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6章 通盘规划
作者:岑寨散人    更新:2021-12-13 12:56
  ,最快更新掌权人 !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
  于道明率领的振兴中原领导小组几经周折终于在龙泽市府大院一墙之隔安营扎寨,那幢办公楼原是市总工会、市文联、市老促会等单位用的,于道明与任厚明商量后,市里以节约资源、合署办公的理由让那些单位搬进市府大院,把办公楼腾了出来。
  新官上任没放火。
  于道明采取恩威并济、软硬兼施的手法给方晟上了堂生动的正治课。
  他的做法是,把六省常务副省.长都召集过来开会,明确“三重”项目申报过渡期实现两个尊重,一是已报到京都发改委等相关部门的尊重其审查审批意见;二是尚未进入流程退回来的尊重各省主导意见,只要大方向符合国家政策和规定的中小规模投资原则上予以放行。
  这样京都相关部门面子过得去,各省也松一口气认识到领导小组并非专门刁难大家,是可以合作和协商的。
  但另一方面也暗示今后会从严管理,且主动权掌握在于道明手里。
  于道明印发的通报叫做“振兴领导小组第一次联席会议纪要”,有第一次就有第二次,今后再开会就不是协商处理,而是听取回报部署任务了。
  这是软的一部分。
  硬的则是于道明在会上向常务副省.长们介绍领导小组新成员——纪检室主任訾乐天,其另一个身份是钟纪委五室副主任。
  于道明说得轻描淡写,介绍訾主任的任务是联络各省纪委、跟踪督查“三重”项目落地、重点调查老百姓反映强烈的问题。
  好家伙,等于覆盖当前省纪委所有工作啊!
  “联络”这个词用得很别致,没说“领导”因为当前以振兴经济为核心,领导小组与各省申委不是上下级关系。
  但“联络”本身就有调查了解和沟通建议的含义,说穿了跟经济事务一样还是具有指导权。
  让常务副省.长们有些寒气凛凛。
  会议纪要发到黄树申委后,陶之亮实在没办法拖了,带一帮人来到领导小组恭贺在黄树“落户”,还开玩笑要办置开工酒。
  于道明听了打个哈哈就过去了。
  于公于私,领导小组都应该与当地党政领导保持适当距离,维持其权威性和公正性。
  而陶之亮……
  此时的陶之亮心情有点一言难尽。在强调党政分开的大环境下,在省级层面书计兼任省.长是非常罕见的,最直接后果就是权力高度集中,容易出现一言堂现象。
  振兴领导小组虽然象铡刀一样高悬在头顶,一是不可能抓得那么具体,在未来可见的两三年里还是以“三重”为中心;二是领导小组权力再大,基层还是习惯原有体系,想完全架空省.长职权难之又难。
  但陶之亮在意的是京都此举传递的信号,在他这个层级可不能揣着糊涂过日子,必须把上级精神意图体会透彻,不然会犯错误的。
  到陶之亮的级别,基本上不存在小错误,要犯就是大错、原则性错误,是站队问题,是路线方针问题!
  这种错误轻则丢官罢职、解甲归田;重则倾家荡产、人头落地!
  那么,京都的信号是什么?
  到目前为止陶之亮综合各方信息是混乱而矛盾的,有人说不设省.长说明对黄树***失望,由于道明代管;有人说如果失望更应该从外省调强势而决断的省.长过来,怎会让书计一肩挑?
  想来想去没辙,只能如京都有位老领导所说,且战且看、小心为妙。
  抢在春节前,于道明把何世风从双江挖过来做顾问。碍于情面冉汉增和陈皎嘴上不便说什么,背地里都打电话给方晟埋怨,说老领导太没意思,沿海发展大战略正处于关键实施阶段,他倒好一言不吭把当初设计者请到黄树了,那里一没资金二没政策三没人才,让人家何世风去喝西北风吗?
  方晟有啥办法?只能赔笑说二叔和何世风是老搭档,工作中结成的友谊很深也容易达成默契,请到黄树也是暂时性的,不会象沿海发展大战略那样深度参与,做完规划就能回去了。
  接完这通牢骚,方晟随即赶到龙泽看望老领导,也是自己仕途中第一位正省级伯乐!
  领导小组办公楼里,何世风正在于道明等人陪同下聚精会神看着沙盘里的六省地形图,见方晟进来呵呵笑起来,主动上前握手道:
  “小方……哦,也不小了,方市长!”
  握着何世风的手,看着他满头银发却神采弈弈的眼睛,方晟感慨万千。
  没有何世风传出去的“小方镇长”,韩子学不可能借力打力二度破格提拔方晟,更不会有宽松开阔的上升空间。
  而后许玉贤、姜源冲都分别给予自己非常有力的支持——许玉贤从梧湘帮到银山,姜源冲最大的作用是引荐了爱妮娅。
  一切都源于那次海边邂逅。
  若没有此,自己的人生,自己的仕途又将是别样的风景吧?
  然而没有假如,发生的就发生了,永远不会重来。
  “何省.长辛苦了,”方晟诚恳地说,“听说您到龙泽,我特意赶来看望老领导。”
  何世风笑道:“不是省.长了,也不算领导,叫我老何就行……这是道明给我游山玩水的机会啊,以前去过不少地方,还没来过龙泽。我也喜欢跟年轻人聊天,比窝在家里提笼架鸟充实多了,哈哈哈。”
  这倒是大实话。
  到底退下来的老同志,说话不必象在职时拿腔作调,直言不讳。
  于道明过来笑道:“何省.长可是正宗的香饽饽,为请他来,双江那边暗暗生我的气呢。”
  ——对于退下来的老同志,通常按其最高职务称呼,这是正省及以**制内惯例;副国及以上则不同,一律尊称其首长,或“某老”。
  所以何世风自称“老何”,这是自己谦虚,别人若真这么叫可就得罪人了。
  当这么多人的面方晟不便透露自己与冉汉增和陈皎的特殊关系,仅仅说:“龙泽的气候等条件不如双江,何省.长多注意身体。”
  于道明听出他委婉的暗示,点点头道:“是啊,之前请何省.长时我就说明是特邀嘉宾,不是常驻嘉宾,防止水土不服……一块儿来看。”
  重回沙盘前,于道明说:
  “何省.长一看就指出交通是制约中原六省发展的痼疾,各省各自为政无序建设是另一个问题,当然这一点京都领导也意识到了,才决心成立领导小组牵头主抓。万事开头难,如果做好前瞻性规划,然后在此基础上分步骤推进实施呢?”
  “基本思路是要么不修,要修就必须是贯穿六省的大动脉,一个不能少。”何世风道。
  “那个代价太大了,”于道明皱眉道,“我做过测算,按最经济线路起码上打通上百座大山,总投资恐怕……不比双江搞的沿海发展大战略少。京都是不怕花钱的,但花钱要产生效益,我担心……”
  何世风叹道:“道明的担忧正是我当年的困境,其时双江比邻居碧海、朝明差大一截,方案报到京都受到指责和抨击,都说何世风发疯了,想把钱扔到海里……基础建设带动经济发展其实都有延后性,偏偏很多领导没有耐心,唉,也难怪,现行体制决定了任期负责制原则,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是没法生存的。”
  既是实话,也夹杂了几分牢骚。
  “每年各省各市乃至各县都有交通建设项目。”方晟道。
  于道明明白他的意思,道:“京都发改委打包退回来的各省申报项目,除交通建设外原则上都批转了,就这一块暂时压下来考虑如何处理。”
  “我懂小方……唉,又说错了,方市长……”何世风失笑道。
  方晟赶紧说:“何省.长这样叫特别亲切,我爱听。”
  “方市长的想法是守土有责,”何世风还是纠正过来,“即各地自行负责属于自己地盘的交通建设,领导小组则从宏观层面进行统筹,负责特别是省与省之间的衔接,对不对?”
  “大方向要由领导小组确定,比如说六省区域内‘井’字型框架,那么各地必须围绕横竖四条线搞建设,除此之外的项目一律不批。”方晟道。
  “百铁那边有什么规划,说说看。”
  说话听音,于道明猜到方晟既然这么说肯定心里有了小九九。
  方晟没吱声,绕到沙盘对面沿着那条东西大动脉划了一下。
  于道明与何世风交换个眼色,同时轻轻摇头。
  “好小子,胃口不小啊!”于道明大步过去拍拍方晟的肩,“你知道打通北屏山脉有多大工程量,要耗资多少?”
  “没算过,”方晟坦率道,“那个应该是于组长考虑的问题,但百铁今后五到十年内会朝北面发展。”
  “北屏山脉绵延近三百公里,就算开挖隧道,出口也未必放在百铁,这一点你想过没有?”于道明又问。
  方晟涎着脸说:“所以我第一个来跑项目嘛。”
  “刚才还说特意看望何省.长,一派胡言!”于道明指着方晟笑骂道。
  何世风只是笑,目光定定看着沙盘,良久道:
  “东西大动脉沿着北屏山脉经过黄树和三相,按距离推断顶多设置两个站点,三相必须有一个,黄树呢……从地图上看龙泽和百铁都紧贴北屏山脉,小方啊,恐怕你真得有思想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