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0章海战(三)
作者:河边草 更新:2022-07-07 17:47
最快更新北雄最新章节!
(查不到太多飞鸟时代古倭国的军政体制,都是幕府前后的,所以阿草只能编一些,不对的地方希望大家别较真。)
麻田履的父亲是物部氏的家臣,在三十多年前,物部氏是和苏我氏共同执政的军事家族,他们掌管着倭国的武力,苏我氏则掌管财赋。
在大隋开皇年间,苏我氏和物部氏的内讧爆发了,权臣苏我马子率军最终讨平物部氏,推立漱部王子为天皇,正式确立了苏我氏的主体地位。
不过漱部国王不喜苏我马子专权,于是苏我马子又刺杀了他,立下推古国王,这是倭国史上第一位女性天皇。
麻田家族是武家人,差不多相当于中原的府兵人家,嗯,这并不算准确,他们地位要高一些,应该是倭国的军事贵族。
物部氏灭亡之后,他们立即投靠了新的主人。
麻田履二十多年前曾随父亲北征新罗,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海军将领。
不得不说的是,当年推古女王继位之后,立下厩户王子摄政,派遣使者去大隋学习,由此进行了一系列的军政改革。
由于实力渐渐强盛,野心随之而来。
大业年间,倭国数次派遣使者到大隋,对中原的形势渐渐有所了解,就在隋帝杨广东征高句丽的时候。
推古女王再次派遣使者到洛阳,国书开头就写了一句在后来很著名的语句,日出处天子致书日落处天子无恙,当时差点把杨广的鼻子给气歪了。
只是他那会正在跟高句丽较劲,没工夫搭理倭国,只能恨恨作罢。
如果他能收拾了高句丽,估计下一个就轮到倭国了,人家杨广报仇可是从来不隔夜的,倭人确实把他给惹毛了。
而这也显示出了倭国对中原的了解愈加深刻,知道大隋没工夫跟它计较才会如此无礼,另外也表明此时的倭国野心渐长,打算跟大隋平起平坐,不再装模作样了。
与此同时,他们派兵北征,看的也正是高句丽正在跟隋人交战无暇南顾的时机。
如今也差不多,中原内乱,高句丽也虚弱了下来,而倭国却休养生息了这么多年,一系列的改革都进入了尾声,倭国不出预料的又露出了獠牙,准备向邻居动手了。
………………
麻田履率领的是他的部民,一支十几条战船组成的“大军”,应征而来参加此战,倭国的大军就是这样组成的。
由朝廷发出征募令,将军和臣下们率领部民和家臣到指定的地点汇合成军,然后……然后就可以出去打仗了。
麻田履作为经验丰富的将领,被苏我尾门所重用,作为中坚力量护卫在前军旗舰旁边,他此时乘着一支战船在向对面的船队靠近,因为苏我尾门派他去跟对方交涉。
海面上波浪起伏,随着战船前行,对面的船队在麻田履眼中渐渐变得清晰。
麻田履的呼吸一下粗重了起来,他第一次亲眼见到了传说中隋人的战船,太大了……和隋人的战船相比,他们的战船就像是巨石旁边的土包。
麻田履不知道隋人为何要建造这么大的船只,又是怎么造出来的,而且还能浮在水面上,没有被风吹倒,或者是沉没下去。
显然倭国的船只制造业和中原有着代差……
………………
当然了,他的震惊也只维持了一小会,当对面船队那悠长的号角声传入他的耳朵,那些隋人的大船开始慢慢的转向,好像根本没有看到他们的靠近。
麻田履抬头看了看船上的帆幕,又使劲的伸出舌头感受了一下,再望向对面的船队,这一刻他的心中一下便被恐惧所充满。
好像扑面而来的不再是咸湿的海风,而是满满的敌意……
他们要抢占上风,这个念头一经浮现便再也难以遏制。
凡是有经验的海战将领都明白这意味着什么,战争,没有其他别的结果。
海战当中,最先要做的不是与敌人靠近,你来我往的厮杀,而是抢占风头,这就是海战中的天时,顺风而下的战船,将变得犀利无比,尤其是在大规模海战当中,这一点至关重要。
谁抢占了顺风的位置,谁就能掌握住战争的主动权。
“快,快回去,他们要攻打我们……告诉主公,开战了开战了……”
惊惧之下,麻田履已经有些语无伦次。
也不怪他如此惊慌,没有什么海战经验的苏我虾夷在第一时间就犯下了一个很严重的错误,他竟然让船队停在了海面上。
这对于整个倭国船队来说,是不可原谅的失误,他们在海面上暂时失去了机动性,很可能在之后的战事当中演变成溃败。
数万人,几百条船只的溃败,麻田履没有经历过,也永远不愿意经历,甚至于想象一下,都是对天照大神的不敬。
………………
两边的船队相遇时,唐军处于西南侧,这对倭国船队来说本来就很不利,当唐军船队转向,很快便能到达倭国船队的东南一侧。
海战的准备时间比较漫长,当然了,以当世的技术工艺而言,此时也很少会发生大规模的海战。
第一就是和草原差不多,难以在海面上发现敌踪,二来大家都以接舷战为主,这决定了海战的大部分时间都是相互追逐,很难保证战果。
三来就是规模不够,大家你来我往很长时间,不定打着打着势弱的一方就没了影子,你还得满世界去找他。
而这些都在两国船队骤然相遇的那一刻全部补足,这是一场标准的海上遭遇战,因船队规模庞大的缘故,谁也不可能躲避。
………………
倭国的船队终于动了起来,可他们已经完全丧失了先机。
杜伏威可不管什么倭国不倭国的,也从来没有擅起边衅的概念,当他认为倭人是去帮助百济攻打新罗,与自己此行相悖的那一刻开始,他便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开战。
不管对不对,打过再说,在长安待了这么久,他的思维中还是充满了匪气……
各队旗舰上高高竖起的日月星辰旗为船队指名着方向,船队在海上划了个漂亮的弧线,抢占到了顺风位。
此时倭人的船队还在艰难的转向,甚至聚集到了一处,庞大的船队这一刻看起来臃肿而又行动迟缓不说,还有着明显的慌乱,正是最好的攻击目标。
“击鼓,升帆,保持队形……”杜伏威兴奋的抽出了腰间的钢刀,在船头用力的挥舞,下达了最后的攻击命令。
此战必胜,别看倭人船多,在杜伏威眼中都是扯淡,自他率军出海以来,就没见过一条船能跟自己的战船相比的。
不论大小,还是坚固程度,甚或是海上的行进速度,抵抗风暴的能力等等等等,他在江都得到的大船都占据了绝对优势。
就是转向能力稍微差了点,不如小船来的灵便,可小船在如此大船面前,你占了上风头又能怎样?
一旦相遇就好像在攻城一般,你只能仰着脑袋跟咱说话,吐上一口吐沫都能砸死几个……
……………………
唐军战船之上,隆隆的战鼓声骤然响起,这是全力进攻的信号。
当战事进入到这个阶段,和陆战就又差不多了,船只将努力保持队形,最多也就是跟随在旗舰身后,任何的指挥都在最大程度失去了作用。
船只陆续升起满帆,借助风力,开始全速前进。
王雄诞率领前军在前,文士弘,陈凌两人率领所部处于左右,西门氏本来率领后军,此时已前进和杜伏威的亲军汇合。
整个船队呈现出明显的锥形,向倭国船队发起了进攻。
此时的倭人已没有任何的选择,他们在仓促之中同样摆开了简单的阵型,因为处于逆风,他们无法张帆,只能尽力的靠人力划桨向敌人迎去。
倭人很有勇气,军官将领们都来到船头,高呼着壮哉必胜之类的话语,鼓动着士气,渔民们同样在呼喊着天照大神的名字,准备与敌死战。
苏我尾门的旗舰出现在最前面,高高飘扬的旗帜甚至引起了各船倭人的一阵欢呼声,被隋人的大船吓到的情绪已经完全消退,可见中原王朝对倭国的影响还处于初级阶段。
也就是大家打个招呼那么简单,并没有在倭国深入人心,只有真正的大贵族才明白中原两个字意味着什么。
他们甚至还不晓得大隋已经灭亡,大唐已取而代之的消息。
这是一场极为罕见,甚至可以说绝无仅有的冷兵器时代的大规模海战,胜利者在将来很长一段时间都将在海上通行无阻。
它的意义绝对不止是一场战事而已,甚至可以上升到争夺海权的层面,如今能与大唐稍稍相抗的,也只有倭国了。
唐军来的飞快,战鼓声中前军的王雄诞部已与倭人渐渐靠近。
炽烈的喊杀声在海面上响起,唐军将士层次分明的立于甲板之上,准备好的武器都放在了顺手的地方。
盾牌手在前,弓箭手在后,手持长长的勾枪的军兵处于内侧,还不到他们上手的时机。
(查不到太多飞鸟时代古倭国的军政体制,都是幕府前后的,所以阿草只能编一些,不对的地方希望大家别较真。)
麻田履的父亲是物部氏的家臣,在三十多年前,物部氏是和苏我氏共同执政的军事家族,他们掌管着倭国的武力,苏我氏则掌管财赋。
在大隋开皇年间,苏我氏和物部氏的内讧爆发了,权臣苏我马子率军最终讨平物部氏,推立漱部王子为天皇,正式确立了苏我氏的主体地位。
不过漱部国王不喜苏我马子专权,于是苏我马子又刺杀了他,立下推古国王,这是倭国史上第一位女性天皇。
麻田家族是武家人,差不多相当于中原的府兵人家,嗯,这并不算准确,他们地位要高一些,应该是倭国的军事贵族。
物部氏灭亡之后,他们立即投靠了新的主人。
麻田履二十多年前曾随父亲北征新罗,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海军将领。
不得不说的是,当年推古女王继位之后,立下厩户王子摄政,派遣使者去大隋学习,由此进行了一系列的军政改革。
由于实力渐渐强盛,野心随之而来。
大业年间,倭国数次派遣使者到大隋,对中原的形势渐渐有所了解,就在隋帝杨广东征高句丽的时候。
推古女王再次派遣使者到洛阳,国书开头就写了一句在后来很著名的语句,日出处天子致书日落处天子无恙,当时差点把杨广的鼻子给气歪了。
只是他那会正在跟高句丽较劲,没工夫搭理倭国,只能恨恨作罢。
如果他能收拾了高句丽,估计下一个就轮到倭国了,人家杨广报仇可是从来不隔夜的,倭人确实把他给惹毛了。
而这也显示出了倭国对中原的了解愈加深刻,知道大隋没工夫跟它计较才会如此无礼,另外也表明此时的倭国野心渐长,打算跟大隋平起平坐,不再装模作样了。
与此同时,他们派兵北征,看的也正是高句丽正在跟隋人交战无暇南顾的时机。
如今也差不多,中原内乱,高句丽也虚弱了下来,而倭国却休养生息了这么多年,一系列的改革都进入了尾声,倭国不出预料的又露出了獠牙,准备向邻居动手了。
………………
麻田履率领的是他的部民,一支十几条战船组成的“大军”,应征而来参加此战,倭国的大军就是这样组成的。
由朝廷发出征募令,将军和臣下们率领部民和家臣到指定的地点汇合成军,然后……然后就可以出去打仗了。
麻田履作为经验丰富的将领,被苏我尾门所重用,作为中坚力量护卫在前军旗舰旁边,他此时乘着一支战船在向对面的船队靠近,因为苏我尾门派他去跟对方交涉。
海面上波浪起伏,随着战船前行,对面的船队在麻田履眼中渐渐变得清晰。
麻田履的呼吸一下粗重了起来,他第一次亲眼见到了传说中隋人的战船,太大了……和隋人的战船相比,他们的战船就像是巨石旁边的土包。
麻田履不知道隋人为何要建造这么大的船只,又是怎么造出来的,而且还能浮在水面上,没有被风吹倒,或者是沉没下去。
显然倭国的船只制造业和中原有着代差……
………………
当然了,他的震惊也只维持了一小会,当对面船队那悠长的号角声传入他的耳朵,那些隋人的大船开始慢慢的转向,好像根本没有看到他们的靠近。
麻田履抬头看了看船上的帆幕,又使劲的伸出舌头感受了一下,再望向对面的船队,这一刻他的心中一下便被恐惧所充满。
好像扑面而来的不再是咸湿的海风,而是满满的敌意……
他们要抢占上风,这个念头一经浮现便再也难以遏制。
凡是有经验的海战将领都明白这意味着什么,战争,没有其他别的结果。
海战当中,最先要做的不是与敌人靠近,你来我往的厮杀,而是抢占风头,这就是海战中的天时,顺风而下的战船,将变得犀利无比,尤其是在大规模海战当中,这一点至关重要。
谁抢占了顺风的位置,谁就能掌握住战争的主动权。
“快,快回去,他们要攻打我们……告诉主公,开战了开战了……”
惊惧之下,麻田履已经有些语无伦次。
也不怪他如此惊慌,没有什么海战经验的苏我虾夷在第一时间就犯下了一个很严重的错误,他竟然让船队停在了海面上。
这对于整个倭国船队来说,是不可原谅的失误,他们在海面上暂时失去了机动性,很可能在之后的战事当中演变成溃败。
数万人,几百条船只的溃败,麻田履没有经历过,也永远不愿意经历,甚至于想象一下,都是对天照大神的不敬。
………………
两边的船队相遇时,唐军处于西南侧,这对倭国船队来说本来就很不利,当唐军船队转向,很快便能到达倭国船队的东南一侧。
海战的准备时间比较漫长,当然了,以当世的技术工艺而言,此时也很少会发生大规模的海战。
第一就是和草原差不多,难以在海面上发现敌踪,二来大家都以接舷战为主,这决定了海战的大部分时间都是相互追逐,很难保证战果。
三来就是规模不够,大家你来我往很长时间,不定打着打着势弱的一方就没了影子,你还得满世界去找他。
而这些都在两国船队骤然相遇的那一刻全部补足,这是一场标准的海上遭遇战,因船队规模庞大的缘故,谁也不可能躲避。
………………
倭国的船队终于动了起来,可他们已经完全丧失了先机。
杜伏威可不管什么倭国不倭国的,也从来没有擅起边衅的概念,当他认为倭人是去帮助百济攻打新罗,与自己此行相悖的那一刻开始,他便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开战。
不管对不对,打过再说,在长安待了这么久,他的思维中还是充满了匪气……
各队旗舰上高高竖起的日月星辰旗为船队指名着方向,船队在海上划了个漂亮的弧线,抢占到了顺风位。
此时倭人的船队还在艰难的转向,甚至聚集到了一处,庞大的船队这一刻看起来臃肿而又行动迟缓不说,还有着明显的慌乱,正是最好的攻击目标。
“击鼓,升帆,保持队形……”杜伏威兴奋的抽出了腰间的钢刀,在船头用力的挥舞,下达了最后的攻击命令。
此战必胜,别看倭人船多,在杜伏威眼中都是扯淡,自他率军出海以来,就没见过一条船能跟自己的战船相比的。
不论大小,还是坚固程度,甚或是海上的行进速度,抵抗风暴的能力等等等等,他在江都得到的大船都占据了绝对优势。
就是转向能力稍微差了点,不如小船来的灵便,可小船在如此大船面前,你占了上风头又能怎样?
一旦相遇就好像在攻城一般,你只能仰着脑袋跟咱说话,吐上一口吐沫都能砸死几个……
……………………
唐军战船之上,隆隆的战鼓声骤然响起,这是全力进攻的信号。
当战事进入到这个阶段,和陆战就又差不多了,船只将努力保持队形,最多也就是跟随在旗舰身后,任何的指挥都在最大程度失去了作用。
船只陆续升起满帆,借助风力,开始全速前进。
王雄诞率领前军在前,文士弘,陈凌两人率领所部处于左右,西门氏本来率领后军,此时已前进和杜伏威的亲军汇合。
整个船队呈现出明显的锥形,向倭国船队发起了进攻。
此时的倭人已没有任何的选择,他们在仓促之中同样摆开了简单的阵型,因为处于逆风,他们无法张帆,只能尽力的靠人力划桨向敌人迎去。
倭人很有勇气,军官将领们都来到船头,高呼着壮哉必胜之类的话语,鼓动着士气,渔民们同样在呼喊着天照大神的名字,准备与敌死战。
苏我尾门的旗舰出现在最前面,高高飘扬的旗帜甚至引起了各船倭人的一阵欢呼声,被隋人的大船吓到的情绪已经完全消退,可见中原王朝对倭国的影响还处于初级阶段。
也就是大家打个招呼那么简单,并没有在倭国深入人心,只有真正的大贵族才明白中原两个字意味着什么。
他们甚至还不晓得大隋已经灭亡,大唐已取而代之的消息。
这是一场极为罕见,甚至可以说绝无仅有的冷兵器时代的大规模海战,胜利者在将来很长一段时间都将在海上通行无阻。
它的意义绝对不止是一场战事而已,甚至可以上升到争夺海权的层面,如今能与大唐稍稍相抗的,也只有倭国了。
唐军来的飞快,战鼓声中前军的王雄诞部已与倭人渐渐靠近。
炽烈的喊杀声在海面上响起,唐军将士层次分明的立于甲板之上,准备好的武器都放在了顺手的地方。
盾牌手在前,弓箭手在后,手持长长的勾枪的军兵处于内侧,还不到他们上手的时机。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