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二章 有明一朝,报国之地
作者:带刀校尉 更新:2021-12-18 04:57
将军不低头,国门不失守,将军不屈膝,那才能让人家那一身战甲穿出来尊严。
高岚大可以让对方跪着说话,毕竟双方是站在两个地方的。
可朝臣们是和那将军站在一起的。
他们不该要求守护自己的将军跪下。
刘大夏满心愤怒,他已经想到自己从陕北调来的人会有什么下场了。
果然!
“你还站着做什么?都是你随意阻拦,若非你,怎会有如今的难题?”有官儿厉声呵斥。
而后便有人附和:“不错,若非你,我等怎会有过?跪下!”
屈辱?
他们是觉着屈辱,可不敢得罪西军。
那就得找一个发泄口。
毕竟,他们是手握朝廷大权的文臣。
高岚微微而笑,瞥了那将军一眼,走马进了城,将一群已经彼此撕裂,且在继续互相敌视的文武官员扔在了身后。
刘大夏这才喝止:“行了,此事乃我等共同决定,原想压制西军一头,使诸王不敢在此这个时候跳出来,却与将军何罪?尔等不可造次。”
而后又说道:“西军狂妄,你也是见过的,莫往心里去。”
那将军依然低头,不肯再与这些人说一个字。
群臣重新排队进城,到了里头换行头的时候,一路不说话的李东阳忽道:“卫央怎么没来?”
“又出东门去了,不知要做什么。”刘大夏掌握着兵部,兵部也有探子,他来的时候就知道卫央又出门了,但没带兵马,他也没有太在意。
李东阳皱眉不已。
卫央的行动若不能掌握的话,西军动向又如何掌握?
他琢磨了一下,才问道:“牟指挥使,你可知那二人进城所为何事?”
牟斌道:“探望太子妃。”
哦?
这倒让几个老臣心里一喜。
莫非太子妃有办法把西军的掌权之人拉拢到这边?
“如今朝廷失和,个人有个人的打算,集团有集团的利益在,要借着天子龙体还算安康的这几年想办法培养皇孙的大有人在,要扶持兴王的大有人在,”说到这的时候刘大夏忍不住责怪,“杨廷和到底再想什么,兴王何德何能,有人主之相?”
“慎言,此乃宰辅之能。”李东阳悄然道,“最近你们没接到诸王的交好之意吗?天子唯有太子一个子嗣,如今太子眼看无法入京,各路诸侯都着急了起来,这个时候,宰辅自然要考虑这些事情,若不然,我等何必被驱逐出内阁,你又为何没尽快升为次辅?杨廷和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我等虽不能相助,但也不必苛责。”
从龙之功,对杨廷和而言并不是那么需要。
他要的是朝廷稳定,下一代天子能支持他行他的政策。
此外,他们那个小团队也有他们的利益。
“诸公,你们有何打算?”谢迁闷头闷脑半天了,此刻出声问道,“太子妃未必能诞生皇孙,纵然能诞生,可天子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总不能到时候请秦王世子进京,到时候越王,宁王,乃至福王周王之流尽皆要权,只怕要天下大乱。”
众人沉默以对。
他们能有什么法子?
这个时候天子怎么想他们都猜测不来,何况各自都有自己的小算盘呢。
“此事,等回京之后再议吧,先去见天子,不早定返京之日,京师只怕要乱成一锅粥了,”刘健说道,“何况如今在西军铁蹄之下,一旦天子……我们无法掌控局势。”
而后又怒道:“方才斥责之人,实在不该再担任中枢要职。”
刘大夏闷闷地道:“谁让当初要分化王华的权力,将这几个抬举上来的?”
这话一说所有人都没话说了。
王华如今本身就有王守仁这个儿子,手握数万大军在山海关内给他支持。
何况此人竟有些向西军靠拢的趋势了,这不能不让群臣警惕,以他如今在礼部的权势自然没什么了不起的,可若让他凭借在礼部的地位更进一步,甚至威胁到内阁几个位置,那可就不是这些人所愿意看到的了。
为此,这些人算是共同决定将各自的几个门徒拉上来,有的分化王华的权力,有的进兵部掣肘王守仁,就连今日来见天子,他们也没有邀请王华去,本想着王华这个看到不通报西军就设立规矩肯定会指责的拥有一定影响力的人不来,应该能减少一些麻烦,可谁想到居然发生了这样的事情。
“陕北的部队,还是要安抚一下的,他们的战斗力不弱啊,”谢迁闷幽幽叮嘱刘大夏,“此事我们做,不妥。”、
刘大夏明白。
今日见皇帝,是该为这次奉调的部队要一些好处。
或许,陕西总兵这个位子可以拿出来。
牟斌一动不动就在旁边听着,他原本就对这些事情不插手,如今这些人只当他是皇帝的传声筒,自然也不避讳,甚至刘健还吩咐他:“牟指挥使,此事若有机会的话你要向天子陈情,西军,毕竟是外人。”
牟斌板着脸一句话也不说。
他如今最担忧的就是西军进城之后,以为城门外立规矩的事情是皇帝下旨而彻底斩断内城和外面的联系。
晌午后,西军悄然入城,连民众也没有惊动,无声无息来到王城外,那些奉命卸甲弃械的官兵们已经做好了撤离的准备。
莫日根吩咐:“你等不必离开,就在内城之侧扎营,等我军撤走后,这王城守卫,那还是你们的职责。”
那将军一言不发,提着自己的战剑带着麾下便走,他原本就吃了一肚子文官集团的气,如今又被西军一个偏将斥责,心中早生了回陕北的想法。
只是没等他点察兵马离开,有圣旨到了。
天子以他这一路人马,大约一万人,为京营一指挥补充,以此人为京营指挥使,加副都指挥使,命统制军马只在西安府陪王伴驾。
“何意?”那将军又惊又喜,更有一些奇怪。
这时候留下他们这一路人马,西军能善罢甘休?
让他无奈的是莫日根竟似乎压根不理睬他那八千人马,连问都没有问。
这是莫大的无视,更是巨大的耻辱。
可他哪里知道,此事传到正与太子妃说话的高岚的耳朵里,她略微想了一下,暗暗道:“榆林赵氏子弟?倒是有一些本领,能从三千小将门中脱颖而出,算得上一方人物了。”
卫央曾说过,榆林出猛将,那片土地上常年与鞑靼人作战的好汉数不胜数,且有太祖朝的大量中下级军官留在榆林世代相传,需要注意那块土地上成长起来的人才。
高岚因此才重视了一点,她猜测朝廷或许要和西军争夺那块土地了。
至少那块土地上的人才。
高岚大可以让对方跪着说话,毕竟双方是站在两个地方的。
可朝臣们是和那将军站在一起的。
他们不该要求守护自己的将军跪下。
刘大夏满心愤怒,他已经想到自己从陕北调来的人会有什么下场了。
果然!
“你还站着做什么?都是你随意阻拦,若非你,怎会有如今的难题?”有官儿厉声呵斥。
而后便有人附和:“不错,若非你,我等怎会有过?跪下!”
屈辱?
他们是觉着屈辱,可不敢得罪西军。
那就得找一个发泄口。
毕竟,他们是手握朝廷大权的文臣。
高岚微微而笑,瞥了那将军一眼,走马进了城,将一群已经彼此撕裂,且在继续互相敌视的文武官员扔在了身后。
刘大夏这才喝止:“行了,此事乃我等共同决定,原想压制西军一头,使诸王不敢在此这个时候跳出来,却与将军何罪?尔等不可造次。”
而后又说道:“西军狂妄,你也是见过的,莫往心里去。”
那将军依然低头,不肯再与这些人说一个字。
群臣重新排队进城,到了里头换行头的时候,一路不说话的李东阳忽道:“卫央怎么没来?”
“又出东门去了,不知要做什么。”刘大夏掌握着兵部,兵部也有探子,他来的时候就知道卫央又出门了,但没带兵马,他也没有太在意。
李东阳皱眉不已。
卫央的行动若不能掌握的话,西军动向又如何掌握?
他琢磨了一下,才问道:“牟指挥使,你可知那二人进城所为何事?”
牟斌道:“探望太子妃。”
哦?
这倒让几个老臣心里一喜。
莫非太子妃有办法把西军的掌权之人拉拢到这边?
“如今朝廷失和,个人有个人的打算,集团有集团的利益在,要借着天子龙体还算安康的这几年想办法培养皇孙的大有人在,要扶持兴王的大有人在,”说到这的时候刘大夏忍不住责怪,“杨廷和到底再想什么,兴王何德何能,有人主之相?”
“慎言,此乃宰辅之能。”李东阳悄然道,“最近你们没接到诸王的交好之意吗?天子唯有太子一个子嗣,如今太子眼看无法入京,各路诸侯都着急了起来,这个时候,宰辅自然要考虑这些事情,若不然,我等何必被驱逐出内阁,你又为何没尽快升为次辅?杨廷和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我等虽不能相助,但也不必苛责。”
从龙之功,对杨廷和而言并不是那么需要。
他要的是朝廷稳定,下一代天子能支持他行他的政策。
此外,他们那个小团队也有他们的利益。
“诸公,你们有何打算?”谢迁闷头闷脑半天了,此刻出声问道,“太子妃未必能诞生皇孙,纵然能诞生,可天子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总不能到时候请秦王世子进京,到时候越王,宁王,乃至福王周王之流尽皆要权,只怕要天下大乱。”
众人沉默以对。
他们能有什么法子?
这个时候天子怎么想他们都猜测不来,何况各自都有自己的小算盘呢。
“此事,等回京之后再议吧,先去见天子,不早定返京之日,京师只怕要乱成一锅粥了,”刘健说道,“何况如今在西军铁蹄之下,一旦天子……我们无法掌控局势。”
而后又怒道:“方才斥责之人,实在不该再担任中枢要职。”
刘大夏闷闷地道:“谁让当初要分化王华的权力,将这几个抬举上来的?”
这话一说所有人都没话说了。
王华如今本身就有王守仁这个儿子,手握数万大军在山海关内给他支持。
何况此人竟有些向西军靠拢的趋势了,这不能不让群臣警惕,以他如今在礼部的权势自然没什么了不起的,可若让他凭借在礼部的地位更进一步,甚至威胁到内阁几个位置,那可就不是这些人所愿意看到的了。
为此,这些人算是共同决定将各自的几个门徒拉上来,有的分化王华的权力,有的进兵部掣肘王守仁,就连今日来见天子,他们也没有邀请王华去,本想着王华这个看到不通报西军就设立规矩肯定会指责的拥有一定影响力的人不来,应该能减少一些麻烦,可谁想到居然发生了这样的事情。
“陕北的部队,还是要安抚一下的,他们的战斗力不弱啊,”谢迁闷幽幽叮嘱刘大夏,“此事我们做,不妥。”、
刘大夏明白。
今日见皇帝,是该为这次奉调的部队要一些好处。
或许,陕西总兵这个位子可以拿出来。
牟斌一动不动就在旁边听着,他原本就对这些事情不插手,如今这些人只当他是皇帝的传声筒,自然也不避讳,甚至刘健还吩咐他:“牟指挥使,此事若有机会的话你要向天子陈情,西军,毕竟是外人。”
牟斌板着脸一句话也不说。
他如今最担忧的就是西军进城之后,以为城门外立规矩的事情是皇帝下旨而彻底斩断内城和外面的联系。
晌午后,西军悄然入城,连民众也没有惊动,无声无息来到王城外,那些奉命卸甲弃械的官兵们已经做好了撤离的准备。
莫日根吩咐:“你等不必离开,就在内城之侧扎营,等我军撤走后,这王城守卫,那还是你们的职责。”
那将军一言不发,提着自己的战剑带着麾下便走,他原本就吃了一肚子文官集团的气,如今又被西军一个偏将斥责,心中早生了回陕北的想法。
只是没等他点察兵马离开,有圣旨到了。
天子以他这一路人马,大约一万人,为京营一指挥补充,以此人为京营指挥使,加副都指挥使,命统制军马只在西安府陪王伴驾。
“何意?”那将军又惊又喜,更有一些奇怪。
这时候留下他们这一路人马,西军能善罢甘休?
让他无奈的是莫日根竟似乎压根不理睬他那八千人马,连问都没有问。
这是莫大的无视,更是巨大的耻辱。
可他哪里知道,此事传到正与太子妃说话的高岚的耳朵里,她略微想了一下,暗暗道:“榆林赵氏子弟?倒是有一些本领,能从三千小将门中脱颖而出,算得上一方人物了。”
卫央曾说过,榆林出猛将,那片土地上常年与鞑靼人作战的好汉数不胜数,且有太祖朝的大量中下级军官留在榆林世代相传,需要注意那块土地上成长起来的人才。
高岚因此才重视了一点,她猜测朝廷或许要和西军争夺那块土地了。
至少那块土地上的人才。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