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77章 你的封地,是天下!
作者:关河万里    更新:2021-12-14 19:35
  朱允炆见状,急忙抢上前去,掐住了解缙的人中。
  不一会儿功夫,解缙悠悠醒来。
  呼,朱允炆的心才放下来。
  不仅仅因为解缙醒了。
  而是因为他抢在了朱允熥的前面。
  之所以有这么快的反应,主要是黄子澄给他造成的打击太大了。
  当时,就是在这个大殿中。
  黄子澄晕过去了,陛下让朱允熥掐他。
  朱允熥掐了黄子澄的人中,把他给“救”醒了。
  于是,朱允熥就成了黄子澄的救命恩人!
  黄子澄自此之后就与自己疏远了许多,虽然见面很恭谨客气,但态度已经大变。
  黄子澄可是父亲为他挑选的将来的辅政重臣!
  同样,解缙也是他比较看中的人才。
  此人,虽没有考取状元,但年龄才十八!
  有大明第一才子的美誉!
  把解缙笼络到身边,等于是笼络了大明新一代的文人士子。
  正是在自己的授意之下,吏部尚书康桢才特意向陛下推荐了解缙。
  这才有了陛下授予解缙翰林院编修的职位,这才有了陛下召见的机会。
  解缙这次幸好没有死,又当上了《洪武大典》的总编纂,一定会成为文人士子的领袖人物。
  这样一个人物,对自己将来有莫大帮助!
  解缙晕倒了,如果朱允熥把他给掐醒,说不定陛下就顺势把解缙白送给朱允熥。
  这样的话,就亏大发了!
  黄子澄离开自己、转投朱允熥的事情,绝不能再发生!
  “解缙,吴王救了你,以后你就跟着吴王吧,吴王府左长史。”朱元璋说道。
  解缙激动了,差一点又晕过去。
  王府的左长史,那就是正五品。
  自己本来就是翰林院编修,正七品。
  今天忽然一下子连升三级,跳过了从六品、六品、从五品,直接成为正五品!
  王府的左、右长史不一定是藩王的心腹,但绝对是陛下信任的人员,他们就是陛下的耳目。
  这么说来,陛下对自己是信任的?
  从被讽刺为不孝、赶回老家读《孝经》、被人推下河到现在连升三级!
  变化太突然,让他一时反应不及。
  此时,解缙鼻子酸酸,有一种想哭的冲动。
  再偷偷看了一眼朱允熥,忽然觉得此人也不那么可憎了。
  只不过是骂了自己一顿。
  其实,骂得也没错。
  谁家往上数几代,都是农人和匠人,看不起农人和匠人就是看不起老祖先。
  只是大家都看不起农人和匠人,长时间形成了一种意识习惯。
  后来自己被人陷害,还是吴王的手下救起来的。
  世界上没有那么巧合的事情,吴王之所以派人救出,肯定是一直在跟踪自己。
  怕自己一时想不开。
  再一想这几天的过程,吴王显然是更受陛下的宠爱。
  从自己有限的信息分析,吴王就是废物、无能的代表。
  但从那天吴王辱骂自己的行为来看,似乎不是这样。
  如果是废物、无能,不可能骂得有理有据,还此经据典。
  论口才,自己真不是吴王的对手!
  现在,陛下让自己从此之后跟着吴王!
  几天前,自己的前途一片灰暗,而现在却是一片光明!
  一旦吴王得登大宝,自己岂不就可以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
  解缙脑子清亮了,从朱允炆的怀里挣扎起来。
  起身后,朱允炆的手还在拉着解缙。
  解缙使了一点劲,甩掉了朱允炆的身,直接朝朱允熥跪下了:“吴王,救命之恩,没齿难忘。今后,微臣自当披肝沥胆,以报陛下和您的厚爱。”
  朱允炆此时,扎心了!
  万针穿心一般!
  解缙,是我推荐了你!
  如果不是我推荐,你能当上翰林院编修?
  如果不是我推荐,你能被陛下召见?
  解缙,是我救了你!
  刚才要不是我,你就昏死过去了!
  解缙,你是我的人!
  这怎么,转身就投奔了朱允熥!
  天啊,你不公平何为天!
  朱允熥此时,也扎心了!
  「老朱,你对我是不是太狠了?」
  「你居然把一个没什么大用的解缙给了我?」
  「看看,你给我的都是什么鸟人?」
  「方孝孺,书呆子一个!」
  「黄子澄,书呆子+1」
  「解缙,书呆子+2」
  「老朱,你够了啊,只有再一再二,没有再三再四!」
  朱元璋越发感到,把解缙送给朱允熥是一步妙棋。
  解缙虽然人品差,但是了解此人的,恐怕就只有三孙朱允熥。
  解缙有什么小动作之类,岂能瞒得过三孙?
  所以,把解缙交给朱允熥,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他的长处,最大程度地避免他的短处。
  「老朱,你不明确我的封地在哪,范围多大,更没有让我就藩,我院子那么小,怎么住得下?」
  「咦,老朱让解缙当吴王府的左长史?」
  「这是要给我建立藩王府了吗?」
  「这是准备明确我的封地了?」
  「老朱,这是要对我放手了?」
  「我,马上要放飞了?」
  「我要飞得更高,飞得更高,更高嗷~~」
  朱元璋也扎心了!
  三孙呐,我对你这么好,你居然一直想飞?
  还想飞得更高?
  不明确你的封地在哪儿?
  那是因为你就没有封地!
  不久的将来,你的封地是天下!
  只是爷爷现在不能宣布。
  爷爷要等到你显露本事的那一天!
  文官们的内心,此时是沸腾的!
  陛下要编《洪武大典》,这可是千古以来的一件文化盛事!
  只有大格局、大胸襟的人,才能作出如此宏伟的布局!
  参与其中,就能够青史留名、光宗耀祖!
  刚刚大家还在为解缙而悲伤、默哀、鸣不平。
  现在,大家都向解缙投以羡慕甚至妒忌的目光。
  解缙这是名利与地位双丰收!
  从声名上讲,他是《洪武大典》的总编纂!
  从地位上讲,他连升三级,已经成功进入了陛下的视线,成为他重点培养的人物。
  陛下用人向来如此,先打压、打磨,而后再加以重用。
  解缙这才几天时间,就经历了打压、打磨、重用的全过程。
  别人经历这个过程,需要五年到十年。
  解缙只用了短短四天!
  再一想,一切都与吴王朱允熥有关!
  解缙,大明第一才子,这是陛下为吴王朱允熥培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