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3章
作者:零点浪漫 更新:2022-06-22 02:30
最快更新1627崛起南海最新章节!
李溰不是没有察觉到严明君在讲解当中夹带私货,但他对此倒是没有多少反感,这一路南下从舟山开始,海汉人在各种参观考察的行程中总会有类似这样的安排,他早就对此习以为常了。而且李溰也的确想好好研究一下,海汉官员在接待自己的过程中是如何将宣传融入其中,这套路等回国了也得让本国的官员好好学上一学,以便今后也能像海汉这样对外宣扬国威。
不过他也不得不承认,海汉挑选出来陪同自己的这些官员的确都十分精干,不但能说会道,在专业领域的知识储备也十分丰富。比如这位据说曾在本地担任过知州的严大人,不但能对儋州的风土人情信手拈来,而且在文化方面的造诣也颇深,这东坡书院中有数百年来许多著名文人缅怀苏东坡留下的作品,严明君都能将其作者和创作背景一一道来,让李溰很是长了不少见识。
“儋州本地书院在每年秋季入学的时候,都会组织新生到这里来参观,让学生们了解他们今时今日能够有机会在这里求学,都是源自于几百年前东坡先生的善举,以及国家对文教事业的大力扶持。”
严明君依然不遗余力地向李溰宣传官方的兴学措施,他很清楚自己的任务就是要让李溰对儋州形成一个认识,即本地的文教兴盛,都是来自于官方制定的发展计划。海汉兴,儋州的文教产业才能随之而兴。
吹捧完执委会的政绩,严明君话锋一转,又为李溰介绍起了南宋画家钱选所画的《坡仙笠屐图》。这画中的苏东坡头戴竹笠,脚踏木屐,裤管高卷,冒雨走在乡间小道上,看起来颇具生活气息。严明君谈笑之间,又将话题转到了宋代与当代的画作风格对比上,称这几天会为李溰引见几位本地的书画大家,俨然是把他当作了来此求学的后辈看待。
李溰对此却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当即便答应下来。他知道这些文人名士如果没有圈内人引见,自己一个外国人多半不得其门而入,能与儋州文化界的名人进行深度交流,本就是他来此的目的之一。
李溰乘兴而来,尽兴而归,对东坡书院这一项参观行程非常满意,他近期前前后后去过了海汉治下许多地方,果然还是这文化气氛浓厚的儋州最合自己心意。李溰甚至在想,或许当初制定行程的时候,应该先来儋州,再去参观那几处环境比较枯燥的工业区,行程或许就会更轻松愉快一些。
话说回来,如果李溰当初真将第一站定在儋州,或许就会将薛正一伙远远抛在后面了,等他们排除沿途各站,慢慢摸到儋州来,李溰估计也该结束在儋州的行程去下一处了。说不定薛正就此与李溰错过之后,后续就再无在考察途中发动袭击的机会了。
不过安全部是不会去考虑这种理论上的可能性了,随着调查工作的进行,各种线索也在一点一点地被拼到一起,但案情却并未因此而迅速变得明朗,仍然有一层迷雾罩在办案人员眼前,让他们难以理清案情的脉络。
张千智已经发现,薛正这伙人要比他之前所认为的更难对付,这些人的所供述的信息由于反反复复多次翻供,可信度已经大打折扣了,再用刑逼供的意义也不大,就算是用死亡作为威胁,安全部暂时也没法确认这些人的供述是真是假。
对死在漾月村那九名死者的尸检报告已经出来了,结果也是让张千智略感惊讶,除了其中四人是死于海汉军的步枪之下,另外五名死者的致命伤却并非海汉军的武器所致,多是冷兵器造成的外伤,其中一人的致命伤甚至是一枚从后背打入心脏的**,但在现场却没有找到与之匹配的火铳,很显然这武器也是被薛正等人在投降之前处理掉了。
张千智看了尸检报告之后便确认了一件事,在薛正等人投降之前,他们内部发生了一场火并。存活下来的几人自然对此矢口否认,但他们承不承认已经不重要了,张千智认为在这个节骨眼上其内部还会火并,正好证实了自己之前的推论,即这伙人很可能并非来自同一阵营。生死关头意见相左,又无法好好沟通,才会出现了这样古怪的状况。
但要发掘出这些人的真实身份,仍是一件相当麻烦的事情。张千智已下令将这伙人的样貌身形记录下来送回三亚,在当地查证是否这些人在此之前便已经在三亚定居。
张千智心中隐隐有一种直觉,他认为这些人能够在朝鲜世子从三亚启程的几乎同一时刻就跟出来,很显然是提前便在三亚候着了。而如果全是临时从外地赶到三亚,他们的行动大概就不会如此从容了,极有可能其中一部分人本身就在三亚常驻——或者说潜伏更恰当一些。
在之前的案件调查过程中,张千智的直觉已经发挥了一次重要作用,正是因为他坚持认为这伙人在昌化失败之后会赶到儋州策划新的袭击行动,后续才会在儋州搞出了规模庞大的引蛇出洞计划,将薛正一伙引到城外乡野间进行抓捕。而此时他的这种直觉又冒了出来,只是要在人口流动量颇大的三亚找出几个极可能是外国暂住者的失踪人员,这个任务的难度也并不比他早前布置的抓捕方案容易多少。
当然了,张千智也并不是瞎猜,所谓直觉也是根据目前所掌握的各种信息来作出的一种判断,不过这次即便是直觉错了也不会有什么严重后果,顶多也就是让三亚那边的排查工作白忙活一场而已。但如果能够通过排查证实了张千智的这个论断,那或许就可以顺藤摸瓜去查找这些人的来路了。
而此时在距离儋州数千里之外的辽东金州,也发生了一些奇怪的事情。
海汉军与清军在金州地峡北线的对峙,已经持续了大约一年半的时间,期间因为清军自知在武器方面的劣势太大,加之将战事重心转移到了朝鲜,所以没有再主动发起攻势。而海汉军因为年初发动了马尼拉战役,主要的王牌部队几乎悉数调回了南海,所以也没有向清军发起攻势。
双方因为不同的原因,默契地选择了在金州半岛休战,使得近期在这条战线上没有再爆发大规模的战事。当然了,小打小闹的武装冲突,在此期间也从未停止过,但双方都在主动控制这类练兵性质的冲突,不让其演变成两军大战。
眼看着几场大雪一下,金州战线又要进入到漫长的冬歇期了,沙喜也是心情放松了不少。去年几支主力部队从金州调走之后,他心里就一直不太踏实。好在今年为了替朝鲜解围,又将刚刚在南海打完仗的几支王牌部队匆匆忙忙地调到了北方。虽然是驻扎在朝鲜,但距离金州倒也不算太远,真有情况肯定来得及发起支援,这才让沙喜稍稍安心了一些。
沙喜所擅长的领域是民政管理,这也是执委会将他调来金州主事的主要原因,对军事方面他并非行家里手,所以在军中一众高级将领离开金州之后,他还特地打报告让陈一鑫暂时从山东调到辽东,以避免辽东这边没有高级将领镇场。
不过只要进入冬歇期之后,防线以北的清军一般都会选择偃旗息鼓,退到他们构筑的堡垒防线,等开春之后才会再次出动,与海汉的游骑兵继续较劲。而这段时间也是沙喜相对比较轻松的日子,不用再担心北边的敌人在这段时间搞出什么乱子。
沙喜已经计划好了,趁着这段时间比较清静,抓紧时间组织民众把一些拖了许久的基建工程先尽力完成。比如从旅顺口通往金州地峡防线的官道的分段连接工程,**湾的军用码头二期工程,南关岭军营给排水工程等等。
此外今年金州地区的冬季招兵已经得到了胜利堡的特许,可以面向已经迁移到海汉治下地区定居的东江镇民众招收适龄青年,曾经在明军服役的人员也可自行报名。而这只是公开的说法,实际上出台这个措施就是为了合理合法地吞下东江镇的军事力量,把曾经的明军将士变成为海汉效力的战士。
当然了,以海汉的标准,肯定不会全盘接手,东江镇的军人还是要先主动报名,经过筛选之后,才会得到改换身份的机会。而对于这些前明军将士是否会选择改换阵营,沙喜倒是十分乐观,因为海汉军的待遇要较明军高出不少,而且军功封赏优厚,早就有不少来自东江镇的明军在想办法改投海汉军了。
这些明军在辽东与后金战斗多年,对于地理环境和敌人的状况都十分熟悉,正是海汉用得上的人马。按照军方的估计,至少能从东江镇这边挑选出一千到一千五百名合适的人员,届时这些人将会重新接受训练,在学习海汉的军事技术之后,继续在辽东地区与清军作战。
这种征兵的目的不仅是壮大海汉在本地的军事力量,同时也是要借此让原东江镇的军民安心,通过这样的方式让他们真正融入到海汉治下。
实际上东江镇明军早就在与海汉军合作,过去这两年的辽东战事当中,大大小小的战斗基本上都有东江镇明军的参与。直到现在,负责在金州地峡防线以北区域巡弋的骑兵当中,仍有相当一部分是来自原东江镇的明军。当然了,既然他们实际上已经在为海汉效力,所以其武器装备也大多进行了更换,不少人用上了海汉产的步枪和马刀。等他们正式改换身份之后,就可以连军服一并换掉了。
沙喜已经计划好,准备过几天便去南关岭军营劳军,把前些日子从山东收购的一批猪牛羊送过去给部队打打牙祭。不过在这个时候,从前线却是传回了让沙喜有些不太开心的消息。
一队在金州地峡防线北边巡逻的士兵遭到了清军的偷袭,十五名骑兵只有五人生还,而未能成功脱离战场的人基本上就凶多吉少了。
其实这样的交手也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两军对垒的状态下,即便海汉军在武器装备方面占据一定优势,但时间长了还是不免会被对手抓着一些机会发动袭击,过往也有巡逻骑兵小队被敌军袭击的战例。
但这次情况有些不同,据逃回来的士兵所说,发动袭击的清军并不是采取惯用的弓弩一类武器,而是使用了**。数量也不止两三支、三五支,很有可能是成建制的**队——遇袭的巡逻小队只听到一阵短促的枪声,便被来自附近林中的密集枪击给放倒了七八个人。剩下的人根本不敢停留,赶紧催马离开那片危险区域。
清军阵中其实一直都有**,当年登莱之乱逃到辽东投靠后金的叛军曾挟持了会***炮的匠人,所以这相应的制造技术也早就流入清国。不过清国所能制造的火器都相当原始,而且根本没有大面积列装建制部队,实战中能造成的威胁极为有限,海汉军也一直都不怵清军的这种手段。
但按照前线传回的情报,清军在这次交战中所使用的武器应该并非传统的火绳枪,而是某种制式燧发枪。逃回的士兵带回了两具战友的尸体,军医已经取出了尸体里的子弹,并确认了这一点。
这对海汉来说可不是一件小事,因为这极有可能意味着清国已经掌握了某种燧发枪的生产技术,不声不响地实现了量产,并且还训练出了编制不详的**兵部队,在海汉毫无防备的时候投入到战场上。
陈一鑫本来打算入冬之后就先回山东马家庄住一段时间,但这个事情一出来,他当然也走不了了,连夜从旅顺赶往前线。他得在第一时间核实这个消息,如果是真的,那就得尽快上报了。
李溰不是没有察觉到严明君在讲解当中夹带私货,但他对此倒是没有多少反感,这一路南下从舟山开始,海汉人在各种参观考察的行程中总会有类似这样的安排,他早就对此习以为常了。而且李溰也的确想好好研究一下,海汉官员在接待自己的过程中是如何将宣传融入其中,这套路等回国了也得让本国的官员好好学上一学,以便今后也能像海汉这样对外宣扬国威。
不过他也不得不承认,海汉挑选出来陪同自己的这些官员的确都十分精干,不但能说会道,在专业领域的知识储备也十分丰富。比如这位据说曾在本地担任过知州的严大人,不但能对儋州的风土人情信手拈来,而且在文化方面的造诣也颇深,这东坡书院中有数百年来许多著名文人缅怀苏东坡留下的作品,严明君都能将其作者和创作背景一一道来,让李溰很是长了不少见识。
“儋州本地书院在每年秋季入学的时候,都会组织新生到这里来参观,让学生们了解他们今时今日能够有机会在这里求学,都是源自于几百年前东坡先生的善举,以及国家对文教事业的大力扶持。”
严明君依然不遗余力地向李溰宣传官方的兴学措施,他很清楚自己的任务就是要让李溰对儋州形成一个认识,即本地的文教兴盛,都是来自于官方制定的发展计划。海汉兴,儋州的文教产业才能随之而兴。
吹捧完执委会的政绩,严明君话锋一转,又为李溰介绍起了南宋画家钱选所画的《坡仙笠屐图》。这画中的苏东坡头戴竹笠,脚踏木屐,裤管高卷,冒雨走在乡间小道上,看起来颇具生活气息。严明君谈笑之间,又将话题转到了宋代与当代的画作风格对比上,称这几天会为李溰引见几位本地的书画大家,俨然是把他当作了来此求学的后辈看待。
李溰对此却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当即便答应下来。他知道这些文人名士如果没有圈内人引见,自己一个外国人多半不得其门而入,能与儋州文化界的名人进行深度交流,本就是他来此的目的之一。
李溰乘兴而来,尽兴而归,对东坡书院这一项参观行程非常满意,他近期前前后后去过了海汉治下许多地方,果然还是这文化气氛浓厚的儋州最合自己心意。李溰甚至在想,或许当初制定行程的时候,应该先来儋州,再去参观那几处环境比较枯燥的工业区,行程或许就会更轻松愉快一些。
话说回来,如果李溰当初真将第一站定在儋州,或许就会将薛正一伙远远抛在后面了,等他们排除沿途各站,慢慢摸到儋州来,李溰估计也该结束在儋州的行程去下一处了。说不定薛正就此与李溰错过之后,后续就再无在考察途中发动袭击的机会了。
不过安全部是不会去考虑这种理论上的可能性了,随着调查工作的进行,各种线索也在一点一点地被拼到一起,但案情却并未因此而迅速变得明朗,仍然有一层迷雾罩在办案人员眼前,让他们难以理清案情的脉络。
张千智已经发现,薛正这伙人要比他之前所认为的更难对付,这些人的所供述的信息由于反反复复多次翻供,可信度已经大打折扣了,再用刑逼供的意义也不大,就算是用死亡作为威胁,安全部暂时也没法确认这些人的供述是真是假。
对死在漾月村那九名死者的尸检报告已经出来了,结果也是让张千智略感惊讶,除了其中四人是死于海汉军的步枪之下,另外五名死者的致命伤却并非海汉军的武器所致,多是冷兵器造成的外伤,其中一人的致命伤甚至是一枚从后背打入心脏的**,但在现场却没有找到与之匹配的火铳,很显然这武器也是被薛正等人在投降之前处理掉了。
张千智看了尸检报告之后便确认了一件事,在薛正等人投降之前,他们内部发生了一场火并。存活下来的几人自然对此矢口否认,但他们承不承认已经不重要了,张千智认为在这个节骨眼上其内部还会火并,正好证实了自己之前的推论,即这伙人很可能并非来自同一阵营。生死关头意见相左,又无法好好沟通,才会出现了这样古怪的状况。
但要发掘出这些人的真实身份,仍是一件相当麻烦的事情。张千智已下令将这伙人的样貌身形记录下来送回三亚,在当地查证是否这些人在此之前便已经在三亚定居。
张千智心中隐隐有一种直觉,他认为这些人能够在朝鲜世子从三亚启程的几乎同一时刻就跟出来,很显然是提前便在三亚候着了。而如果全是临时从外地赶到三亚,他们的行动大概就不会如此从容了,极有可能其中一部分人本身就在三亚常驻——或者说潜伏更恰当一些。
在之前的案件调查过程中,张千智的直觉已经发挥了一次重要作用,正是因为他坚持认为这伙人在昌化失败之后会赶到儋州策划新的袭击行动,后续才会在儋州搞出了规模庞大的引蛇出洞计划,将薛正一伙引到城外乡野间进行抓捕。而此时他的这种直觉又冒了出来,只是要在人口流动量颇大的三亚找出几个极可能是外国暂住者的失踪人员,这个任务的难度也并不比他早前布置的抓捕方案容易多少。
当然了,张千智也并不是瞎猜,所谓直觉也是根据目前所掌握的各种信息来作出的一种判断,不过这次即便是直觉错了也不会有什么严重后果,顶多也就是让三亚那边的排查工作白忙活一场而已。但如果能够通过排查证实了张千智的这个论断,那或许就可以顺藤摸瓜去查找这些人的来路了。
而此时在距离儋州数千里之外的辽东金州,也发生了一些奇怪的事情。
海汉军与清军在金州地峡北线的对峙,已经持续了大约一年半的时间,期间因为清军自知在武器方面的劣势太大,加之将战事重心转移到了朝鲜,所以没有再主动发起攻势。而海汉军因为年初发动了马尼拉战役,主要的王牌部队几乎悉数调回了南海,所以也没有向清军发起攻势。
双方因为不同的原因,默契地选择了在金州半岛休战,使得近期在这条战线上没有再爆发大规模的战事。当然了,小打小闹的武装冲突,在此期间也从未停止过,但双方都在主动控制这类练兵性质的冲突,不让其演变成两军大战。
眼看着几场大雪一下,金州战线又要进入到漫长的冬歇期了,沙喜也是心情放松了不少。去年几支主力部队从金州调走之后,他心里就一直不太踏实。好在今年为了替朝鲜解围,又将刚刚在南海打完仗的几支王牌部队匆匆忙忙地调到了北方。虽然是驻扎在朝鲜,但距离金州倒也不算太远,真有情况肯定来得及发起支援,这才让沙喜稍稍安心了一些。
沙喜所擅长的领域是民政管理,这也是执委会将他调来金州主事的主要原因,对军事方面他并非行家里手,所以在军中一众高级将领离开金州之后,他还特地打报告让陈一鑫暂时从山东调到辽东,以避免辽东这边没有高级将领镇场。
不过只要进入冬歇期之后,防线以北的清军一般都会选择偃旗息鼓,退到他们构筑的堡垒防线,等开春之后才会再次出动,与海汉的游骑兵继续较劲。而这段时间也是沙喜相对比较轻松的日子,不用再担心北边的敌人在这段时间搞出什么乱子。
沙喜已经计划好了,趁着这段时间比较清静,抓紧时间组织民众把一些拖了许久的基建工程先尽力完成。比如从旅顺口通往金州地峡防线的官道的分段连接工程,**湾的军用码头二期工程,南关岭军营给排水工程等等。
此外今年金州地区的冬季招兵已经得到了胜利堡的特许,可以面向已经迁移到海汉治下地区定居的东江镇民众招收适龄青年,曾经在明军服役的人员也可自行报名。而这只是公开的说法,实际上出台这个措施就是为了合理合法地吞下东江镇的军事力量,把曾经的明军将士变成为海汉效力的战士。
当然了,以海汉的标准,肯定不会全盘接手,东江镇的军人还是要先主动报名,经过筛选之后,才会得到改换身份的机会。而对于这些前明军将士是否会选择改换阵营,沙喜倒是十分乐观,因为海汉军的待遇要较明军高出不少,而且军功封赏优厚,早就有不少来自东江镇的明军在想办法改投海汉军了。
这些明军在辽东与后金战斗多年,对于地理环境和敌人的状况都十分熟悉,正是海汉用得上的人马。按照军方的估计,至少能从东江镇这边挑选出一千到一千五百名合适的人员,届时这些人将会重新接受训练,在学习海汉的军事技术之后,继续在辽东地区与清军作战。
这种征兵的目的不仅是壮大海汉在本地的军事力量,同时也是要借此让原东江镇的军民安心,通过这样的方式让他们真正融入到海汉治下。
实际上东江镇明军早就在与海汉军合作,过去这两年的辽东战事当中,大大小小的战斗基本上都有东江镇明军的参与。直到现在,负责在金州地峡防线以北区域巡弋的骑兵当中,仍有相当一部分是来自原东江镇的明军。当然了,既然他们实际上已经在为海汉效力,所以其武器装备也大多进行了更换,不少人用上了海汉产的步枪和马刀。等他们正式改换身份之后,就可以连军服一并换掉了。
沙喜已经计划好,准备过几天便去南关岭军营劳军,把前些日子从山东收购的一批猪牛羊送过去给部队打打牙祭。不过在这个时候,从前线却是传回了让沙喜有些不太开心的消息。
一队在金州地峡防线北边巡逻的士兵遭到了清军的偷袭,十五名骑兵只有五人生还,而未能成功脱离战场的人基本上就凶多吉少了。
其实这样的交手也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两军对垒的状态下,即便海汉军在武器装备方面占据一定优势,但时间长了还是不免会被对手抓着一些机会发动袭击,过往也有巡逻骑兵小队被敌军袭击的战例。
但这次情况有些不同,据逃回来的士兵所说,发动袭击的清军并不是采取惯用的弓弩一类武器,而是使用了**。数量也不止两三支、三五支,很有可能是成建制的**队——遇袭的巡逻小队只听到一阵短促的枪声,便被来自附近林中的密集枪击给放倒了七八个人。剩下的人根本不敢停留,赶紧催马离开那片危险区域。
清军阵中其实一直都有**,当年登莱之乱逃到辽东投靠后金的叛军曾挟持了会***炮的匠人,所以这相应的制造技术也早就流入清国。不过清国所能制造的火器都相当原始,而且根本没有大面积列装建制部队,实战中能造成的威胁极为有限,海汉军也一直都不怵清军的这种手段。
但按照前线传回的情报,清军在这次交战中所使用的武器应该并非传统的火绳枪,而是某种制式燧发枪。逃回的士兵带回了两具战友的尸体,军医已经取出了尸体里的子弹,并确认了这一点。
这对海汉来说可不是一件小事,因为这极有可能意味着清国已经掌握了某种燧发枪的生产技术,不声不响地实现了量产,并且还训练出了编制不详的**兵部队,在海汉毫无防备的时候投入到战场上。
陈一鑫本来打算入冬之后就先回山东马家庄住一段时间,但这个事情一出来,他当然也走不了了,连夜从旅顺赶往前线。他得在第一时间核实这个消息,如果是真的,那就得尽快上报了。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