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再融资
作者:超级学靶 更新:2021-12-14 22:20
徐杨当然不嫌弃地多。
之前还担心要的太多地方上会不满意。
但既然对方这么大方,他当然不会客气。
只是这楼层高度实在有点难为人。
三十层和五十层,看似差距不算很大,都是高层。
但实际上,造假差了很多。
他查过资料,这时候盖三十层楼,每平米的建筑成本在八百块左右。
但是,五十层楼的建筑成本单价就飙升到了一千五以上,翻了一倍。
这不是销售价,而是成本价。
这个成本价,乘以总建筑面积,再加上装修费用,总价都能突破天际了。
一万平占地面积,五十层楼,这样一栋大楼的建筑面积至少四十万平,乘以一千五的单价,总造价直奔六个亿。
算上地价,就是七个亿。
装修装修,再算上电梯空调基础办公设备,直奔八个亿去了。
这样一栋大楼,建成之后,仅仅是每年的维修和维护费用,保守计算都是八位数起步。
但是,考虑到以后的收益,八个亿的造假也不是不能接受。
毕竟越往后,成本越高。
现在一个亿就能拿到一万平的土地。
但再过几年,一个亿只能拿到几千平,还需要跟别人竞争。
所以,徐杨想了想,“答应他们,各种手续和证件都必须弄齐全了,价格方面也不用压的太狠,以后在人家地盘上混饭吃,多少给点面子。”
“那就没问题了,一个礼拜就能搞定,”张晓颖点头,“那我这就跟对方对接?”
“嗯。”
“建造的事儿呢?”
“有人问你了?”
“嗯,体制内没有秘密事儿,现在估计几个国有建筑集团都知道了你要盖楼的事儿,就等你拿下地皮了,这些单位中的人脉错综复杂,提前找我打探信息也正常。”
“是挺正常,不过先别松口,问就说不知道,这么大工程,可得跟他们好好掰饬掰饬。”
“嗯。”
“你最好也顺带打探一下各个单位的口碑,这么大工程,质量方面绝对不能有丝毫马虎大意,我的宗旨很简单,质量第一,效率第二,价格第三,想接这个工程,必须是质量非常过硬的那种,然后才是高效和便宜。”
“我懂,徐总你财大气粗。”
“哈哈哈,那就行,这事儿就交给你负责了,公司这边甚至可以稍微放一放。”
“……老板你不会是想趁机把我移出羚羊科技管理层吧?”
“怎么可能,我只是不耐烦跟体制里那些人打交道而已,但不跟他们打交道又不行,所以,只能安排你这个专家出马,等地皮的事儿搞定,我也就该开学了,到那个时候,公司还得你来掌舵。”
“那还差不多,”张晓颖吐了一口气,“我去做准备。”
“去吧。”
张晓颖离开,徐杨挠了挠头。
感觉兜里的钱又不够用了。
本来想着有个四五千万就能搞定地皮的事儿,剩下的钱加上若干贷款就能开工。
现在好了,地价奔着一亿去了,不但把他的口袋掏空,甚至还有些缺口。
买地盖楼可不是买大白菜,定价多少就是多少,还有税费以及其他若干费用,契税、土地增值税等等,虽然不多,但架不住体量大,也是一个不小的数字。
反正算来算去,还是得融资。
贷款的话,也不是不可以。
但他真不愿意贷款。
因为在他看来,贷款是没办法中的办法,实在弄不到钱了再去贷款不迟。
自个儿有钱的情况下去贷款,那不是白白送利息给银行吗?
每个月几十万上百万甚至上千万的利息,给员工发福利他不香吗?
而且贷款这玩意儿吧,说方便的时候是挺方便,但真要到了关键时刻,那就是勒的脖子上的绞绳,人银行一收紧绳子,他就要窒息。
所以说,银行这玩意儿就是只会锦上添花而不会雪中送炭的存在,不是什么善茬儿。
贷款可以,小打小闹的弄点也行。
但在起步阶段就几亿几亿的贷,他绝对不会那么干。
尤其是03年,市场经济规则还不完善,漏洞很多,搞不好就踩雷了。
所以,在算出大致需要的费用之后,他就暂时绝了贷款的想法。
融资,赶紧融资。
但融资也不能像之前那样随随便便找个投资者说我把股份卖你点。
作为上市之前的最后一轮融资,钱已经是次要的,趁机完成股份改革、上市辅导、发型制作材料等等准备工作。
现在开始做准备,等到正式上市,最早也在一年之后。
也就是说,上市之前的准备工作,也需要尽快启动。
他当然不担心羚羊科技无法上市,但该走的流程必须得走。
这种情况下趁机弄点钱回来,一举两得。
但上市的全部流程和具体工作又非常复杂,更需要跟各路人马打交道,而他并不擅长,甚至根本不懂,只能找专业人士来做这事儿。
所以,成立董事会,找个专业的董秘就成了亟需完成的首要任务。
其实这事儿已经开始了,只是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
徐杨琢磨着,要不要去什么地方挖个墙角。
但他也知道这种事情急不来,上市不是过家家,找个靠谱的董秘也不是招普通秘书,必须谨慎谨慎再谨慎,再怎么谨慎都不为过,不能为了追求速度而胡乱招人。
关键位置上找个不靠谱的人上来,真有可能毁掉一家企业。
就算毁不掉羚羊科技,也有可能打断徐杨的计划,打断羚羊科技的上市流程。
上市流程一旦中断,基本上就只能从头开始。
很麻烦。
所以,在短时间内无法启动上市流程之前,他貌似连正式的融资都做不到。
只能按照以前的办法来融资,谁有投资意向坐下来谈一谈,没办法正儿八经的发招股书。
那就再放点股份出去?
跟上次一样,5个点好了。
还是优先股。
想到这里,直接给刘晓松打电话,“刘总,有空来公司坐坐?”
“徐董,什么事儿?”
“我打算成立董事会,为上市做准备。”
“真的?”刘晓松大喜:“什么时候?股东够不?是不是要继续融资了?董秘和独立董事这块有合适人选了吗?要不要给我弄个独立董事的名额?”
好家伙,不愧是某企鹅的种子轮投资人。
懂的真多。
不过从刘晓松这语气也不难看出,这家伙虽然激动,但也没真把董事会当回事儿,连独立董事的名额也是以开玩笑的语气说出来的。
也正常,就羚羊科技这股份分配数据,董事会不董事会的,说是摆设也差不多,基本上还是徐杨的一言堂,所谓的独立董事,也真就只是一个名额而已,为了符合上市需求凑个数儿。
倒是徐杨的上市计划,让刘晓松更兴奋。
徐杨心里门清,却笑道:“暂时没有详细计划,先打探打探情况吧,董秘什么的还在招聘中,暂时没有靠谱的。”
“嘿,我给你推荐个?”
“说说看,什么来历。”
“津门人,斯坦福经济学硕士毕业,在高盛亚洲工作,业绩很亮眼,最近想跳槽,你要是感兴趣,我帮你们牵个线。”
“可以啊,我在首都随时恭候,”徐杨当然不会拒绝,至于最后成不成,要见过再说。
不过听起来很靠谱就是了。
斯坦福经济学硕士。
高盛亚洲工作履历。
业绩很亮眼。
有跳槽意向。
就算最后不合适,也可以安排个其他岗位,毕竟以后要经常跟投行、券商、银行以及法务会计等事务所打交道,有这个一个经验丰富的行内人在,能省不少事儿。
正好羚羊科技正在大肆招兵买马,招谁还不是招。
要是实在不合适,随后再分手就是了。
所以,徐杨答应的很痛快。
而刘晓松也觉得徐杨很给面子,于是用开玩笑的语气问:“那徐董可不可以再让点股份出来?”
“可以啊,你打算要多少?”
“真的?”刘晓松的语调瞬间高亢,然后才咳嗽一声,“那个,没开玩笑?”
“真的,但不能是星河投资了。”
“这个我懂,不走星河资本的帐,那个,你打算放多少股份出来?”
“5个点以下看你能吃下多少。”
“我全要了。”
“不问问价格?”
“咳咳,价格可以慢慢谈,但羚羊科技的股份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好东西,现在圈里都盼着你发招股书呢,我有机会抢先一步,当然不能客气,我一客气,连渣渣都吃不到。”
徐杨乐了,“这不是明白这让我坑你吗?”
“嗨,这怎么能说坑我呢,这是共同发财,反正不管现在什么价,上市之后都会好多倍的赚回来,对吧?”
“你倒是对我有信心。”
“没办法,你的成绩太亮眼了,现在的羚羊科技在私底下的估价,一天一涨一天一涨,吓人呢,我之前那5个点的优先股已经涨了不少,嘿嘿嘿,要不是知道肯定还会涨,我都有转手卖掉的想法了。”
徐杨听了更乐。
这刘晓松,还真有意思。
不过也足以说明一个问题——他和他的羚羊科技,得到了投资行业的一致认可。
之前还担心要的太多地方上会不满意。
但既然对方这么大方,他当然不会客气。
只是这楼层高度实在有点难为人。
三十层和五十层,看似差距不算很大,都是高层。
但实际上,造假差了很多。
他查过资料,这时候盖三十层楼,每平米的建筑成本在八百块左右。
但是,五十层楼的建筑成本单价就飙升到了一千五以上,翻了一倍。
这不是销售价,而是成本价。
这个成本价,乘以总建筑面积,再加上装修费用,总价都能突破天际了。
一万平占地面积,五十层楼,这样一栋大楼的建筑面积至少四十万平,乘以一千五的单价,总造价直奔六个亿。
算上地价,就是七个亿。
装修装修,再算上电梯空调基础办公设备,直奔八个亿去了。
这样一栋大楼,建成之后,仅仅是每年的维修和维护费用,保守计算都是八位数起步。
但是,考虑到以后的收益,八个亿的造假也不是不能接受。
毕竟越往后,成本越高。
现在一个亿就能拿到一万平的土地。
但再过几年,一个亿只能拿到几千平,还需要跟别人竞争。
所以,徐杨想了想,“答应他们,各种手续和证件都必须弄齐全了,价格方面也不用压的太狠,以后在人家地盘上混饭吃,多少给点面子。”
“那就没问题了,一个礼拜就能搞定,”张晓颖点头,“那我这就跟对方对接?”
“嗯。”
“建造的事儿呢?”
“有人问你了?”
“嗯,体制内没有秘密事儿,现在估计几个国有建筑集团都知道了你要盖楼的事儿,就等你拿下地皮了,这些单位中的人脉错综复杂,提前找我打探信息也正常。”
“是挺正常,不过先别松口,问就说不知道,这么大工程,可得跟他们好好掰饬掰饬。”
“嗯。”
“你最好也顺带打探一下各个单位的口碑,这么大工程,质量方面绝对不能有丝毫马虎大意,我的宗旨很简单,质量第一,效率第二,价格第三,想接这个工程,必须是质量非常过硬的那种,然后才是高效和便宜。”
“我懂,徐总你财大气粗。”
“哈哈哈,那就行,这事儿就交给你负责了,公司这边甚至可以稍微放一放。”
“……老板你不会是想趁机把我移出羚羊科技管理层吧?”
“怎么可能,我只是不耐烦跟体制里那些人打交道而已,但不跟他们打交道又不行,所以,只能安排你这个专家出马,等地皮的事儿搞定,我也就该开学了,到那个时候,公司还得你来掌舵。”
“那还差不多,”张晓颖吐了一口气,“我去做准备。”
“去吧。”
张晓颖离开,徐杨挠了挠头。
感觉兜里的钱又不够用了。
本来想着有个四五千万就能搞定地皮的事儿,剩下的钱加上若干贷款就能开工。
现在好了,地价奔着一亿去了,不但把他的口袋掏空,甚至还有些缺口。
买地盖楼可不是买大白菜,定价多少就是多少,还有税费以及其他若干费用,契税、土地增值税等等,虽然不多,但架不住体量大,也是一个不小的数字。
反正算来算去,还是得融资。
贷款的话,也不是不可以。
但他真不愿意贷款。
因为在他看来,贷款是没办法中的办法,实在弄不到钱了再去贷款不迟。
自个儿有钱的情况下去贷款,那不是白白送利息给银行吗?
每个月几十万上百万甚至上千万的利息,给员工发福利他不香吗?
而且贷款这玩意儿吧,说方便的时候是挺方便,但真要到了关键时刻,那就是勒的脖子上的绞绳,人银行一收紧绳子,他就要窒息。
所以说,银行这玩意儿就是只会锦上添花而不会雪中送炭的存在,不是什么善茬儿。
贷款可以,小打小闹的弄点也行。
但在起步阶段就几亿几亿的贷,他绝对不会那么干。
尤其是03年,市场经济规则还不完善,漏洞很多,搞不好就踩雷了。
所以,在算出大致需要的费用之后,他就暂时绝了贷款的想法。
融资,赶紧融资。
但融资也不能像之前那样随随便便找个投资者说我把股份卖你点。
作为上市之前的最后一轮融资,钱已经是次要的,趁机完成股份改革、上市辅导、发型制作材料等等准备工作。
现在开始做准备,等到正式上市,最早也在一年之后。
也就是说,上市之前的准备工作,也需要尽快启动。
他当然不担心羚羊科技无法上市,但该走的流程必须得走。
这种情况下趁机弄点钱回来,一举两得。
但上市的全部流程和具体工作又非常复杂,更需要跟各路人马打交道,而他并不擅长,甚至根本不懂,只能找专业人士来做这事儿。
所以,成立董事会,找个专业的董秘就成了亟需完成的首要任务。
其实这事儿已经开始了,只是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
徐杨琢磨着,要不要去什么地方挖个墙角。
但他也知道这种事情急不来,上市不是过家家,找个靠谱的董秘也不是招普通秘书,必须谨慎谨慎再谨慎,再怎么谨慎都不为过,不能为了追求速度而胡乱招人。
关键位置上找个不靠谱的人上来,真有可能毁掉一家企业。
就算毁不掉羚羊科技,也有可能打断徐杨的计划,打断羚羊科技的上市流程。
上市流程一旦中断,基本上就只能从头开始。
很麻烦。
所以,在短时间内无法启动上市流程之前,他貌似连正式的融资都做不到。
只能按照以前的办法来融资,谁有投资意向坐下来谈一谈,没办法正儿八经的发招股书。
那就再放点股份出去?
跟上次一样,5个点好了。
还是优先股。
想到这里,直接给刘晓松打电话,“刘总,有空来公司坐坐?”
“徐董,什么事儿?”
“我打算成立董事会,为上市做准备。”
“真的?”刘晓松大喜:“什么时候?股东够不?是不是要继续融资了?董秘和独立董事这块有合适人选了吗?要不要给我弄个独立董事的名额?”
好家伙,不愧是某企鹅的种子轮投资人。
懂的真多。
不过从刘晓松这语气也不难看出,这家伙虽然激动,但也没真把董事会当回事儿,连独立董事的名额也是以开玩笑的语气说出来的。
也正常,就羚羊科技这股份分配数据,董事会不董事会的,说是摆设也差不多,基本上还是徐杨的一言堂,所谓的独立董事,也真就只是一个名额而已,为了符合上市需求凑个数儿。
倒是徐杨的上市计划,让刘晓松更兴奋。
徐杨心里门清,却笑道:“暂时没有详细计划,先打探打探情况吧,董秘什么的还在招聘中,暂时没有靠谱的。”
“嘿,我给你推荐个?”
“说说看,什么来历。”
“津门人,斯坦福经济学硕士毕业,在高盛亚洲工作,业绩很亮眼,最近想跳槽,你要是感兴趣,我帮你们牵个线。”
“可以啊,我在首都随时恭候,”徐杨当然不会拒绝,至于最后成不成,要见过再说。
不过听起来很靠谱就是了。
斯坦福经济学硕士。
高盛亚洲工作履历。
业绩很亮眼。
有跳槽意向。
就算最后不合适,也可以安排个其他岗位,毕竟以后要经常跟投行、券商、银行以及法务会计等事务所打交道,有这个一个经验丰富的行内人在,能省不少事儿。
正好羚羊科技正在大肆招兵买马,招谁还不是招。
要是实在不合适,随后再分手就是了。
所以,徐杨答应的很痛快。
而刘晓松也觉得徐杨很给面子,于是用开玩笑的语气问:“那徐董可不可以再让点股份出来?”
“可以啊,你打算要多少?”
“真的?”刘晓松的语调瞬间高亢,然后才咳嗽一声,“那个,没开玩笑?”
“真的,但不能是星河投资了。”
“这个我懂,不走星河资本的帐,那个,你打算放多少股份出来?”
“5个点以下看你能吃下多少。”
“我全要了。”
“不问问价格?”
“咳咳,价格可以慢慢谈,但羚羊科技的股份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好东西,现在圈里都盼着你发招股书呢,我有机会抢先一步,当然不能客气,我一客气,连渣渣都吃不到。”
徐杨乐了,“这不是明白这让我坑你吗?”
“嗨,这怎么能说坑我呢,这是共同发财,反正不管现在什么价,上市之后都会好多倍的赚回来,对吧?”
“你倒是对我有信心。”
“没办法,你的成绩太亮眼了,现在的羚羊科技在私底下的估价,一天一涨一天一涨,吓人呢,我之前那5个点的优先股已经涨了不少,嘿嘿嘿,要不是知道肯定还会涨,我都有转手卖掉的想法了。”
徐杨听了更乐。
这刘晓松,还真有意思。
不过也足以说明一个问题——他和他的羚羊科技,得到了投资行业的一致认可。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