在了那里。
  这哪里是太守府,分明是刚刚被破坏过的一处破烂建筑群。
  李璟在陈留时自然也是见过张邈的太守府,里面的构造极致奢华,一梁一柱都雕刻得十分精美,唯恐别人不知道这是太守府。
  可眼前陈宫的太守府跟张邈的府邸比起来,简直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李璟摇了摇头,但并未露出丝毫的鄙夷之色,反倒是看向陈宫,颇有些敬佩地说道:“我听闻黄巾攻城之时,城中滚木礌石储备不足,公台先生便下令拆毁房屋以梁柱投掷黄巾军以守城防,难道第一个拆得就是先生的官邸不成?”
  “司马说得正是。”陈宫微微颔首,道:“黄巾军攻城甚急,老夫也只能出此下策,还请司马莫要笑话。”
  “诶,先生这是说哪里话,先生以身作则,且以百姓为念,李璟心中可是万分钦佩啊!”李璟说着还对陈宫拱了拱手,道:“有先生在,真乃东郡百姓之福!”
  “司马谬赞,老夫愧不敢当,借用司马的一句话,这也是老夫的分内之事而已。”陈宫淡淡一笑,面上并无骄矜自得之意,更是颇为风趣地回了李璟一句。
  李璟闻言不由得哈哈大笑,与陈宫扶手相携便进了这不像太守府的太守府,里面一应房屋都被陈宫给拆完了,李璟等人只得进了一处临时搭建的窝棚之中,不然站在外面也是冻得手脚冰冷,十分不好过。
  “先生,这东郡城中粮食可还够用,某家军中还是有些粮米的,若是城中缺粮的话也可周济一二,怎么说也不能让黄巾军的难民吃饱,城中百姓却挨饿啊!”
  “司马如此关怀百姓,真乃仁德之人,今年收成还算不错,百姓家中还有些存粮,足够熬过这个冬天了,只待开春下地,夏粮得收,便能周转开来了。”
  “那就好,那就好啊!”
  李璟落座之后,第一件事便是关心起这东郡城里的百姓来,言语之间尽显牵挂之意,陈宫显然也被李璟给打动到了,面上浮现一抹赞许与感激。
  “老夫早就听过司马大名,今日方才有幸相见,未想司马不仅文韬武略,更是时时刻刻将百姓放在心上,像司马这般的少年英雄,老夫心中甚是敬佩!”
  陈宫看着面前的黑衣少年,不由得感慨道。
  李璟闻言笑了笑,道:“先生可莫要如此夸赞李璟,亚圣常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李璟深以为然,时刻遵循圣人教诲,不敢有丝毫违背也!”
  孟子的话在古代一般都很有市场,尤其是对像陈宫这样真正的儒者而言,陈宫在听到李璟的这句“民贵君轻”之后,脸上的表情愈发赞许满意。
  “司马之言,足以羞煞天下衮衮诸公矣。”陈宫称赞了一句,随即话锋一转,看似十分随意,但却是直盯着李璟问道:“老夫见司马对城外的百万黄巾并未赶尽杀绝,而是亲自劝降,并将这些黄巾军拘束在冰墙之内,莫非是想要收为己用吗?”
  “先生说得不错,某家正是这个意思。”
  李璟毫不犹豫地回答道:“城外的这百万黄巾说起来是贼兵,但很多人都是被张燕所胁迫,不得已之下才加入了造反成为了反贼,不过说到底,他们也是受害者,在来到兖州之前,他们也是安分守己的百姓啊。
  如今张燕出逃,黄巾军头目统领尽皆授首,作乱者已除,又何必再向这些人扬起屠刀呢?
  某家之意,将这些难民就留下来,青壮者编入军伍为社稷效力,老弱者则是给他们一处安身之所,能够耕种劳作,自给自足,如此无论是对某家还是对难民而言,都是最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