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9章 先兆线索
作者:零点浪漫 更新:2022-06-22 02:24
最快更新1627崛起南海最新章节!
这几名商人在议论的事情,却是与海汉最近的军事调动有些关系,所以才会让恰好听到的费策贤上了心。他来海汉的任务之一就是要留意海汉的军事动向,特别是大规模的军事调动,兵部尚书特地叮嘱了他要盯紧这方面的信息不可错过,因为这很有可能会是战争的先兆。
便听其中一名江浙口音的商人问道:“章老板,你这趟来三亚,途中可曾遇到海军盘查?”
那章老板一开口,却是福建口音:“遇到了啊!到了香港岛停靠的时候,所有人都不准下船,只能在船上等候查验,还耽搁了两日才被准许离港。听说是驻浙江、福建两地的海军部队南下回海南岛休整,所以海汉控制的港口全都戒严了,所有商船都必须经过查验之后登记,才能拿到来三亚的许可。”
另外一名操着广州府口音的商人应道:“广州这边也是一样,前些日子珠江码头上便贴出告示,让近期要来海南岛的船先去海珠镇的海汉使馆登记,说是近期海军调动防区,为免大明商船误闯禁入海域才作此安排。不过在下却是不信,海军年年都在调动,以前怎么没见弄出这么大的阵势,只怕是海汉人有所图谋。”
那江浙口音的商人道:“王老板你意思是要打仗?那怎么可能,看看市场上的物价便知道,如今并没有出现物资短缺价格暴涨的迹象,说明国防部还没有在市场上大宗购入作战物资。”
海汉公开采购的作战物资,基本都是后勤医疗用品为主,而且往往是要从大明进口原材料,这些物资的大宗采购很容易就会在市面上引起有心者的关注。
广州王姓商人嘀咕道:“放在以前的确如此,但如今可不好说,别忘了山东登州府也有海汉国的港口了,有些东西人家直接就从北方采购了,也不见得非要在江浙买。我知道江老板你家是做棉布生意的,但也未必能揽下海汉的全部订单吧?听说海口港最近可是刚到货了不少棉布和棉纱。”
江老板应道:“哪可能揽下全部订单,就算是福瑞丰也办不到!不过你也说得有理,若是从山东采买棉布之类的物资,的确不会影响到浙江的行情。但真若如此,只怕事情更大!”
三名商人互相交换了一下眼神,各自都是了然于胸,这种事心里明白就行,但随意谈论就容易犯忌讳了。他们虽然不是海汉人,但也知道海汉对军事情报的监管极严,要是隔墙有耳被人听了去,他们三个怕是很难再平安离开三亚。
但旁边偏偏就有个耳尖的费策贤一字不漏地把这番对话听进了耳朵里,他闭着眼装着打瞌睡的模样,心里却是在琢磨这三名商人的对话中所蕴含的意思。
前面的一番对话他都能听明白意思,但最后这姓江的商人说如果海汉从山东采买军需物资,那么事情就会更大,这却是要好好地需要琢磨其中的意味才行。
首先通过这三人的对话,他获知浙江、福建、广东三地驻扎的海汉海军近期都在往海南岛方向调动,而且似乎与往年的部队换防状况有所不同。而姓王的广州商人认为这或许是海汉将会采取某种军事行动的前兆,并试图用海汉军事行动与军需物资的市场行情变化之间的关系来证明自己的判断。但来自浙江的江姓商人却说当地的军需物资行情没有什么变化,海汉也并未出手采购类似棉布之类的商品。
但如果王姓商人提到海口港到货的棉布和棉纱并不是来自浙江,那最大的可能性还真是只有山东了。但海汉真要是舍近求远在山东采购这些物资,除了成本上的考虑之外,还有什么别的原因?虽然山东距离棉布产区更近,其采购成本肯定比南方低一些,但运费的增加其实已经抵消了采购成本方面的差价,从山东采购并没有明显的价格优势,反而会因为更长的海上航程而增加运输风险。而且山东距离京城更近,如果海汉在当地大宗采购某种军需商品,那岂不是更容易被朝廷注意到?以海汉人的精明,应该不会犯下这么低级的错误,除非他们根本就不在意被朝廷发现这种采购活动。
两国刚刚才签署完正式建交的协议,尚处于蜜月期中,照理说海汉不会在这个节骨眼上如此有恃无恐地对大明采取军事行动,而海汉的海军舰队往南调动,这应该也不会是海汉要对两广地区入侵的先兆,毕竟海汉在两广地区的影响力极大,而且相关利益颇多,把两广搞乱了对海汉其实没什么好处。最关键的一条理由是,如果海汉要将两广作为目标,那他们真的不需要作什么多余的掩饰工作,点齐兵将直接上就是了。所以尽管费策贤心存疑惑,但也不会认为海汉这些举动是在准备对大明发难。
那么就只剩下了一种理论上的可能,即海汉的兵力调动和军需物资采购是真的在为接下来的军事行动做准备,那这个目标极有可能并非大明,而是远在南海某地。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合理解释海汉为何要集结部署在海外的舰队南下,还特地从遥远的山东采购一部分军需物资,这显然是在为需要跨海的军事行动做准备。
海南岛以北是大明,以西是安南,这两个方向肯定不是海汉的目标了,费策贤在作出判断之后松了一口气,但马上又开始琢磨海汉究竟是想对付谁。只是他对南海的地理知识了解不多,虽然知道一些国家的名字,但却并不知晓这些国家所在的具体方位,国情如何。书到用时方恨少,费策贤也不禁有些后悔自己当初在行人司的时候没有好好钻研一下海国图志之类的资料,如今正要用上这些知识的时候只能挠头了。
不过费策贤想起张千智曾给自己介绍过,三亚这边有一处面向公众开放的市立图书馆,里面有各种天文地理的资料可供查阅,想必南海地区的情况也能在那里找到答案,回头再问问张千智,外国人要如何才能进去查阅资料。
这三名商人自知谈论的话题太过敏感,之后就没有再提及军事方面的消息,费策贤失望之余,却想起来自己忽略的一个情报来源,那就是海汉出版的报纸。
按照大明情报机关所掌握的信息,海汉过去几年在每次的重大军事行动之前,都会通过报纸掌控和引导舆论风向,同时鼓动民众支持这些战争手段。如果单看报纸上的内容,或许并不会马上联想到海汉会采取的军事行动,但要是将两者结合起来研究,就有很多值得细细琢磨的地方了。
费策贤正是想到了这一点,意识到自己之前看报的时候应该会有遗漏的地方,只要仔细翻阅一下之前的报纸,或许就能从中找到一些蛛丝马迹了。
想到这里,费策贤也顾不得继续装睡排队了,也不等进银行办理手续了,当下赶紧乘马车回迎宾馆,将到三亚之后买的报纸全都取出来,重新开始阅读。
费策贤当然不会将报纸上的内容全都从头再细看一遍,他现在只需了解近期有哪国是被海汉一直挑毛病,或者海汉的贸易在当地出现了某种问题,这些应该都是可以顺藤摸瓜的重要线索了。特别是作为官方媒体的《海汉时报》,上面所发布的消息便是官方意图的最直接体现了。好在他到了海汉之后就设法搜集了近三个月发行的《海汉时报》,上面所刊载的消息应该是具有一定的连贯性了。
既然有了方向,实施起来就不是太难了。费策贤花了几个小时的时间,终于找到了隐藏在文字间的信息。海汉在近期通过报纸所谴责过的对象只有一个,时报上先后提及了五次,其他报纸上也陆续提及过差不多同样次数。这个被海汉官方谴责的对象,便是殖民地位于吕宋群岛马尼拉湾的西方国家西班牙。
费策贤大概知道海汉与西班牙之间的宿怨,这两国早年在台湾岛便交过手,以海汉胜利将西班牙人逐出台湾岛而告终。而去年西班牙舰队偷袭三亚,但最终仍是未能得手,反而被海汉舰队在三亚近海给揍了个落花流水。虽然在此之后海汉并未完全封禁对马尼拉的民间海上贸易,但这个仇肯定是记下了,只是看什么时候腾出手来进行报复而已。
时报上前前后后几次旧事重提,对西班牙在吕宋的存在表示不满,同时也在提醒民众,不要忘了两国在过去的几年中先后交战数次,这个梁子可并未彻底终结。想要让南海的和平局面保持下去,那就得先解决掉马尼拉城这个隐患才行。这样的论调在费策贤看来虽然有些偏激,但这不是正是海汉应有的态度吗?既然已经有了动武的心思,那接下来只是需要一个合理的借口罢了,而这些报纸上的吹风造势,也正是在为此作铺垫。
海汉在报纸上的这些论调,有多少人能看懂背后隐藏的意图不好说,但费策贤相信明白人肯定不止自己一个,比如银行门口讨论海汉军事调动的那三名大明商人,多半也是已经察觉到了海汉在南海的军事意图。只是他们畏惧海汉权威,根本不敢在大庭广众之下谈及到这么敏感的话题。当然了,换作是费策贤自己,他也不会在这种场合去谈论海汉接下来是不是要发兵攻打另一国。
虽然海汉与西班牙之间的矛盾在费策贤看来只是狗咬狗的争斗而已,但分析这些情报并作出判断,却是一件非常有现实意义的事。如果这些情报最终指向的结果变成了现实,那就证明费策贤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海汉的行事风格,今后再有类似的状况发生,他就可以依托于这些公开渠道的信息,对海汉的政治、军事、经贸等方面的形势变化作出预判了。
将海汉在大明北方的物资采购,以及南方海岸的驻防部队调动这两件事,与海汉未来将会在南海展开的军事行动联系到一起,费策贤认为自己的推断已经算是十分大胆,而海汉在北边的小动作,大概也是为了掩盖真正的意图,麻痹西班牙人,让他们认为海汉的措施仅仅只是停留在打嘴炮的阶段。
而最新一期的时报上,国防部长颜楚杰的署名文章《南海和平之路》更是阐明了海汉的态度。颜楚杰在文章中表示,海汉在三年前组建南海商业联盟的目的,便是为了要通过这样的形式来逐步实现区域国家的互相谅解,创造和达成和平安定的贸易环境。然而有个别国家不愿进入海汉牵头组建的和平框架,始终想通过战争的方式来破坏南海地区来之不易的和平局面,这是海汉绝不可容忍的做法。为了保卫地区和平和海汉的利益,海汉军绝不会袖手旁观,必要时将采取行动,解决这些地区安全隐患。
虽然颜楚杰的文章中没有明确地点出西班牙的名字,但已经是火药味十足。放眼整个南海地区,有胆子跟海汉开战的国家屈指可数,西班牙便是其中最为突出的一个了。费策贤认为这篇文章已经是海汉备战快要进入到最后阶段的一个象征,因为在大明也会在开战之前由朝廷高官发布战斗檄文之类的手段,与这时报上刊登的文章何其相似。
站在大明的立场上,费策贤当然巴不得这两国早点开打,打得越激烈越好,海汉在南方投入的兵力越多,对大明的威胁就越小,如果打个两败俱伤,那大明至少能安生好几年。只是看海汉这个备战的架势,西班牙人经不经得住海汉军的一轮猛攻还不太好说。那马尼拉城也是与三亚一样的海港城市,但军事防御的强度,就未必能与三亚相提并论了。
这几名商人在议论的事情,却是与海汉最近的军事调动有些关系,所以才会让恰好听到的费策贤上了心。他来海汉的任务之一就是要留意海汉的军事动向,特别是大规模的军事调动,兵部尚书特地叮嘱了他要盯紧这方面的信息不可错过,因为这很有可能会是战争的先兆。
便听其中一名江浙口音的商人问道:“章老板,你这趟来三亚,途中可曾遇到海军盘查?”
那章老板一开口,却是福建口音:“遇到了啊!到了香港岛停靠的时候,所有人都不准下船,只能在船上等候查验,还耽搁了两日才被准许离港。听说是驻浙江、福建两地的海军部队南下回海南岛休整,所以海汉控制的港口全都戒严了,所有商船都必须经过查验之后登记,才能拿到来三亚的许可。”
另外一名操着广州府口音的商人应道:“广州这边也是一样,前些日子珠江码头上便贴出告示,让近期要来海南岛的船先去海珠镇的海汉使馆登记,说是近期海军调动防区,为免大明商船误闯禁入海域才作此安排。不过在下却是不信,海军年年都在调动,以前怎么没见弄出这么大的阵势,只怕是海汉人有所图谋。”
那江浙口音的商人道:“王老板你意思是要打仗?那怎么可能,看看市场上的物价便知道,如今并没有出现物资短缺价格暴涨的迹象,说明国防部还没有在市场上大宗购入作战物资。”
海汉公开采购的作战物资,基本都是后勤医疗用品为主,而且往往是要从大明进口原材料,这些物资的大宗采购很容易就会在市面上引起有心者的关注。
广州王姓商人嘀咕道:“放在以前的确如此,但如今可不好说,别忘了山东登州府也有海汉国的港口了,有些东西人家直接就从北方采购了,也不见得非要在江浙买。我知道江老板你家是做棉布生意的,但也未必能揽下海汉的全部订单吧?听说海口港最近可是刚到货了不少棉布和棉纱。”
江老板应道:“哪可能揽下全部订单,就算是福瑞丰也办不到!不过你也说得有理,若是从山东采买棉布之类的物资,的确不会影响到浙江的行情。但真若如此,只怕事情更大!”
三名商人互相交换了一下眼神,各自都是了然于胸,这种事心里明白就行,但随意谈论就容易犯忌讳了。他们虽然不是海汉人,但也知道海汉对军事情报的监管极严,要是隔墙有耳被人听了去,他们三个怕是很难再平安离开三亚。
但旁边偏偏就有个耳尖的费策贤一字不漏地把这番对话听进了耳朵里,他闭着眼装着打瞌睡的模样,心里却是在琢磨这三名商人的对话中所蕴含的意思。
前面的一番对话他都能听明白意思,但最后这姓江的商人说如果海汉从山东采买军需物资,那么事情就会更大,这却是要好好地需要琢磨其中的意味才行。
首先通过这三人的对话,他获知浙江、福建、广东三地驻扎的海汉海军近期都在往海南岛方向调动,而且似乎与往年的部队换防状况有所不同。而姓王的广州商人认为这或许是海汉将会采取某种军事行动的前兆,并试图用海汉军事行动与军需物资的市场行情变化之间的关系来证明自己的判断。但来自浙江的江姓商人却说当地的军需物资行情没有什么变化,海汉也并未出手采购类似棉布之类的商品。
但如果王姓商人提到海口港到货的棉布和棉纱并不是来自浙江,那最大的可能性还真是只有山东了。但海汉真要是舍近求远在山东采购这些物资,除了成本上的考虑之外,还有什么别的原因?虽然山东距离棉布产区更近,其采购成本肯定比南方低一些,但运费的增加其实已经抵消了采购成本方面的差价,从山东采购并没有明显的价格优势,反而会因为更长的海上航程而增加运输风险。而且山东距离京城更近,如果海汉在当地大宗采购某种军需商品,那岂不是更容易被朝廷注意到?以海汉人的精明,应该不会犯下这么低级的错误,除非他们根本就不在意被朝廷发现这种采购活动。
两国刚刚才签署完正式建交的协议,尚处于蜜月期中,照理说海汉不会在这个节骨眼上如此有恃无恐地对大明采取军事行动,而海汉的海军舰队往南调动,这应该也不会是海汉要对两广地区入侵的先兆,毕竟海汉在两广地区的影响力极大,而且相关利益颇多,把两广搞乱了对海汉其实没什么好处。最关键的一条理由是,如果海汉要将两广作为目标,那他们真的不需要作什么多余的掩饰工作,点齐兵将直接上就是了。所以尽管费策贤心存疑惑,但也不会认为海汉这些举动是在准备对大明发难。
那么就只剩下了一种理论上的可能,即海汉的兵力调动和军需物资采购是真的在为接下来的军事行动做准备,那这个目标极有可能并非大明,而是远在南海某地。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合理解释海汉为何要集结部署在海外的舰队南下,还特地从遥远的山东采购一部分军需物资,这显然是在为需要跨海的军事行动做准备。
海南岛以北是大明,以西是安南,这两个方向肯定不是海汉的目标了,费策贤在作出判断之后松了一口气,但马上又开始琢磨海汉究竟是想对付谁。只是他对南海的地理知识了解不多,虽然知道一些国家的名字,但却并不知晓这些国家所在的具体方位,国情如何。书到用时方恨少,费策贤也不禁有些后悔自己当初在行人司的时候没有好好钻研一下海国图志之类的资料,如今正要用上这些知识的时候只能挠头了。
不过费策贤想起张千智曾给自己介绍过,三亚这边有一处面向公众开放的市立图书馆,里面有各种天文地理的资料可供查阅,想必南海地区的情况也能在那里找到答案,回头再问问张千智,外国人要如何才能进去查阅资料。
这三名商人自知谈论的话题太过敏感,之后就没有再提及军事方面的消息,费策贤失望之余,却想起来自己忽略的一个情报来源,那就是海汉出版的报纸。
按照大明情报机关所掌握的信息,海汉过去几年在每次的重大军事行动之前,都会通过报纸掌控和引导舆论风向,同时鼓动民众支持这些战争手段。如果单看报纸上的内容,或许并不会马上联想到海汉会采取的军事行动,但要是将两者结合起来研究,就有很多值得细细琢磨的地方了。
费策贤正是想到了这一点,意识到自己之前看报的时候应该会有遗漏的地方,只要仔细翻阅一下之前的报纸,或许就能从中找到一些蛛丝马迹了。
想到这里,费策贤也顾不得继续装睡排队了,也不等进银行办理手续了,当下赶紧乘马车回迎宾馆,将到三亚之后买的报纸全都取出来,重新开始阅读。
费策贤当然不会将报纸上的内容全都从头再细看一遍,他现在只需了解近期有哪国是被海汉一直挑毛病,或者海汉的贸易在当地出现了某种问题,这些应该都是可以顺藤摸瓜的重要线索了。特别是作为官方媒体的《海汉时报》,上面所发布的消息便是官方意图的最直接体现了。好在他到了海汉之后就设法搜集了近三个月发行的《海汉时报》,上面所刊载的消息应该是具有一定的连贯性了。
既然有了方向,实施起来就不是太难了。费策贤花了几个小时的时间,终于找到了隐藏在文字间的信息。海汉在近期通过报纸所谴责过的对象只有一个,时报上先后提及了五次,其他报纸上也陆续提及过差不多同样次数。这个被海汉官方谴责的对象,便是殖民地位于吕宋群岛马尼拉湾的西方国家西班牙。
费策贤大概知道海汉与西班牙之间的宿怨,这两国早年在台湾岛便交过手,以海汉胜利将西班牙人逐出台湾岛而告终。而去年西班牙舰队偷袭三亚,但最终仍是未能得手,反而被海汉舰队在三亚近海给揍了个落花流水。虽然在此之后海汉并未完全封禁对马尼拉的民间海上贸易,但这个仇肯定是记下了,只是看什么时候腾出手来进行报复而已。
时报上前前后后几次旧事重提,对西班牙在吕宋的存在表示不满,同时也在提醒民众,不要忘了两国在过去的几年中先后交战数次,这个梁子可并未彻底终结。想要让南海的和平局面保持下去,那就得先解决掉马尼拉城这个隐患才行。这样的论调在费策贤看来虽然有些偏激,但这不是正是海汉应有的态度吗?既然已经有了动武的心思,那接下来只是需要一个合理的借口罢了,而这些报纸上的吹风造势,也正是在为此作铺垫。
海汉在报纸上的这些论调,有多少人能看懂背后隐藏的意图不好说,但费策贤相信明白人肯定不止自己一个,比如银行门口讨论海汉军事调动的那三名大明商人,多半也是已经察觉到了海汉在南海的军事意图。只是他们畏惧海汉权威,根本不敢在大庭广众之下谈及到这么敏感的话题。当然了,换作是费策贤自己,他也不会在这种场合去谈论海汉接下来是不是要发兵攻打另一国。
虽然海汉与西班牙之间的矛盾在费策贤看来只是狗咬狗的争斗而已,但分析这些情报并作出判断,却是一件非常有现实意义的事。如果这些情报最终指向的结果变成了现实,那就证明费策贤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海汉的行事风格,今后再有类似的状况发生,他就可以依托于这些公开渠道的信息,对海汉的政治、军事、经贸等方面的形势变化作出预判了。
将海汉在大明北方的物资采购,以及南方海岸的驻防部队调动这两件事,与海汉未来将会在南海展开的军事行动联系到一起,费策贤认为自己的推断已经算是十分大胆,而海汉在北边的小动作,大概也是为了掩盖真正的意图,麻痹西班牙人,让他们认为海汉的措施仅仅只是停留在打嘴炮的阶段。
而最新一期的时报上,国防部长颜楚杰的署名文章《南海和平之路》更是阐明了海汉的态度。颜楚杰在文章中表示,海汉在三年前组建南海商业联盟的目的,便是为了要通过这样的形式来逐步实现区域国家的互相谅解,创造和达成和平安定的贸易环境。然而有个别国家不愿进入海汉牵头组建的和平框架,始终想通过战争的方式来破坏南海地区来之不易的和平局面,这是海汉绝不可容忍的做法。为了保卫地区和平和海汉的利益,海汉军绝不会袖手旁观,必要时将采取行动,解决这些地区安全隐患。
虽然颜楚杰的文章中没有明确地点出西班牙的名字,但已经是火药味十足。放眼整个南海地区,有胆子跟海汉开战的国家屈指可数,西班牙便是其中最为突出的一个了。费策贤认为这篇文章已经是海汉备战快要进入到最后阶段的一个象征,因为在大明也会在开战之前由朝廷高官发布战斗檄文之类的手段,与这时报上刊登的文章何其相似。
站在大明的立场上,费策贤当然巴不得这两国早点开打,打得越激烈越好,海汉在南方投入的兵力越多,对大明的威胁就越小,如果打个两败俱伤,那大明至少能安生好几年。只是看海汉这个备战的架势,西班牙人经不经得住海汉军的一轮猛攻还不太好说。那马尼拉城也是与三亚一样的海港城市,但军事防御的强度,就未必能与三亚相提并论了。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