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0章胡汉规划,北域都护
作者:马月猴年 更新:2024-12-28 20:22
() 大汉骠骑将军府。
在山东士族,甚至大半个汉王朝的人目光都集中在荆州,认为荆州将会牵扯到了整个天下的时候,在关中长安,斐潜却带着山西士族将目光投向了未来,看向了更为广阔的世界。
斐潜召集众人议事的时候,大部分的人都以为是要讨论一下荆州的相关事项,结果让众人意想不到的是,斐潜压根就没有说什么荆州的事情,反倒是抖出了一幅由司马懿亲自重新测量和绘制的大汉北疆图。
虽然看起来多少还是有些粗略,甚至和斐潜印象当中的地点标识什么的依旧还有些出入,但是或许是大汉当下唯一的,最为贴近军事用途,最精准的北疆地图了。
『唧唧咋咋……』
众人不免低声议论起来。
荀攸站起身,将桌案上的几卷文书一一打开,一边向斐潜汇报,一边向众人展示。
为了应对小冰河的到来,同时也为了稳固对于现有的大漠控制的权柄,斐潜让荀攸制定了一系列的北地屯田计划,在适宜耕作,但是人烟相对稀少的区域,比如像是朔方、五原、云中、定襄等地,规划处一定量的土地,以便于展开后续的汉人和胡人的屯田和畜牧,以及一定范围内的互市。
根据荀攸的测算,如果正常运作,三年左右的时间,这些屯田之地就可以达到初步的收支平衡,在后续五年之内,基本上可以达到补充地方建设,稳固边境安定的作用,然后在五年到十年的时间,就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大汉帝国提供粮草和战马……
大汉帝国。
一个全新的词汇。
每当听到这个词的时候,在场的众人都不由得将腰杆挺得更直了一些。
帝国,在狭义上用来形容由皇帝统治的强大国家,广义上则是用来形容国力强大的国家,不限于君主制国家。
帝国不是传统华夏的固有词汇,而是在东西方文化交流过程中诞生的新词。华夏人对自身所在国家共同体的表达习惯,是诸侯,是王朝,所以一开始的时候,斐潜的这些手下还有些不适应……
但是斐潜借着西域之事,给这些山西士族展示出,如今西域大都护正在交手的就是乌孙王国,然后还有一个贵霜帝国的时候,这些山西士族就很自然的接受了『帝国』的概念。
就连龟孙,哈,乌孙那个小样都称王国,我大汉怎么也要是个帝国罢。
至于为什么不是天朝?
呵呵。
众人左边看看,右边瞧瞧,各自心领神会,不明白去旁边玩泥巴去……
回到胡人和北疆屯田的问题上来。
按照骠骑将军斐潜在河套地区,对于南匈奴人的教化经验,只要是愿意归化的胡人,在一定程度上并不需要特别的排斥,因为这些年已经证明了,南匈奴人不论是在养马,放牧牛羊,以及征召作战上,都可以作为大汉有益的补充。
胡人最大的问题就是摇摆不定,容易平了又叛,叛了再平,反反复复,终成隐患,但是现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化推广之后,在荀攸的报告当中,发现其实也不是所有胡人都会成为敌人,或是说最终都是敌人。
在河套地区,不管是屯田,还是南匈奴的教化,都是体现出了欣欣向荣的局面,在河套地区的整体经济投入在逐年的缩减,而产出则是逐年递增,即便是不懂得什么经济的官吏,看到了荀攸的报告之后,也不由得啧啧称赞。
也就是说,在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只要骠骑将军斐潜在北地河套地区的政策不发生什么变动,那么河套地区将会成为新的粮草供应点……
根据荀攸乐观的估计,这个增长点会在人口达到一百万左右的时候达到顶峰,然后可能会因为人口的过量,反倒是产出开始下降,现在么,还差一半,也就意味着还有更大的空间……
关键是,这种模式可以推广的!
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
对于整个北面疆土的开发,不可能等到河套地区人口爆棚了之后才进行其他的地区开拓,既然从河套到幽州基本上都属于斐潜的管辖范围之内,那么将大汉的北部区域逐渐的重新恢复生产和开发,也就成为了未来十年左右时间的整体目标。
斐潜左右环视一周,然后说道:『徐公河夜观天象,又以乾象之历测算,未来五至十年,仍有雪灾……』实际上应该是二十年,甚至是三十年,但是真要是这么说,怕是都绝望了。
『雪灾?!主公之意是……宛如今年岁初一般?』韦端忍不住问道。
也难怪韦端紧张,毕竟这一次关中士族简直可以说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一方面因为天灾本身导致庄禾欠收,另外一方面又因为光嘴上『重农』,实际行动被抓住了小辫子,不得不又撅着屁股被揍了一顿……
执行者,就是韦端。所以现在韦端多少有些陷于猪八戒照镜子,内外不是人的处境,听闻类似于今年的天灾还会再来,自然头皮一紧,手脚发麻。
斐潜微微点头。
众人不由得纷纷交头接耳,议论起来。
乾象历还在调整过程中,但是并不妨碍斐潜先将徐岳的旗帜拿出来扯一扯。因为小冰河时期的到来,以至于整体天气反常得很厉害,即便是乾象历再完善,在面对这样的反常变化,依旧有些无能为力,强行推广只会导致新历法的威信下降,还不如等天气稳定一段时间之后再全面铺开。
鉴于历史上的记载贫瘠,加上汉末三国时期相互之间争斗频繁,以至于后世对于汉末这一个时间段的天气情况,往往只能在对于重大战事当中的描写里面去寻找只言片语……
关中都遇到了严寒,那么在大漠当中就会更加的严重。
胡人遭遇雪灾,只有两条道路,一个是等死,另外一个就是抢劫,将自己的灾害转移到他人的头上。
持续三四百年的温和气候,使得大漠当下还不至于到了绝境。在历史上,大汉打了匈奴还有鲜卑,打了鲜卑还有乌桓,打了乌桓还有柔然,大漠之中究竟有多少人口,多少牲畜,多少部落聚集点,不仅斐潜搞不清楚,就连那些大漠的王者也未必能明白。
三国之后的五胡乱华,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这些胡人的相互厮杀和灾害转移。司马家混蛋是一回事,但是当时能引得那么多胡人进场,也说明其实大漠之中的胡人数目,远远比斐潜之前想象的要更多。
司马懿坐在一旁,忽然感觉到了斐潜投来的目光,目光之中隐隐带着一些冰寒,不由得哆嗦了一下,再小心翼翼的抬头查看的时候,却没看到什么异常,只听闻斐潜缓缓的说道:
『从今岁起,凡欲避雪灾而进北疆之胡人,皆依半律。司马仲达……』
司马懿连忙拱手应答:『臣在。』
『且来介绍北疆情况……』
『臣领命。』司马徽站了起来,走到中间,接替了荀攸的位置。
『半律』,顾名思义,就是一半的律法。
胡人都难免沟通困难,复杂的律法胡人也难以理解,所以尽可能的采用简单的模式。
鉴于胡人和汉人之间长久以来积累的矛盾,所以在面对胡人因为雪灾而不得不南下寻求庇护的,最大的要务并不是立刻保证胡人吃饱穿暖,也不是尽快帮助他们在短时间内恢复生产,而是先要削弱这些胡人的力量,确保稳妥、迅速、彻底地镇制胡族诸部,控制大汉这片万里疆域。
得益于后世某个号称孔孟大学的提点,证明了对待异族之时,一味的讲孔孟讲待遇,是根本行不通的,只会让胡人得寸进尺,所以该下手的时候就要下手,只有老实听话的胡人才能算是好胡人。
那么怎样才能让胡人听话?
首先就是削弱胡人的力量。
凡是进入大汉疆土躲避雪灾的胡人,一律需要上缴人口和牲畜的半数。然后在上缴的人口和牲畜数目当中的一半,会成为斐潜的直接获利,转职为麾下雇佣兵或者是劳役,剩下的则是补充至当地屯田校尉管辖的屯田兵之中,负责耕作和放牧,这些上缴的人口和牲畜,五年之内返还一半,十年之后余数返还。愿意回去的回去,愿意留下继续当雇佣兵的也行。
简单来说,就是胡人要以人口和牲畜作为『押金』,换取在大汉北疆之中的一块可以定居的土地。
上缴就大多数不愿意接受,押金么,似乎就容易点头了。
在大多数的情况下,大漠当中的这些胡人,生存能力是高于汉人的,只要牲畜不死,这些胡人就能继续活下去,所以如果说对于胡人任其所需,毫无节制地赈济他们,那反而养肥了他们饿了我们汉人自己,其结果不言而喻。所以大漠的这一摊子事,就必须先以武力镇制诸胡,削弱他们实力,然后以农商畜牧,逐步开始汉胡混居、教化胡人,最后渐渐的汉化胡人,以达到以胡制胡,永久控制大漠的最终目标。
『若是……』杜畿皱眉,『胡人或言半律苛刻,不愿遵从,又当如何?』
司马懿冷笑着,似乎有些明白斐潜方才为什么有冰冷目光了,缓缓的说道:『那就打到胡人不得不从!』
『有主公帷幄,子龙将军奋勇……』司马懿向斐潜拱了拱手,然后昂然说道,『幽北之骑,三千逐北,两破王庭……』
若不是现场还有骠骑将军等一帮子的大佬在,司马徽都忍不住想要插一会儿腰,可把自己牛掰坏了……
当然司马懿也确实有这样骄傲的资本,两次对于鲜卑王庭的冬季战役,不仅是证明了骠骑军队有在冬季寒冷天气下的作战能力,更是完全打破了大漠之中的原有格局,使得整个大漠彻底的陷入了混沌期,再也拿不出一个可以和大汉相抗衡的部落集群。
再加上斐潜之前派人和大漠当中的部落进行接洽,在鲜卑势力衰弱之后,大漠当中牛鬼神蛇就都冒头出来了,而这个时候,在胡人兼并重组之下,必然就会有很多小部落不堪挤压,会倾向于南下。
固然『半律』对于胡人来说,是相当苛刻的,但是总比全数被大部落吞并要好一些,更何况五年后还会逐步返还,这样一来使得这个『押金』似乎看起来就比较容易接受了。
斐潜向司马懿点点头,示意司马懿可以结束话题了。
然后庞统站了起来,摸了摸自己的胖下巴,然后开始接下去讲述胡人内附之后的后续处理……
胡人内附之后,主要会进行教化,使得胡人从潘属转变成为归属。
藩属很好理解,但是归属的标准么,就是为大汉征战多年,战功彪炳,卓有功勋,衣华夏之,言华夏之,文华夏之,可上奏天子,使其加入汉籍,便可为大汉子民,享有和大汉子民大体上相同标准的待遇。
既然是大汉子民,遵从大汉律法,便受大汉军队的保护,即使遭到了灾患,归属胡人也无须担忧自己的生存。大汉国会赈济他们,会保证他们吃饱穿暖,会保证他们的安全,享有比潘属要更低的赋税,获得『最优惠』的交易折扣……
藩属大体上属于过渡阶段,自然没有办法享受到了所谓『最优惠』的待遇。
当然,『最优惠』这样的名词,自然是出至于斐潜之手。
至此,对待大漠胡人的整体战略框架就基本上确定起来了。
先是通过庇护一些被挤压被侵害的胡人,然后通过这些胡人建立起一批相对来说归化的胡人,然后再进一步通过各种手段,使得整个大漠的胡人自愿或是半自愿的,成为大汉的藩属。
然后通过教化,输出华夏文明,然后对于愿意归属的进行整编,对于持续不愿意归属的在合适的机会之下进行削藩……
或许是一场大旱,亦或是一场大雪,都有可能成为削藩的契机。同时,在五年期间内,漠北要逐渐的成立一个新的机构,『北域都护府』,用来控制和维护整个大汉北疆的统治。
『北域都护府?』众人不由得面面相觑。
『便如西域都护府旧事……』斐潜淡淡的说道,『主掌北域军政,协调各藩规矩。具体都护府选址,职位等,可参照西域都护府……』
庞统笑着补充道:『大汉既有西域都护,为何就不可有北域都护?更何况胡人善变,今日欲降,明日说不得又不降了,难道仅是靠三五文吏,携一卷册封,便可平复大漠?若北域都护可立,则大汉永无战马之匮缺!』
庞统话音刚落,众人便忍不住议论纷纷起来。
对于漠北的管理,大汉原本也有度辽将军,或是之前斐潜的职位,护匈中郎将,还有护乌桓校尉等等,但是明显这个所谓都护府的职权,比起这些将军校尉的都要更大。
都护府甚至可以在觉得有必要的情况下,自行出兵镇压扑杀怀有异心的藩属胡族,处置斩杀胡族首领,事后报备即可,并不需要像是一般将军校尉,需要先得到了大汉中央朝堂的批复,才可以发动军事行动。
在都护府的统辖范围之内,凡是牵扯到大汉安危的事情,都护府则可以灵活处置,这自然使得在一定程度上钳制和威慑了藩属胡族。
北域都护府将采用西域都护府的模式,所用兵卒,以汉胡一比一,最多一比三的比例征募,其中汉人的优势精锐,要保持一定的数量,而在汉人兵卒之中,三分之一来自于大汉内地,三分之二来自于当地汉民。
不论是归属还是藩属,其部落青壮,都必须服大汉兵役,如此可以适当控制和削弱诸部的实力,使得大汉北疆胡族诸部的实力逐渐平衡,以防止北疆之内某个胡族诸部过于庞大出现隐患,甚至是叛乱等问题。
为了最大限度地避免大漠胡族诸部之间的矛盾,减少他们之间的摩擦和争斗,荀攸便提出了以河套、朔方、五原、云中、定襄等地为基准,划分出大漠之中的大体范围,然后可以根据具体胡人部落情况进行安置……
『西域有三十六国,故而难成气候,纵有反复,也是止步于西域……』荀攸缓缓的说道,『漠北先有匈奴,后有鲜卑,皆大害也,寻其根由,便是独大。故而北域都护,当立六道,分立十二国,各有大王小王,先以大汉西京尚书台册封,若是安顺,五年之后可上报朝堂,以换金印……』
荀攸又介绍了一些具体的治理之策,比如在农牧业,商品交易,以及日常限令等等方面的事项,还有一些比如互市的地点和开市时间,选派藩属和归属胡族诸部首领的子女到平阳学宫,甚至是长安青龙寺学院进行学习进修等等。
『汉强,则胡自弱,汉弱,则胡自强。』斐潜进行总结,『忠义仁德,乃汉家美德,焉可轻许于胡蛮?铁血之下,方有规矩,规矩得立,方可教化,教化之后,才为归附,归附之民,始论仁德。本末不可倒置!』
()
在山东士族,甚至大半个汉王朝的人目光都集中在荆州,认为荆州将会牵扯到了整个天下的时候,在关中长安,斐潜却带着山西士族将目光投向了未来,看向了更为广阔的世界。
斐潜召集众人议事的时候,大部分的人都以为是要讨论一下荆州的相关事项,结果让众人意想不到的是,斐潜压根就没有说什么荆州的事情,反倒是抖出了一幅由司马懿亲自重新测量和绘制的大汉北疆图。
虽然看起来多少还是有些粗略,甚至和斐潜印象当中的地点标识什么的依旧还有些出入,但是或许是大汉当下唯一的,最为贴近军事用途,最精准的北疆地图了。
『唧唧咋咋……』
众人不免低声议论起来。
荀攸站起身,将桌案上的几卷文书一一打开,一边向斐潜汇报,一边向众人展示。
为了应对小冰河的到来,同时也为了稳固对于现有的大漠控制的权柄,斐潜让荀攸制定了一系列的北地屯田计划,在适宜耕作,但是人烟相对稀少的区域,比如像是朔方、五原、云中、定襄等地,规划处一定量的土地,以便于展开后续的汉人和胡人的屯田和畜牧,以及一定范围内的互市。
根据荀攸的测算,如果正常运作,三年左右的时间,这些屯田之地就可以达到初步的收支平衡,在后续五年之内,基本上可以达到补充地方建设,稳固边境安定的作用,然后在五年到十年的时间,就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大汉帝国提供粮草和战马……
大汉帝国。
一个全新的词汇。
每当听到这个词的时候,在场的众人都不由得将腰杆挺得更直了一些。
帝国,在狭义上用来形容由皇帝统治的强大国家,广义上则是用来形容国力强大的国家,不限于君主制国家。
帝国不是传统华夏的固有词汇,而是在东西方文化交流过程中诞生的新词。华夏人对自身所在国家共同体的表达习惯,是诸侯,是王朝,所以一开始的时候,斐潜的这些手下还有些不适应……
但是斐潜借着西域之事,给这些山西士族展示出,如今西域大都护正在交手的就是乌孙王国,然后还有一个贵霜帝国的时候,这些山西士族就很自然的接受了『帝国』的概念。
就连龟孙,哈,乌孙那个小样都称王国,我大汉怎么也要是个帝国罢。
至于为什么不是天朝?
呵呵。
众人左边看看,右边瞧瞧,各自心领神会,不明白去旁边玩泥巴去……
回到胡人和北疆屯田的问题上来。
按照骠骑将军斐潜在河套地区,对于南匈奴人的教化经验,只要是愿意归化的胡人,在一定程度上并不需要特别的排斥,因为这些年已经证明了,南匈奴人不论是在养马,放牧牛羊,以及征召作战上,都可以作为大汉有益的补充。
胡人最大的问题就是摇摆不定,容易平了又叛,叛了再平,反反复复,终成隐患,但是现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化推广之后,在荀攸的报告当中,发现其实也不是所有胡人都会成为敌人,或是说最终都是敌人。
在河套地区,不管是屯田,还是南匈奴的教化,都是体现出了欣欣向荣的局面,在河套地区的整体经济投入在逐年的缩减,而产出则是逐年递增,即便是不懂得什么经济的官吏,看到了荀攸的报告之后,也不由得啧啧称赞。
也就是说,在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只要骠骑将军斐潜在北地河套地区的政策不发生什么变动,那么河套地区将会成为新的粮草供应点……
根据荀攸乐观的估计,这个增长点会在人口达到一百万左右的时候达到顶峰,然后可能会因为人口的过量,反倒是产出开始下降,现在么,还差一半,也就意味着还有更大的空间……
关键是,这种模式可以推广的!
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
对于整个北面疆土的开发,不可能等到河套地区人口爆棚了之后才进行其他的地区开拓,既然从河套到幽州基本上都属于斐潜的管辖范围之内,那么将大汉的北部区域逐渐的重新恢复生产和开发,也就成为了未来十年左右时间的整体目标。
斐潜左右环视一周,然后说道:『徐公河夜观天象,又以乾象之历测算,未来五至十年,仍有雪灾……』实际上应该是二十年,甚至是三十年,但是真要是这么说,怕是都绝望了。
『雪灾?!主公之意是……宛如今年岁初一般?』韦端忍不住问道。
也难怪韦端紧张,毕竟这一次关中士族简直可以说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一方面因为天灾本身导致庄禾欠收,另外一方面又因为光嘴上『重农』,实际行动被抓住了小辫子,不得不又撅着屁股被揍了一顿……
执行者,就是韦端。所以现在韦端多少有些陷于猪八戒照镜子,内外不是人的处境,听闻类似于今年的天灾还会再来,自然头皮一紧,手脚发麻。
斐潜微微点头。
众人不由得纷纷交头接耳,议论起来。
乾象历还在调整过程中,但是并不妨碍斐潜先将徐岳的旗帜拿出来扯一扯。因为小冰河时期的到来,以至于整体天气反常得很厉害,即便是乾象历再完善,在面对这样的反常变化,依旧有些无能为力,强行推广只会导致新历法的威信下降,还不如等天气稳定一段时间之后再全面铺开。
鉴于历史上的记载贫瘠,加上汉末三国时期相互之间争斗频繁,以至于后世对于汉末这一个时间段的天气情况,往往只能在对于重大战事当中的描写里面去寻找只言片语……
关中都遇到了严寒,那么在大漠当中就会更加的严重。
胡人遭遇雪灾,只有两条道路,一个是等死,另外一个就是抢劫,将自己的灾害转移到他人的头上。
持续三四百年的温和气候,使得大漠当下还不至于到了绝境。在历史上,大汉打了匈奴还有鲜卑,打了鲜卑还有乌桓,打了乌桓还有柔然,大漠之中究竟有多少人口,多少牲畜,多少部落聚集点,不仅斐潜搞不清楚,就连那些大漠的王者也未必能明白。
三国之后的五胡乱华,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这些胡人的相互厮杀和灾害转移。司马家混蛋是一回事,但是当时能引得那么多胡人进场,也说明其实大漠之中的胡人数目,远远比斐潜之前想象的要更多。
司马懿坐在一旁,忽然感觉到了斐潜投来的目光,目光之中隐隐带着一些冰寒,不由得哆嗦了一下,再小心翼翼的抬头查看的时候,却没看到什么异常,只听闻斐潜缓缓的说道:
『从今岁起,凡欲避雪灾而进北疆之胡人,皆依半律。司马仲达……』
司马懿连忙拱手应答:『臣在。』
『且来介绍北疆情况……』
『臣领命。』司马徽站了起来,走到中间,接替了荀攸的位置。
『半律』,顾名思义,就是一半的律法。
胡人都难免沟通困难,复杂的律法胡人也难以理解,所以尽可能的采用简单的模式。
鉴于胡人和汉人之间长久以来积累的矛盾,所以在面对胡人因为雪灾而不得不南下寻求庇护的,最大的要务并不是立刻保证胡人吃饱穿暖,也不是尽快帮助他们在短时间内恢复生产,而是先要削弱这些胡人的力量,确保稳妥、迅速、彻底地镇制胡族诸部,控制大汉这片万里疆域。
得益于后世某个号称孔孟大学的提点,证明了对待异族之时,一味的讲孔孟讲待遇,是根本行不通的,只会让胡人得寸进尺,所以该下手的时候就要下手,只有老实听话的胡人才能算是好胡人。
那么怎样才能让胡人听话?
首先就是削弱胡人的力量。
凡是进入大汉疆土躲避雪灾的胡人,一律需要上缴人口和牲畜的半数。然后在上缴的人口和牲畜数目当中的一半,会成为斐潜的直接获利,转职为麾下雇佣兵或者是劳役,剩下的则是补充至当地屯田校尉管辖的屯田兵之中,负责耕作和放牧,这些上缴的人口和牲畜,五年之内返还一半,十年之后余数返还。愿意回去的回去,愿意留下继续当雇佣兵的也行。
简单来说,就是胡人要以人口和牲畜作为『押金』,换取在大汉北疆之中的一块可以定居的土地。
上缴就大多数不愿意接受,押金么,似乎就容易点头了。
在大多数的情况下,大漠当中的这些胡人,生存能力是高于汉人的,只要牲畜不死,这些胡人就能继续活下去,所以如果说对于胡人任其所需,毫无节制地赈济他们,那反而养肥了他们饿了我们汉人自己,其结果不言而喻。所以大漠的这一摊子事,就必须先以武力镇制诸胡,削弱他们实力,然后以农商畜牧,逐步开始汉胡混居、教化胡人,最后渐渐的汉化胡人,以达到以胡制胡,永久控制大漠的最终目标。
『若是……』杜畿皱眉,『胡人或言半律苛刻,不愿遵从,又当如何?』
司马懿冷笑着,似乎有些明白斐潜方才为什么有冰冷目光了,缓缓的说道:『那就打到胡人不得不从!』
『有主公帷幄,子龙将军奋勇……』司马懿向斐潜拱了拱手,然后昂然说道,『幽北之骑,三千逐北,两破王庭……』
若不是现场还有骠骑将军等一帮子的大佬在,司马徽都忍不住想要插一会儿腰,可把自己牛掰坏了……
当然司马懿也确实有这样骄傲的资本,两次对于鲜卑王庭的冬季战役,不仅是证明了骠骑军队有在冬季寒冷天气下的作战能力,更是完全打破了大漠之中的原有格局,使得整个大漠彻底的陷入了混沌期,再也拿不出一个可以和大汉相抗衡的部落集群。
再加上斐潜之前派人和大漠当中的部落进行接洽,在鲜卑势力衰弱之后,大漠当中牛鬼神蛇就都冒头出来了,而这个时候,在胡人兼并重组之下,必然就会有很多小部落不堪挤压,会倾向于南下。
固然『半律』对于胡人来说,是相当苛刻的,但是总比全数被大部落吞并要好一些,更何况五年后还会逐步返还,这样一来使得这个『押金』似乎看起来就比较容易接受了。
斐潜向司马懿点点头,示意司马懿可以结束话题了。
然后庞统站了起来,摸了摸自己的胖下巴,然后开始接下去讲述胡人内附之后的后续处理……
胡人内附之后,主要会进行教化,使得胡人从潘属转变成为归属。
藩属很好理解,但是归属的标准么,就是为大汉征战多年,战功彪炳,卓有功勋,衣华夏之,言华夏之,文华夏之,可上奏天子,使其加入汉籍,便可为大汉子民,享有和大汉子民大体上相同标准的待遇。
既然是大汉子民,遵从大汉律法,便受大汉军队的保护,即使遭到了灾患,归属胡人也无须担忧自己的生存。大汉国会赈济他们,会保证他们吃饱穿暖,会保证他们的安全,享有比潘属要更低的赋税,获得『最优惠』的交易折扣……
藩属大体上属于过渡阶段,自然没有办法享受到了所谓『最优惠』的待遇。
当然,『最优惠』这样的名词,自然是出至于斐潜之手。
至此,对待大漠胡人的整体战略框架就基本上确定起来了。
先是通过庇护一些被挤压被侵害的胡人,然后通过这些胡人建立起一批相对来说归化的胡人,然后再进一步通过各种手段,使得整个大漠的胡人自愿或是半自愿的,成为大汉的藩属。
然后通过教化,输出华夏文明,然后对于愿意归属的进行整编,对于持续不愿意归属的在合适的机会之下进行削藩……
或许是一场大旱,亦或是一场大雪,都有可能成为削藩的契机。同时,在五年期间内,漠北要逐渐的成立一个新的机构,『北域都护府』,用来控制和维护整个大汉北疆的统治。
『北域都护府?』众人不由得面面相觑。
『便如西域都护府旧事……』斐潜淡淡的说道,『主掌北域军政,协调各藩规矩。具体都护府选址,职位等,可参照西域都护府……』
庞统笑着补充道:『大汉既有西域都护,为何就不可有北域都护?更何况胡人善变,今日欲降,明日说不得又不降了,难道仅是靠三五文吏,携一卷册封,便可平复大漠?若北域都护可立,则大汉永无战马之匮缺!』
庞统话音刚落,众人便忍不住议论纷纷起来。
对于漠北的管理,大汉原本也有度辽将军,或是之前斐潜的职位,护匈中郎将,还有护乌桓校尉等等,但是明显这个所谓都护府的职权,比起这些将军校尉的都要更大。
都护府甚至可以在觉得有必要的情况下,自行出兵镇压扑杀怀有异心的藩属胡族,处置斩杀胡族首领,事后报备即可,并不需要像是一般将军校尉,需要先得到了大汉中央朝堂的批复,才可以发动军事行动。
在都护府的统辖范围之内,凡是牵扯到大汉安危的事情,都护府则可以灵活处置,这自然使得在一定程度上钳制和威慑了藩属胡族。
北域都护府将采用西域都护府的模式,所用兵卒,以汉胡一比一,最多一比三的比例征募,其中汉人的优势精锐,要保持一定的数量,而在汉人兵卒之中,三分之一来自于大汉内地,三分之二来自于当地汉民。
不论是归属还是藩属,其部落青壮,都必须服大汉兵役,如此可以适当控制和削弱诸部的实力,使得大汉北疆胡族诸部的实力逐渐平衡,以防止北疆之内某个胡族诸部过于庞大出现隐患,甚至是叛乱等问题。
为了最大限度地避免大漠胡族诸部之间的矛盾,减少他们之间的摩擦和争斗,荀攸便提出了以河套、朔方、五原、云中、定襄等地为基准,划分出大漠之中的大体范围,然后可以根据具体胡人部落情况进行安置……
『西域有三十六国,故而难成气候,纵有反复,也是止步于西域……』荀攸缓缓的说道,『漠北先有匈奴,后有鲜卑,皆大害也,寻其根由,便是独大。故而北域都护,当立六道,分立十二国,各有大王小王,先以大汉西京尚书台册封,若是安顺,五年之后可上报朝堂,以换金印……』
荀攸又介绍了一些具体的治理之策,比如在农牧业,商品交易,以及日常限令等等方面的事项,还有一些比如互市的地点和开市时间,选派藩属和归属胡族诸部首领的子女到平阳学宫,甚至是长安青龙寺学院进行学习进修等等。
『汉强,则胡自弱,汉弱,则胡自强。』斐潜进行总结,『忠义仁德,乃汉家美德,焉可轻许于胡蛮?铁血之下,方有规矩,规矩得立,方可教化,教化之后,才为归附,归附之民,始论仁德。本末不可倒置!』
()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