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扶苏的决定
作者:半盏脆脆秋 更新:2021-12-15 04:04
陈平不是傻瓜,作为历史上著名的十大宰相之一,现在的陈平虽然还很年轻,不过已经显露出高级政治家的本色。
大秦皇帝想要推行变法,自己从一个户部侍郎连跨两级提成经济发展部尚书,这连升两级可不是让自己在上面玩的。
非亲非故为何扶苏陛下就要提拔自己?
陈平心中实际上是了解的,看看这个名字,经济发展。
是一个他自己都不十分了解的名字,在前几天,扶苏召见自己的时候,提出了想要创立这个部门并简要的和他说了这个部门的职能以后,陈平虽然当时面沉如水,但是心中大骇,他知道这是扶苏陛下让自己做第二个商鞅啊!
扶苏陛下要推行改革,不是第一次,最早的改革要推到他眼前的这位当朝第一宰相萧何身上。
当时,萧何推进了科举制度的改革,改造了整个帝国的文官系统,虽然只是单纯的一项改革,但是依然触碰到了当时许多贵族的根本利益,所以出现了非常大的阻力,而当时那是改革之所以可以顺利推行,完全得益于那是刺杀扶苏的事件,当年的扶苏在遇刺以后,对整个朝廷的文官进行了大清洗。
而剩余的三公不再对科举改革有任何的意见,全部持赞同意见,但是现在自己的这个经济发展部可完全不同。
这可是由内至外的深层次改革。
这种改革触碰的利益,可不单单是统治阶级和贵族阶级,他深入到民众,甚至是一些所谓的地主和富农。
这种深层次的变法和改革,他陈平自认为没有那么大的能力独自完成,所以在前几天服扶苏召见见自己的时候,陈平便阐述了相关的观点,而当时,大秦皇帝也答应他将责令当朝宰相萧何,配合完成实施变法,于是便有了今天的皇帝召见。
但是在现场,陈平明显感觉到那个老宰相萧何好像对这个变法十分的抵触。
而陈平也明白,单纯一名宰相想要推行这个变法,最终成功的实施
(本章未完,请翻页)
也是极其不可能的。
所以他才提出了要新闻局一起参与。
陈平的想法是要死,大家一起死,既然都是为了大秦帝国,都是为了大秦子民的江山发展。
未来这个变法推行的时候,就必然会有流血和牺牲,而自己作为变法的首要推行人,首当其冲是会受到所有人相关利益方的仇恨。
但是如果自己被所有人仇恨,也就罢了,如果自己的牺牲又换不来变法的成功,那么自己的死又有什么意义呢?
所以觉得多拖几个重量级的人物一起参加变法,不仅可以保证变法能够顺利的实施,也能够保证后期持续稳固推行新政。
大秦皇帝,很明显也知道变法是多么难以的推行,所以他才从历史人物当中找到了这个强人,还连拔他两级,目的就是赋予他艰巨的历史任务。
可是今天,皇帝招见以后,却对这个陈平略微有些失望,因为他本以为这个陈平在被自己连升两级以后可以大展宏图,为自己赴汤蹈火,作为变法的马前卒。
没想到现在这个陈平,不仅站在萧何的角度跟自己谈问题,而且还把那个贲文斌一起拽了进来,这很明显就是一个政治老油条的做派。
不过,扶苏陛下毕竟也是两世为人,立刻就压住了自己的不满,微笑的对两人说道:“变法之事,朕已有决断,一定要推行,至于现在的朝纲,也要进行全面的整,这两个互不干扰,可以一起推行。”
如果扶苏陛下听了两个大臣的话,就顺着他们的意思走,那他的威严何在?
自己这次班师回朝最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要整顿经济充盈国库,现在的国库已经渐渐空虚,他发觉并不仅仅是因为连年的争战导致国库空虚。
还有就是帝国的陈旧经济体系,虽说是陈旧,但是现在也只是封建王朝的开端。
可是,即便是开端,在现代的他来看他的,经济体系是十分落后的。
现在也仅仅刚刚统一法规,度
(本章未完,请翻页)
量衡和货币单位,很多的金融制度并没有建立起来,全国的驿道虽然是四通八达,可是对于乡镇和一些城市的管控还并不十分完善。
如果对于乡镇失去了控制,他很清楚后果是什么样?扶苏陛下十分忌惮像沛公那样的人再出现。
扶苏看了看眼前的自己这两位大臣,然后做下决断道:“你们俩先有个心理准备,关于这次变法的具体实施细则,我需要你们先给我出一个草拟的稿,然后由我来进行审定和批改,记住,经济发展是这次变法的核心,所有变法都要围绕着未来能够发展整个帝国的经济水平,如果做不到这一点的话,你们的草案就不要给我提交上来了。”
萧何和陈平同时作礼,回答道:“诺。”
一名太监引领着两个大臣从皇帝书房向宫外走去,一路上,两人默默无语,各怀心事,行至宫门口,太监向两位大人告辞后转身离开。
陈平看了看身边的萧何,举手施礼到:“萧何大人就此别过?”
萧何转身看了陈平一眼,也微笑道:“就此别过吧!”
可是陈平转身刚想登上自己的马车,就被萧何叫住了。
“陈大人可知,咸阳北厂之事?”
陈平听了这话之后,身子一顿,回身对萧何笑道:“在下不知肖大人所言何事?”
只见萧何微微一笑道:“无事。”
说完,萧何一摆手,便登上了自己的马车。
陈平何尝不知道萧何所谓的北厂是什么?
这个北厂是扶苏最新成立的一个特务机构,这个特务机构将,凌驾于之前的黑甲兵之上。
可以说,黑甲兵应该就是扶苏打造的锦衣卫,而北厂很明显就是大秦帝国的东厂,行至今日,扶苏对自己身边的这些人都有一些不信任,他觉得,以宦官治国也并非是一个十分不好的政策。
至少在他看来,宦官有一个最好的任用优势,那就是这些人都没有后代。
(本章完)
大秦皇帝想要推行变法,自己从一个户部侍郎连跨两级提成经济发展部尚书,这连升两级可不是让自己在上面玩的。
非亲非故为何扶苏陛下就要提拔自己?
陈平心中实际上是了解的,看看这个名字,经济发展。
是一个他自己都不十分了解的名字,在前几天,扶苏召见自己的时候,提出了想要创立这个部门并简要的和他说了这个部门的职能以后,陈平虽然当时面沉如水,但是心中大骇,他知道这是扶苏陛下让自己做第二个商鞅啊!
扶苏陛下要推行改革,不是第一次,最早的改革要推到他眼前的这位当朝第一宰相萧何身上。
当时,萧何推进了科举制度的改革,改造了整个帝国的文官系统,虽然只是单纯的一项改革,但是依然触碰到了当时许多贵族的根本利益,所以出现了非常大的阻力,而当时那是改革之所以可以顺利推行,完全得益于那是刺杀扶苏的事件,当年的扶苏在遇刺以后,对整个朝廷的文官进行了大清洗。
而剩余的三公不再对科举改革有任何的意见,全部持赞同意见,但是现在自己的这个经济发展部可完全不同。
这可是由内至外的深层次改革。
这种改革触碰的利益,可不单单是统治阶级和贵族阶级,他深入到民众,甚至是一些所谓的地主和富农。
这种深层次的变法和改革,他陈平自认为没有那么大的能力独自完成,所以在前几天服扶苏召见见自己的时候,陈平便阐述了相关的观点,而当时,大秦皇帝也答应他将责令当朝宰相萧何,配合完成实施变法,于是便有了今天的皇帝召见。
但是在现场,陈平明显感觉到那个老宰相萧何好像对这个变法十分的抵触。
而陈平也明白,单纯一名宰相想要推行这个变法,最终成功的实施
(本章未完,请翻页)
也是极其不可能的。
所以他才提出了要新闻局一起参与。
陈平的想法是要死,大家一起死,既然都是为了大秦帝国,都是为了大秦子民的江山发展。
未来这个变法推行的时候,就必然会有流血和牺牲,而自己作为变法的首要推行人,首当其冲是会受到所有人相关利益方的仇恨。
但是如果自己被所有人仇恨,也就罢了,如果自己的牺牲又换不来变法的成功,那么自己的死又有什么意义呢?
所以觉得多拖几个重量级的人物一起参加变法,不仅可以保证变法能够顺利的实施,也能够保证后期持续稳固推行新政。
大秦皇帝,很明显也知道变法是多么难以的推行,所以他才从历史人物当中找到了这个强人,还连拔他两级,目的就是赋予他艰巨的历史任务。
可是今天,皇帝招见以后,却对这个陈平略微有些失望,因为他本以为这个陈平在被自己连升两级以后可以大展宏图,为自己赴汤蹈火,作为变法的马前卒。
没想到现在这个陈平,不仅站在萧何的角度跟自己谈问题,而且还把那个贲文斌一起拽了进来,这很明显就是一个政治老油条的做派。
不过,扶苏陛下毕竟也是两世为人,立刻就压住了自己的不满,微笑的对两人说道:“变法之事,朕已有决断,一定要推行,至于现在的朝纲,也要进行全面的整,这两个互不干扰,可以一起推行。”
如果扶苏陛下听了两个大臣的话,就顺着他们的意思走,那他的威严何在?
自己这次班师回朝最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要整顿经济充盈国库,现在的国库已经渐渐空虚,他发觉并不仅仅是因为连年的争战导致国库空虚。
还有就是帝国的陈旧经济体系,虽说是陈旧,但是现在也只是封建王朝的开端。
可是,即便是开端,在现代的他来看他的,经济体系是十分落后的。
现在也仅仅刚刚统一法规,度
(本章未完,请翻页)
量衡和货币单位,很多的金融制度并没有建立起来,全国的驿道虽然是四通八达,可是对于乡镇和一些城市的管控还并不十分完善。
如果对于乡镇失去了控制,他很清楚后果是什么样?扶苏陛下十分忌惮像沛公那样的人再出现。
扶苏看了看眼前的自己这两位大臣,然后做下决断道:“你们俩先有个心理准备,关于这次变法的具体实施细则,我需要你们先给我出一个草拟的稿,然后由我来进行审定和批改,记住,经济发展是这次变法的核心,所有变法都要围绕着未来能够发展整个帝国的经济水平,如果做不到这一点的话,你们的草案就不要给我提交上来了。”
萧何和陈平同时作礼,回答道:“诺。”
一名太监引领着两个大臣从皇帝书房向宫外走去,一路上,两人默默无语,各怀心事,行至宫门口,太监向两位大人告辞后转身离开。
陈平看了看身边的萧何,举手施礼到:“萧何大人就此别过?”
萧何转身看了陈平一眼,也微笑道:“就此别过吧!”
可是陈平转身刚想登上自己的马车,就被萧何叫住了。
“陈大人可知,咸阳北厂之事?”
陈平听了这话之后,身子一顿,回身对萧何笑道:“在下不知肖大人所言何事?”
只见萧何微微一笑道:“无事。”
说完,萧何一摆手,便登上了自己的马车。
陈平何尝不知道萧何所谓的北厂是什么?
这个北厂是扶苏最新成立的一个特务机构,这个特务机构将,凌驾于之前的黑甲兵之上。
可以说,黑甲兵应该就是扶苏打造的锦衣卫,而北厂很明显就是大秦帝国的东厂,行至今日,扶苏对自己身边的这些人都有一些不信任,他觉得,以宦官治国也并非是一个十分不好的政策。
至少在他看来,宦官有一个最好的任用优势,那就是这些人都没有后代。
(本章完)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