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0章议战(二)
作者:河边草 更新:2022-07-07 17:35
最快更新北雄最新章节!
李破没有见笑的意思,而是赞许道:“你于大局及细微处皆堪称道,又熟于战阵多年,将来必定有所成就……朕也属意你去军前效力。”
徐世绩不自觉的便咧开了嘴,正要谦逊两句。
李破则接着道:“但你新婚不久,我也不能不近人情,回去好好与妻子相聚,等待兵部调令吧。”
徐世绩毫不犹豫的应了,刚结了亲确实不能就此离开,若是惹恼了妻子,到宫里跟皇帝一说,不定他就永远待在京师了。
聪明人就这点好,响鼓不用重锤。
李破也没刻意的拉着他说什么家常,该说的事情说完了,便放了他离去。
老丈人,妹夫都用了起来,这是除了陈孝意,温彦博,苏亶等晋阳旧臣之外最可信任的两个人,与他有着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之势,和窦诞等人之余李渊是不一样的。
窦诞等外戚没了李渊是声势大损,可他们还有家族和人脉为后盾,李渊败亡之后还可更改门庭。
李靖和徐世绩没有多少家族助力,上了船就只能随船而行,下不去了。
想到这里,李破稍有些得意,他可比李氏父子值得依靠多了……他将这两位都安插进了军中,将来可以依其军功而擢升其位,以保军权不会旁落。
其实吧,这一点他并不太担心,军中将领们大多都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一二十年之内不会有什么人能够动摇他在军中的威信。
军权在握,为政之上便能游刃有余,即便有人三心二意,也闹不出多大的乱子,因为没有了太子啊,秦王啊之类的添乱,皇帝的威权会得到极大的提升。
而且一年来他极力的在拉拢关西门阀,尽量对新旧臣子们的权力做出平衡。
像萧氏,长孙氏,高氏,窦氏,苏氏等都渐渐归心,只要继续维持住进取的势头,早晚关西世阀都会在他面前低头俯首,不敢再有他想。
…………………………
打发走了徐世绩,他细嚼慢咽的吃了个肚圆,才溜达着出了两仪殿,去太极殿办公了。
临近傍晚的时候,召了尚书右仆射温彦博来见。
温彦博还是老样子,公务繁忙,除非有事等闲不会离开尚书省,入宫觐见的次数都赶不上中书侍郎萧禹。
李破一直很欣赏的也是他这一点,万事为公,从不以皇帝近臣,功臣,旧臣等虚荣的名望自居,和门下省两个竞相争宠的老狐狸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温彦博很快就到了,施礼落座。
李破就笑道:“前几日太原郡守王禄传信过来,说赵国公身有微恙……他年纪大了,还要担忧国事,很是辛劳,你们这些旧日同僚也需关心一下,莫要总忙于政务,忘了人情。”
温彦博本是一副聆训的架势,听了这个也放松了下来,“一年不到,恍如隔世啊……陈公与臣也通了几次信笺,臣也劝他莫要过于劳累,可他哪里会听?
冬末的时候,他还想去雁门见一见宇文总管……怕是想故地重游一番,看一看雁门之下的百姓过的怎么样了。
宇文总管听了也是为难,遂到晋阳与他相会,还被他埋怨了一通……至尊您说,臣等离着这么远,又怎么能劝得动他?”
说到这里,温彦博叹息一声道:“赵国公兢兢业业,勤劳王事,实臣等之楷模也。”
李破斜他一眼,心说陈老头还没死呢,你就给人盖棺定论了?不过想到陈孝意年岁那么大了,前些日子却又要弄什么故地重游……心里不由揪了揪。
皱眉道了一句,“要不将他接到长安颐养天年算了……瞧瞧人家郫国公,日子过的可正经兴旺着呢。”
温彦博瞅瞅皇帝的模样,心里由衷的替陈孝意高兴,皇帝念旧,对老臣如此看顾,实在令人欣慰而又感激,追随在这样一个皇者身边,又有什么好为自身担忧的呢?
嘴上却劝道:“路途遥遥,赵国公怕是受不得往来颠簸……他若知晓至尊的一片心意,感激之余,也定不会让至尊太过挂怀。”
劝了一句,转头便又道:“郫国公本就有长寿之相,门徒众多,事事顺遂,又得至尊纵容,足够他再向老天邀寿十年二十年的了,臣等和他真是比不得呢。”
话里隐约透出一股酸气,和陈孝意的论调极为相似,看来这年月老寿星走到哪都要惹人嫉妒。
其实陈孝意年岁也至古稀,在此时无疑属于高寿之人,比之何稠并不逊色多少,何况职位上比何稠还要高些。
李破也笑了起来,他是真心希望两位老臣能活的久些,这年月尽多短命之人,总该有那么几位例外吧?
之外他则在想着,陈孝意确实也该卸任荣养了,等过上一两年,看看天下的局势,再寻摸一下能够继任并代总管,替他把守北边门户的人物。
而陈孝意如果卸任,那么宇文歆也该回朝述职了……
到了那时,希望已经平了窦建德,萧铣之辈,内乱即平,外敌也就凸显了出来。
西北诸族,吐蕃,北边的突厥,东北的高句丽,南边还有百越族类,全都是大唐潜在的敌人,唉,环境还真是恶劣啊。
又和温彦博说笑了几句,手指敲击着桌案终于说起了正事。
“今年的事情都准备的差不多了,依次施行即可,吏部的人事你要盯紧一些,皇莆尚书性情耿直,为官清廉,这都是他的长处,可为国选才,不能守残抱缺,要晓得人无完人,取其长避其短的道理。”
温彦博连连点头,皇莆无逸是他举荐的,自然要负有责任,而且皇莆无逸的行事做派,未必得皇帝心意,这是有所预料的事情。
皇帝用人看似随心所欲,实则眼光精道,虑有长远,往往会于平常处显神奇,比如说那远在姑臧的凉州总管范文进,他怎么都想不通,皇帝当年是如何在众人当中选中的此人。
当时看那人也只平平常常,可去到西北就掀起了滔天风浪,温彦博自问也没那么大的本事。
再就是云定兴,那样一个惫懒之人,受众人唾弃,可皇帝不但用了他,还用的很好,其人在工部尚书位上,还真就挑不出太多的毛病,更在大军渡河时立下殊功。
皇帝的用人之道,与皇莆无逸信守的那些条条框框大不一样,皇莆无逸自然难以让皇帝满意。
“皇莆仁俭既然难称其职,不如另调他位,再选贤能之人任之,岂不是好?”
温彦博想来想去,他一个尚书右仆射政务堆积如山,还要看顾吏部诸事,不如干脆将皇莆无逸给换了,顺便也能免了他举荐失措的后患。
你瞧瞧,温彦博也非完人,做事难免有其私心的。
李破摆了摆手笑道:“让你盯着一些,可不是说皇莆尚书有何过错,如今朝局还不算稳当,应该重用像皇莆尚书一般廉能为忠的臣子,可正朝纲,亦可安人心。
你看朕什么时候以个人喜好来用人了?”
温彦博一下就后悔了,紧着低下头用手揪了几下胡子,来缓解自己的尴尬,他刚才说的话是真多余,枉做小人不说,还一下被皇帝捞住了尾巴,并狠狠拽了一下。
对温彦博,李破有着极大的耐心和宽容,稍稍教训了一句便换了话题,“和往年一样,今年战事在即,尚书省要知道孰轻孰重,除了耕种之事外,兵部乃重中之重,其余能缓的就缓一缓。
朕有预感,今年一战过后,明年局面将大有不同……封伦前些时跟我说,天下疲敝尽显,一两年之内或可扫平诸侯,还天下人一个清净,我尽管不太相信,可今年各处传来之消息……”
说到这里,他摇头失笑一声,一种天命在我的感觉萦绕心头久久不散,可他却是一个坚定的无神论者。
作为尚书右仆射,温彦博也有自己的看法,他没那么乐观,但和以往一样,他对大唐……嗯,倒不如说是对皇帝有着无比坚定的信心。
“至尊尽可放心,这些年来年年皆有战事,臣等早已习以为常,断不会误了大事……只盼天下能尽早归于一统,百姓们安居乐业,臣等亦可安享富贵矣。”
李破哈哈一笑,“朕倒也想安享富贵呢……唉,往年战事皆在军前,这一次怕是坐观众人争功了,总有些按捺不住的样子,还真是劳碌命啊……”
他这话可把温彦博吓了一跳,抬头紧着看了看皇帝的脸色,再琢磨了一下话茬,这才又安心下来。
皇帝和汉王可就不一样了,汉王坐镇军前可以振奋军心,皇帝到了军前多数要给将军们添乱……御驾亲征的皇帝没几个有好下场的,比如说杨广……
即便放松下来,他还是得劝两句,“至尊万金之躯,不敢再临矢石,汉祖有白登之围,杨广怯于辽东,此皆前车之鉴,至尊可千万莫要忘记。”
你说话可真不中听,我也只是开个玩笑……汉高祖也就罢了,俺还去白登山凭吊过他,杨广那厮荒唐狂悖,怎好拿来相比?
莫不是刚才说你两句,就拿这话来堵我?
李破没有见笑的意思,而是赞许道:“你于大局及细微处皆堪称道,又熟于战阵多年,将来必定有所成就……朕也属意你去军前效力。”
徐世绩不自觉的便咧开了嘴,正要谦逊两句。
李破则接着道:“但你新婚不久,我也不能不近人情,回去好好与妻子相聚,等待兵部调令吧。”
徐世绩毫不犹豫的应了,刚结了亲确实不能就此离开,若是惹恼了妻子,到宫里跟皇帝一说,不定他就永远待在京师了。
聪明人就这点好,响鼓不用重锤。
李破也没刻意的拉着他说什么家常,该说的事情说完了,便放了他离去。
老丈人,妹夫都用了起来,这是除了陈孝意,温彦博,苏亶等晋阳旧臣之外最可信任的两个人,与他有着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之势,和窦诞等人之余李渊是不一样的。
窦诞等外戚没了李渊是声势大损,可他们还有家族和人脉为后盾,李渊败亡之后还可更改门庭。
李靖和徐世绩没有多少家族助力,上了船就只能随船而行,下不去了。
想到这里,李破稍有些得意,他可比李氏父子值得依靠多了……他将这两位都安插进了军中,将来可以依其军功而擢升其位,以保军权不会旁落。
其实吧,这一点他并不太担心,军中将领们大多都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一二十年之内不会有什么人能够动摇他在军中的威信。
军权在握,为政之上便能游刃有余,即便有人三心二意,也闹不出多大的乱子,因为没有了太子啊,秦王啊之类的添乱,皇帝的威权会得到极大的提升。
而且一年来他极力的在拉拢关西门阀,尽量对新旧臣子们的权力做出平衡。
像萧氏,长孙氏,高氏,窦氏,苏氏等都渐渐归心,只要继续维持住进取的势头,早晚关西世阀都会在他面前低头俯首,不敢再有他想。
…………………………
打发走了徐世绩,他细嚼慢咽的吃了个肚圆,才溜达着出了两仪殿,去太极殿办公了。
临近傍晚的时候,召了尚书右仆射温彦博来见。
温彦博还是老样子,公务繁忙,除非有事等闲不会离开尚书省,入宫觐见的次数都赶不上中书侍郎萧禹。
李破一直很欣赏的也是他这一点,万事为公,从不以皇帝近臣,功臣,旧臣等虚荣的名望自居,和门下省两个竞相争宠的老狐狸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温彦博很快就到了,施礼落座。
李破就笑道:“前几日太原郡守王禄传信过来,说赵国公身有微恙……他年纪大了,还要担忧国事,很是辛劳,你们这些旧日同僚也需关心一下,莫要总忙于政务,忘了人情。”
温彦博本是一副聆训的架势,听了这个也放松了下来,“一年不到,恍如隔世啊……陈公与臣也通了几次信笺,臣也劝他莫要过于劳累,可他哪里会听?
冬末的时候,他还想去雁门见一见宇文总管……怕是想故地重游一番,看一看雁门之下的百姓过的怎么样了。
宇文总管听了也是为难,遂到晋阳与他相会,还被他埋怨了一通……至尊您说,臣等离着这么远,又怎么能劝得动他?”
说到这里,温彦博叹息一声道:“赵国公兢兢业业,勤劳王事,实臣等之楷模也。”
李破斜他一眼,心说陈老头还没死呢,你就给人盖棺定论了?不过想到陈孝意年岁那么大了,前些日子却又要弄什么故地重游……心里不由揪了揪。
皱眉道了一句,“要不将他接到长安颐养天年算了……瞧瞧人家郫国公,日子过的可正经兴旺着呢。”
温彦博瞅瞅皇帝的模样,心里由衷的替陈孝意高兴,皇帝念旧,对老臣如此看顾,实在令人欣慰而又感激,追随在这样一个皇者身边,又有什么好为自身担忧的呢?
嘴上却劝道:“路途遥遥,赵国公怕是受不得往来颠簸……他若知晓至尊的一片心意,感激之余,也定不会让至尊太过挂怀。”
劝了一句,转头便又道:“郫国公本就有长寿之相,门徒众多,事事顺遂,又得至尊纵容,足够他再向老天邀寿十年二十年的了,臣等和他真是比不得呢。”
话里隐约透出一股酸气,和陈孝意的论调极为相似,看来这年月老寿星走到哪都要惹人嫉妒。
其实陈孝意年岁也至古稀,在此时无疑属于高寿之人,比之何稠并不逊色多少,何况职位上比何稠还要高些。
李破也笑了起来,他是真心希望两位老臣能活的久些,这年月尽多短命之人,总该有那么几位例外吧?
之外他则在想着,陈孝意确实也该卸任荣养了,等过上一两年,看看天下的局势,再寻摸一下能够继任并代总管,替他把守北边门户的人物。
而陈孝意如果卸任,那么宇文歆也该回朝述职了……
到了那时,希望已经平了窦建德,萧铣之辈,内乱即平,外敌也就凸显了出来。
西北诸族,吐蕃,北边的突厥,东北的高句丽,南边还有百越族类,全都是大唐潜在的敌人,唉,环境还真是恶劣啊。
又和温彦博说笑了几句,手指敲击着桌案终于说起了正事。
“今年的事情都准备的差不多了,依次施行即可,吏部的人事你要盯紧一些,皇莆尚书性情耿直,为官清廉,这都是他的长处,可为国选才,不能守残抱缺,要晓得人无完人,取其长避其短的道理。”
温彦博连连点头,皇莆无逸是他举荐的,自然要负有责任,而且皇莆无逸的行事做派,未必得皇帝心意,这是有所预料的事情。
皇帝用人看似随心所欲,实则眼光精道,虑有长远,往往会于平常处显神奇,比如说那远在姑臧的凉州总管范文进,他怎么都想不通,皇帝当年是如何在众人当中选中的此人。
当时看那人也只平平常常,可去到西北就掀起了滔天风浪,温彦博自问也没那么大的本事。
再就是云定兴,那样一个惫懒之人,受众人唾弃,可皇帝不但用了他,还用的很好,其人在工部尚书位上,还真就挑不出太多的毛病,更在大军渡河时立下殊功。
皇帝的用人之道,与皇莆无逸信守的那些条条框框大不一样,皇莆无逸自然难以让皇帝满意。
“皇莆仁俭既然难称其职,不如另调他位,再选贤能之人任之,岂不是好?”
温彦博想来想去,他一个尚书右仆射政务堆积如山,还要看顾吏部诸事,不如干脆将皇莆无逸给换了,顺便也能免了他举荐失措的后患。
你瞧瞧,温彦博也非完人,做事难免有其私心的。
李破摆了摆手笑道:“让你盯着一些,可不是说皇莆尚书有何过错,如今朝局还不算稳当,应该重用像皇莆尚书一般廉能为忠的臣子,可正朝纲,亦可安人心。
你看朕什么时候以个人喜好来用人了?”
温彦博一下就后悔了,紧着低下头用手揪了几下胡子,来缓解自己的尴尬,他刚才说的话是真多余,枉做小人不说,还一下被皇帝捞住了尾巴,并狠狠拽了一下。
对温彦博,李破有着极大的耐心和宽容,稍稍教训了一句便换了话题,“和往年一样,今年战事在即,尚书省要知道孰轻孰重,除了耕种之事外,兵部乃重中之重,其余能缓的就缓一缓。
朕有预感,今年一战过后,明年局面将大有不同……封伦前些时跟我说,天下疲敝尽显,一两年之内或可扫平诸侯,还天下人一个清净,我尽管不太相信,可今年各处传来之消息……”
说到这里,他摇头失笑一声,一种天命在我的感觉萦绕心头久久不散,可他却是一个坚定的无神论者。
作为尚书右仆射,温彦博也有自己的看法,他没那么乐观,但和以往一样,他对大唐……嗯,倒不如说是对皇帝有着无比坚定的信心。
“至尊尽可放心,这些年来年年皆有战事,臣等早已习以为常,断不会误了大事……只盼天下能尽早归于一统,百姓们安居乐业,臣等亦可安享富贵矣。”
李破哈哈一笑,“朕倒也想安享富贵呢……唉,往年战事皆在军前,这一次怕是坐观众人争功了,总有些按捺不住的样子,还真是劳碌命啊……”
他这话可把温彦博吓了一跳,抬头紧着看了看皇帝的脸色,再琢磨了一下话茬,这才又安心下来。
皇帝和汉王可就不一样了,汉王坐镇军前可以振奋军心,皇帝到了军前多数要给将军们添乱……御驾亲征的皇帝没几个有好下场的,比如说杨广……
即便放松下来,他还是得劝两句,“至尊万金之躯,不敢再临矢石,汉祖有白登之围,杨广怯于辽东,此皆前车之鉴,至尊可千万莫要忘记。”
你说话可真不中听,我也只是开个玩笑……汉高祖也就罢了,俺还去白登山凭吊过他,杨广那厮荒唐狂悖,怎好拿来相比?
莫不是刚才说你两句,就拿这话来堵我?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