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 士大夫危险 (二合一)
作者:无限循环 更新:2022-08-22 00:16
“臣,遵命!”
皇帝下令要谈话,沈忆宸自然不敢不从,于是在众大臣异样的眼神中留在了文华殿。
说实话,沈忆宸这次还真不太想留下来与皇帝“亲近”。毕竟大清早赶过来参加经筵,而且还站了一两个时辰,早就饥肠辘辘了。
传说中经筵的这顿御赐“工作餐”丰盛无比,是由紫禁城的御厨掌勺,沈忆宸还真想去尝尝御宴的滋味如何。
众人退去,文华大殿内除了宫人侍从外,就只剩下朱祁镇、沈忆宸、王振三人。
看着站在殿下的沈忆宸,朱祁镇叹了口气道:“沈向北,云南府递上来的沐将军讣讯,朕已经看过了。”
“你夹在奏章中的揭帖,朕也看过了。”
听到这句话,沈忆宸瞬间就明白了,为何今日皇帝态度会大变,就因为看到了自己附呈上去的揭帖。
“回禀陛下,臣是想……”
沈忆宸知道皇帝对揭帖内容不满,于是他准备解释两句,自己阐述麓川的威胁是为了防患于未然。
结果刚一开口,就看见朱祁镇摇了摇头,让沈忆宸不得不把自己的解释给咽了回去。
“正统八年,朕封定西侯蒋贵为平蛮将军,与靖远伯王骥一同率军五万征讨缅甸与麓川。这一战靖远伯直捣黄龙,攻破了贼首思机发的巢穴,俘获了他的部族跟妻儿。”
“缅甸王为之胆寒,向朕上表臣服,并且交出了思机法之父思任法。蛮首思机法畏于天威再不敢露面,数次派使者赴京入贡谢罪,朝中内外官员俱劝说朕仁政罢兵。”
“自此麓川大定,靖远伯班师回朝。朕在蛮族故地设置了陇川宣抚司,兴庠序、施教化、移风俗、育人才,往后千秋万代,都乃我大明之疆土!”
“沈向北,你来告诉朕,此地还有何威胁之惧?”
朱祁镇这番话越说越激动,到了后面甚至从龙椅上站起身来。
毕竟在朱祁镇的眼中,征伐麓川的战果,就是自己身为帝王开疆拓土的赫赫战功。
如今麓川蛮首思机法逃亡不敢见天日,父母妻儿跟部族俱被大明天兵俘获,甚至就连故土都设立了陇川宣抚司。
如果这都不算平定,难道得把麓川掘地三尺才行吗?
除了对战功被否定感到不服外,还有就是朱祁镇正处于青少年叛逆期,愈发心高气傲,叛逆狂妄。
他虽然在之前的问题跟眼神中,明白了沈忆宸的本质是忠言直谏、担忧国事。
但这并不意味着,朱祁镇愿意就这么忍了,他必须得让沈忆宸知道错在哪里,认同自己乃文治武功的明君。
不蒸馒头争口气,就是此刻朱祁镇的心境。
明英宗朱祁镇的声音响彻在文华殿中,让在场的宫人侍从们瑟瑟发抖。
好像这么多年下来,还极少见到皇帝如此激动失态。沈修撰到底在揭帖中,书写了什么大逆不道之言,才会有这种场面的诞生。
面对朱祁镇的询问,沈忆宸一时不知该如何回答,这就是能看穿未来历史的无奈。
其实明英宗朱祁镇说的都没错,王骥第二次征讨麓川,表面上占据了对方的老巢,俘获了首领思机法的妻儿老小,堪称大捷班师回朝。
但问题是,最重要的首领思机法没抓住啊!
而且这个所谓的大捷战报,沈忆宸持怀疑态度,感觉水分跟正统九年初,成国公朱勇征讨兀良哈三卫有的一拼。
因为史书上就在正统十年的七月,思机法派属下把陇川宣抚使印信给抢了,简直离谱!
按照正常逻辑,要是真彻底剿灭了麓川政权残余,能做到王骥班师回朝不到一年,就把朝廷设立的宣抚司印信给抢了吗?
偷也就算了,明抢得多猖狂?
当然,沈忆宸现在所处的时间点就在正统十年七月,他也无法确定历史事件会不会如期发生。而且就算是发生了,消息从云南传递到京师,让朱祁镇得知恐怕也是几个月之后的事情了。biquka.com
口说无凭,沈忆宸实在是拿不出证据,反驳朱祁镇所言的赫赫战功。
退一步说,就算能拿出来,此情此景之下也不能再跟皇帝较劲。
帝王就是帝王,他错也不意味着你能对!
望着沈忆宸无言以对,王振嘴角有着细微的笑意。果然没有人可以做到面面俱到,沈忆宸此子才智能力确实很强,但对时局的判断不够老练,也不太能沉住气。
于是他开口帮衬道:“陛下息怒,沈修撰毕竟文官出身长居京师,对远在千里的麓川不甚熟悉,过于小心谨慎了些。”
“要不这样,等下个月麓川蛮首抵京谢罪,让沈修撰担任特使负责问罪。另外四方诸夷使臣,届时将入住会同馆等待觐见朝贡,不如两事并一事,沈修撰可与鸿胪寺官员一同处理。”
“当沈修撰见到四方来贺,八方来朝的盛况后,就不会再把区区鞑虏跟蛮夷放在眼中了。”
听完王振的建议,朱祁镇感觉很合适,立马点头道:“就依先生所言,下个月沈向北担任特使,负责蛮首跟四夷使臣!”
之前临朝观政后在华盖殿对话,朱祁镇还认为当沈忆宸入仕后了解大明之强盛,就不会再过于保守谨慎,把北方的鞑虏给当做大敌了。
结果万万没有想到几个月过去,沈忆宸不进反退,现在就连西南蛮族都视为大明威胁。
我堂堂大明兵强马壮,什么时候沦落至此?
看来在东阁进学方向不对,是时候让沈忆宸去接触下真正的四方诸夷,切身体会他们对于大明的敬畏、尊重、臣服!
“臣,谨遵圣谕!”
沈忆宸叩头领命,出现这样的结果,也完全出乎他的意料之外。
说实话,他感觉今日朱祁镇的任命,更像是一个倔强少年的行为举止。
你不是让我去防备四方诸夷吗?那我就让你看看,四方诸夷是如何惧怕我大明的,不足为患!
出宫回到公府已是下午了,陈青桐看着沈忆宸如同饿死鬼一般猛扒饭菜,又心疼又好笑的说道:“夫君你慢点吃,不是说经筵会御赐宴席吗,为何饿成这样子?”
“别说了,被圣上留下训话,没赶上饭点。”
说完之后,沈忆宸又抓紧时间猛扒了两大口,这才感觉自己缓了口气。
“那以后参加经筵,我给夫君准备两个馒头藏着如何?”
“想法不错,可惜你夫君没那个胆子在大殿吃。”
“唉,夫君真可怜。”
就在沈忆宸与陈青桐打趣之际,母亲沈氏匆匆走了过来,面色有些凝重。
“娘。”
“婆婆。”
沈忆宸与陈青桐站起身来行礼,同时沈忆宸也发现了母亲沈氏脸色不太对劲,于是开口问道:“娘,是有什么事吗?”
只见沈氏面露为难的回道:“宸儿,老家那边有几个亲戚过来了,可能需要你招呼一下。”
老家亲戚?
听到这话,沈忆宸着实有些意外,他在应天府打记事以后,就没有见过什么老家亲戚上门拜访,这又是哪来的?
“娘,老家还有亲戚吗?”
“嗯,你舅舅那边的亲戚。”
舅舅?
听到这个名词,沈忆宸终于有些印象了,在自己母子俩搬离成国公府后不久,好像有个舅舅上门来过一次。
相貌如何沈忆宸已经记不清楚了,他只知道这个所谓的舅舅,那日与母亲争吵了一番,最后摔门而出。从此再也没有来过,没想到今日却冒出来了。
果然是穷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好,他们人在哪,我去招待一下。”
对于这种人情冷暖,沈忆宸也不会如同孩子那般把喜怒情绪溢于言表。
况且无论怎么说,自己目前还姓沈挂靠在母族的族谱下,装装样子客气一番还是得做的,这也是不让母亲难做。
听到儿子答应了,沈氏很明显的松了口气。
“他们就在公府不远的客栈休息,要不宸儿我们现在就过去?”
“嗯。”
“夫君,婆婆,我也一同去拜见下舅舅吧。”
陈青桐并不知道沈忆宸母族情况,她只是单纯认为长辈过来,自己身为新妇当去拜见。
“不用,你就在家吧。”
沈忆宸没打算让陈青桐一同前去,原因很简单,这个所谓的舅舅自己都不认识,哪来的脸让媳妇去拜见?
在沈忆宸的观念中远亲不如近邻,哪天要是应天府的左邻右舍,能有机会来到京师“旅游”,他倒非常乐意带着陈青桐去见见人。
“好。”
陈青桐很聪慧,从沈忆宸跟婆婆对话表情中,她就察觉到这个婆家舅舅,可能关系并不怎么密切,甚至是有些隔阂。
既然丈夫已经发话,那私事就让他自己处理。
沈忆宸在母亲沈氏的领路下,来到了距离公府仅一街之隔的客栈。
要知道公府所在地区域乃贵胄区,客栈房价自然不低,堪比后世五星级价格。当初沈忆宸帮苍火头等人找寻客栈落脚,都是好几条街之外了,舅家这么有钱?
或者说,母亲安排的?
带着这份疑问,沈忆宸与母亲沈氏走进客栈一间包厢,见到房间里面站着两老一少三名男子。
看见沈忆宸与沈氏走进来,这几名男子下意识就站起身,不过并没有后续动作,脸上表情有些迟疑。
反倒是沈氏首先欠身行了一礼,开口说道:“宸儿,娘给你介绍一下,这三位是你的舅舅、二舅公以及沈氏族长。”
“见过诸位长辈。”
沈忆宸很客气的拱手行礼,这也是他的风格。不管后续如何,态度先做到位。
面对沈忆宸拱手行礼,两名老者反倒是赶忙抬手准备还礼,相反中年的沈忆宸舅舅,朝他们俩打了个眼神,硬受了沈忆宸这一礼。
见到这一幕,沈忆宸脸上浮现出淡淡笑容,并不以为意。
“外甥多年未见,看着你如今有出息了,舅舅很是欣慰。”
“舅舅客气,先坐下来说吧。”
沈忆宸淡淡回了句后,就直接拉开面前的椅子,让母亲沈氏先坐了下来,然后自己也顺势坐在旁边。
古代礼法规矩中很多东西,可以用来当行动语言。沈忆宸先行入座这一动作出来,相当于挑明了他的态度。
我尊重你们,才称得上是所谓的舅家长辈,如果打算趁机摆谱,那对不起找错对象了。
对面几名舅家长辈悻悻坐下,内心很是不满,却不敢向沈忆宸发难。
他们也意识到,这个名义上的晚辈,并不想沈氏那般好拿捏,杀杀威风好办事这套行不通。
“几位长辈远道而来,不知所为何事?”
沈忆宸直接开门见山,他愿意过来只是给母亲一个面子,并没有闲扯半天的兴趣。
“其实也没什么大事,就是府衙报喜你成为状元了,舅舅联合几个族中长辈过来看看你。”
沈忆宸挂靠在母族名下,按照科举惯例,除了考生登记住址会有报喜外,老家贯籍后续同样会有报喜祝贺。
“晚辈感谢舅舅一番好意,既然如此的话,舟车劳累就不打扰休息了。”
不想说就别说,沈忆宸作势就欲起身离开。
见到沈忆宸这个动作,几名舅家长辈再也绷不住架子了,赶忙起身宽慰道:“不打扰不打扰,其实舅舅跟诸位长辈过来,是有事相求于贤甥。”
“舅舅请说。”
沈忆宸早就料到如此,求人就得有求人的态度。
“贤甥,如今你高中状元,听说圣上御赐了三元牌坊。族中诸位长辈们商议了一下,认为这是光宗耀祖的大事,得在老家也修建一座三元坊。”
“好啊,诸位长辈有此心意,晚辈心生感激。”
三元坊这种东西,沈忆宸并不是很在意,母族想要沾沾光修建一座,就随他们好了。
“三元及第乃百年难遇,更何况贤甥六元魁首,三元坊的规格断然不能低了。而御赐只有一座,族中……”
舅舅后续的话没有说出来,但沈忆宸已经明白他的意思了。
古代牌坊除了功名本身高低区别,在朝廷批准方面也是分等级的。从高到低,分别是御制牌坊、恩荣牌坊、圣旨牌坊、赐赠牌坊。
沈忆宸御赐三元坊,就是最高等级御制牌坊,皇帝亲自下旨国库出资建造,数量非常稀少。
第二级别恩荣牌坊,就是地方财政出资建造,以示皇恩浩荡,荣及乡里之意。
最后两个等级的牌坊,就得自己出钱建造了。
沈忆宸的三元坊被御赐在了京师成国公府,由于规格甚高,到现在还没有修建完毕。如果老家还想要修建一座三元坊,就不能从国库出资,得自己出现建造了。
听出了弦外之意,沈忆宸也没有磨叽,从兜掏出一张百两汇票放在桌上。
“舅舅,这笔钱就算是晚辈资助建造三元坊的,还望诸位长辈收下。”
发达之后远亲拜访,被打秋风是必然的事情,放在古代多多少少都得出点血。特别是这种“亲近”舅族,一毛不拔的话,会影响风评。
现在沈忆宸也不太缺钱了,这一百两就算是“族谱”使用费,以后就算两清了。
不过让沈忆宸意外的一幕出现了,包括舅舅在内的几位母族长辈,却连连摆手说不要钱。而且看着不像是装模作样,就连母亲沈氏开口他们依然不收。
莫非是嫌少?
一百两打水漂是沈忆宸目前的极限,这几位母族长辈的情份还不够加钱的资格。
就在他打算爱要不要走人的时候,名义上的舅舅终于说出了他们前来的真实目的。
“贤甥,建造三元坊乃族中荣誉,怎么可能要你出钱?”
“舅舅是想着如今你在京为官,肯定需要交际打点的地方甚多,于是跟族中长辈们商议了一下,打算把族中田地都挂靠在你名下,这样也能多出几分收益,让手头宽裕些。”
好家伙,沈忆宸本以为是过来打秋风的,却没想到是过来给自己“送钱”的。
后世很多人都知道,明代士大夫阶层有免除徭役、赋税等等权利。
其实准确来说,免除徭役是真的,士大夫并没有彻底免除赋税的权利,仅仅是按照品阶的高低,免除一部分税收。
比如正三品官员,只能免粮二十石,人二十丁。
但事实上在执行过程中,这个制度彻底崩溃了。地方在编役跟纳税过程中,不会也不敢把力役施加于士大夫阶层,从而导致了士大夫享受了无限优免。
到了明朝万历时期,官方的《大明会典》里面就描写过,名义上甲科京官一品能免田万亩的赋税,最末等的九品官,也能免两千二百亩。
而没有入仕的举人是一千二百亩,生员、监生八十亩。
要知道这仅仅是官方承认的免税,到了地方上就远远不止这个数了。钻空子的方法层出不穷,有诡寄、飞洒、花分、欺隐等等。
就拿最普遍的诡寄来说,就是让其他农民把田亩报到自己名下。只要到了举人阶层,超过了一千二百亩也毫无关系,县官级别压根就不敢管。
因为谁敢保证,这个举人同乡、同年、恩师、座师等等人中,没有个牛逼人物存在。
甚至就连举人自己,万一哪天入仕为官飞黄腾达了,你今天按照规格强硬收他家税,明天就不怕被打击报复官都当不成?
所以明朝的座师制度结党营私,不仅仅是造成了党争的危害,还在地方上造成了事实特权阶层,把税收制度给全面弄崩溃了。
真正有钱有粮的士绅阶层一分钱税收不上来,对着活不下去的泥腿子疯狂加税压榨,这种王朝怎能不亡?
沈忆宸以往住在应天府,背靠成国公府读书。虽然穷,但也算不得什么寒门农家子,家中一亩田地都没有,自然也就没有税收这些概念。
结果没想到,这种事情还是让自己遇上了。
如果说沈忆宸有朝一日能掌控权利巅峰,那么他面对最大的敌人,可能不是什么政敌、蒙古、南蛮,而是自己曾经立身的士大夫阶层!
这也就是为什么,沈忆宸始终没有决定向文官集团靠拢的原因。
想到这里,沈忆宸突然笑了笑。士大夫阶层随着明朝的发展,本质上已经成为了吸干大明血的寄生虫,自己会成为这样的人吗?
日后会不会成为恶龙沈忆宸不敢保证,但至少在今日,他还是那个屠龙少年!
皇帝下令要谈话,沈忆宸自然不敢不从,于是在众大臣异样的眼神中留在了文华殿。
说实话,沈忆宸这次还真不太想留下来与皇帝“亲近”。毕竟大清早赶过来参加经筵,而且还站了一两个时辰,早就饥肠辘辘了。
传说中经筵的这顿御赐“工作餐”丰盛无比,是由紫禁城的御厨掌勺,沈忆宸还真想去尝尝御宴的滋味如何。
众人退去,文华大殿内除了宫人侍从外,就只剩下朱祁镇、沈忆宸、王振三人。
看着站在殿下的沈忆宸,朱祁镇叹了口气道:“沈向北,云南府递上来的沐将军讣讯,朕已经看过了。”
“你夹在奏章中的揭帖,朕也看过了。”
听到这句话,沈忆宸瞬间就明白了,为何今日皇帝态度会大变,就因为看到了自己附呈上去的揭帖。
“回禀陛下,臣是想……”
沈忆宸知道皇帝对揭帖内容不满,于是他准备解释两句,自己阐述麓川的威胁是为了防患于未然。
结果刚一开口,就看见朱祁镇摇了摇头,让沈忆宸不得不把自己的解释给咽了回去。
“正统八年,朕封定西侯蒋贵为平蛮将军,与靖远伯王骥一同率军五万征讨缅甸与麓川。这一战靖远伯直捣黄龙,攻破了贼首思机发的巢穴,俘获了他的部族跟妻儿。”
“缅甸王为之胆寒,向朕上表臣服,并且交出了思机法之父思任法。蛮首思机法畏于天威再不敢露面,数次派使者赴京入贡谢罪,朝中内外官员俱劝说朕仁政罢兵。”
“自此麓川大定,靖远伯班师回朝。朕在蛮族故地设置了陇川宣抚司,兴庠序、施教化、移风俗、育人才,往后千秋万代,都乃我大明之疆土!”
“沈向北,你来告诉朕,此地还有何威胁之惧?”
朱祁镇这番话越说越激动,到了后面甚至从龙椅上站起身来。
毕竟在朱祁镇的眼中,征伐麓川的战果,就是自己身为帝王开疆拓土的赫赫战功。
如今麓川蛮首思机法逃亡不敢见天日,父母妻儿跟部族俱被大明天兵俘获,甚至就连故土都设立了陇川宣抚司。
如果这都不算平定,难道得把麓川掘地三尺才行吗?
除了对战功被否定感到不服外,还有就是朱祁镇正处于青少年叛逆期,愈发心高气傲,叛逆狂妄。
他虽然在之前的问题跟眼神中,明白了沈忆宸的本质是忠言直谏、担忧国事。
但这并不意味着,朱祁镇愿意就这么忍了,他必须得让沈忆宸知道错在哪里,认同自己乃文治武功的明君。
不蒸馒头争口气,就是此刻朱祁镇的心境。
明英宗朱祁镇的声音响彻在文华殿中,让在场的宫人侍从们瑟瑟发抖。
好像这么多年下来,还极少见到皇帝如此激动失态。沈修撰到底在揭帖中,书写了什么大逆不道之言,才会有这种场面的诞生。
面对朱祁镇的询问,沈忆宸一时不知该如何回答,这就是能看穿未来历史的无奈。
其实明英宗朱祁镇说的都没错,王骥第二次征讨麓川,表面上占据了对方的老巢,俘获了首领思机法的妻儿老小,堪称大捷班师回朝。
但问题是,最重要的首领思机法没抓住啊!
而且这个所谓的大捷战报,沈忆宸持怀疑态度,感觉水分跟正统九年初,成国公朱勇征讨兀良哈三卫有的一拼。
因为史书上就在正统十年的七月,思机法派属下把陇川宣抚使印信给抢了,简直离谱!
按照正常逻辑,要是真彻底剿灭了麓川政权残余,能做到王骥班师回朝不到一年,就把朝廷设立的宣抚司印信给抢了吗?
偷也就算了,明抢得多猖狂?
当然,沈忆宸现在所处的时间点就在正统十年七月,他也无法确定历史事件会不会如期发生。而且就算是发生了,消息从云南传递到京师,让朱祁镇得知恐怕也是几个月之后的事情了。biquka.com
口说无凭,沈忆宸实在是拿不出证据,反驳朱祁镇所言的赫赫战功。
退一步说,就算能拿出来,此情此景之下也不能再跟皇帝较劲。
帝王就是帝王,他错也不意味着你能对!
望着沈忆宸无言以对,王振嘴角有着细微的笑意。果然没有人可以做到面面俱到,沈忆宸此子才智能力确实很强,但对时局的判断不够老练,也不太能沉住气。
于是他开口帮衬道:“陛下息怒,沈修撰毕竟文官出身长居京师,对远在千里的麓川不甚熟悉,过于小心谨慎了些。”
“要不这样,等下个月麓川蛮首抵京谢罪,让沈修撰担任特使负责问罪。另外四方诸夷使臣,届时将入住会同馆等待觐见朝贡,不如两事并一事,沈修撰可与鸿胪寺官员一同处理。”
“当沈修撰见到四方来贺,八方来朝的盛况后,就不会再把区区鞑虏跟蛮夷放在眼中了。”
听完王振的建议,朱祁镇感觉很合适,立马点头道:“就依先生所言,下个月沈向北担任特使,负责蛮首跟四夷使臣!”
之前临朝观政后在华盖殿对话,朱祁镇还认为当沈忆宸入仕后了解大明之强盛,就不会再过于保守谨慎,把北方的鞑虏给当做大敌了。
结果万万没有想到几个月过去,沈忆宸不进反退,现在就连西南蛮族都视为大明威胁。
我堂堂大明兵强马壮,什么时候沦落至此?
看来在东阁进学方向不对,是时候让沈忆宸去接触下真正的四方诸夷,切身体会他们对于大明的敬畏、尊重、臣服!
“臣,谨遵圣谕!”
沈忆宸叩头领命,出现这样的结果,也完全出乎他的意料之外。
说实话,他感觉今日朱祁镇的任命,更像是一个倔强少年的行为举止。
你不是让我去防备四方诸夷吗?那我就让你看看,四方诸夷是如何惧怕我大明的,不足为患!
出宫回到公府已是下午了,陈青桐看着沈忆宸如同饿死鬼一般猛扒饭菜,又心疼又好笑的说道:“夫君你慢点吃,不是说经筵会御赐宴席吗,为何饿成这样子?”
“别说了,被圣上留下训话,没赶上饭点。”
说完之后,沈忆宸又抓紧时间猛扒了两大口,这才感觉自己缓了口气。
“那以后参加经筵,我给夫君准备两个馒头藏着如何?”
“想法不错,可惜你夫君没那个胆子在大殿吃。”
“唉,夫君真可怜。”
就在沈忆宸与陈青桐打趣之际,母亲沈氏匆匆走了过来,面色有些凝重。
“娘。”
“婆婆。”
沈忆宸与陈青桐站起身来行礼,同时沈忆宸也发现了母亲沈氏脸色不太对劲,于是开口问道:“娘,是有什么事吗?”
只见沈氏面露为难的回道:“宸儿,老家那边有几个亲戚过来了,可能需要你招呼一下。”
老家亲戚?
听到这话,沈忆宸着实有些意外,他在应天府打记事以后,就没有见过什么老家亲戚上门拜访,这又是哪来的?
“娘,老家还有亲戚吗?”
“嗯,你舅舅那边的亲戚。”
舅舅?
听到这个名词,沈忆宸终于有些印象了,在自己母子俩搬离成国公府后不久,好像有个舅舅上门来过一次。
相貌如何沈忆宸已经记不清楚了,他只知道这个所谓的舅舅,那日与母亲争吵了一番,最后摔门而出。从此再也没有来过,没想到今日却冒出来了。
果然是穷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好,他们人在哪,我去招待一下。”
对于这种人情冷暖,沈忆宸也不会如同孩子那般把喜怒情绪溢于言表。
况且无论怎么说,自己目前还姓沈挂靠在母族的族谱下,装装样子客气一番还是得做的,这也是不让母亲难做。
听到儿子答应了,沈氏很明显的松了口气。
“他们就在公府不远的客栈休息,要不宸儿我们现在就过去?”
“嗯。”
“夫君,婆婆,我也一同去拜见下舅舅吧。”
陈青桐并不知道沈忆宸母族情况,她只是单纯认为长辈过来,自己身为新妇当去拜见。
“不用,你就在家吧。”
沈忆宸没打算让陈青桐一同前去,原因很简单,这个所谓的舅舅自己都不认识,哪来的脸让媳妇去拜见?
在沈忆宸的观念中远亲不如近邻,哪天要是应天府的左邻右舍,能有机会来到京师“旅游”,他倒非常乐意带着陈青桐去见见人。
“好。”
陈青桐很聪慧,从沈忆宸跟婆婆对话表情中,她就察觉到这个婆家舅舅,可能关系并不怎么密切,甚至是有些隔阂。
既然丈夫已经发话,那私事就让他自己处理。
沈忆宸在母亲沈氏的领路下,来到了距离公府仅一街之隔的客栈。
要知道公府所在地区域乃贵胄区,客栈房价自然不低,堪比后世五星级价格。当初沈忆宸帮苍火头等人找寻客栈落脚,都是好几条街之外了,舅家这么有钱?
或者说,母亲安排的?
带着这份疑问,沈忆宸与母亲沈氏走进客栈一间包厢,见到房间里面站着两老一少三名男子。
看见沈忆宸与沈氏走进来,这几名男子下意识就站起身,不过并没有后续动作,脸上表情有些迟疑。
反倒是沈氏首先欠身行了一礼,开口说道:“宸儿,娘给你介绍一下,这三位是你的舅舅、二舅公以及沈氏族长。”
“见过诸位长辈。”
沈忆宸很客气的拱手行礼,这也是他的风格。不管后续如何,态度先做到位。
面对沈忆宸拱手行礼,两名老者反倒是赶忙抬手准备还礼,相反中年的沈忆宸舅舅,朝他们俩打了个眼神,硬受了沈忆宸这一礼。
见到这一幕,沈忆宸脸上浮现出淡淡笑容,并不以为意。
“外甥多年未见,看着你如今有出息了,舅舅很是欣慰。”
“舅舅客气,先坐下来说吧。”
沈忆宸淡淡回了句后,就直接拉开面前的椅子,让母亲沈氏先坐了下来,然后自己也顺势坐在旁边。
古代礼法规矩中很多东西,可以用来当行动语言。沈忆宸先行入座这一动作出来,相当于挑明了他的态度。
我尊重你们,才称得上是所谓的舅家长辈,如果打算趁机摆谱,那对不起找错对象了。
对面几名舅家长辈悻悻坐下,内心很是不满,却不敢向沈忆宸发难。
他们也意识到,这个名义上的晚辈,并不想沈氏那般好拿捏,杀杀威风好办事这套行不通。
“几位长辈远道而来,不知所为何事?”
沈忆宸直接开门见山,他愿意过来只是给母亲一个面子,并没有闲扯半天的兴趣。
“其实也没什么大事,就是府衙报喜你成为状元了,舅舅联合几个族中长辈过来看看你。”
沈忆宸挂靠在母族名下,按照科举惯例,除了考生登记住址会有报喜外,老家贯籍后续同样会有报喜祝贺。
“晚辈感谢舅舅一番好意,既然如此的话,舟车劳累就不打扰休息了。”
不想说就别说,沈忆宸作势就欲起身离开。
见到沈忆宸这个动作,几名舅家长辈再也绷不住架子了,赶忙起身宽慰道:“不打扰不打扰,其实舅舅跟诸位长辈过来,是有事相求于贤甥。”
“舅舅请说。”
沈忆宸早就料到如此,求人就得有求人的态度。
“贤甥,如今你高中状元,听说圣上御赐了三元牌坊。族中诸位长辈们商议了一下,认为这是光宗耀祖的大事,得在老家也修建一座三元坊。”
“好啊,诸位长辈有此心意,晚辈心生感激。”
三元坊这种东西,沈忆宸并不是很在意,母族想要沾沾光修建一座,就随他们好了。
“三元及第乃百年难遇,更何况贤甥六元魁首,三元坊的规格断然不能低了。而御赐只有一座,族中……”
舅舅后续的话没有说出来,但沈忆宸已经明白他的意思了。
古代牌坊除了功名本身高低区别,在朝廷批准方面也是分等级的。从高到低,分别是御制牌坊、恩荣牌坊、圣旨牌坊、赐赠牌坊。
沈忆宸御赐三元坊,就是最高等级御制牌坊,皇帝亲自下旨国库出资建造,数量非常稀少。
第二级别恩荣牌坊,就是地方财政出资建造,以示皇恩浩荡,荣及乡里之意。
最后两个等级的牌坊,就得自己出钱建造了。
沈忆宸的三元坊被御赐在了京师成国公府,由于规格甚高,到现在还没有修建完毕。如果老家还想要修建一座三元坊,就不能从国库出资,得自己出现建造了。
听出了弦外之意,沈忆宸也没有磨叽,从兜掏出一张百两汇票放在桌上。
“舅舅,这笔钱就算是晚辈资助建造三元坊的,还望诸位长辈收下。”
发达之后远亲拜访,被打秋风是必然的事情,放在古代多多少少都得出点血。特别是这种“亲近”舅族,一毛不拔的话,会影响风评。
现在沈忆宸也不太缺钱了,这一百两就算是“族谱”使用费,以后就算两清了。
不过让沈忆宸意外的一幕出现了,包括舅舅在内的几位母族长辈,却连连摆手说不要钱。而且看着不像是装模作样,就连母亲沈氏开口他们依然不收。
莫非是嫌少?
一百两打水漂是沈忆宸目前的极限,这几位母族长辈的情份还不够加钱的资格。
就在他打算爱要不要走人的时候,名义上的舅舅终于说出了他们前来的真实目的。
“贤甥,建造三元坊乃族中荣誉,怎么可能要你出钱?”
“舅舅是想着如今你在京为官,肯定需要交际打点的地方甚多,于是跟族中长辈们商议了一下,打算把族中田地都挂靠在你名下,这样也能多出几分收益,让手头宽裕些。”
好家伙,沈忆宸本以为是过来打秋风的,却没想到是过来给自己“送钱”的。
后世很多人都知道,明代士大夫阶层有免除徭役、赋税等等权利。
其实准确来说,免除徭役是真的,士大夫并没有彻底免除赋税的权利,仅仅是按照品阶的高低,免除一部分税收。
比如正三品官员,只能免粮二十石,人二十丁。
但事实上在执行过程中,这个制度彻底崩溃了。地方在编役跟纳税过程中,不会也不敢把力役施加于士大夫阶层,从而导致了士大夫享受了无限优免。
到了明朝万历时期,官方的《大明会典》里面就描写过,名义上甲科京官一品能免田万亩的赋税,最末等的九品官,也能免两千二百亩。
而没有入仕的举人是一千二百亩,生员、监生八十亩。
要知道这仅仅是官方承认的免税,到了地方上就远远不止这个数了。钻空子的方法层出不穷,有诡寄、飞洒、花分、欺隐等等。
就拿最普遍的诡寄来说,就是让其他农民把田亩报到自己名下。只要到了举人阶层,超过了一千二百亩也毫无关系,县官级别压根就不敢管。
因为谁敢保证,这个举人同乡、同年、恩师、座师等等人中,没有个牛逼人物存在。
甚至就连举人自己,万一哪天入仕为官飞黄腾达了,你今天按照规格强硬收他家税,明天就不怕被打击报复官都当不成?
所以明朝的座师制度结党营私,不仅仅是造成了党争的危害,还在地方上造成了事实特权阶层,把税收制度给全面弄崩溃了。
真正有钱有粮的士绅阶层一分钱税收不上来,对着活不下去的泥腿子疯狂加税压榨,这种王朝怎能不亡?
沈忆宸以往住在应天府,背靠成国公府读书。虽然穷,但也算不得什么寒门农家子,家中一亩田地都没有,自然也就没有税收这些概念。
结果没想到,这种事情还是让自己遇上了。
如果说沈忆宸有朝一日能掌控权利巅峰,那么他面对最大的敌人,可能不是什么政敌、蒙古、南蛮,而是自己曾经立身的士大夫阶层!
这也就是为什么,沈忆宸始终没有决定向文官集团靠拢的原因。
想到这里,沈忆宸突然笑了笑。士大夫阶层随着明朝的发展,本质上已经成为了吸干大明血的寄生虫,自己会成为这样的人吗?
日后会不会成为恶龙沈忆宸不敢保证,但至少在今日,他还是那个屠龙少年!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