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第17章 小渔村
作者:零点浪漫 更新:2021-12-13 03:34
,最快更新1627崛起南海 !
对于袁若修提出的要求,陶东来答应得倒是爽快,不过要执行起来却不是那么简单。毕竟这是1627年的三亚,只要离开基地就没人能保证绝对安全,而且陶东来也想借此机会顺便让军警部的人好好再勘察一下小渔村附近的地形。值得一提是原三亚市区和胜利港、田独河之间的这一大片山岭,也已经被执委会更名为“胜利岭”。而小渔村就正好位于胜利岭南端,地理位置十分关键,如果日后有来自崖城方向的陆上攻势,必定就会经过小渔村的所在地。上次颜楚杰带队去侦查的时候虽然抓回了于姓父子,但侦查效果却是寥寥,如果能有本地带路党的帮助,想必就不一样了。
这次的队伍除了农业部和军警部的人之外,当然还配上了翻译人员,另外通信小组的人也要同行,以测试现有电台及小灵通系统的信号覆盖范围和盲区,海运部也打算派个人去考察一下这个渔村的造船水平,如果有造船师什么的说不定以后会派上用场。而超过一定人数的野外行动,按照执委会的规定,必须要配备随行医务人员以防不测。于是一来二去就涉及到四五个部门的人员配置安排,为了在这次野外行动中协调好各部门之间的关系,执委会也要派出代表参与行动,最后是历史爱好者宁崎主动申请了这个任务,他实在是很想亲眼看一看这个时空中明末普通百姓的生活环境是什么样的。
人数一多,协调起来就慢,而且军警部的一帮人分作两拨一大早就被颜楚杰派出去了,一队沿着田独河往上游行进,与工业部和能源部的人一起勘察田独河上游的水文条件,为之后的水电建设做准备工作。另一队则是颜楚杰亲自带队去了港湾外伸入南海的榆林角,他打算未来要在榆林角的山岭上找合适的地方开辟一个观察哨,以监视预警可能来自海上的威胁。
这样一来,联合行动小组的出发时间不得不推迟到午饭以后,而于小宝和他的小伙伴也有幸品尝到了炊事班在穿越后真正施展功力的第一顿大餐——西班牙海鲜饭。这种运用了多种香料烹调出的异国料理不仅让土著渔民们平生有幸第一次开了洋荤,同时也得到了穿越众们的一致好评。当晚在论坛上就有人牵头成立了炊事班首席大厨樊伟的后援会,甚至声称要在一年后的选举中支持樊大厨进入执委会。
午饭过后,“闪电号”去榆林角接回了颜楚杰带的一队人,考虑到环境熟悉程度,所以这次联合行动小组仍由颜楚杰负责防卫工作。下午一点,“闪电号”载着联合行动小组加上本地带路党于小宝驶向港湾西侧,这样做比他们从陆路绕一大圈过去至少能节约一半的时间。联合小组中军警部就占了十人,然后农业部三人,通信组一人,海运部一人,翻译一人,医务组一人,加上宁崎共十八人。
送走这帮人陶东来立刻就回一号基地的工地上去了,他必须亲自去确认一下浇筑圈梁地基的快干水泥凝固程度是否已经达到了施工要求,如果赶得快的话,今天太阳下山之前至少能搭出两到三百平米的活动板房,晚上就可以把妇女儿童和年纪稍大点的人都安排进去,不用再睡帐篷了。
另外下午会从“新世界号”上把建设部采购的一套免烧制砖机设备卸下来,工业部这边必须要尽快安装调试,争取早日投入生产。这套设备可以使用粉煤灰、煤渣、矿渣甚至天然砂等作为主要原料,不需高温煅烧而是用高压压制成型出砖,而且出砖速度也比传统制砖方法快得多,对穿越前期必然会面临的建材缺口简直就是金手指。但唯一的缺憾是这玩意儿必须要靠电力运行,而现在能提供大功率发电的只有“新世界号”上的船用发电机组,那可是个货真价实的油老虎。所以工业部的计划是尽快探明田独河上游的水情,争取能尽快在事前计划的地点开始修建小水电,然后将田独河上游地区逐步建设为未来的工业基地。
“闪电号”从胜利港的临时码头驶到港湾西边的渔村并没有耗费太长时间,事实上如果有心观察,在“新世界号”的驾驶舱用望远镜便能看到这边有一座小小的木质栈桥从岸边的红树林中探出来。“闪电号”小心翼翼地靠到了栈桥边,然后联合小组成员们鱼贯上岸。最后大胡子医生约翰逊也背着个大包下到了码头上:“我是医生,我和你们一起去,说不定那里会有病人。”
约翰逊主动请缨,宁崎和颜楚杰自然不会反对,原本队伍中虽然有一名医务人员,但这家伙被分配到医务组的原因是因为他穿越前在某个连锁药房工作而已,论专业水平肯定是比不了约翰逊这种有行医牌照的正规医生。再说约翰逊本身也是军警部的编外人员,对枪械的熟悉程度恐怕还要胜过军警部的大部分人。军警部这十个人除了颜楚杰之外都是扛着56半,而约翰逊则是身上挂着一把HK416,腿上还插着把MK23手枪。出于谨慎考虑,宁崎刚才在船上也申请了一把MK23,至于怎么开闭保险、瞄准射击,还是向约翰逊现学的,心理安慰的作用恐怕远远要大于实战意义。
带着十几把枪去侦查一个渔村,这倒也不是杀鸡用牛刀,而是执委会很早就已经制定出了各种行动守则,特别是前往未知区域进行前出侦查的行动,更是准备了多种预案。团队成员配置、行进模式、联络方式、武器配备等等,都是有着明确的规定,先有序后不乱。另外执委会特别强调的一件事就是“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哪怕对手可能只是战五渣的卫所兵、黎人或者农民,也要绝对保证武力上的完全压制,任何的人手折损对穿越众来说都将是不可接受的重大损失。
当然纸面上的规定是一回事,真正到实际的执行中未必就能达到同等的重视程度,比如这支联合行动小组中不少人就把这次侦查行动视作了“观察体验明朝渔民生活”的一次户外活动。上岸之后也没什么队形可言,说说笑笑地朝着内陆渔村方向。
沙滩上倒是扣着两只小渔船,但海运部的人看了之后认为价值不大。这种四米来长的渔船实在太小,制造工艺也谈不上有什么技术含量可言,于是只用相机把船拍了下来作为资料保存。渔船旁用支架晾着几张破旧渔网,众人也得以真正见识了先民用麻纤维和破布织成的渔网,要用这种网下海打鱼,那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渔村离海岸的距离并不远,穿过近海处的红树林之后,其实便能看到几栋茅屋在树林间露出边角。这些渔民的居住条件在现代人看来可谓十分艰苦,因为附近并没有砖窑瓦窑一类的建材出产地,所以他们修建房屋时也只能伐木为墙,茅草为顶,能用黄泥稻草糊墙或是乱石砌墙的,都算是村里条件比较好的了。村子里没有任何一家喂养了家禽家畜,甚至整个渔村连条看门狗都没有,也足见这里渔民们生活的窘迫了。于小宝还带着队伍去他家里参观了一下,家里连口铁锅都没有,煮饭做菜就靠两个破旧瓦盆,最值钱的东西大概就是放在床板下的两瓦罐粮食了,其中还有近一半是昨天在穿越众那里领来的。众人看了都觉得惨不忍睹,宁崎甚至认为以前学校组织教工去贫困乡村献爱心所见的那些赤贫户都比这于小宝家强得多。
宁崎注意到渔村中似乎仍然没有人迹活动,便让翻译询问于小宝。于小宝的解释是村民们以前被海盗抢怕了,估计要等到今天去做交易这批人回来之后,他们才敢陆陆续续从山里回来。这个答案让宁崎颇有点失望,他原本还指望着能尽快再从渔村搜罗到一批劳动力,但现在看来这个时间表至少还得向后推迟一两天。
这时候袁若修提出要求,想去看一看村民们开垦的地,这个本来就在计划中的安排自然不会有人反对,于是队伍在于小宝的带领下向村外走去。
所谓开垦的地,其实也就是村民砍光一片树林之后烧荒,然后引入山泉溪水的一片水稻田,大小也不过二十来亩,中间还间杂种植着几块菜地。袁若修注意到这些水田并没有经过深耕细作,秧苗的长势大概只能用“可怜”来形容,这种水平的粮食种植,其亩产量肯定堪忧。另外袁若修也注意到这里并没有任何的经济作物种植,想想也在情理之中,这里的渔民连填饱自己的肚子都还存在问题,更别说拿耕地去种植一些非粮食作物了。
袁若修带着两个下属开始作水土和粮食作物取样工作,通信组的人也开始拿出通讯器材进行调试。其他众人则是分坐在周围的地上,抽烟喝水各自休整。
宁崎拿出小灵通准备打个电话回指挥部通报一下情况,还没拨号便听通信组的张广说道:“这地方小灵通信号不好,估计是指挥部那边的信号发射功率不够大,你等我爬到树上试一试。”
这个张广穿越前是在北方一个小城市里做网通的外勤,专门负责搞设备维护的工作,这种专业性人才自然是被蒙贺拉进了信产部,然后分配到通信组做了吴卓的副手。今天陶东来分配任务的时候,张广也是主动请缨,这种野外信号检测工作对他来说简直就是驾轻就熟。
张广以前大概也没少爬基站塔,抱着棵树蹭蹭几下就上去了,然后找了个粗大的分枝站稳身子,便把手里的信号检测器举了起来。
宁崎用手搭着额头,抬头朝站在五六米高树杈上的张广道:“小心点,别摔了!”
张广咧嘴一笑道:“放心好了,我爬了七八年的塔还从来没摔过……”
张广话音未落之时,空中忽然飘来嗖地一声,接着就听到张广一声惨叫,从树上摔了下来!
对于袁若修提出的要求,陶东来答应得倒是爽快,不过要执行起来却不是那么简单。毕竟这是1627年的三亚,只要离开基地就没人能保证绝对安全,而且陶东来也想借此机会顺便让军警部的人好好再勘察一下小渔村附近的地形。值得一提是原三亚市区和胜利港、田独河之间的这一大片山岭,也已经被执委会更名为“胜利岭”。而小渔村就正好位于胜利岭南端,地理位置十分关键,如果日后有来自崖城方向的陆上攻势,必定就会经过小渔村的所在地。上次颜楚杰带队去侦查的时候虽然抓回了于姓父子,但侦查效果却是寥寥,如果能有本地带路党的帮助,想必就不一样了。
这次的队伍除了农业部和军警部的人之外,当然还配上了翻译人员,另外通信小组的人也要同行,以测试现有电台及小灵通系统的信号覆盖范围和盲区,海运部也打算派个人去考察一下这个渔村的造船水平,如果有造船师什么的说不定以后会派上用场。而超过一定人数的野外行动,按照执委会的规定,必须要配备随行医务人员以防不测。于是一来二去就涉及到四五个部门的人员配置安排,为了在这次野外行动中协调好各部门之间的关系,执委会也要派出代表参与行动,最后是历史爱好者宁崎主动申请了这个任务,他实在是很想亲眼看一看这个时空中明末普通百姓的生活环境是什么样的。
人数一多,协调起来就慢,而且军警部的一帮人分作两拨一大早就被颜楚杰派出去了,一队沿着田独河往上游行进,与工业部和能源部的人一起勘察田独河上游的水文条件,为之后的水电建设做准备工作。另一队则是颜楚杰亲自带队去了港湾外伸入南海的榆林角,他打算未来要在榆林角的山岭上找合适的地方开辟一个观察哨,以监视预警可能来自海上的威胁。
这样一来,联合行动小组的出发时间不得不推迟到午饭以后,而于小宝和他的小伙伴也有幸品尝到了炊事班在穿越后真正施展功力的第一顿大餐——西班牙海鲜饭。这种运用了多种香料烹调出的异国料理不仅让土著渔民们平生有幸第一次开了洋荤,同时也得到了穿越众们的一致好评。当晚在论坛上就有人牵头成立了炊事班首席大厨樊伟的后援会,甚至声称要在一年后的选举中支持樊大厨进入执委会。
午饭过后,“闪电号”去榆林角接回了颜楚杰带的一队人,考虑到环境熟悉程度,所以这次联合行动小组仍由颜楚杰负责防卫工作。下午一点,“闪电号”载着联合行动小组加上本地带路党于小宝驶向港湾西侧,这样做比他们从陆路绕一大圈过去至少能节约一半的时间。联合小组中军警部就占了十人,然后农业部三人,通信组一人,海运部一人,翻译一人,医务组一人,加上宁崎共十八人。
送走这帮人陶东来立刻就回一号基地的工地上去了,他必须亲自去确认一下浇筑圈梁地基的快干水泥凝固程度是否已经达到了施工要求,如果赶得快的话,今天太阳下山之前至少能搭出两到三百平米的活动板房,晚上就可以把妇女儿童和年纪稍大点的人都安排进去,不用再睡帐篷了。
另外下午会从“新世界号”上把建设部采购的一套免烧制砖机设备卸下来,工业部这边必须要尽快安装调试,争取早日投入生产。这套设备可以使用粉煤灰、煤渣、矿渣甚至天然砂等作为主要原料,不需高温煅烧而是用高压压制成型出砖,而且出砖速度也比传统制砖方法快得多,对穿越前期必然会面临的建材缺口简直就是金手指。但唯一的缺憾是这玩意儿必须要靠电力运行,而现在能提供大功率发电的只有“新世界号”上的船用发电机组,那可是个货真价实的油老虎。所以工业部的计划是尽快探明田独河上游的水情,争取能尽快在事前计划的地点开始修建小水电,然后将田独河上游地区逐步建设为未来的工业基地。
“闪电号”从胜利港的临时码头驶到港湾西边的渔村并没有耗费太长时间,事实上如果有心观察,在“新世界号”的驾驶舱用望远镜便能看到这边有一座小小的木质栈桥从岸边的红树林中探出来。“闪电号”小心翼翼地靠到了栈桥边,然后联合小组成员们鱼贯上岸。最后大胡子医生约翰逊也背着个大包下到了码头上:“我是医生,我和你们一起去,说不定那里会有病人。”
约翰逊主动请缨,宁崎和颜楚杰自然不会反对,原本队伍中虽然有一名医务人员,但这家伙被分配到医务组的原因是因为他穿越前在某个连锁药房工作而已,论专业水平肯定是比不了约翰逊这种有行医牌照的正规医生。再说约翰逊本身也是军警部的编外人员,对枪械的熟悉程度恐怕还要胜过军警部的大部分人。军警部这十个人除了颜楚杰之外都是扛着56半,而约翰逊则是身上挂着一把HK416,腿上还插着把MK23手枪。出于谨慎考虑,宁崎刚才在船上也申请了一把MK23,至于怎么开闭保险、瞄准射击,还是向约翰逊现学的,心理安慰的作用恐怕远远要大于实战意义。
带着十几把枪去侦查一个渔村,这倒也不是杀鸡用牛刀,而是执委会很早就已经制定出了各种行动守则,特别是前往未知区域进行前出侦查的行动,更是准备了多种预案。团队成员配置、行进模式、联络方式、武器配备等等,都是有着明确的规定,先有序后不乱。另外执委会特别强调的一件事就是“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哪怕对手可能只是战五渣的卫所兵、黎人或者农民,也要绝对保证武力上的完全压制,任何的人手折损对穿越众来说都将是不可接受的重大损失。
当然纸面上的规定是一回事,真正到实际的执行中未必就能达到同等的重视程度,比如这支联合行动小组中不少人就把这次侦查行动视作了“观察体验明朝渔民生活”的一次户外活动。上岸之后也没什么队形可言,说说笑笑地朝着内陆渔村方向。
沙滩上倒是扣着两只小渔船,但海运部的人看了之后认为价值不大。这种四米来长的渔船实在太小,制造工艺也谈不上有什么技术含量可言,于是只用相机把船拍了下来作为资料保存。渔船旁用支架晾着几张破旧渔网,众人也得以真正见识了先民用麻纤维和破布织成的渔网,要用这种网下海打鱼,那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渔村离海岸的距离并不远,穿过近海处的红树林之后,其实便能看到几栋茅屋在树林间露出边角。这些渔民的居住条件在现代人看来可谓十分艰苦,因为附近并没有砖窑瓦窑一类的建材出产地,所以他们修建房屋时也只能伐木为墙,茅草为顶,能用黄泥稻草糊墙或是乱石砌墙的,都算是村里条件比较好的了。村子里没有任何一家喂养了家禽家畜,甚至整个渔村连条看门狗都没有,也足见这里渔民们生活的窘迫了。于小宝还带着队伍去他家里参观了一下,家里连口铁锅都没有,煮饭做菜就靠两个破旧瓦盆,最值钱的东西大概就是放在床板下的两瓦罐粮食了,其中还有近一半是昨天在穿越众那里领来的。众人看了都觉得惨不忍睹,宁崎甚至认为以前学校组织教工去贫困乡村献爱心所见的那些赤贫户都比这于小宝家强得多。
宁崎注意到渔村中似乎仍然没有人迹活动,便让翻译询问于小宝。于小宝的解释是村民们以前被海盗抢怕了,估计要等到今天去做交易这批人回来之后,他们才敢陆陆续续从山里回来。这个答案让宁崎颇有点失望,他原本还指望着能尽快再从渔村搜罗到一批劳动力,但现在看来这个时间表至少还得向后推迟一两天。
这时候袁若修提出要求,想去看一看村民们开垦的地,这个本来就在计划中的安排自然不会有人反对,于是队伍在于小宝的带领下向村外走去。
所谓开垦的地,其实也就是村民砍光一片树林之后烧荒,然后引入山泉溪水的一片水稻田,大小也不过二十来亩,中间还间杂种植着几块菜地。袁若修注意到这些水田并没有经过深耕细作,秧苗的长势大概只能用“可怜”来形容,这种水平的粮食种植,其亩产量肯定堪忧。另外袁若修也注意到这里并没有任何的经济作物种植,想想也在情理之中,这里的渔民连填饱自己的肚子都还存在问题,更别说拿耕地去种植一些非粮食作物了。
袁若修带着两个下属开始作水土和粮食作物取样工作,通信组的人也开始拿出通讯器材进行调试。其他众人则是分坐在周围的地上,抽烟喝水各自休整。
宁崎拿出小灵通准备打个电话回指挥部通报一下情况,还没拨号便听通信组的张广说道:“这地方小灵通信号不好,估计是指挥部那边的信号发射功率不够大,你等我爬到树上试一试。”
这个张广穿越前是在北方一个小城市里做网通的外勤,专门负责搞设备维护的工作,这种专业性人才自然是被蒙贺拉进了信产部,然后分配到通信组做了吴卓的副手。今天陶东来分配任务的时候,张广也是主动请缨,这种野外信号检测工作对他来说简直就是驾轻就熟。
张广以前大概也没少爬基站塔,抱着棵树蹭蹭几下就上去了,然后找了个粗大的分枝站稳身子,便把手里的信号检测器举了起来。
宁崎用手搭着额头,抬头朝站在五六米高树杈上的张广道:“小心点,别摔了!”
张广咧嘴一笑道:“放心好了,我爬了七八年的塔还从来没摔过……”
张广话音未落之时,空中忽然飘来嗖地一声,接着就听到张广一声惨叫,从树上摔了下来!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