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解围吴州
作者:鸣奇 更新:2021-12-16 07:56
谢异和王褒二人是万安堂的重要人物,也早就筹谋在江南起事了。
二人在昆山作乱既是预谋已久的,也是计划之外的。之前起事的时机一直不合适,二人准备也并不充分,可两个筹谋造反的人也没有想到于士澄这一通查案下来,直接掀了江南人的桌子,也掀起了江南人的怒气。
二人见此大喜,便趁机裹挟了大批百姓,制造了这场叛乱。
二人都是当年南陈的吴州刺史萧瓛的部下。萧瓛是西梁皇帝萧岿的第三子,在南陈灭亡之后,拒不降隋,并被吴人拥戴为主。后来宇文述率军征讨,攻破吴州,并生擒了萧瓛。而谢异和王褒二人也在兵败之后躲藏民间,幸未被擒获。
王褒是萧瓛麾下骁将,有勇力,长于军事。
谢异是江南有名的术士,“颇知废兴”,在梁、陈之际,他每次预言几乎都得到了验证,所以声名远扬,深得江南一带人的敬信。
因此这次二人在江南起事,引得无数人追随。
二人占领昆山城之后,便竖起反旗,征召部队,响应人数达数万人之多,二人乃趁势围攻吴州城。
吴州刺史刘权也是一员干臣,虽然手中兵力捉襟见肘,但与吴州骠骑府车骑将军王增辩二人稳守吴州城。王褒率军数次攻击皆不敌,乃顿兵于城下,准备围困。
十月十八日傍晚,黄明远所部疾行四百余里到达吴州城下。
当日解了延陵城之围后,除了留守部队,黄明远将剩余主力一分为二,以右领左右大将军来护儿率领水军和步军共计八千人,行水路从江南河南下;而黄明远自率三千精锐骑兵,走陆路向吴州进发。
大军前进迅速,直指吴州,过州县而不入,哪怕是遇到叛军,也只是将其击溃,并不乘胜追击。
黄明远很清楚,吴州是江南的核心。吴州定,江南安;若是吴州被叛匪攻破,必会大大增强叛匪的士气,到时候会有更多的人趁机跳出来作乱,江南的动乱也会进一步恶化。
黄明远并没有将叛匪放在眼里,麾下三千骑兵直奔吴州城,此时谢异、王褒二人皆没有想到隋军援军会这么快到达,因此没有防备。
黄明远到了吴州城十余里之外,顿兵不前。此时隋军斥候四出,却一无所获,黄明远这才发现叛军竟然根本没有对吴州北方的援军有所防御。此时隋军援军离着吴州城这么近,对方甚至没有派遣斥候巡逻。
黄明远心中大定,乃亲率十余骑向前观察敌情。
黄明远登吴州城西北面一处高地,眺望吴州城。雄阔海递过一个单筒望远镜,黄明远拿着手中,向对面叛军阵营望去。
只见叛军虽然人多,尽是乌合之众,其兵连营数里,人马粮草相杂,营中是一片混乱,甚至都没有基本的围栏做防御。
而且这些叛军一心攻城,对于外围几乎没有防备。精锐与炮灰混杂,身后更是兵民都有的大营。这样的军队,哪怕是十万人在精锐面前,也只能是一触即溃,根本不足为战。
黄明远放下心来,看来叛军起事尚短,并没有完成对老百姓初步的整编。
黄明远乃回到军中,下令以大将麦铁杖为先锋,又命麾下精锐组成锋矢阵型,直奔叛军大营冲去。
十余里的距离,在骑兵全力驰奔之下,几乎是转眼就到。
隋军骑兵奔腾如飞,直奔叛军杀去。而正面的叛军大营,对于隋军来说几乎是不设防一般,因此很快便冲入营中。
数万叛军眼看着隋军杀入,大惊失色,皆无所阻挡,整个阵型立刻被隋军冲散。
黄明远又命人在叛军营中放火。叛军营中,烟焰冲天,大小营帐,尽在燃烧。而火随风势,风助火威,越烧越旺。叛军混乱,尽皆溃逃四散。
原来整个大营尽是芦苇扎成,叛军在营中又无序,因此整个大营本就满是隐患。黄明远这才趁机放了一把火,使得偌大的叛军营寨,全变成一片火海。
这些叛军此时还没有完成百姓向军队的蜕变,因此见此惨状,皆是哭爹喊娘,慌乱不堪,根本不知道如何抵抗。
此时王褒见此,只得命麾下第一骁将李棱带领军中仅有的数百骑兵阻敌。
李棱是清流县人,曾是当年在会稽自称天子的高智慧的部下,此时接令,他也只得硬着头皮迎向隋军。
叛军的这些骑兵本部没有经过系统训练,在江南之地欺负一些本地土兵还可以,哪里能和北地精骑对抗。
双方一相遇,叛军骑兵便有十余骑落马。
李棱手持长槊冲入军中,正好迎面遇了麦铁杖。
麦铁杖手持大槊,高呼道:“尔等识得吾麦铁杖吗?”
麦铁杖乃是南陈奴隶出身,曾为皇帝执掌御伞,以勇武而名震一时。当初顾世略也是识得麦铁杖的,当初麦铁杖跟随杨素南征,麦铁杖侦察时被贼兵捉住,李棱派三十个军士押送他,押运途中,麦铁杖夺取军士的刀,乱砍押送的军士,直到杀尽为止,然后一一割下他们的鼻子,怀揣而归,
因此李棱听到麦铁杖的名字,想起当时军士惨状,竟然浑身一哆嗦。
而此时容不得李棱半分失神,双方两马相交,兵器相撞,李棱被麦铁杖一槊刺中胸膛,倒落下马,立时毙命。
看到军中第一猛将李棱身死,此时的三军统帅王褒已经傻了。王褒虽然也骁勇,但不是一员良将。当年萧瓛兵败,驻守吴州城的王褒见势不妙,换了件道士的衣服弃城而逃。因此此时的他手脚冰凉,浑身发颤,根本不知如何应对。
至于谢异,一手无缚鸡之徒,让其出谋划策还可以,若是让他领兵,则纯属难为他。
因此叛军再无人能力挽狂澜,直至崩溃。
此时在城中的刘权也发现了援兵的到来,眼看援军得胜,他心中大喜,也不犹豫,立刻命王增辩打开城门率部追击溃败的叛军。
这场一边倒的战斗一直持续到夜里,叛军大溃,跟随王褒、谢异二人返回昆山老巢的溃兵不过千人,其余叛军尽被隋军歼灭。
至此,吴州城之围乃解。
(://..)
二人在昆山作乱既是预谋已久的,也是计划之外的。之前起事的时机一直不合适,二人准备也并不充分,可两个筹谋造反的人也没有想到于士澄这一通查案下来,直接掀了江南人的桌子,也掀起了江南人的怒气。
二人见此大喜,便趁机裹挟了大批百姓,制造了这场叛乱。
二人都是当年南陈的吴州刺史萧瓛的部下。萧瓛是西梁皇帝萧岿的第三子,在南陈灭亡之后,拒不降隋,并被吴人拥戴为主。后来宇文述率军征讨,攻破吴州,并生擒了萧瓛。而谢异和王褒二人也在兵败之后躲藏民间,幸未被擒获。
王褒是萧瓛麾下骁将,有勇力,长于军事。
谢异是江南有名的术士,“颇知废兴”,在梁、陈之际,他每次预言几乎都得到了验证,所以声名远扬,深得江南一带人的敬信。
因此这次二人在江南起事,引得无数人追随。
二人占领昆山城之后,便竖起反旗,征召部队,响应人数达数万人之多,二人乃趁势围攻吴州城。
吴州刺史刘权也是一员干臣,虽然手中兵力捉襟见肘,但与吴州骠骑府车骑将军王增辩二人稳守吴州城。王褒率军数次攻击皆不敌,乃顿兵于城下,准备围困。
十月十八日傍晚,黄明远所部疾行四百余里到达吴州城下。
当日解了延陵城之围后,除了留守部队,黄明远将剩余主力一分为二,以右领左右大将军来护儿率领水军和步军共计八千人,行水路从江南河南下;而黄明远自率三千精锐骑兵,走陆路向吴州进发。
大军前进迅速,直指吴州,过州县而不入,哪怕是遇到叛军,也只是将其击溃,并不乘胜追击。
黄明远很清楚,吴州是江南的核心。吴州定,江南安;若是吴州被叛匪攻破,必会大大增强叛匪的士气,到时候会有更多的人趁机跳出来作乱,江南的动乱也会进一步恶化。
黄明远并没有将叛匪放在眼里,麾下三千骑兵直奔吴州城,此时谢异、王褒二人皆没有想到隋军援军会这么快到达,因此没有防备。
黄明远到了吴州城十余里之外,顿兵不前。此时隋军斥候四出,却一无所获,黄明远这才发现叛军竟然根本没有对吴州北方的援军有所防御。此时隋军援军离着吴州城这么近,对方甚至没有派遣斥候巡逻。
黄明远心中大定,乃亲率十余骑向前观察敌情。
黄明远登吴州城西北面一处高地,眺望吴州城。雄阔海递过一个单筒望远镜,黄明远拿着手中,向对面叛军阵营望去。
只见叛军虽然人多,尽是乌合之众,其兵连营数里,人马粮草相杂,营中是一片混乱,甚至都没有基本的围栏做防御。
而且这些叛军一心攻城,对于外围几乎没有防备。精锐与炮灰混杂,身后更是兵民都有的大营。这样的军队,哪怕是十万人在精锐面前,也只能是一触即溃,根本不足为战。
黄明远放下心来,看来叛军起事尚短,并没有完成对老百姓初步的整编。
黄明远乃回到军中,下令以大将麦铁杖为先锋,又命麾下精锐组成锋矢阵型,直奔叛军大营冲去。
十余里的距离,在骑兵全力驰奔之下,几乎是转眼就到。
隋军骑兵奔腾如飞,直奔叛军杀去。而正面的叛军大营,对于隋军来说几乎是不设防一般,因此很快便冲入营中。
数万叛军眼看着隋军杀入,大惊失色,皆无所阻挡,整个阵型立刻被隋军冲散。
黄明远又命人在叛军营中放火。叛军营中,烟焰冲天,大小营帐,尽在燃烧。而火随风势,风助火威,越烧越旺。叛军混乱,尽皆溃逃四散。
原来整个大营尽是芦苇扎成,叛军在营中又无序,因此整个大营本就满是隐患。黄明远这才趁机放了一把火,使得偌大的叛军营寨,全变成一片火海。
这些叛军此时还没有完成百姓向军队的蜕变,因此见此惨状,皆是哭爹喊娘,慌乱不堪,根本不知道如何抵抗。
此时王褒见此,只得命麾下第一骁将李棱带领军中仅有的数百骑兵阻敌。
李棱是清流县人,曾是当年在会稽自称天子的高智慧的部下,此时接令,他也只得硬着头皮迎向隋军。
叛军的这些骑兵本部没有经过系统训练,在江南之地欺负一些本地土兵还可以,哪里能和北地精骑对抗。
双方一相遇,叛军骑兵便有十余骑落马。
李棱手持长槊冲入军中,正好迎面遇了麦铁杖。
麦铁杖手持大槊,高呼道:“尔等识得吾麦铁杖吗?”
麦铁杖乃是南陈奴隶出身,曾为皇帝执掌御伞,以勇武而名震一时。当初顾世略也是识得麦铁杖的,当初麦铁杖跟随杨素南征,麦铁杖侦察时被贼兵捉住,李棱派三十个军士押送他,押运途中,麦铁杖夺取军士的刀,乱砍押送的军士,直到杀尽为止,然后一一割下他们的鼻子,怀揣而归,
因此李棱听到麦铁杖的名字,想起当时军士惨状,竟然浑身一哆嗦。
而此时容不得李棱半分失神,双方两马相交,兵器相撞,李棱被麦铁杖一槊刺中胸膛,倒落下马,立时毙命。
看到军中第一猛将李棱身死,此时的三军统帅王褒已经傻了。王褒虽然也骁勇,但不是一员良将。当年萧瓛兵败,驻守吴州城的王褒见势不妙,换了件道士的衣服弃城而逃。因此此时的他手脚冰凉,浑身发颤,根本不知如何应对。
至于谢异,一手无缚鸡之徒,让其出谋划策还可以,若是让他领兵,则纯属难为他。
因此叛军再无人能力挽狂澜,直至崩溃。
此时在城中的刘权也发现了援兵的到来,眼看援军得胜,他心中大喜,也不犹豫,立刻命王增辩打开城门率部追击溃败的叛军。
这场一边倒的战斗一直持续到夜里,叛军大溃,跟随王褒、谢异二人返回昆山老巢的溃兵不过千人,其余叛军尽被隋军歼灭。
至此,吴州城之围乃解。
(://..)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