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2章文章明面
作者:马月猴年 更新:2024-12-28 20:24
() 长安。
临近黄昏时分,魏延回到了长安东门,渭水北岸的军驿馆之中。
军驿馆,顾名思义,就是骠骑将军为了军校中高层将领特别设立的驿馆。
虽然说魏延也可以住在校场的中军大帐之内,但是很明显,任何人都需要一个沐休的时间,中军大帐显然不是一个休息的好场所,所以军驿馆就显得很重要。
特别是中上层的将领,明显是需要和下层的兵卒拉开一定的档次的,就像是打怪升级,技能提升之后总是有不同的花样色彩光耀出来一样,若是升级了半天,只是lv后面的数字变化一下,其他都没有改变,就没什么意思了对吧?
魏延居住在军驿馆之中,略靠后面一些的一个单独的小院落里面,一来是清净,二来如果有什么突发事件也可以立刻就动身,不需要经过什么坊门城门的限制。此外院落之中也有偏房,可以供给魏延的护卫居住。
至于居住的条件么,只能说是一般。不是非常好,但是也绝对不能说差。
魏延到了院外,便是下马,然后让护卫将马牵去马厩,他则是先到了前院,随意的勺了些水,漱口顺便洗了一下脸,然后就进了厅堂,脱了盔甲,架在了武器架上,坐在了桌案旁。
桌案之上,是他前两天在城内的书坊内买来的《少年神医》。
虽然说在书卷开篇就以大字著名,并非史书,而是小说,但是魏延依旧觉得很有趣,看得津津有味。尤其是在书中加入了标点符号,让魏延读起来更是顺畅。要不然面对着满满的一页字要从头到尾连蒙带猜的去断句,就不是阅读而是折磨了。
《少年神医》很好看,至少魏延是这么觉得的。他看了好几遍了,甚至都有些熟悉里面的内容了,依旧是觉得有意思。
魏延读过书,但是读的不多。他会写字,但是字不算是好看。
在桌案边上,还胡乱堆着一些《论语》、《诗经》什么的,上面已经有薄薄的一层灰了。魏延在书坊之内当然不只是买了一本书,除了《少年神医》之外,也卖了不少的『正经』经书,原本想着说是加强一下自身的文学素养什么的,但是结果么……
就跟后世买个PAD,刚开始为了生产力去的,后来发现除了看视频看小说之外,最大的功用就是用来盖泡面了。
千元泡面盖,闷出来的泡面就是香。
魏延也是差不多,这些《论语》、《诗经》什么的,翻过几页之后便是难以看得下去,又不能说扔了,就只是堆在桌案一角。
除了《少年神医》之外,魏延唯一还会反复揣摩,并且上手临摹的,就是《熹平石经碑拓》。虽然说不是全文拓片,但是这本《碑拓》本身其实就是字帖,这可是蔡中郎亲笔转刻出来的,魏延早年临摹过一些字帖,但是那些字帖模糊不说,字体筋骨也没有这拓片来的沉稳,所以魏延重新再来细细品味笔画架构的滋味,不由得又多了几分体会。
有时候来了兴致,魏延也会在纸上随手写点东西,或者抄一小段的文章,或是写一首诗,偶尔写出一幅他自己很满意的字,他也会很得意地把字摆在桌案上欣赏半天。
有一次魏延喝多了一些,然后兴致大发的写了一幅字,他记得当时他觉得自己写得很好,可是不知道为什么,等他酒醒了之后再去看,却发现写的都不知道是啥,若不是小院之内有护卫驻守,魏延都要怀疑是不是被人偷换了他的『墨宝』……
所以后来魏延决定,喝酒了就绝对不去摸笔。
闲暇之时,魏延除了会在军驿馆之内看书练字之外,也会穿着便装到长安城内,陵邑周边走走转转。
长安,是魏延见过最大的城市。
长安本城之中,魏延粗略估计至少生活着十万人,然后周边陵邑大大小小,大的三五万,小的也有一两万,再加上长安周边县乡临时过来打些短工的,还有劳工营地之内的人口,怎么也要接近五十万人了。
实际上魏延估计的略有误差,长安周边当下的人口已经突破了六十万人,正在逼近七十万。
他没有去过雒阳,他以前在荆南的时候,以为长沙就是最大的城市了,后来到了成都,又是觉得成都很大,不仅是有正城,还有附邑属城。然后等魏延到了长安之后才发现,长安大的连城墙都建不起来……
城大了,还真不好建城墙。倒不是说人工上面,或是建筑的什么问题,毕竟长城都能建,这个长安城若是真想要修建城墙,也并非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难就难在维护和防守上。
城墙建起来之后,要定期维护,要修补修葺不说,还需要派驻固定的人员,巡逻防守,然后必然需要额外增加劳役,调配物资等等。
同时,没有城墙,就意味着没有所谓『最后的防线』。
就像骠骑所言,『若不能御敌于国门之外,是武人的耻辱,若不能安民于国土之内,则是文人的耻辱。』
魏延还记得当时听闻此言,便是胸中激荡不已,恨不得将这句话雕刻在刀柄上。只可惜刀柄之上已经刻有一句话了,嗯,也是骠骑早年的名句,所以很可惜,刀柄上没位置了,只能是记在心里。
长安城东,因为文武集市的分流,所以在武市周边,便是最大的娱乐中心,大大小小的客栈酒肆,高档的,一般的,几乎是一家挨着一家,他们都不愁没生意。
因为宵禁的原因,所以这些酒楼酒肆等娱乐场所一般都是通晓营业,而且也提供相对应的住宿场所。每到入夜时分,到处都是辉煌的灯火,觥筹交错轻歌曼舞,会一直热闹到天光时分才会稍微安静一些。
刚开始的时候,魏延以为这些地方费用都很高,都是一些士族子弟,豪门大姓才去的地方,但是后来他去了之后,才发现和他之前所想的不太一样。在这个『娱乐中心』,确实有非常昂贵的,连魏延都会觉得心疼受不了的地方,但是也有很便宜的场所,甚至玩一天都花不了几个钱。
大戏台,两枚铜币进场费,再加五枚就可以有个坐垫,可以坐一天,还有免费提供浆水。当然,干果茶酒吃食什么的,就是另外算了。若是连这个钱都不想花,就直接站在场子外面的栅栏处,虽然离得远了,声音小,然后场内视线被遮挡,但是也一样也可以听书看戏观杂耍,若是自己还带了点吃的,那就连饭钱都不用了,只要不嫌站得腿疼,待一天都可以。
在戏台上的说书人,跳舞的胡娘,还有那些杂耍的艺人,也不像是在街头那种,表演一段就要拿个簸箕木盆什么的转圈讨赏钱,这些在戏台上的人,不管男女,似乎都不太在乎有没有额外的赏钱,因为他或她们,有固定的工钱。
赏钱是额外的。赏不赏也是随着看客的心意,赏多是个『谢』字,赏少也是个『谢』字,不赏也还是个『谢』字。据说这些大戏台的掌柜为了吸引更多的客人,还会特意的选择一些更好的表演艺人来,同时还会请专人培养自家的班底。
那些赏钱也都是归艺人的,毕竟掌柜的也是要脸皮的,自己那么一个大平台,然后还要去抢打赏艺人的三瓜两枣,这传出去了,自家被人骂说没皮没脸还是小事,祖宗被这么多人亲切问候在地下也不安生啊……
魏延就很喜欢去大戏台,甚至比去酒肆还要更喜欢,因为大戏台更有烟火气息。
当然,除了武市之外,文集也很热闹。
书坊也是在文集之中。
对了,书坊……
魏延忽然有些兴致,想去书坊看看,便是放下了手中的书卷,然后仰头看了看天色,站了起来,招呼了一声出了小院,带着两人前往文集的书坊。
上次去的时候,书坊伙计说过一段时间会有新书。
所以魏延决定趁着天色还早,就过去溜达一圈,看一看。
书坊就在考场的斜对面。
考场大门紧闭,在大门之外有兵卒值守。
魏延没有穿戎装,也没有系绶带,只是怀里揣了一个私章,身边的护卫也没有穿盔甲,都是便装,所以也没有引起什么人注意。
考场里面没人……
没开考,当然就没有人。
要让魏延上阵杀敌不难,但是说让魏延进考场考经文,对于魏延来说,那就是相当的难了。魏延觉得读书好的人也很厉害,比如骠骑。若说在战场之上正面交手,以武力单打独斗搏杀,骠骑大将军基本上排不上什么名号,魏延可以让骠骑两只手都能打得赢,但是若说整体战局,运筹帷幄,魏延就觉得自己还是差的远了,至少有差个两三层楼。
书坊很大,并排三间门面都是书坊的。
店门口的伙计并没有认出魏延来,也没有因为魏延没有戴着头冠,或是没有穿文士大袍就将其拒之门外,更没有说因为魏延常年军伍生涯显得黝黑就多看几眼,只是招呼了一声,稍微介绍了一下近日新到的书什么的,就退到了门口,等着下一名的来客。
魏延没想好要买什么书,所以他很随意的一个书架一个书架的慢慢度过去。
经文之类的书,他也想要看看,但是那些书都比较深奥,不怎么好懂,所以他有些迟疑是不是要买,毕竟在他桌案边上的《论语》、《诗经》什么的,看了没几页就想要睡觉,他也不确定新买些什么《尚书》,或是什么《春秋》之类的,能够让他不瞌睡。
不过么,《春秋》似乎可以买一本……
魏延拿了一本《春秋》在手,翻了一下,左氏的,然后就递给了身后的护卫,让他帮忙拿着。
护卫小心翼翼的捧在手中,似乎比刀枪盾牌都重一样。
骠骑大将军据说是治春秋的,所以魏延觉得自己也应该多看点春秋,至于能不能坚持久一点不犯困,嗯……
试试呗。
书坊之中的书,还真是不少。一内一外两间屋,书架二十几个,算起来少也有三四百种图书,不过大部分都是魏延他看不太进去的书。
有一个书架很是火爆,翻看采购的人很多。
魏延也好奇的凑过去看了看,结果发现是考场文集。也就是骠骑开考以来,头三名的策论文章都会被张贴出来,然后专门有人前去抄了,篆刻雕版进行印刷。
当然,会给原作者润笔费。
这一类的书,是除了经文经典之外,可能是销售最快的一类书籍了。
毕竟如今想要参加科考的人越来越多,从前辈身上学习一些经验,当然比自己一个人去摸索要更有效率一些。
几个学子模样的叽叽喳喳,似乎在议论着这些策论文章究竟什么地方写的最好。也有些学子在抱怨着为什么汉中川蜀没有引进这个书籍,他的什么朋友托他采购,走驿站的话,运费都比书的价格还要多了,如果托商队转,又怕路途上照顾不好,淋湿损坏什么的……
魏延也凑了过去,拿了一本翻了翻。
虽然说在一些新印的经文书卷上,已经开始有了句读标号,但是很显然,这本收录策论的文集并没有。或许是因为写这策论的时候没有标点,所以自然抄下来刻印的时候也同样没有句读。
这就让魏延有些头疼了,他看着其中的策论,然后辨别着其中的句子段落。
『……今长安三辅商贸日增税亦当变以分其类以别其业类业所不同税赋则当异利厚者多纳利薄者少缴可利民得生养平业输盈余……』
魏延忍不住揉了揉眼。虽然说这策论不错,但是比较费眼。
魏延虽然读书不多,但是好歹是比较靠近斐潜的上层将领,所以对于政治方面还是多少有一些了解的,在上一次的政务旁听,对,就是旁听,按照骠骑的意思就是魏延可以没有任何想法,但是不能说对于民生政务一点都不清楚,所以他多少知晓了税制细化,似乎就是下一个阶段的改革方向。
之前的军官将领,只需要通晓作战,但是现在不一样了。
至少是骠骑大将军这里不一样,文官的重要会议,武将需要旁听,武将在商议重要策略方向的时候,文官也同样需要旁听。当然,这里的扩大旁听会议,自然是研讨那种可以公开的内容。那些隐秘的事项,也不会被拿到扩大会议上来说。
按照骠骑大将军的说法,这样是加强文武之间的交流,因为文官不清楚武将要什么,武将也不清楚文官做什么,导致相互不理解不信任的情况,对于政治整体是非常不利的。骠骑表示现在人少,可以暂时这么相互通气开会旁听,到以后根据需要就会出邸报,相互通报以减少不必要的摩擦。
魏延又翻了一下,看到又有一篇似乎在议论教化的,『……使民有持有凭以体民生守四时更张不伤其本圣人立道遍施教化诸子行于陌村乡流于传可趋广寒士授文解字以除民惑上至耄耋下至稚童不分男女皆可学之……』
嗨!
魏延忍不住合上了书,然后对着掌柜走过去。
策论文集不错,他也确实想要看一看,但是这没有句读的,看起来真的很费劲。
书坊的掌柜笑眯眯的,对待每个人都像是老主顾一样,热情的招呼着,对魏延也不例外,点着头,『客官来了?有什么吩咐?』
魏延抖了抖手上的书卷,『这策论文集,能找个人帮我抄一遍么?要加句读的那种。』
『就这一本策论文集么?』掌柜说道。
『有很多本?』魏延问道。
掌柜点了点头,『这一本是最新的。』
『这样啊,抄一本有句读的,要多少钱?』魏延又问。
『普通用纸,四百六十钱。』掌柜很快的就回答道。
魏延翻看了一下手中书籍的价格,『这一本要六百钱,为什么手抄的反倒更便宜?』
掌柜笑着给魏延解释,说这样一本书,要三个人抄一天,抄书的人一天的工钱是八十,供应一份茶饮点心钱是二十,所用纸张按照好坏来分,好的自然价高,一般纸张的费用大概是一百四十文,其他杂费大概一二十钱的样子,所以整体费用是四百六十钱。
掌柜还给魏延指了指在书坊一侧角落之处的几个学子。那些人就是前来抄书赚钱的,看衣着面色,确实都是一般家庭的学子,都在坐在角落处书案边上很认真的抄书,对于书坊之内往来声响置若罔闻。
『嗯?这样算来,你岂不是没赚什么钱?书坊不抽成?』魏延有些惊讶说道,『若是有人光抄书,不买书,岂不是你都赚不到钱了?』
掌柜表示这是规矩。
书坊是卖书的,所以赚卖书的钱,天经地义,但是书坊不是用来赚抄书的钱的。不单他不会,骠骑之下的所有书坊都不会赚抄书的钱。替人抄书是贫寒学子为数不多的衣食来路,他们如果连这个钱都要赚,都要抽成,那不是跟在乞丐碗里面捞铜板差不多么?
所以书坊只是免费提供一个场所,让这些贫寒的学子有一个地方可以赚点钱,将来这些苦寒学子若是有出息了,回头不忘掘井人也就是了,而且也没有人会用一辈子的手抄本……
魏延想了想,也明白过来。
确实是如此。
『有意思。明白了。』魏延摆摆手,『就这样,我买这一本,然后让人也帮我照着抄一本有句读的……对了,这《春秋》可有官版句读的么?』
掌柜笑着回答道:『抱歉客官,这经文句读还没定下来,所以暂时没有……只有私人定版的……若是客官不急,也可以等一等,听闻说快定下来了……』
『青龙寺?』魏延问道。
掌柜点头。
魏延也点了点头,掏出钱袋来付了账,买了一本春秋和一本策论,都是没有句读的,然后抄的那本策论要等三天……
魏延出了书坊,回头看了看在书坊一侧那些正在抄书的学子,夕阳落下,金黄的光华斜入窗楣,铺在了席间,就像是在那些学子面前铺上了一条金色的道路。
()
临近黄昏时分,魏延回到了长安东门,渭水北岸的军驿馆之中。
军驿馆,顾名思义,就是骠骑将军为了军校中高层将领特别设立的驿馆。
虽然说魏延也可以住在校场的中军大帐之内,但是很明显,任何人都需要一个沐休的时间,中军大帐显然不是一个休息的好场所,所以军驿馆就显得很重要。
特别是中上层的将领,明显是需要和下层的兵卒拉开一定的档次的,就像是打怪升级,技能提升之后总是有不同的花样色彩光耀出来一样,若是升级了半天,只是lv后面的数字变化一下,其他都没有改变,就没什么意思了对吧?
魏延居住在军驿馆之中,略靠后面一些的一个单独的小院落里面,一来是清净,二来如果有什么突发事件也可以立刻就动身,不需要经过什么坊门城门的限制。此外院落之中也有偏房,可以供给魏延的护卫居住。
至于居住的条件么,只能说是一般。不是非常好,但是也绝对不能说差。
魏延到了院外,便是下马,然后让护卫将马牵去马厩,他则是先到了前院,随意的勺了些水,漱口顺便洗了一下脸,然后就进了厅堂,脱了盔甲,架在了武器架上,坐在了桌案旁。
桌案之上,是他前两天在城内的书坊内买来的《少年神医》。
虽然说在书卷开篇就以大字著名,并非史书,而是小说,但是魏延依旧觉得很有趣,看得津津有味。尤其是在书中加入了标点符号,让魏延读起来更是顺畅。要不然面对着满满的一页字要从头到尾连蒙带猜的去断句,就不是阅读而是折磨了。
《少年神医》很好看,至少魏延是这么觉得的。他看了好几遍了,甚至都有些熟悉里面的内容了,依旧是觉得有意思。
魏延读过书,但是读的不多。他会写字,但是字不算是好看。
在桌案边上,还胡乱堆着一些《论语》、《诗经》什么的,上面已经有薄薄的一层灰了。魏延在书坊之内当然不只是买了一本书,除了《少年神医》之外,也卖了不少的『正经』经书,原本想着说是加强一下自身的文学素养什么的,但是结果么……
就跟后世买个PAD,刚开始为了生产力去的,后来发现除了看视频看小说之外,最大的功用就是用来盖泡面了。
千元泡面盖,闷出来的泡面就是香。
魏延也是差不多,这些《论语》、《诗经》什么的,翻过几页之后便是难以看得下去,又不能说扔了,就只是堆在桌案一角。
除了《少年神医》之外,魏延唯一还会反复揣摩,并且上手临摹的,就是《熹平石经碑拓》。虽然说不是全文拓片,但是这本《碑拓》本身其实就是字帖,这可是蔡中郎亲笔转刻出来的,魏延早年临摹过一些字帖,但是那些字帖模糊不说,字体筋骨也没有这拓片来的沉稳,所以魏延重新再来细细品味笔画架构的滋味,不由得又多了几分体会。
有时候来了兴致,魏延也会在纸上随手写点东西,或者抄一小段的文章,或是写一首诗,偶尔写出一幅他自己很满意的字,他也会很得意地把字摆在桌案上欣赏半天。
有一次魏延喝多了一些,然后兴致大发的写了一幅字,他记得当时他觉得自己写得很好,可是不知道为什么,等他酒醒了之后再去看,却发现写的都不知道是啥,若不是小院之内有护卫驻守,魏延都要怀疑是不是被人偷换了他的『墨宝』……
所以后来魏延决定,喝酒了就绝对不去摸笔。
闲暇之时,魏延除了会在军驿馆之内看书练字之外,也会穿着便装到长安城内,陵邑周边走走转转。
长安,是魏延见过最大的城市。
长安本城之中,魏延粗略估计至少生活着十万人,然后周边陵邑大大小小,大的三五万,小的也有一两万,再加上长安周边县乡临时过来打些短工的,还有劳工营地之内的人口,怎么也要接近五十万人了。
实际上魏延估计的略有误差,长安周边当下的人口已经突破了六十万人,正在逼近七十万。
他没有去过雒阳,他以前在荆南的时候,以为长沙就是最大的城市了,后来到了成都,又是觉得成都很大,不仅是有正城,还有附邑属城。然后等魏延到了长安之后才发现,长安大的连城墙都建不起来……
城大了,还真不好建城墙。倒不是说人工上面,或是建筑的什么问题,毕竟长城都能建,这个长安城若是真想要修建城墙,也并非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难就难在维护和防守上。
城墙建起来之后,要定期维护,要修补修葺不说,还需要派驻固定的人员,巡逻防守,然后必然需要额外增加劳役,调配物资等等。
同时,没有城墙,就意味着没有所谓『最后的防线』。
就像骠骑所言,『若不能御敌于国门之外,是武人的耻辱,若不能安民于国土之内,则是文人的耻辱。』
魏延还记得当时听闻此言,便是胸中激荡不已,恨不得将这句话雕刻在刀柄上。只可惜刀柄之上已经刻有一句话了,嗯,也是骠骑早年的名句,所以很可惜,刀柄上没位置了,只能是记在心里。
长安城东,因为文武集市的分流,所以在武市周边,便是最大的娱乐中心,大大小小的客栈酒肆,高档的,一般的,几乎是一家挨着一家,他们都不愁没生意。
因为宵禁的原因,所以这些酒楼酒肆等娱乐场所一般都是通晓营业,而且也提供相对应的住宿场所。每到入夜时分,到处都是辉煌的灯火,觥筹交错轻歌曼舞,会一直热闹到天光时分才会稍微安静一些。
刚开始的时候,魏延以为这些地方费用都很高,都是一些士族子弟,豪门大姓才去的地方,但是后来他去了之后,才发现和他之前所想的不太一样。在这个『娱乐中心』,确实有非常昂贵的,连魏延都会觉得心疼受不了的地方,但是也有很便宜的场所,甚至玩一天都花不了几个钱。
大戏台,两枚铜币进场费,再加五枚就可以有个坐垫,可以坐一天,还有免费提供浆水。当然,干果茶酒吃食什么的,就是另外算了。若是连这个钱都不想花,就直接站在场子外面的栅栏处,虽然离得远了,声音小,然后场内视线被遮挡,但是也一样也可以听书看戏观杂耍,若是自己还带了点吃的,那就连饭钱都不用了,只要不嫌站得腿疼,待一天都可以。
在戏台上的说书人,跳舞的胡娘,还有那些杂耍的艺人,也不像是在街头那种,表演一段就要拿个簸箕木盆什么的转圈讨赏钱,这些在戏台上的人,不管男女,似乎都不太在乎有没有额外的赏钱,因为他或她们,有固定的工钱。
赏钱是额外的。赏不赏也是随着看客的心意,赏多是个『谢』字,赏少也是个『谢』字,不赏也还是个『谢』字。据说这些大戏台的掌柜为了吸引更多的客人,还会特意的选择一些更好的表演艺人来,同时还会请专人培养自家的班底。
那些赏钱也都是归艺人的,毕竟掌柜的也是要脸皮的,自己那么一个大平台,然后还要去抢打赏艺人的三瓜两枣,这传出去了,自家被人骂说没皮没脸还是小事,祖宗被这么多人亲切问候在地下也不安生啊……
魏延就很喜欢去大戏台,甚至比去酒肆还要更喜欢,因为大戏台更有烟火气息。
当然,除了武市之外,文集也很热闹。
书坊也是在文集之中。
对了,书坊……
魏延忽然有些兴致,想去书坊看看,便是放下了手中的书卷,然后仰头看了看天色,站了起来,招呼了一声出了小院,带着两人前往文集的书坊。
上次去的时候,书坊伙计说过一段时间会有新书。
所以魏延决定趁着天色还早,就过去溜达一圈,看一看。
书坊就在考场的斜对面。
考场大门紧闭,在大门之外有兵卒值守。
魏延没有穿戎装,也没有系绶带,只是怀里揣了一个私章,身边的护卫也没有穿盔甲,都是便装,所以也没有引起什么人注意。
考场里面没人……
没开考,当然就没有人。
要让魏延上阵杀敌不难,但是说让魏延进考场考经文,对于魏延来说,那就是相当的难了。魏延觉得读书好的人也很厉害,比如骠骑。若说在战场之上正面交手,以武力单打独斗搏杀,骠骑大将军基本上排不上什么名号,魏延可以让骠骑两只手都能打得赢,但是若说整体战局,运筹帷幄,魏延就觉得自己还是差的远了,至少有差个两三层楼。
书坊很大,并排三间门面都是书坊的。
店门口的伙计并没有认出魏延来,也没有因为魏延没有戴着头冠,或是没有穿文士大袍就将其拒之门外,更没有说因为魏延常年军伍生涯显得黝黑就多看几眼,只是招呼了一声,稍微介绍了一下近日新到的书什么的,就退到了门口,等着下一名的来客。
魏延没想好要买什么书,所以他很随意的一个书架一个书架的慢慢度过去。
经文之类的书,他也想要看看,但是那些书都比较深奥,不怎么好懂,所以他有些迟疑是不是要买,毕竟在他桌案边上的《论语》、《诗经》什么的,看了没几页就想要睡觉,他也不确定新买些什么《尚书》,或是什么《春秋》之类的,能够让他不瞌睡。
不过么,《春秋》似乎可以买一本……
魏延拿了一本《春秋》在手,翻了一下,左氏的,然后就递给了身后的护卫,让他帮忙拿着。
护卫小心翼翼的捧在手中,似乎比刀枪盾牌都重一样。
骠骑大将军据说是治春秋的,所以魏延觉得自己也应该多看点春秋,至于能不能坚持久一点不犯困,嗯……
试试呗。
书坊之中的书,还真是不少。一内一外两间屋,书架二十几个,算起来少也有三四百种图书,不过大部分都是魏延他看不太进去的书。
有一个书架很是火爆,翻看采购的人很多。
魏延也好奇的凑过去看了看,结果发现是考场文集。也就是骠骑开考以来,头三名的策论文章都会被张贴出来,然后专门有人前去抄了,篆刻雕版进行印刷。
当然,会给原作者润笔费。
这一类的书,是除了经文经典之外,可能是销售最快的一类书籍了。
毕竟如今想要参加科考的人越来越多,从前辈身上学习一些经验,当然比自己一个人去摸索要更有效率一些。
几个学子模样的叽叽喳喳,似乎在议论着这些策论文章究竟什么地方写的最好。也有些学子在抱怨着为什么汉中川蜀没有引进这个书籍,他的什么朋友托他采购,走驿站的话,运费都比书的价格还要多了,如果托商队转,又怕路途上照顾不好,淋湿损坏什么的……
魏延也凑了过去,拿了一本翻了翻。
虽然说在一些新印的经文书卷上,已经开始有了句读标号,但是很显然,这本收录策论的文集并没有。或许是因为写这策论的时候没有标点,所以自然抄下来刻印的时候也同样没有句读。
这就让魏延有些头疼了,他看着其中的策论,然后辨别着其中的句子段落。
『……今长安三辅商贸日增税亦当变以分其类以别其业类业所不同税赋则当异利厚者多纳利薄者少缴可利民得生养平业输盈余……』
魏延忍不住揉了揉眼。虽然说这策论不错,但是比较费眼。
魏延虽然读书不多,但是好歹是比较靠近斐潜的上层将领,所以对于政治方面还是多少有一些了解的,在上一次的政务旁听,对,就是旁听,按照骠骑的意思就是魏延可以没有任何想法,但是不能说对于民生政务一点都不清楚,所以他多少知晓了税制细化,似乎就是下一个阶段的改革方向。
之前的军官将领,只需要通晓作战,但是现在不一样了。
至少是骠骑大将军这里不一样,文官的重要会议,武将需要旁听,武将在商议重要策略方向的时候,文官也同样需要旁听。当然,这里的扩大旁听会议,自然是研讨那种可以公开的内容。那些隐秘的事项,也不会被拿到扩大会议上来说。
按照骠骑大将军的说法,这样是加强文武之间的交流,因为文官不清楚武将要什么,武将也不清楚文官做什么,导致相互不理解不信任的情况,对于政治整体是非常不利的。骠骑表示现在人少,可以暂时这么相互通气开会旁听,到以后根据需要就会出邸报,相互通报以减少不必要的摩擦。
魏延又翻了一下,看到又有一篇似乎在议论教化的,『……使民有持有凭以体民生守四时更张不伤其本圣人立道遍施教化诸子行于陌村乡流于传可趋广寒士授文解字以除民惑上至耄耋下至稚童不分男女皆可学之……』
嗨!
魏延忍不住合上了书,然后对着掌柜走过去。
策论文集不错,他也确实想要看一看,但是这没有句读的,看起来真的很费劲。
书坊的掌柜笑眯眯的,对待每个人都像是老主顾一样,热情的招呼着,对魏延也不例外,点着头,『客官来了?有什么吩咐?』
魏延抖了抖手上的书卷,『这策论文集,能找个人帮我抄一遍么?要加句读的那种。』
『就这一本策论文集么?』掌柜说道。
『有很多本?』魏延问道。
掌柜点了点头,『这一本是最新的。』
『这样啊,抄一本有句读的,要多少钱?』魏延又问。
『普通用纸,四百六十钱。』掌柜很快的就回答道。
魏延翻看了一下手中书籍的价格,『这一本要六百钱,为什么手抄的反倒更便宜?』
掌柜笑着给魏延解释,说这样一本书,要三个人抄一天,抄书的人一天的工钱是八十,供应一份茶饮点心钱是二十,所用纸张按照好坏来分,好的自然价高,一般纸张的费用大概是一百四十文,其他杂费大概一二十钱的样子,所以整体费用是四百六十钱。
掌柜还给魏延指了指在书坊一侧角落之处的几个学子。那些人就是前来抄书赚钱的,看衣着面色,确实都是一般家庭的学子,都在坐在角落处书案边上很认真的抄书,对于书坊之内往来声响置若罔闻。
『嗯?这样算来,你岂不是没赚什么钱?书坊不抽成?』魏延有些惊讶说道,『若是有人光抄书,不买书,岂不是你都赚不到钱了?』
掌柜表示这是规矩。
书坊是卖书的,所以赚卖书的钱,天经地义,但是书坊不是用来赚抄书的钱的。不单他不会,骠骑之下的所有书坊都不会赚抄书的钱。替人抄书是贫寒学子为数不多的衣食来路,他们如果连这个钱都要赚,都要抽成,那不是跟在乞丐碗里面捞铜板差不多么?
所以书坊只是免费提供一个场所,让这些贫寒的学子有一个地方可以赚点钱,将来这些苦寒学子若是有出息了,回头不忘掘井人也就是了,而且也没有人会用一辈子的手抄本……
魏延想了想,也明白过来。
确实是如此。
『有意思。明白了。』魏延摆摆手,『就这样,我买这一本,然后让人也帮我照着抄一本有句读的……对了,这《春秋》可有官版句读的么?』
掌柜笑着回答道:『抱歉客官,这经文句读还没定下来,所以暂时没有……只有私人定版的……若是客官不急,也可以等一等,听闻说快定下来了……』
『青龙寺?』魏延问道。
掌柜点头。
魏延也点了点头,掏出钱袋来付了账,买了一本春秋和一本策论,都是没有句读的,然后抄的那本策论要等三天……
魏延出了书坊,回头看了看在书坊一侧那些正在抄书的学子,夕阳落下,金黄的光华斜入窗楣,铺在了席间,就像是在那些学子面前铺上了一条金色的道路。
()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