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简在帝心
作者:星辰原木 更新:2021-12-14 19:28
PS:感谢被咬了口的苹果、小沐ol等大大们的支持,走过路过的朋继续帮忙投票、收藏,再次感谢!
******
嗯了一声李恪表示知道,当初可是费了不少力气才把杨侗推上长安县令这个位置。
作为自己一派的人,平时他们也有偶尔走动,现在杨侗派人过来不能不见,便在近侍的带领下走了出去。
府上有专门接见访客的房间,李恪一边喝着热茶,一边详细倾听事情的经过,听完却是眉头微微皱起,心中有些不满。
眼下瘟疫虽然已经结束,救灾善后工作却还忙作一团,自己恨不能学得分身术,可是身为长安县令的杨侗却弃如此重要之事不顾,纠结于一场斗殴岂不是本末倒置。
虽然长安县城赈灾情况要好于万年县城,可是最起码也要在态度上给予重视,再说了,只要把赈灾这事做好可是大功一件。
何况斗欧这种小事不是应该由县丞管的么,他操个什么心?一场斗殴又没有闹出人命,即使弄残了一个小国副使,这又算得了什么,犯得着专门请自己出手?
虽然现在魏王李泰插手此事,在他看来也只不过是个笑话而己,毕竟事情的起因已经很清楚,即使李泰是亲王也不能瞎搞胡搞。
李泰虽尽得殊宠,但也不能置律法于一边,更何况涉及到郡王、国公的公子,他们可不是吃素的,这些人的功勋可都是一刀一枪拼出来的。
特别是杨帆,李恪可是从母妃的口中了解到这个人的不凡,虽然只是了解冰山一角,但也让他忌惮万分。
今天这事在李恪看来,处理此等事件最简单的办法,一句话:探缘由,唯律法,公正判决就是。
双方都是惹不起的人,那就一碗水端平,该是谁的责任就是谁的责任,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
一切以律法说事儿谁又能挑出你半点过错,可这个杨侗偏偏想耍心机,想走歪门邪道,想两边都讨好,最终的结果只会让人觉得遇事不敢担当只想着推卸责任。
李恪暗暗叹息一声,杨侗按辈分还是他娘舅,虽然属于远房,但也是他坚定的支持者。
此人有些小才却是不堪大用,性子实在是油滑过了头,自诩为聪明却不知这正是官场上的大忌。
心里虽诸多不满,可又不可能不管不顾,魏王有魏王的脸面,他李恪同样也有。
想到这儿,对着那主薄说道:“此事本王心中有数,一切稍安勿躁,等我口信便是。”
主薄心领神会松了一口气,没有过多停留便施礼告辞。
回到案台李恪取了一份刚刚写好的奏折,转身向着府外走去。
刚出府门,闷热之气袭来,让他没由来一阵难受。
抬头望了望突然变得有些阴暗的天空,李恪不禁微微一楞,八月的长安天气果真如同小孩的脸色想变就变,刚刚还阳光明媚呢!
******
太极殿外,李恪站立等候,他虽然是亲王却也不能随便进入,正等着太监的通报。
没过多久,在老太监王焕贵的引领下进入殿内,刚踏入殿门便听到李世民爽朗的笑声:
“两位爱卿认为霸业与守成孰易孰难?”
李恪心里微微一惊,太极殿内还有其他人?顿时对于刚才的决定有些犹豫。
进入殿内再一细看,房玄龄、程咬金两人端坐在下方,而李世民坐立于上位,看样子他们正聊得兴起。
李恪快走几步对着李世民躬身行礼:“儿臣李恪见过父皇……”
李世民微微一笑看了他一眼摆手道:“免礼,恪儿这段时间辛苦了,看样子都瘦了不少。”
李恪连忙恭声回道:“能为父皇分忧,儿臣不敢言苦,再说了,救危扶弱、安抚百姓也是我们作为皇子分内之事……”
这是上个月的赈济工作情况,请父皇审阅,说完把奏折递了过去。
李世民欣慰地点了点头,对自己这个儿子其实是很满意的,有他年轻时的风范:
“你做得很好,父皇都看在眼里,年青人就应该多历练,日后才堪大用。”
真正的领导不说废话,李世民看似随口一句日后才堪大用,可见其心中已经认同。
这么多皇子,能得到李世民肯定的皇子没有几个,李恪顿时心头一热激动万分:
“多谢父皇夸奖……”
李世民摆手示意李恪坐下,转头看向程咬金两人又接着刚才的话题:
“霸业与守成孰易孰难?这个问题你们可有了见解?恪儿你也好生听听。”
程咬金略一沉思便粗声粗气地道:“天下纷乱百姓流离失所,臣当初也是被逼无奈进入瓦岗当了反贼,与群雄争斗,多少次出生入死,多少兄弟化成堆堆白骨,最后才在圣上的带领下扫荡群雄定鼎中原,所以在微臣眼中霸业艰难。”
程咬金的回答让李世民陷入了回忆,脑海中不由得浮现一个个人影,李元霸、杜如晦……
伤感过后随即又热血沸腾,一副副画面涌入脑中:
闪电般攻破西河郡,浅水滩大破薛仁杲,虎牢关前三千铁骑破百万雄兵,玄武门前置之死地而后生……
一路走来,刀光剑影血雨腥风,若有一步走错皆是满盘皆输之局,可谓霸业难。
刚回过神来,只听房玄龄道:“自古以来守成难矣,历朝历代无不是得之于艰辛而失之于安乐,这如明镜一般,想要让百姓少有所养、老有所依,天下百姓个个安居乐业,若要做到此地步何其难也。”
李世民也点头赞同,不由感叹道:“想当初朕刚登帝位,便与突厥签下渭水之盟,而后蟥灾、天灾不断,前些时日更是天花瘟疫泛滥,朕也算勤政,却难做到大唐百姓个个安居乐业,守成亦难尔。”
接着话锋一转满脸自信地道:
“朕与诸公同征天下,如今又与诸公共治天下,可谓九死一生,当知霸业与守成皆难,朕常恐骄奢生于安逸,祸乱始于疏忽,为了让百姓安居乐业,日后诸公与朕应当共勉之。”
房玄龄、程咬金立刻站起身来同声赞道:“陛下勤政爱民,是千古少有的名君,乃百姓之福也。”
“哈哈哈……”
虚荣心爆棚的李世民听到恭维心情当然很爽,不由发出一阵畅快的笑声。
而后对着李恪问道:“恪儿可有感悟……”
李恪受宠若惊,激动地回道:“父皇与两位国公之言震人肺腑,让儿臣深有感触,以后儿臣一定铭记今日的教诲。”
这样的机会可不是随便就能有的,毕竟这番话可是相当于教导如何做好一名君王,怎能不让他激动。
没等他回过神来,李世民又问道:“对了,赈济工作事务繁杂,恪儿如果遇上了什么难事,现在说出来,正好房相他们也在,如有不懂之处可以随时向他们请教。”
心念百转间,李恪好似有什么难言之隐似的犹豫了一下道:“启禀父皇,有众人相助,儿臣暂时倒也没有遇上什么麻烦,不过儿臣倒是有一件事不知当不当讲。”
李世民此时的心情大好,呵呵一笑无所谓的挥手道:
“有什么事尽管道来……”
偷偷看了程咬金与房玄龄两人一眼李恪接着道:“儿臣前来宫中的路上,忽闻万年县县伯杨帆、房相二公子房遗爱、程将军大公子程处默以及李景桓、杜荷等人与扶桑使臣发生冲突,一起被长安县衙缉拿,现在正好看到房相与程将军在此,所以……。”
这就是李恪的高明之处,他并不直接说杨帆他们因为什么事打架被抓,而是采取迂回策略,好像是他不经意间闻听此事,只是看到房玄龄与程处默在这里才说了出来。
如此一来,既可以不用自己出手,又能够蠃得两位国公的好感。
这并不是说李恪惧怕李泰,他只是不想做无谓的争斗,能够有更简单的方法,何乐而不为?
这就是一个人的应变能力,本来他还想送完奏折以后再探一探长安县衙,现在看来完全没有必要。
刚才之所以没有马上把这事说出来,是因为若是一上来就说:“房相、程将军,你们家公子因为女人的事跟扶桑使臣干架,还把扶桑副使打残了,现在魏王李泰想要弄他们,你们赶紧去救场子。”
这样说的话,非但房玄龄、程咬金不会领他的人,反而会记恨上他。
毕竟你一个王爷不去干正事儿,八卦这些事做什么,你现在很闲的么?
况且,你既然知道了缘由,为什么不把他们的儿子弄出来,还来这里告李泰的状。
一番话说完,李恪目不斜视紧盯脚尖再也不发一言。
正当房玄龄与程咬金还在惊诧自己儿子为什么会与扶桑使臣发生冲突的时候,只听李世民大骂。
“杨帆这小子真是个棒槌,只会惹事给朕添堵,上次强闯应国公府,这次又与扶桑使臣发生冲突,真是气煞吾也。”
缓了一口气又接着道:“玄龄与咬金的公子素来安分,勿需说便是杨帆带头挑事,这个小子贪财好色、嚣张跋扈,简直岂有此理。”
来人呀,速去长安县衙了解情况,如果真是万年县伯惹事在先,老子一定撤了他的爵位,不要以为刚刚为朝廷贡献了一点力量就翘尾巴。
老太监王焕贵应了一声急匆匆离开,想必让人前去长安县衙了解情况。
******
嗯了一声李恪表示知道,当初可是费了不少力气才把杨侗推上长安县令这个位置。
作为自己一派的人,平时他们也有偶尔走动,现在杨侗派人过来不能不见,便在近侍的带领下走了出去。
府上有专门接见访客的房间,李恪一边喝着热茶,一边详细倾听事情的经过,听完却是眉头微微皱起,心中有些不满。
眼下瘟疫虽然已经结束,救灾善后工作却还忙作一团,自己恨不能学得分身术,可是身为长安县令的杨侗却弃如此重要之事不顾,纠结于一场斗殴岂不是本末倒置。
虽然长安县城赈灾情况要好于万年县城,可是最起码也要在态度上给予重视,再说了,只要把赈灾这事做好可是大功一件。
何况斗欧这种小事不是应该由县丞管的么,他操个什么心?一场斗殴又没有闹出人命,即使弄残了一个小国副使,这又算得了什么,犯得着专门请自己出手?
虽然现在魏王李泰插手此事,在他看来也只不过是个笑话而己,毕竟事情的起因已经很清楚,即使李泰是亲王也不能瞎搞胡搞。
李泰虽尽得殊宠,但也不能置律法于一边,更何况涉及到郡王、国公的公子,他们可不是吃素的,这些人的功勋可都是一刀一枪拼出来的。
特别是杨帆,李恪可是从母妃的口中了解到这个人的不凡,虽然只是了解冰山一角,但也让他忌惮万分。
今天这事在李恪看来,处理此等事件最简单的办法,一句话:探缘由,唯律法,公正判决就是。
双方都是惹不起的人,那就一碗水端平,该是谁的责任就是谁的责任,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
一切以律法说事儿谁又能挑出你半点过错,可这个杨侗偏偏想耍心机,想走歪门邪道,想两边都讨好,最终的结果只会让人觉得遇事不敢担当只想着推卸责任。
李恪暗暗叹息一声,杨侗按辈分还是他娘舅,虽然属于远房,但也是他坚定的支持者。
此人有些小才却是不堪大用,性子实在是油滑过了头,自诩为聪明却不知这正是官场上的大忌。
心里虽诸多不满,可又不可能不管不顾,魏王有魏王的脸面,他李恪同样也有。
想到这儿,对着那主薄说道:“此事本王心中有数,一切稍安勿躁,等我口信便是。”
主薄心领神会松了一口气,没有过多停留便施礼告辞。
回到案台李恪取了一份刚刚写好的奏折,转身向着府外走去。
刚出府门,闷热之气袭来,让他没由来一阵难受。
抬头望了望突然变得有些阴暗的天空,李恪不禁微微一楞,八月的长安天气果真如同小孩的脸色想变就变,刚刚还阳光明媚呢!
******
太极殿外,李恪站立等候,他虽然是亲王却也不能随便进入,正等着太监的通报。
没过多久,在老太监王焕贵的引领下进入殿内,刚踏入殿门便听到李世民爽朗的笑声:
“两位爱卿认为霸业与守成孰易孰难?”
李恪心里微微一惊,太极殿内还有其他人?顿时对于刚才的决定有些犹豫。
进入殿内再一细看,房玄龄、程咬金两人端坐在下方,而李世民坐立于上位,看样子他们正聊得兴起。
李恪快走几步对着李世民躬身行礼:“儿臣李恪见过父皇……”
李世民微微一笑看了他一眼摆手道:“免礼,恪儿这段时间辛苦了,看样子都瘦了不少。”
李恪连忙恭声回道:“能为父皇分忧,儿臣不敢言苦,再说了,救危扶弱、安抚百姓也是我们作为皇子分内之事……”
这是上个月的赈济工作情况,请父皇审阅,说完把奏折递了过去。
李世民欣慰地点了点头,对自己这个儿子其实是很满意的,有他年轻时的风范:
“你做得很好,父皇都看在眼里,年青人就应该多历练,日后才堪大用。”
真正的领导不说废话,李世民看似随口一句日后才堪大用,可见其心中已经认同。
这么多皇子,能得到李世民肯定的皇子没有几个,李恪顿时心头一热激动万分:
“多谢父皇夸奖……”
李世民摆手示意李恪坐下,转头看向程咬金两人又接着刚才的话题:
“霸业与守成孰易孰难?这个问题你们可有了见解?恪儿你也好生听听。”
程咬金略一沉思便粗声粗气地道:“天下纷乱百姓流离失所,臣当初也是被逼无奈进入瓦岗当了反贼,与群雄争斗,多少次出生入死,多少兄弟化成堆堆白骨,最后才在圣上的带领下扫荡群雄定鼎中原,所以在微臣眼中霸业艰难。”
程咬金的回答让李世民陷入了回忆,脑海中不由得浮现一个个人影,李元霸、杜如晦……
伤感过后随即又热血沸腾,一副副画面涌入脑中:
闪电般攻破西河郡,浅水滩大破薛仁杲,虎牢关前三千铁骑破百万雄兵,玄武门前置之死地而后生……
一路走来,刀光剑影血雨腥风,若有一步走错皆是满盘皆输之局,可谓霸业难。
刚回过神来,只听房玄龄道:“自古以来守成难矣,历朝历代无不是得之于艰辛而失之于安乐,这如明镜一般,想要让百姓少有所养、老有所依,天下百姓个个安居乐业,若要做到此地步何其难也。”
李世民也点头赞同,不由感叹道:“想当初朕刚登帝位,便与突厥签下渭水之盟,而后蟥灾、天灾不断,前些时日更是天花瘟疫泛滥,朕也算勤政,却难做到大唐百姓个个安居乐业,守成亦难尔。”
接着话锋一转满脸自信地道:
“朕与诸公同征天下,如今又与诸公共治天下,可谓九死一生,当知霸业与守成皆难,朕常恐骄奢生于安逸,祸乱始于疏忽,为了让百姓安居乐业,日后诸公与朕应当共勉之。”
房玄龄、程咬金立刻站起身来同声赞道:“陛下勤政爱民,是千古少有的名君,乃百姓之福也。”
“哈哈哈……”
虚荣心爆棚的李世民听到恭维心情当然很爽,不由发出一阵畅快的笑声。
而后对着李恪问道:“恪儿可有感悟……”
李恪受宠若惊,激动地回道:“父皇与两位国公之言震人肺腑,让儿臣深有感触,以后儿臣一定铭记今日的教诲。”
这样的机会可不是随便就能有的,毕竟这番话可是相当于教导如何做好一名君王,怎能不让他激动。
没等他回过神来,李世民又问道:“对了,赈济工作事务繁杂,恪儿如果遇上了什么难事,现在说出来,正好房相他们也在,如有不懂之处可以随时向他们请教。”
心念百转间,李恪好似有什么难言之隐似的犹豫了一下道:“启禀父皇,有众人相助,儿臣暂时倒也没有遇上什么麻烦,不过儿臣倒是有一件事不知当不当讲。”
李世民此时的心情大好,呵呵一笑无所谓的挥手道:
“有什么事尽管道来……”
偷偷看了程咬金与房玄龄两人一眼李恪接着道:“儿臣前来宫中的路上,忽闻万年县县伯杨帆、房相二公子房遗爱、程将军大公子程处默以及李景桓、杜荷等人与扶桑使臣发生冲突,一起被长安县衙缉拿,现在正好看到房相与程将军在此,所以……。”
这就是李恪的高明之处,他并不直接说杨帆他们因为什么事打架被抓,而是采取迂回策略,好像是他不经意间闻听此事,只是看到房玄龄与程处默在这里才说了出来。
如此一来,既可以不用自己出手,又能够蠃得两位国公的好感。
这并不是说李恪惧怕李泰,他只是不想做无谓的争斗,能够有更简单的方法,何乐而不为?
这就是一个人的应变能力,本来他还想送完奏折以后再探一探长安县衙,现在看来完全没有必要。
刚才之所以没有马上把这事说出来,是因为若是一上来就说:“房相、程将军,你们家公子因为女人的事跟扶桑使臣干架,还把扶桑副使打残了,现在魏王李泰想要弄他们,你们赶紧去救场子。”
这样说的话,非但房玄龄、程咬金不会领他的人,反而会记恨上他。
毕竟你一个王爷不去干正事儿,八卦这些事做什么,你现在很闲的么?
况且,你既然知道了缘由,为什么不把他们的儿子弄出来,还来这里告李泰的状。
一番话说完,李恪目不斜视紧盯脚尖再也不发一言。
正当房玄龄与程咬金还在惊诧自己儿子为什么会与扶桑使臣发生冲突的时候,只听李世民大骂。
“杨帆这小子真是个棒槌,只会惹事给朕添堵,上次强闯应国公府,这次又与扶桑使臣发生冲突,真是气煞吾也。”
缓了一口气又接着道:“玄龄与咬金的公子素来安分,勿需说便是杨帆带头挑事,这个小子贪财好色、嚣张跋扈,简直岂有此理。”
来人呀,速去长安县衙了解情况,如果真是万年县伯惹事在先,老子一定撤了他的爵位,不要以为刚刚为朝廷贡献了一点力量就翘尾巴。
老太监王焕贵应了一声急匆匆离开,想必让人前去长安县衙了解情况。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