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 天纵之才
作者:无限循环    更新:2022-01-04 19:07
  “有志气,不愧是能写出《临江仙》这种词的后生!”
  对于沈忆宸果断“应战”,林震出言称赞了一句,此子不谈学识如何,至少气度不凡。
  “刚才维初让我帮你点明本经,那是否意味着,忆宸你四书已经烂熟于心了?”
  “不敢妄言烂熟于心,但晚生进学数年,确实有所收获。”
  沈忆宸话不敢说的太满,却也不能表现的太怂,只好尽可能的看起来有底气些。
  “那好,我就来出题考考你。”
  说完林震沉思了一会,又言道:“孟子曰,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是哪五种?”
  林震取了《孟子·尽心上》中一段作为考题,这句话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孟子说过君子教育人的方式有五种,让沈忆宸回答是哪五种。
  对于这种问题,沈忆宸差点没高兴出声,这不是送上门来吗?自己四书里面最擅长的就是《孟子》,状元公偏偏用《孟子》来出题。
  当然,心里面乐开花,沈忆宸表面上还是不能表露出来,于是装作气定神闲道:“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那你认为孟子说君子教者五,是想告诉世人何种道理?”
  如果说前面的提问,是死记硬背的话,那么现在林震所问,就是让沈忆宸探寻背后所表达的哲理。
  “因材施教。”
  没有丝毫犹豫,沈忆宸说出了标准答案。
  旁边的孙提学听到了,忍不住点头道:“不错!”
  李庭修脸上也浮现出淡淡笑容,一是为自己的学生高兴,另外一点,就是很清楚沈忆宸擅长《孟子》,这种题目考不倒他。
  “那好,《中庸》有云,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此话何解?”
  这个问题如果放在一个月之前,以沈忆宸对于《中庸》的熟悉度,就算能回答,也只能说勉勉强强。
  但这段时间以来,秉烛夜读这四个字,早已不是当初的那句玩笑话,而是沈忆宸每天的生活经历。
  四书的原文以及注释,他基本上已经做到牢记于心!
  “回状元公,这是孔夫子回答鲁哀公问政的话语。孔夫子认为要行善政,必须得贤臣。要得到贤臣,必须的得先提升道德,而道德又以仁义为先。”
  “回答的很好,但《中庸》同样有一句,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那如何保证善政能长久实施下去呢?”
  当林震把这个问题提出来,李庭修跟孙提学两个人脸上表情,出现很明显的变化。
  因为这种考题,完全超乎了对于童生的四书学识要求,甚至是超过了考秀才跟举人的阶段。更像是皇帝在殿试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
  拿这种问题去考沈忆宸,知道的明白林震有心试试他学问上限如何,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存心刁难。
  说实话,面对林震的提问,沈忆宸都陷入了一种两难境地。
  单从字面意义上来看,《中庸》这句话并不难,比许多生僻拗口的古文好多了。哪怕叫来后世一个高中生,都能大概理解这句话是人存政举,人亡政息的意思。
  林震现在问如何能改变这种局面,让好政策长久的实施下去。
  用现代的视角来回答,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把“人治”,改为“法治”。用律法的形式把政策给固定下来,这样就很好避免人存政举,人亡政息的局面。
  问题是这种思维方式,放在现代是没错的,但是放在独尊儒术的古代,去强调“法”高于“人”高于“仁”。
  那相当于你身为一名儒家学者,击穿了自己政治哲学底线,传播出去用流行词形容等于“社死”,未来仕途、学问通通无望。
  除非能逆天改命,把整个社会意识形态都给改变了。
  所以这个问题对于沈忆宸更难,他不单单要想出合理的回答,还要违背自己本心!
  看着沈忆宸沉思,林震脸上带着微微笑容,并不着急催促。
  从前面几个问题,他已经能得知沈忆宸的四书基本功很扎实,回答的迅速并且准确。甚至一度让林震都有点疑惑,这种学识水平,怎么可能在成国公府家塾,进学数年连个童生都考不上呢?
  所以林震跳脱了四书五经八股的限制,问了更为实用的策论,想看看沈忆宸到底是个只会死读书的书呆子,还是真正的才华横溢。
  “良法善治。”
  思索再三,沈忆宸终于给出了自己答案。
  沈忆宸开始在回答“人治”或者“法治”之间纠结过,不过很快就醒悟过来,“法治”并不是什么后世的新观念,诸子百家时期就已经讨论过。
  以林震状元之才,出的考题怎么可能就是浮于表面二选一?
  如果遵从自己本心,简单选择“法治”的话,那么这个答案必定有所缺陷,而这个缺陷又在哪里呢?
  正是因为意识到问题所在,沈忆宸才会沉思良久,幸而最后让他想明白了。
  那就是法典本身不会自发为弱者伸张正义,它只是给所有人提供保护自己的依据。而如何运用法典,靠的依然还是人,无人遵守的法律,不如一张废纸!
  荀子就曾断论过“有治人,无治法”。所以单纯“法治”跟“人治”都不对,要以道德仁义滋养法治,用法治去强化道德仁义,两者相辅相成才是良法善治!
  “答的好!”
  几乎是沈忆宸刚给出答案的瞬间,林震就激动的拍案而起,大声叫好!
  他从来没有想象过,这个被无数先贤大能辩论过的问题,会被一名未进学后生,用仅仅四个字就概括出来了。
  如果再加上之前的“因材施教”,可以说沈忆宸切中要害之精准,解题之灵动,在林震教导过的学生弟子中,简直无出其右!
  “果真是天纵之才!”
  孙提学颤颤巍巍站起身来,语气激昂无比,看的沈忆宸都害怕他有什么闪失,万一背过气去了该如何是好?
  相比较林震近几年辞官之后才办学教书,孙提学可谓督学半生,见识过无数文人士子。
  精通诗词歌赋、风花雪月的有,把八股文章写的妙笔生花的也有,但以十六岁还未弱冠年纪,达到沈忆宸这种见解格局的,还真没有!
  不愧是能作出《临江仙》的学子,这股少年老成之气让人叹服。
  就连身为蒙师的李庭修都惊呆了,本来只是想拜托林震,帮助沈忆宸补齐经义上的短板,去备战明年的院试跟乡试。
  结果考校范围完全出格了,更离谱的是沈忆宸居然能答上,而且还如此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