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永寿分路
作者:鸣奇 更新:2021-12-16 08:01
窦抗很容易便被窦德明所说服了。因为他自始至终,也不认为自己是李渊的臣子,若是用现代的话说,他对自己的定位,是李渊的共同合伙人,现在合不下去了,散了也是理所当然的。
不过军中还有部分军队,并不归属窦家。
一部是李叔良的禁军,一部是柴绍指挥的禁军,两部加起来有一万余人,约占整个军队的三分之一。
本来窦轨建议,直接诛杀李叔良、柴绍二人,夺取其部,但为窦抗所拒绝。
在窦抗看来,李渊虽然显颓势,但实力犹存,到底能不能撑下去,还很难说。若真杀了李、柴二人,等于和李渊撕破了脸,以后回旋的余地,就少了许多。
而且李德良、柴绍二部,从上到下,都是李渊的心腹将领,就是夺了其军,也未必为窦家所用。
商议了半天,最终没个说法,最终窦抗决定,突围之时,尽量消耗二部,等突围之后,再做决定。
外面还有薛仁杲的数万大军,窦抗可不敢内讧。搞不好引火烧身,就是自寻死路了。
第二日一早,窦抗召集诸将,商议突围之事。
窦抗很清楚,既然李渊能把密信送入豳州城,必然也会给李叔良、柴绍去信,瞒着二人,反而易使得二人心中生了嫌隙。
果然,二人对于突围之事,没有任何反对,全不像其他一些不了解情况的将领一般心怀忧虑,一看便是,提前知晓了此事。
对于如何突围,众人意见各不相同。
西秦军多骑兵,而唐军多步兵,现在有城池依靠,尚不觉什么,但若是出了城,为西秦军所尾随击之,后果恐将难料。
这时窦德明建议,未若以诈降之计,蒙蔽西秦军,待西秦军防守松懈,再行突围。
窦抗也觉得此计不错,但又恐李叔良、柴绍二人误会,故意装作不同意的样子。
李叔良也觉得不妥,诈降之计,虽然是诈降,但谁知道会不会成真。但柴绍却是心思机敏,很清楚此计的成功性很高,也隐约猜测到窦抗的一丝想法,于是主动建议窦抗,听从窦德明的计策。
窦抗正好借坡下驴,定下了诈降的计策。
窦抗派其弟窦袭,前往西秦军营中,向薛仁杲投降。
这几日,薛仁杲其实也焦头烂额了。
本应该月初就送到的粮食,直到现在也没有遇到。薛仁杲派往原州的人,也没什么有效的消息。
有言隋军在攻打原州,也有说当地豪强造反。
总之一月多月了,原州之事,如阴霾一般,严重影响了薛仁杲的意气。
至于本应该送来的秦州粮食和新兵,到现在也没有到,更是为这件事情,增添了一丝的隐忧。
薛仁杲隐约猜测,秦州和原州都出事了。
但薛仁杲不敢退,这么一退,西秦所占的优势,便将化为乌有,之后就连泾州,也未必保的住。
薛仁杲也是个输不起的赌徒啊。
眼看豳州城破,就在眼前,薛仁杲还想搏一搏。
所以窦袭前来请降,如久旱逢甘霖一般,滋润了薛仁杲的心田。
对于窦袭的请降,薛仁杲一点也不意外,整个豳州城士气全无,又无援兵,败亡只是时间的问题。
不过薛仁杲还从窦袭这里得到一个消息,隋军杀入关中,直奔长安,李渊败亡之日,已经不远。
薛仁杲大吃一惊。
这怎么可以?关中是我的。
因为担忧隋军会摘了这场战争的胜利果实,薛仁杲对于窦家的请降,是毫不怀疑,而且决定对窦家委以重用。
薛仁杲虽然是个暴徒,但也很清楚,有了窦家,他进入关中,可以省很大力气。
窦袭向薛仁杲请求,宽限三日的时间,等窦抗清理完军中不愿意投降的将领,再率军出城投降。
薛仁杲想拉拢窦家,因此对于窦袭的请求,满口答应。甚至还答应封窦抗为太保,扶风王。
西秦本就文化人要少一些,自郝瑷死后,薛仁杲身边,更是没什么有眼光的文人了。
而且薛仁杲暴虐无常,身边根本没人敢劝谏。
所以即使有人觉得此事或有不妥,但竟然没有人上前规劝薛仁杲。
窦袭回到城中,向窦抗报告了此行的消息。
窦抗当夜没有突围,而是命令在城中大声呼喊,又在城门内侧,不断地敲击兵刃,做出战斗的样子。
更让人在城中选了两三处位置防火。
城外的薛仁杲见状,以为窦抗真的在清洗军队,因此对豳州城的防御,更加的松懈。
到了第二日晚上,窦抗以柴绍为先锋,李叔良为合后,全军一路向南突围。
豳州城南面,尽是沟沟壑壑的黄土丘陵,千沟万壑,支离破碎,但是却能最大限度的限制骑兵的机动力。
西秦军不备,为唐军破围而出,等到薛仁杲反应过来,只剩下一个空空的豳州城,唐军早就逃远了。
而且窦抗心思狠辣,竟然让人在城中的粮库放了一把火,什么也没给薛仁杲留。
众人一路向南,直达永寿。
本来按照计划,大军该折向东南方向的泾阳。
但窦抗突然出手,扣住了前来议事的柴绍和李叔良二人,并对二人直言,扶风危急,他准备要率军南下,救援扶风。
对于窦家人来说,哪里都不如老巢扶风好。
拥几万兵,掌一个郡。谁来了,窦家都能卖给好价钱。
于是窦抗又劝二人,唐王虽有召,但泾阳兵多,没必要全往。而扶风则是众人的后路,必须扼守。所以窦抗将三军分兵两处,一处南下,一处东进。由窦抗亲自统兵南下,柴绍、李叔良二人东进。
这也是窦德明的建议,大家好聚好散,没必要撕破脸,也没必要惦记李渊的禁军。这些人都是河东老卒,窦家很难掌握的住。
窦家这是生了异心了。
李叔良怒不可遏,当场就想翻脸。还是柴绍清楚,窦抗敢摊牌,就是打定主意了。此时他们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激怒了窦抗,他和李叔良二人,更得死了。
于是柴绍欣然领命。
双方从永寿分道扬镳,窦抗南下,而柴绍和李叔良带着八千余人往东而去。
柴绍沿着甘泉河(今陕西省泔河)往东南走,心中却不由得嘀咕。
这一战,到了这种地步,未来,更难打了。
不过军中还有部分军队,并不归属窦家。
一部是李叔良的禁军,一部是柴绍指挥的禁军,两部加起来有一万余人,约占整个军队的三分之一。
本来窦轨建议,直接诛杀李叔良、柴绍二人,夺取其部,但为窦抗所拒绝。
在窦抗看来,李渊虽然显颓势,但实力犹存,到底能不能撑下去,还很难说。若真杀了李、柴二人,等于和李渊撕破了脸,以后回旋的余地,就少了许多。
而且李德良、柴绍二部,从上到下,都是李渊的心腹将领,就是夺了其军,也未必为窦家所用。
商议了半天,最终没个说法,最终窦抗决定,突围之时,尽量消耗二部,等突围之后,再做决定。
外面还有薛仁杲的数万大军,窦抗可不敢内讧。搞不好引火烧身,就是自寻死路了。
第二日一早,窦抗召集诸将,商议突围之事。
窦抗很清楚,既然李渊能把密信送入豳州城,必然也会给李叔良、柴绍去信,瞒着二人,反而易使得二人心中生了嫌隙。
果然,二人对于突围之事,没有任何反对,全不像其他一些不了解情况的将领一般心怀忧虑,一看便是,提前知晓了此事。
对于如何突围,众人意见各不相同。
西秦军多骑兵,而唐军多步兵,现在有城池依靠,尚不觉什么,但若是出了城,为西秦军所尾随击之,后果恐将难料。
这时窦德明建议,未若以诈降之计,蒙蔽西秦军,待西秦军防守松懈,再行突围。
窦抗也觉得此计不错,但又恐李叔良、柴绍二人误会,故意装作不同意的样子。
李叔良也觉得不妥,诈降之计,虽然是诈降,但谁知道会不会成真。但柴绍却是心思机敏,很清楚此计的成功性很高,也隐约猜测到窦抗的一丝想法,于是主动建议窦抗,听从窦德明的计策。
窦抗正好借坡下驴,定下了诈降的计策。
窦抗派其弟窦袭,前往西秦军营中,向薛仁杲投降。
这几日,薛仁杲其实也焦头烂额了。
本应该月初就送到的粮食,直到现在也没有遇到。薛仁杲派往原州的人,也没什么有效的消息。
有言隋军在攻打原州,也有说当地豪强造反。
总之一月多月了,原州之事,如阴霾一般,严重影响了薛仁杲的意气。
至于本应该送来的秦州粮食和新兵,到现在也没有到,更是为这件事情,增添了一丝的隐忧。
薛仁杲隐约猜测,秦州和原州都出事了。
但薛仁杲不敢退,这么一退,西秦所占的优势,便将化为乌有,之后就连泾州,也未必保的住。
薛仁杲也是个输不起的赌徒啊。
眼看豳州城破,就在眼前,薛仁杲还想搏一搏。
所以窦袭前来请降,如久旱逢甘霖一般,滋润了薛仁杲的心田。
对于窦袭的请降,薛仁杲一点也不意外,整个豳州城士气全无,又无援兵,败亡只是时间的问题。
不过薛仁杲还从窦袭这里得到一个消息,隋军杀入关中,直奔长安,李渊败亡之日,已经不远。
薛仁杲大吃一惊。
这怎么可以?关中是我的。
因为担忧隋军会摘了这场战争的胜利果实,薛仁杲对于窦家的请降,是毫不怀疑,而且决定对窦家委以重用。
薛仁杲虽然是个暴徒,但也很清楚,有了窦家,他进入关中,可以省很大力气。
窦袭向薛仁杲请求,宽限三日的时间,等窦抗清理完军中不愿意投降的将领,再率军出城投降。
薛仁杲想拉拢窦家,因此对于窦袭的请求,满口答应。甚至还答应封窦抗为太保,扶风王。
西秦本就文化人要少一些,自郝瑷死后,薛仁杲身边,更是没什么有眼光的文人了。
而且薛仁杲暴虐无常,身边根本没人敢劝谏。
所以即使有人觉得此事或有不妥,但竟然没有人上前规劝薛仁杲。
窦袭回到城中,向窦抗报告了此行的消息。
窦抗当夜没有突围,而是命令在城中大声呼喊,又在城门内侧,不断地敲击兵刃,做出战斗的样子。
更让人在城中选了两三处位置防火。
城外的薛仁杲见状,以为窦抗真的在清洗军队,因此对豳州城的防御,更加的松懈。
到了第二日晚上,窦抗以柴绍为先锋,李叔良为合后,全军一路向南突围。
豳州城南面,尽是沟沟壑壑的黄土丘陵,千沟万壑,支离破碎,但是却能最大限度的限制骑兵的机动力。
西秦军不备,为唐军破围而出,等到薛仁杲反应过来,只剩下一个空空的豳州城,唐军早就逃远了。
而且窦抗心思狠辣,竟然让人在城中的粮库放了一把火,什么也没给薛仁杲留。
众人一路向南,直达永寿。
本来按照计划,大军该折向东南方向的泾阳。
但窦抗突然出手,扣住了前来议事的柴绍和李叔良二人,并对二人直言,扶风危急,他准备要率军南下,救援扶风。
对于窦家人来说,哪里都不如老巢扶风好。
拥几万兵,掌一个郡。谁来了,窦家都能卖给好价钱。
于是窦抗又劝二人,唐王虽有召,但泾阳兵多,没必要全往。而扶风则是众人的后路,必须扼守。所以窦抗将三军分兵两处,一处南下,一处东进。由窦抗亲自统兵南下,柴绍、李叔良二人东进。
这也是窦德明的建议,大家好聚好散,没必要撕破脸,也没必要惦记李渊的禁军。这些人都是河东老卒,窦家很难掌握的住。
窦家这是生了异心了。
李叔良怒不可遏,当场就想翻脸。还是柴绍清楚,窦抗敢摊牌,就是打定主意了。此时他们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激怒了窦抗,他和李叔良二人,更得死了。
于是柴绍欣然领命。
双方从永寿分道扬镳,窦抗南下,而柴绍和李叔良带着八千余人往东而去。
柴绍沿着甘泉河(今陕西省泔河)往东南走,心中却不由得嘀咕。
这一战,到了这种地步,未来,更难打了。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