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3章考场诀窍,驿馆疑云
作者:马月猴年 更新:2024-12-28 20:21
() 第一场的考试过后,参考的学子就离开了龙首原青龙寺,陆陆续续返回长安城和周边的五个陵邑之中落脚。
各地各府的学子涌入长安,长安之中但凡是客栈驿站旅店的,房价几乎都是翻着倍的往上,就跟后世什么黄金周的时间似的,住宿吃饭不仅不打折还要加钱,反正肥羊能宰一波算一波,一年的生计就指望着这几天了。
即便是如此,依旧还有不少的考生没有合适的住所,只能暂时借住在民宅之中,当然价格也是更加的惊人……
按照律法来说,民坊之中,不是客栈什么的民宅,是不允许留宿外客的,但是奈何钱财动人心魄,便以各种名义,比如远方的表亲啊,遗落在外的大明湖啊之类的理由,同时民坊之内的坊甲坊丁收了孝敬,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这个时候在长安的大街之上,满眼都是纶巾。要是张嘴不说两句『之乎者也』,简直都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一时间满城拽文,酸气熏天,就像是将山西陈醋满大街乱洒了一般。
文人一多,文会就多了。当然这个时候的文会,重点就不是什么吃吃喝喝玩什么大包子小脚丫,而是让一些曾经取得高名次的『前辈』,来传授一些关于应试的窍门什么的,从该如何准备赴考,到应试时的心得经验,自然都是深受考生欢迎的话题。
王昶自然就算得上是『老前辈』了,当年离开学宫的时候,无数学宫子弟泪洒衣襟,无他,占据榜首的学霸总算是离开了,自己总算是可以指望着往前挪动一二……
一开始的时候很多学子都是天老大地老二,自己一般般算第三,根本看不上所谓年纪轻轻的王昶举办的文会,所以起初没什么人去听。但是后来么,王昶所举办的文会就是人头涌涌了,众人都希望从王昶之处能够学到一些秘籍之类的东西,然后功力瞬间提升三十五十年的那种。
因此在王昶文会之中,讲述关于考试内容的讨论,自然是文会的重中之重。较之汉代之前的举荐制度,用考试的方式来选拔人才,原本的所谓人脉和名声,在纸面上就展现不出来了,因此刚刚参加完的考生之中,有很多不能适应,顿时难免有些身心崩溃。
特别是觉得第一场考砸了的,虽说还有明日第二场的『补遗』,但是依旧很多人觉得自己没戏了,就像是溺水之人一样,见到什么都想要扒拉在自家怀中。
人的天性总是希望自己能少辛劳却多获取,虽然嘴上说不劳而获要不得,但是真要有一个老爷爷什么的,或是系统嘀一声,怕是欢喜得都快要癫过去。这些第一场没有考好的考生,自然更是希望如此,巴不得自己听了王昶的经验传授,便可以立刻在下一场当中鱼跃龙门。
『考场之重,乃时也……』王昶一方面是聚集人望,另外一方面倒也有些真心想要帮助这些小学弟,所以讲得也很诚恳,而第三个原因么,自然是隐晦不提,『昔日著文,可成于旬月,然考场之中,时光如白马,稍有不慎,便不得全……』
顿时就有一名学子忍不住嚎啕起来,然后也引得其他几个也是红了眼眶。以前在家中,写一篇文章,习惯性的都拖着,就跟后世被编辑敦促的鸽子猪一般,不到最后一刻打死都不动笔的,然后在考场之中自然是没写完,被迎头一棒敲得痛彻心扉。
没写完的还能如何?自然是别指望有什么好名次了。
『其二,用简勿用错也……』王昶继续说道。
宁可选择简单的,也别用错了典故,亦或是写了错别字,这是相当忌讳的事情。一旦被发现是写了错别字,亦或是典故用错了,就说明考生对于经书熟悉度不足,而且有哗众取宠的嫌疑,所以也自然别想着借几个漂亮句子就能提高名次,反倒是容易弄巧成拙。当然,也有那种可以用典用得极好的,但是大多数人都应该求稳,而不是求奇。
『其三,用正不用歧也……』
一句经书,可能有多重解释,而且在今文经学横行霸道的百余年间,又不少语句被牵强附会,然后衍生出了许多奇奇怪怪的意思,甚至还有些神秘的谶纬间杂其中,而这些东西在考场上都没有用。
或者说,在骠骑将军这里,这些衍生出来的东西,都不能作为本意出现,毕竟前一段时间青龙寺大论之中才宣扬了『求真求正』,因此若在文章之中以『谶纬附会』博取名次,岂不是自绝于天下么?
王昶一条条讲着,或是让人恍然大悟,或是让人嚎啕痛哭,当然这些要点确实是很重要,但是比起后世那些更加苛刻的标准来,已经是简化得太多太多了。
会场之中便嘁嘁喳喳的响起了一片议论之声,王昶点点头,又回答了几个学子的提问,然后便走下了高台,坐在一处,自有其他学子凑到了近前,或是述说,或是询问,一时间好不热闹……
后世科举之所以进化成为了八股文的模式,并非是因为皇帝天生就喜欢用八股文来『禁锢』文人的思维模式,而是因为应试的需求,不知不觉之中变成了那个样子。
科举制度,唐宋发展,到了明朝达到了巅峰,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可不是说说而已,真的是全国上下都追求读书,参加考试的人也是越来越多。如果考官能严格对待应试的试卷,全面考察考生的情况,那么无疑选拔出的考生,大都是有文化、有见识、有能力的行政人才。
为了避免选出徒具文采之徒,明朝还将唐宋都十分重视的『试帖诗』取消,明确考试只考应用文,不考诗词歌赋,可见明朝最开始的时候,也是想要侧重于为国家选出真正的实用之才的……
然而可惜的是,在阅卷过程之中,因为考生的数量庞大,导致根本不可能做出有效的遴选。
像斐潜当下还好说,若是像是明朝,一次考试考三场,三篇文章,每篇大概两千字到三千字,嗯,这个字数怎么有种特别的熟悉感,然后三场下来,近万字的文章,再乘以考生数目,比如像是江浙一带,明朝常年参考的学子可以达到三千到五千人,那么就是三千万字到五千万字,而仅仅靠十几名的考官,要在短时间内全数阅读批改完毕……
为了防止走马观花,明朝指定了详细的阅卷规则,而且还有复审制度,也就是将各地的中选的考卷送往京都翰林院,让翰林院当中那些常年闲着没啥事的官吏逐一『磨勘』,要是发现一丁点的错误,那就等着弹劾罢!
华夏人明显是非常聪明的,时间短任务重,还不能出错,众多的矛盾汇集一处,八股文便闪亮登场……
毕竟试卷如此之繁多,时间又是如此之紧迫,阅卷者更是如此之少,出了一点点的纰漏还要受弹劾,降级罚俸是小,乌纱帽都可能丢了,同时考试内容又是如此复杂,涉及文体如此之多,且文章又是千人百面,有平奇虚实繁简浓淡之异,考官们纵使都是神仙级别的,也不可能保质保量的按时阅遍全部试卷。
因此,归根结底,是制度的不合理,造成了八股文的诞生,并非是因为统治阶级一开始就琢磨着要摧残和禁锢文人……
杜钰和杜梓也参加了这个王昶特别为参加第二场补遗的学子所准备的文会。
杜钰自己觉得还可以,所以不准备参加第二场考试了,而是要准备第三场,但是杜梓却有些忐忑,说自己压根就没写完,所以肯定就没戏了,但是对于要不要参加第二场,毕竟年岁较小,心中也是没多少底,但是听了王昶的讲述,似乎觉得……更没底气了……
王昶讲的并不多,但是也不算少,具体的还是说平日的底蕴如何,然后有了技巧门道便更好的使用出来而已。
杜钰和杜梓坐在一旁,忽然有人凑了过来,似乎是很自来熟的闲聊起来,然后问及杜钰和杜梓的考试情况,杜钰虽然心中略有把握,但是也自然是谦虚的说考得不怎么样云云……
然后似乎很平常的询问了居住之所,说了些考完试后再聚一聚的客气话,这个突然冒出来的人就离开了,转到了另外一处去。
因为大概申时的时候就会放出第一场合格的榜单,所以大多数人在听了王昶的文会讲座之后,见日头开始偏了,也就渐渐的没了继续聚集的心思,各自散去等候消息,毕竟即便是明知道可能性不大的,心中也难免有个『万一』揣着,就像是后世进了彩票店一样。
『兄长……若是……』杜梓有些迟疑的问道,『明天还去么?』
杜钰笑着说道:『若是某今日不得列名榜上,兄明日定是会去!』
杜梓点了点头,似乎多了几分的勇气,握了握拳头,『小弟也是如此!』
又走了两步,杜梓忍不住又问道:『兄长,王书佐所言,可谓凭倚否?』
杜钰低声回答道:『其言,乃中庸之道也……』
『中庸?』杜梓皱着小小的眉毛,也皱着小小的脸,『兄长之意,王书佐之言略有不妥?』
『并无不妥……』杜钰摇了摇头,『然尽其意,不过中中,若求其上,当有未尽之言也……』
杜梓盯着杜钰,牵住了杜钰的衣角,企图萌混过关,『不明白……兄长可否详细解释一二?』
『不明白便自己想……』杜钰笑着,并没有惯着自家弟弟,而是说道,『王书佐说的,是他的,我说的,是我的……只有你想出来的,才是你的……』
『噢……』杜梓瘪着脸,但是没有继续耍赖央求什么的,一路无话回到了住宿之处。
时间便在或许是焦虑,或许是悠闲当中过去,申时左右,早早便被派出去的仆从一脸喜色的从外奔回,见到了杜钰便大声禀报道:『恭喜小主,贺喜小主!小主榜上有名!荣登五十七位!』
杜钰纵然是觉得自己应该考得不错,但是听到了上榜之后,也才是最终放下心来,又追问道:『榜上一共几人?』
『这个……小的没细数……』仆从愣了一下,然后说道,『不过听闻说大约是不足二百人……』
『两百人……』杜钰重复了一句。当天参考的考生数量,大概有近千,两百人,这是五中取一啊……
还没等杜钰感慨完,杜梓在一旁殷切指着自己的鼻子的问道:『我呢?我中了吗?』神情就跟捏着张彩票在核对数字一般,虽然知道大概率是没戏的,但多少也有些希望能被幸运女神的**砸中。
『呃……』仆从的脸上露出了几分的尴尬,『小的……小的……没看到二公子的……或许是小的看漏了……要不小的再去看看……』
杜梓也不算是太傻,这种事情怎么可能是看漏了,所以摆摆手,故作豪迈的说道:『不必了!某便回房准备明日考试就是!』然后向杜钰行了一礼,便先回到了房间之中,将房门一关之后,小脸便瞬间垮塌下来,无声的抽了抽鼻子,然后默默的坐到了桌案边。
门外厅中的杜钰吩咐道:『就这样吧……晚脯到时候给他送进房去……』
仆从连忙点头,退下去了。然而还不到晚脯的时间,仆从又再次回来了,然后递上了一封没有署名的名刺,低声向杜钰禀报道:『小主……小的在院门之处,发现有人投了此物进来,待小的出门查看,又没见到人影……』
杜钰不明所以,然后打开了名刺一看,几乎要跳将起来,因为在名刺当中就夹了一张小字条和一小条五彩的丝绢,上面写着:『五百金,包中补遗,明日东门寅时一刻,系此绢于考筐之上,自有接洽。』
五百金自然是指五百征西金币了,算起来也是不小的数目了。
杜钰一愣,『五百金!这是疯了么……』但是片刻之后,杜钰忽然觉得这个事情,有些意思。因为能拿出五百金的,往往都不在乎五百金,而拿不出来五百金的,自然觉得这个数量太高昂,也就不会关注。
杜钰因为是杜远之子,自然沾上了河西太守的光,在长安驿馆之中有不大不小的一个单独小院落,同样的,当下在驿馆之中暂时借宿的,大部分都是各路官吏的参考子女,有的可能和杜钰一样已经第一场通过了,但是仍然有很多还未中榜,毕竟五取一的比率,也不算是很高,同时官宦之家的孩子,也有太多的容易分散注意力的东西。
正是因为驿馆之中都是同样的官宦子女,所以杜钰觉得,这个事情,是骗子的可能性,有一半,而另外一半么,则是真的……
杜钰下意识的回头看了看二弟紧闭着的房门……
……(⊙_⊙;)……
当夜,骠骑将军府衙之中灯火通明。
『千算万算,竟然是漏在了这里……』斐潜不由得有些摇头。怪不得长安之中的墨家探针之前在蝗虫谣传之前没有能够得到什么有效的信息,便是因为这些探针的范围并没有涉及驿站驿馆!
毕竟这些墨家之人大部分的身份都是普通人,对于往来大部分都是官方人士的驿站驿馆很自然的就没有多少渗透力量,所以出现纰漏也是很正常。
所以,这些在驿馆之中的家伙,是猪,是犬,亦或是只是鸡?
王昶点头说道:『回禀主公,据某所查,有人见驿馆周边有授童谣者,不过时日较久,又不曾特意关注,故而不记得当时传谣之人相貌……』
王昶开文会,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是王昶个人的行为,但是实际上也从斐潜那边领到了任务,在这些居住在驿馆之中考生当中看看能不能获取一些信息,而从王昶那边探听到的结果来看,同样也证明了斐潜的猜测。
这些外地而来的考生,来得早的,又有空闲,又有人手,又在一般的市坊管理之外,自然有充足的条件来进行这个事情。
当然,只是有这个条件,但是是不是真的就是这些人做的,还有待商榷。
因为蝗虫这个事情,是天灾,是这些家伙来长安之前个人无法控制的事情,所以这些造谣的人多半也是临时起意,趁乱而做的事情……
华夏,不仅仅是华夏,所有的民众先天都有一些抽热闹的习惯,所以当蝗虫来的时候,自然就是整个三辅地区最大的热点话题,而谣言自然是乘势而上,甚至不需要特别用力推动,就可以迅速传播。
这样看来,还真有些麻烦。
长安作为重要的行政经济文化中心,小一些的驿站有五个,城外有三个,还有两个在陵邑之中,驿馆也有五个,长安城中就有两个,然后另外三个在陵邑,不仅是前来考试的学子,还有往来传递事项的一些普通官吏,人员流动很大。
而且在驿馆周边进行传授儿童谣言的,也不一定真的是居住在驿馆之中的,或许只是利用了斐潜对于驿馆驿站的这个疏忽而已,所以仅仅是王昶打听到的这一点点片毛鳞爪就对所有的驿站和驿馆都进行抓捕,显然不现实。
虽然说之前蝗虫的谣言的发源地大体上算是找到了,但是具体散布谣言的人却依旧没有什么头绪,然而就在这个节点上,更为严重的事情爆发了……
()
各地各府的学子涌入长安,长安之中但凡是客栈驿站旅店的,房价几乎都是翻着倍的往上,就跟后世什么黄金周的时间似的,住宿吃饭不仅不打折还要加钱,反正肥羊能宰一波算一波,一年的生计就指望着这几天了。
即便是如此,依旧还有不少的考生没有合适的住所,只能暂时借住在民宅之中,当然价格也是更加的惊人……
按照律法来说,民坊之中,不是客栈什么的民宅,是不允许留宿外客的,但是奈何钱财动人心魄,便以各种名义,比如远方的表亲啊,遗落在外的大明湖啊之类的理由,同时民坊之内的坊甲坊丁收了孝敬,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这个时候在长安的大街之上,满眼都是纶巾。要是张嘴不说两句『之乎者也』,简直都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一时间满城拽文,酸气熏天,就像是将山西陈醋满大街乱洒了一般。
文人一多,文会就多了。当然这个时候的文会,重点就不是什么吃吃喝喝玩什么大包子小脚丫,而是让一些曾经取得高名次的『前辈』,来传授一些关于应试的窍门什么的,从该如何准备赴考,到应试时的心得经验,自然都是深受考生欢迎的话题。
王昶自然就算得上是『老前辈』了,当年离开学宫的时候,无数学宫子弟泪洒衣襟,无他,占据榜首的学霸总算是离开了,自己总算是可以指望着往前挪动一二……
一开始的时候很多学子都是天老大地老二,自己一般般算第三,根本看不上所谓年纪轻轻的王昶举办的文会,所以起初没什么人去听。但是后来么,王昶所举办的文会就是人头涌涌了,众人都希望从王昶之处能够学到一些秘籍之类的东西,然后功力瞬间提升三十五十年的那种。
因此在王昶文会之中,讲述关于考试内容的讨论,自然是文会的重中之重。较之汉代之前的举荐制度,用考试的方式来选拔人才,原本的所谓人脉和名声,在纸面上就展现不出来了,因此刚刚参加完的考生之中,有很多不能适应,顿时难免有些身心崩溃。
特别是觉得第一场考砸了的,虽说还有明日第二场的『补遗』,但是依旧很多人觉得自己没戏了,就像是溺水之人一样,见到什么都想要扒拉在自家怀中。
人的天性总是希望自己能少辛劳却多获取,虽然嘴上说不劳而获要不得,但是真要有一个老爷爷什么的,或是系统嘀一声,怕是欢喜得都快要癫过去。这些第一场没有考好的考生,自然更是希望如此,巴不得自己听了王昶的经验传授,便可以立刻在下一场当中鱼跃龙门。
『考场之重,乃时也……』王昶一方面是聚集人望,另外一方面倒也有些真心想要帮助这些小学弟,所以讲得也很诚恳,而第三个原因么,自然是隐晦不提,『昔日著文,可成于旬月,然考场之中,时光如白马,稍有不慎,便不得全……』
顿时就有一名学子忍不住嚎啕起来,然后也引得其他几个也是红了眼眶。以前在家中,写一篇文章,习惯性的都拖着,就跟后世被编辑敦促的鸽子猪一般,不到最后一刻打死都不动笔的,然后在考场之中自然是没写完,被迎头一棒敲得痛彻心扉。
没写完的还能如何?自然是别指望有什么好名次了。
『其二,用简勿用错也……』王昶继续说道。
宁可选择简单的,也别用错了典故,亦或是写了错别字,这是相当忌讳的事情。一旦被发现是写了错别字,亦或是典故用错了,就说明考生对于经书熟悉度不足,而且有哗众取宠的嫌疑,所以也自然别想着借几个漂亮句子就能提高名次,反倒是容易弄巧成拙。当然,也有那种可以用典用得极好的,但是大多数人都应该求稳,而不是求奇。
『其三,用正不用歧也……』
一句经书,可能有多重解释,而且在今文经学横行霸道的百余年间,又不少语句被牵强附会,然后衍生出了许多奇奇怪怪的意思,甚至还有些神秘的谶纬间杂其中,而这些东西在考场上都没有用。
或者说,在骠骑将军这里,这些衍生出来的东西,都不能作为本意出现,毕竟前一段时间青龙寺大论之中才宣扬了『求真求正』,因此若在文章之中以『谶纬附会』博取名次,岂不是自绝于天下么?
王昶一条条讲着,或是让人恍然大悟,或是让人嚎啕痛哭,当然这些要点确实是很重要,但是比起后世那些更加苛刻的标准来,已经是简化得太多太多了。
会场之中便嘁嘁喳喳的响起了一片议论之声,王昶点点头,又回答了几个学子的提问,然后便走下了高台,坐在一处,自有其他学子凑到了近前,或是述说,或是询问,一时间好不热闹……
后世科举之所以进化成为了八股文的模式,并非是因为皇帝天生就喜欢用八股文来『禁锢』文人的思维模式,而是因为应试的需求,不知不觉之中变成了那个样子。
科举制度,唐宋发展,到了明朝达到了巅峰,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可不是说说而已,真的是全国上下都追求读书,参加考试的人也是越来越多。如果考官能严格对待应试的试卷,全面考察考生的情况,那么无疑选拔出的考生,大都是有文化、有见识、有能力的行政人才。
为了避免选出徒具文采之徒,明朝还将唐宋都十分重视的『试帖诗』取消,明确考试只考应用文,不考诗词歌赋,可见明朝最开始的时候,也是想要侧重于为国家选出真正的实用之才的……
然而可惜的是,在阅卷过程之中,因为考生的数量庞大,导致根本不可能做出有效的遴选。
像斐潜当下还好说,若是像是明朝,一次考试考三场,三篇文章,每篇大概两千字到三千字,嗯,这个字数怎么有种特别的熟悉感,然后三场下来,近万字的文章,再乘以考生数目,比如像是江浙一带,明朝常年参考的学子可以达到三千到五千人,那么就是三千万字到五千万字,而仅仅靠十几名的考官,要在短时间内全数阅读批改完毕……
为了防止走马观花,明朝指定了详细的阅卷规则,而且还有复审制度,也就是将各地的中选的考卷送往京都翰林院,让翰林院当中那些常年闲着没啥事的官吏逐一『磨勘』,要是发现一丁点的错误,那就等着弹劾罢!
华夏人明显是非常聪明的,时间短任务重,还不能出错,众多的矛盾汇集一处,八股文便闪亮登场……
毕竟试卷如此之繁多,时间又是如此之紧迫,阅卷者更是如此之少,出了一点点的纰漏还要受弹劾,降级罚俸是小,乌纱帽都可能丢了,同时考试内容又是如此复杂,涉及文体如此之多,且文章又是千人百面,有平奇虚实繁简浓淡之异,考官们纵使都是神仙级别的,也不可能保质保量的按时阅遍全部试卷。
因此,归根结底,是制度的不合理,造成了八股文的诞生,并非是因为统治阶级一开始就琢磨着要摧残和禁锢文人……
杜钰和杜梓也参加了这个王昶特别为参加第二场补遗的学子所准备的文会。
杜钰自己觉得还可以,所以不准备参加第二场考试了,而是要准备第三场,但是杜梓却有些忐忑,说自己压根就没写完,所以肯定就没戏了,但是对于要不要参加第二场,毕竟年岁较小,心中也是没多少底,但是听了王昶的讲述,似乎觉得……更没底气了……
王昶讲的并不多,但是也不算少,具体的还是说平日的底蕴如何,然后有了技巧门道便更好的使用出来而已。
杜钰和杜梓坐在一旁,忽然有人凑了过来,似乎是很自来熟的闲聊起来,然后问及杜钰和杜梓的考试情况,杜钰虽然心中略有把握,但是也自然是谦虚的说考得不怎么样云云……
然后似乎很平常的询问了居住之所,说了些考完试后再聚一聚的客气话,这个突然冒出来的人就离开了,转到了另外一处去。
因为大概申时的时候就会放出第一场合格的榜单,所以大多数人在听了王昶的文会讲座之后,见日头开始偏了,也就渐渐的没了继续聚集的心思,各自散去等候消息,毕竟即便是明知道可能性不大的,心中也难免有个『万一』揣着,就像是后世进了彩票店一样。
『兄长……若是……』杜梓有些迟疑的问道,『明天还去么?』
杜钰笑着说道:『若是某今日不得列名榜上,兄明日定是会去!』
杜梓点了点头,似乎多了几分的勇气,握了握拳头,『小弟也是如此!』
又走了两步,杜梓忍不住又问道:『兄长,王书佐所言,可谓凭倚否?』
杜钰低声回答道:『其言,乃中庸之道也……』
『中庸?』杜梓皱着小小的眉毛,也皱着小小的脸,『兄长之意,王书佐之言略有不妥?』
『并无不妥……』杜钰摇了摇头,『然尽其意,不过中中,若求其上,当有未尽之言也……』
杜梓盯着杜钰,牵住了杜钰的衣角,企图萌混过关,『不明白……兄长可否详细解释一二?』
『不明白便自己想……』杜钰笑着,并没有惯着自家弟弟,而是说道,『王书佐说的,是他的,我说的,是我的……只有你想出来的,才是你的……』
『噢……』杜梓瘪着脸,但是没有继续耍赖央求什么的,一路无话回到了住宿之处。
时间便在或许是焦虑,或许是悠闲当中过去,申时左右,早早便被派出去的仆从一脸喜色的从外奔回,见到了杜钰便大声禀报道:『恭喜小主,贺喜小主!小主榜上有名!荣登五十七位!』
杜钰纵然是觉得自己应该考得不错,但是听到了上榜之后,也才是最终放下心来,又追问道:『榜上一共几人?』
『这个……小的没细数……』仆从愣了一下,然后说道,『不过听闻说大约是不足二百人……』
『两百人……』杜钰重复了一句。当天参考的考生数量,大概有近千,两百人,这是五中取一啊……
还没等杜钰感慨完,杜梓在一旁殷切指着自己的鼻子的问道:『我呢?我中了吗?』神情就跟捏着张彩票在核对数字一般,虽然知道大概率是没戏的,但多少也有些希望能被幸运女神的**砸中。
『呃……』仆从的脸上露出了几分的尴尬,『小的……小的……没看到二公子的……或许是小的看漏了……要不小的再去看看……』
杜梓也不算是太傻,这种事情怎么可能是看漏了,所以摆摆手,故作豪迈的说道:『不必了!某便回房准备明日考试就是!』然后向杜钰行了一礼,便先回到了房间之中,将房门一关之后,小脸便瞬间垮塌下来,无声的抽了抽鼻子,然后默默的坐到了桌案边。
门外厅中的杜钰吩咐道:『就这样吧……晚脯到时候给他送进房去……』
仆从连忙点头,退下去了。然而还不到晚脯的时间,仆从又再次回来了,然后递上了一封没有署名的名刺,低声向杜钰禀报道:『小主……小的在院门之处,发现有人投了此物进来,待小的出门查看,又没见到人影……』
杜钰不明所以,然后打开了名刺一看,几乎要跳将起来,因为在名刺当中就夹了一张小字条和一小条五彩的丝绢,上面写着:『五百金,包中补遗,明日东门寅时一刻,系此绢于考筐之上,自有接洽。』
五百金自然是指五百征西金币了,算起来也是不小的数目了。
杜钰一愣,『五百金!这是疯了么……』但是片刻之后,杜钰忽然觉得这个事情,有些意思。因为能拿出五百金的,往往都不在乎五百金,而拿不出来五百金的,自然觉得这个数量太高昂,也就不会关注。
杜钰因为是杜远之子,自然沾上了河西太守的光,在长安驿馆之中有不大不小的一个单独小院落,同样的,当下在驿馆之中暂时借宿的,大部分都是各路官吏的参考子女,有的可能和杜钰一样已经第一场通过了,但是仍然有很多还未中榜,毕竟五取一的比率,也不算是很高,同时官宦之家的孩子,也有太多的容易分散注意力的东西。
正是因为驿馆之中都是同样的官宦子女,所以杜钰觉得,这个事情,是骗子的可能性,有一半,而另外一半么,则是真的……
杜钰下意识的回头看了看二弟紧闭着的房门……
……(⊙_⊙;)……
当夜,骠骑将军府衙之中灯火通明。
『千算万算,竟然是漏在了这里……』斐潜不由得有些摇头。怪不得长安之中的墨家探针之前在蝗虫谣传之前没有能够得到什么有效的信息,便是因为这些探针的范围并没有涉及驿站驿馆!
毕竟这些墨家之人大部分的身份都是普通人,对于往来大部分都是官方人士的驿站驿馆很自然的就没有多少渗透力量,所以出现纰漏也是很正常。
所以,这些在驿馆之中的家伙,是猪,是犬,亦或是只是鸡?
王昶点头说道:『回禀主公,据某所查,有人见驿馆周边有授童谣者,不过时日较久,又不曾特意关注,故而不记得当时传谣之人相貌……』
王昶开文会,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是王昶个人的行为,但是实际上也从斐潜那边领到了任务,在这些居住在驿馆之中考生当中看看能不能获取一些信息,而从王昶那边探听到的结果来看,同样也证明了斐潜的猜测。
这些外地而来的考生,来得早的,又有空闲,又有人手,又在一般的市坊管理之外,自然有充足的条件来进行这个事情。
当然,只是有这个条件,但是是不是真的就是这些人做的,还有待商榷。
因为蝗虫这个事情,是天灾,是这些家伙来长安之前个人无法控制的事情,所以这些造谣的人多半也是临时起意,趁乱而做的事情……
华夏,不仅仅是华夏,所有的民众先天都有一些抽热闹的习惯,所以当蝗虫来的时候,自然就是整个三辅地区最大的热点话题,而谣言自然是乘势而上,甚至不需要特别用力推动,就可以迅速传播。
这样看来,还真有些麻烦。
长安作为重要的行政经济文化中心,小一些的驿站有五个,城外有三个,还有两个在陵邑之中,驿馆也有五个,长安城中就有两个,然后另外三个在陵邑,不仅是前来考试的学子,还有往来传递事项的一些普通官吏,人员流动很大。
而且在驿馆周边进行传授儿童谣言的,也不一定真的是居住在驿馆之中的,或许只是利用了斐潜对于驿馆驿站的这个疏忽而已,所以仅仅是王昶打听到的这一点点片毛鳞爪就对所有的驿站和驿馆都进行抓捕,显然不现实。
虽然说之前蝗虫的谣言的发源地大体上算是找到了,但是具体散布谣言的人却依旧没有什么头绪,然而就在这个节点上,更为严重的事情爆发了……
()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