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两栖浮桥
作者:鸣奇    更新:2021-12-27 08:35
  因为李道宗突如其来的一个消息,唐军这个觉是别想再睡了。各部紧急动员,打理行装,准备撤退。
  为了突围,李渊是乱七八糟的东西都不要了。
  三军将士,除了装备、军械和必要的粮食,其它一干物资,全部丢弃。幸好此时尚是八月,天气尚热,没什么御寒的东西。
  到了丑时三刻,三军将士,饱食一顿。丑时六刻,枕戈待发的三军将士,开拔出击。
  仗还没打,计划的六个时辰的突围时间已经过去了快两个时辰。
  对于李渊来说,现在时间就是生命啊。
  高陵城的唐军,分两个城门出击,北路的阻击军队,则由李叔良率领,从东门而出,在高陵城外列阵。
  城中尚留姜宝谊部,和李叔良部成掎角之势,相互支援,以阻击隋军。
  临别之际,李渊握着李叔良、姜宝谊二人的手,令二人“务必保重,只要时间充足,必择机突围。”
  而南路的两万五千突围军队,由李渊率领,出了南门,直扑渭水。
  渭水是条大河,黑灯瞎火,想横渡过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且数万人马,急着突围,哪有那么的船只可渡。
  李渊手中的船只,早丧失殆尽了。
  所以李渊一开始就放弃了直接船渡的办法。
  之前到高陵城之后,李渊便命令工匠打造了两百多平板船。这船与其它船不同,下边有船形,但上边是平的,人踩在上面,如履平地。
  这本来是李渊要渡河的秘密武器,正好这次偷渡上。
  这平板船长只有两丈,宽约一丈。上面的面积大约相当于后世的十八九个平方。
  为了方便运输,李渊还命人在船底加了几个轮子。这样的装备,也算是简易版的两栖运输舰了。
  因为下面有轮子,四五个人便能轻松地推着这船在陆地上前进。
  当然,李渊还携带了上百个羊皮筏子,这是备用品。
  羊皮筏子早就充满了气,放在平板船上,运输倒也方便。
  李渊进入高陵城,不过短短四五日的时间,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能做出这么一批渡船工具来,也是令人称奇。
  大批的唐军从高陵城直奔渭水,而仅有的部分骑兵则分列两侧,护卫步兵。
  从高陵城往南到渭水岸边,不过十多里地。但李渊不敢直直的向南,因为高陵城正南方向,离着东渭桥不过数里,从这里渡河,很容易便遇到隋军斥候。
  李渊选择斜着向新丰正北方向偏西一点的位置。渭水在这里折了一个弯,河道较窄。而从这里进入黄土台原,直线距离不超过十五里地。
  虽然推着二百多平板船,但众人的行军速度绝不慢。
  都知道这是最后的突围机会,是友军将士用命替他们蹚出来的道路,众人哪敢不拼命地赶路。
  引路的士兵拿着火把,分列两侧前进。
  在夜色之中,整个队伍,如同一条向前的火龙。
  从高陵城到渡口,一共三十里的距离,众人走了不到两个时辰。
  这样的行军速度,在这个时代,简直就是奇迹啊。也幸好是渭北平原,一望无际的大平原,没什么遮拦。否则根本不可能这么快。
  众人到达渡口之时,天刚蒙蒙亮,此时离着辰时还有近半个时辰。
  李渊不敢耽搁,立刻指挥众人搭桥渡河。
  对,正是搭桥。李渊带了这二百多平板船,其目的就是在渭水之上,搭建一座浮桥。只有这样,全军才能最快速度的渡过河去。
  唐军先在河北岸打了三个铁柱,然后栓上铁链。又乘船到了南岸,再打了三个铁柱,绑上铁链的另一头,将三条铁链横在了渭水之上。
  截下来,唐军以中间的铁链为中轴,两侧的平板船纷纷向铁链靠近。进入到三条铁链夹着的中间位置。
  平板船上面板子的四周,都打了孔。
  这时船上的人便用铁索,将船的两侧的孔锁在铁链上。然后再用铁索,将南北并列的平板船依次给固定住。
  就这样,两道简易却坚固的浮桥,就搭在了渭水之上。
  为了保证两道浮桥的稳定,唐军还用麻绳将东西并列的两船给绑住。
  虽然浮桥看起来还是摇摇晃晃,高低起伏不平,但至少可以保证行人通过。
  这时候,上百个羊皮筏子也派上了用场。李渊担心渡河的人多,这条浮桥撑不住这么多人,便让人将上百个羊皮筏子挨个绑在浮桥两侧。
  浮桥搭建而成,连亘两三百米长,沟通了南北,保证了唐军的渡河。
  而最关键的是,浮桥的修建为唐军渡河节省了足够的时间,从修建到结束,用了短短不到一个时辰。
  这一次,唐军工匠享受到了将领的待遇,都是骑马拖着铁链先行到渡口做准备工作的。因此整条浮桥修好,尚未到辰时。
  离着午时还有两个时辰,先期渡河的斥候回报,远在东渭桥的隋军主力,似乎是发现了他们,已经开始向渡口方向赶。
  从东渭桥到渡口,不到十五里地,这么短的距离,隋军的骑兵转瞬即到。
  李渊最先带头渡河,而先头渡河的是李渊的亲卫和唐军中的骑兵。
  毕竟是临时修建的浮桥,也没什么时间管细节方面的事。所以这浮桥实际上是粗糙劣质。人走在上面,深一脚浅一脚的,感觉是浮浮沉沉,左右摇晃,随时都要掉下去一般。
  两桥并起来不过两丈宽,而李渊为了加快渡河速度,命骑兵呈两列,步兵更是呈四列渡河。
  平地上走路这距离都狭窄,更何况是在摇晃的浮桥之上。
  众人走在桥上,左摇右摆,时不时的就会撞到身边人。而因此被误撞下水的,不知道有多少人。
  渭水之上,只听见“扑通”、“扑通”的落水声。
  而落水的人甚至来不及呼救,便被急湍的河水冲走了。
  这渡口狭窄,河水自然是有些湍急了。
  亲卫队和主力骑兵渡河之后,李渊便下令在渡口西侧构建阵地,阻击隋军,保证三军渡河。
  一线阵地,都是唐军最精锐的军队。
  这个时候,李渊也顾不得精锐部队的损耗了,这一仗,必须得撑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