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生民多艰
作者:鸣奇 更新:2021-12-16 07:54
暮春三月,草长莺飞。
黄明远一行人踏上了北返的路程。与前年北上之时的匆忙、悲怆相比,此次,虽然是第二次走此徒,心中味道却是迥然不同。此时关北道上,虽风沙千里,人烟稀少,然大道朝天,直趋阴山,广阔之间又现豪迈,黄明远的心情也是别样悠然。
出了京兆,也算是出了关中平原。再往北进入敷州便是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虽然此时不像后世那样水土流失严重,但陕北之地自古以来就是贫困之地,较之富饶的关中天壤之别。
此次北上,因为不急着赶路,所以黄明远走得也便轻松。他每到一处,便喜欢研究各地的风土、民俗与地形地貌,日后若是在那一地征战,也不至于是睁眼瞎。
与关中相比,关北百姓是真苦。自汉代以来,收刍藁税的时候,都是诸郡按律顷入刍三石藁两石,然上郡、代郡,地恶,顷入刍两石藁两石。
这种地方很多时候都是要国家出钱支援,而此地唯一能够回报国家的,就是为中央政府提供优质兵员。
陕北地区,气候环境恶劣,然穷山恶水亦出善斗之人。关北地区又靠近胡境,素来是汉胡交杂,百姓好壮,很多人都是世世代代以打仗为生。
或许时人无法想象,这里家家户户常年戴孝,都是老子战死,儿子承继,每每到了清明寒食,满城皆哭,人们常谓之关北诸城为鬼城。
或许是陕北的土地太过于贫瘠了,所以这里很多人都不喜欢种地,光靠地里刨的点粮食根本养不活一家老幼。所以这里的男丁为了乞活只有两条路可以选,要么当兵,要么放羊。
黄明远沿途北上,正值清明时节,所以每过一地,尽闻殷殷哭声,凄凄惨惨,让人心惊。
这一日到了儒林县(今陕西省榆林市鱼河堡)渡口,要北渡奢延水(今无定河)。
儒林县说是一个县,其实比一个大点的集市强不到拿去。
眼见渡口船少,黄明远便停在河南岸等待渡河。这时候正值大河解冻,河水中满是浮冰,没有好的老船家带路,这河真不好过。
黄青安排人去南岸寻找船家,黄明远则来到河边的一茶摊处,与卖茶的老妪闲聊起来。
说是茶摊,就是些弄些茶叶沫沫,给南来北往的人找个地方歇歇脚,解个渴。
老妪看起来得快有七十了,本来见黄明远一行人又是刀又是枪的,吓得魂不附体,不过后来见黄明远不仅不动粗,反而给她钱,她心中惊喜,胆子也便大了。
“阿婆年纪这么大了,怎么还出来卖茶?”
老妪用浑浊的眼睛看着黄明远,这个当官的娃娃咋这年轻啊。黄明远轻声细语,老妪胆子也大了,这才说道:“官爷,老妪我得靠着这茶摊养活我那小重孙子,不敢不出来卖茶。”
黄明远便问道:“那阿婆家中还有何人?”
老妪艰难地想了想,从前的亲人好像都已经很久远了。
“老妪我十五岁嫁入夫家,二十五岁丈夫战死在北边。三个儿子,都被征召去打什么齐国了,到最后一个也没有回来。我还有两个孙子,十多年前大孙子去打胡人战死了,后来二孙子去打什么陈国也战死了。现在我和我唯一的重孙子相依为命,他今年十三岁,现在去镇上的张里长家学当兵的本事去了。”
一家人都死于战场,但老妪说得很淡然,好像跟说别人似的。她活了快七十岁,生离死别见得太多了,已经麻木了。
黄明远的心情很沉重,往日虽然知道战争这种东西对一个家庭的伤害,但只有面对亡者家属的时候,才能感到这股沉沉痛。
黄明远心中有些沉重,他不明白为什么老妪一家的男丁只剩下一个重孙子了,为何还要送他去当兵?
“阿婆,让你的重孙子留在家给您养老不成吗,为什么非得让他去当兵?”
老妪一愣,有些答不上来。
他们这里的男子不是生来就是当兵的吗?至于为什么一定要当兵,她从来没有想过。
过来半晌,老妪才疑惑地问道:“官爷,不当兵怎么活啊?”
黄明远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她,他也没有办法给这些穷苦之人指一条明路。
黄明远想了想,最后说道:“我看你们这里不是有很多人放羊吗?难道这你们不能放羊吗?”
“官爷,我们家曾经也有过羊,老头子和儿子当兵的时候,家里便能买得起羊崽子。不过老妪二孙子都死了十年了,哪还有钱去买羊?”
的确,羊崽子虽然在北地用不了多少钱,但也不是老妪这种家庭能够支出的。只是见老妪之前也曾养过羊,应该不至于这么贫困吧。
“阿婆,你们不是养过羊吗,所得收益也没置办两亩地?至少你祖孙二人勉强糊口啊。”
老妪一惊,买什么地?
“官爷,我家有钱也给儿子、孙子学习兵事,置办兵器了,哪有闲钱置地。村里张里长那里一年可是要两百个大钱的。”
老妪一脸肉疼,不过说的又很骄傲。
黄明远想了想,才想到这副表情跟后世家长给孩子买书、报辅导班一个样子。
黄明远的眼眶止不住湿了。这里的男子仿佛是宿命一般,活着就要打仗,打仗挣了钱买羊,放羊挣了钱再去培养下一代打仗,然后一代一代循环下去,无穷无尽。
可总是如此,北地的百姓要死绝了。
劝他们不要去参军吗?官府征召,生存危机,都逼得他们不得不去参军。
黄明远问了老妪最后一个问题:“阿婆,如果有可能的话,你们会不会放弃参军,过一种平凡的生活。”
老妪一愣。
“不打仗了?可是不打仗家里就没钱买羊啊。”
黄明远眼中的泪终究没有止住。
他默默的一个人走到无定河边,望着这浑浊的黄河水,不住地叹息。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这不是老妪的愚昧,也不是这里百姓的无知,这是社会的悲哀,一个时代的悲哀。
黄明远的心从没有像现在这样更坚定过,至少要让这群老百姓能够安安稳稳的活下去。
黄明远一行人踏上了北返的路程。与前年北上之时的匆忙、悲怆相比,此次,虽然是第二次走此徒,心中味道却是迥然不同。此时关北道上,虽风沙千里,人烟稀少,然大道朝天,直趋阴山,广阔之间又现豪迈,黄明远的心情也是别样悠然。
出了京兆,也算是出了关中平原。再往北进入敷州便是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虽然此时不像后世那样水土流失严重,但陕北之地自古以来就是贫困之地,较之富饶的关中天壤之别。
此次北上,因为不急着赶路,所以黄明远走得也便轻松。他每到一处,便喜欢研究各地的风土、民俗与地形地貌,日后若是在那一地征战,也不至于是睁眼瞎。
与关中相比,关北百姓是真苦。自汉代以来,收刍藁税的时候,都是诸郡按律顷入刍三石藁两石,然上郡、代郡,地恶,顷入刍两石藁两石。
这种地方很多时候都是要国家出钱支援,而此地唯一能够回报国家的,就是为中央政府提供优质兵员。
陕北地区,气候环境恶劣,然穷山恶水亦出善斗之人。关北地区又靠近胡境,素来是汉胡交杂,百姓好壮,很多人都是世世代代以打仗为生。
或许时人无法想象,这里家家户户常年戴孝,都是老子战死,儿子承继,每每到了清明寒食,满城皆哭,人们常谓之关北诸城为鬼城。
或许是陕北的土地太过于贫瘠了,所以这里很多人都不喜欢种地,光靠地里刨的点粮食根本养不活一家老幼。所以这里的男丁为了乞活只有两条路可以选,要么当兵,要么放羊。
黄明远沿途北上,正值清明时节,所以每过一地,尽闻殷殷哭声,凄凄惨惨,让人心惊。
这一日到了儒林县(今陕西省榆林市鱼河堡)渡口,要北渡奢延水(今无定河)。
儒林县说是一个县,其实比一个大点的集市强不到拿去。
眼见渡口船少,黄明远便停在河南岸等待渡河。这时候正值大河解冻,河水中满是浮冰,没有好的老船家带路,这河真不好过。
黄青安排人去南岸寻找船家,黄明远则来到河边的一茶摊处,与卖茶的老妪闲聊起来。
说是茶摊,就是些弄些茶叶沫沫,给南来北往的人找个地方歇歇脚,解个渴。
老妪看起来得快有七十了,本来见黄明远一行人又是刀又是枪的,吓得魂不附体,不过后来见黄明远不仅不动粗,反而给她钱,她心中惊喜,胆子也便大了。
“阿婆年纪这么大了,怎么还出来卖茶?”
老妪用浑浊的眼睛看着黄明远,这个当官的娃娃咋这年轻啊。黄明远轻声细语,老妪胆子也大了,这才说道:“官爷,老妪我得靠着这茶摊养活我那小重孙子,不敢不出来卖茶。”
黄明远便问道:“那阿婆家中还有何人?”
老妪艰难地想了想,从前的亲人好像都已经很久远了。
“老妪我十五岁嫁入夫家,二十五岁丈夫战死在北边。三个儿子,都被征召去打什么齐国了,到最后一个也没有回来。我还有两个孙子,十多年前大孙子去打胡人战死了,后来二孙子去打什么陈国也战死了。现在我和我唯一的重孙子相依为命,他今年十三岁,现在去镇上的张里长家学当兵的本事去了。”
一家人都死于战场,但老妪说得很淡然,好像跟说别人似的。她活了快七十岁,生离死别见得太多了,已经麻木了。
黄明远的心情很沉重,往日虽然知道战争这种东西对一个家庭的伤害,但只有面对亡者家属的时候,才能感到这股沉沉痛。
黄明远心中有些沉重,他不明白为什么老妪一家的男丁只剩下一个重孙子了,为何还要送他去当兵?
“阿婆,让你的重孙子留在家给您养老不成吗,为什么非得让他去当兵?”
老妪一愣,有些答不上来。
他们这里的男子不是生来就是当兵的吗?至于为什么一定要当兵,她从来没有想过。
过来半晌,老妪才疑惑地问道:“官爷,不当兵怎么活啊?”
黄明远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她,他也没有办法给这些穷苦之人指一条明路。
黄明远想了想,最后说道:“我看你们这里不是有很多人放羊吗?难道这你们不能放羊吗?”
“官爷,我们家曾经也有过羊,老头子和儿子当兵的时候,家里便能买得起羊崽子。不过老妪二孙子都死了十年了,哪还有钱去买羊?”
的确,羊崽子虽然在北地用不了多少钱,但也不是老妪这种家庭能够支出的。只是见老妪之前也曾养过羊,应该不至于这么贫困吧。
“阿婆,你们不是养过羊吗,所得收益也没置办两亩地?至少你祖孙二人勉强糊口啊。”
老妪一惊,买什么地?
“官爷,我家有钱也给儿子、孙子学习兵事,置办兵器了,哪有闲钱置地。村里张里长那里一年可是要两百个大钱的。”
老妪一脸肉疼,不过说的又很骄傲。
黄明远想了想,才想到这副表情跟后世家长给孩子买书、报辅导班一个样子。
黄明远的眼眶止不住湿了。这里的男子仿佛是宿命一般,活着就要打仗,打仗挣了钱买羊,放羊挣了钱再去培养下一代打仗,然后一代一代循环下去,无穷无尽。
可总是如此,北地的百姓要死绝了。
劝他们不要去参军吗?官府征召,生存危机,都逼得他们不得不去参军。
黄明远问了老妪最后一个问题:“阿婆,如果有可能的话,你们会不会放弃参军,过一种平凡的生活。”
老妪一愣。
“不打仗了?可是不打仗家里就没钱买羊啊。”
黄明远眼中的泪终究没有止住。
他默默的一个人走到无定河边,望着这浑浊的黄河水,不住地叹息。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这不是老妪的愚昧,也不是这里百姓的无知,这是社会的悲哀,一个时代的悲哀。
黄明远的心从没有像现在这样更坚定过,至少要让这群老百姓能够安安稳稳的活下去。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