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4.第464章 决战(一)
作者:河边草 更新:2022-07-07 17:28
最快更新北雄最新章节!
唐武德二年五月末的这一天,并州南部下起了小雨。
不管对于骑兵还是步兵,这都是一个比较糟糕的天气。
当然,这也说明天时对晋地的战事而言影响并不大。
这本应该是个普普通通的日子,可因为战事的缘故,这一天变得重要了起来,而在这一天进行的战事无疑也是足以记入史册的一战。
清晨,雨意朦胧,和前两日不同,薛万彻早早便率部出现在唐军左近,唐军照常拔营而起,因为晚间掘成的沟壕还在,唐军不需太过防备,顺序前行。
而这一次,薛万彻部却不同以往,直接随在唐军身侧,快速向北靠近唐军前军。
这让唐军前军紧张了一下,至今为止,唐军主力部分还没受到敌军袭扰,而这一天的开头儿,好像就与前两日不同了起来。
唐军前军各部比起后军来,皆颇为精锐,又有前车之鉴,倒也没什么慌乱,甚至没有像后军那般专门停下来就地防御。
成群的弓箭手藏在侧翼盾牌之后,持弓搭箭,静待敌军上前。
数千骑兵,分成数队,在唐军右翼策马而行,好像监视唐军一般,与唐军遥遥相隔,却并不上前邀战。
行军到了这里,李神通也有些坐不住了。
并州一战,从夺下雀鼠谷,大军进入介休空城之后,就变得有些诡异了起来。
至今为止,除了这数千骑兵外,敌军主力一直未曾现身,派出去的斥候折损八九,回来的也没探查到什么有用的敌情。
战局之古怪实是前所未见,若非他确信在平遥应该能遭遇敌军主力,并将与之一战的话,不然这样有点摸不清敌人虚实的战事,即便有诏书催促,他也不会让大军就这么暴露在野外才对。
实际上,以李神通那点从长安县起兵当中得来的作战经验,是很难应付这样大规模的战役的,他觉着战局诡异才属正常。
就像他的对手李破,在努力抢占战事先机的同时,也在不停的调整他的作战计划,其实这也是经验不足的一种表现。
只不过李破经历的战事太多了,相比之下,他要比李神通从容的多,也能够在关键时刻,很好的扬长避短。
依靠骑兵之利屏蔽战场,并诱敌进入有利于自己的战场之中,就是这种经验优势的体现。
而他对战争的嗅觉从来都非常敏锐,一旦察觉自己过于谨慎,反而对战事不利,便立即率兵南来。
他的临战决断,也补足了一些经验上的缺失。
相比之下,李神通就不成了,受到很多掣肘不说,在作战经验上,也差了李破不知多少。
像他军中在河南战场上冲杀出来的降将们,都要比这位大军主帅来的经验丰富的多。
而到了这一天,唐军离开介休已逾五十里,李神通有些不安,却还在想着率军前行,而没有从敌军反常的举动中感觉到危险的来临,也只能说他的作战经验真的很少。
此时,李神通将他的帅旗稍稍偏移至右侧,以求稳定军心之余,也想亲眼看一看并代骑兵到底是什么模样。
他的不安只能藏在心里,面上则镇定如恒,有条不紊的发下军令,努力掌握着大军的行进速度。
到了午时,在细雨当中,唐军停下来进食。
二十多万人铺开在方圆十数里的范围之内,唐军士卒们一边咒骂着该死的天气以及那些该死的敌人,一边咀嚼着干硬的粟米饭,打算享受一点难得安静而又勉强算得上幸福的时光。
而各部将领们则在想着什么时候才能看得见平遥城,缓慢的行军速度以及各种繁杂的军务一直在折磨着他们的精神,一条条的军令传下来,却都大同小异,让他们严阵以待。
他娘的就不能有点新花样?大家大老远的赶来,难道就是为了向北赶路来的?
实际上,到了这个时候,军中将领们的怨气都在积蓄当中,他们不怕有战事,他们其实怕的是看不到多少敌军的身影,却总觉着随时能碰到敌军主力的这种紧迫感。
这是步军长途行军几乎必然会遇到的问题,没什么奇怪之处,只要有着明确的战略目标,那么这种怨气到时候自然而然便也消散了。
重要的是,唐军各部来自不同的地方,唐军的凝聚力也远不如当初李渊任职太原留守的时候,也就是说,晋地的人们对李唐现在缺乏基本的认同感。
这种情绪夹杂在怨气当中,只等待合适的时机爆发出来而已。
而李神通的不安,更多的也正是来源于此,而非是来自于强敌身上。
可这还算是大军行军途中,颇为平静的一段时光。
可他们的敌人选择的进攻时间也正是此时。
唐军上下也就只吃了几口,苍凉的号角声在远方响起,接着便有号角声在唐军侧翼回应。
声音还在旷野中回荡,唐军侧翼的敌军骑兵,努力咽下最后一块肉干儿,纷纷翻身上马呼哨连连间,猝然便发起了今天的第一次进攻。
相应的,唐军也骚动了起来……
金戈铁马,一瞬间细雨霏霏的夏日已是远去,天地之间,杀气充盈。
并代骑兵纵马而来,变幻着队形,张弓搭箭,密密麻麻的箭矢随之升上天空,随着细雨落下,唐军立即还以颜色,箭矢往来,战士惨叫着倒地,战马在哀鸣声中翻滚于泥水之间。
鲜血混合着雨水,在地面上开始肆意流淌。
“禀报总管,东北方向有敌军约五千骑,看旗号,领军的姓刘……”
李神通在听到这样的禀报的时候,漫山遍野的骑兵已和唐军前驱接战。
上万的骑兵……李神通第一个念头就是终于见到敌军骑军主力了,这个判断自然是来自于姜宝谊的叙说,也比较符合李神通等人的判断。
在唐军将领的认知当中,上万的骑兵出现在并代两州军中应该是敌人的极限了,要知道,西北薛举贼军声势浩大,又得突厥之助,也只一万多的骑兵可用。
当年的大贼白瑜娑,麾下号称数十万兵马,又占据了凉州牧场,麾下骑兵也只两三万人,却已是横行西北,无人可制了。
李神通紧张了起来,中军开始不断向侧翼缓慢移动,增援侧翼的军令在不断发出。
马蹄声隔着无数军旅也清晰可闻,地面也一直在轻微的震颤,远方的天空中,箭矢不停的在往来,隐隐的喊杀声同样在耳际回荡。
这是决战的时刻来到了吗?从李神通往下,估计都有着这样的念头儿。
李神通还很镇定,在听闻敌军并无重骑之后,他就从容了许多,并随之传令给后军的李孝基,令他原地驻守,无令不得妄动。
在听得阵前禀报,敌军只在外围骚扰,并无冲阵之举的时候,李神通除了略微送了一口气之外,微微还夹杂了些遗憾,此时敌军若是冲阵,应该能趁机杀伤敌军骑军,一举断李破一臂才对。
此时李神通也却并无多少欣喜之意,反而皱起了眉头。
对于并代边军将领他并不怎么熟悉,可一些名字他还是听说过的,毕竟晋阳并非铁板一块,一些家族和李唐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这一万骑军,旗号不少,可将旗只有两位,一个应该是刘敬升了,一个应该是薛万彻或者是薛万均。
这两个人竟然各统五千骑兵,那么其他诸如尉迟恭,步群,罗士信等人在哪儿?
难道还是袭扰?上万的骑兵啊,李破小儿倒还真下本钱……
想到这里,李神通冷哼了一声,阻我大军向前,看上去又无决战之意,难道是想我不战而退?气虚胆弱至此……和他之前的预测,当真的不谋而合。
李破小儿已然胆怯,若能寻见其大军主力,定能一战擒之……
那么接下来,李神通传下的军令就好理解了,让众军各部不得慌张,听令行事,又令左翼徐世勣部沿河而上,增援前军,令心腹部将王灵举率部增援右翼。
其实还是老一套,以不变应万变而已。
可以说,这万余骑兵并没有让李神通感到太多的威胁,没有重骑相随,冲不动他十余万大军组成的军阵。
这样的思维源于大隋遗留下来的旧有军事理念,不必多说,而李神通其实是高估了麾下唐军的战斗力,一万百战骑兵,发了狠的话,就算冲不动唐军军阵,也足以让唐军寸步难移了。
这是一支成规模的,又有着边军善战血统的骑兵,当今天下能比得上他们的,已不多见。
若非大军另有所图,光这一万骑兵,就能让唐军无可奈何,当年在河北与窦建德部相持,他们就曾让窦建德数十万大军裹足不前,如今也不过是重演一遍当年故事而已。
可以说,现在李破羽翼已丰,北来唐军正是碰到了一块非常坚硬的石头上,自己却还一无所知呢。
在此时,李破率步军也已进至唐军前方不足三十里处。
而从天空望下去,一支庞大的骑兵军旅,已经缓缓移动至离唐军不足二十里外……
(月票月票)
唐武德二年五月末的这一天,并州南部下起了小雨。
不管对于骑兵还是步兵,这都是一个比较糟糕的天气。
当然,这也说明天时对晋地的战事而言影响并不大。
这本应该是个普普通通的日子,可因为战事的缘故,这一天变得重要了起来,而在这一天进行的战事无疑也是足以记入史册的一战。
清晨,雨意朦胧,和前两日不同,薛万彻早早便率部出现在唐军左近,唐军照常拔营而起,因为晚间掘成的沟壕还在,唐军不需太过防备,顺序前行。
而这一次,薛万彻部却不同以往,直接随在唐军身侧,快速向北靠近唐军前军。
这让唐军前军紧张了一下,至今为止,唐军主力部分还没受到敌军袭扰,而这一天的开头儿,好像就与前两日不同了起来。
唐军前军各部比起后军来,皆颇为精锐,又有前车之鉴,倒也没什么慌乱,甚至没有像后军那般专门停下来就地防御。
成群的弓箭手藏在侧翼盾牌之后,持弓搭箭,静待敌军上前。
数千骑兵,分成数队,在唐军右翼策马而行,好像监视唐军一般,与唐军遥遥相隔,却并不上前邀战。
行军到了这里,李神通也有些坐不住了。
并州一战,从夺下雀鼠谷,大军进入介休空城之后,就变得有些诡异了起来。
至今为止,除了这数千骑兵外,敌军主力一直未曾现身,派出去的斥候折损八九,回来的也没探查到什么有用的敌情。
战局之古怪实是前所未见,若非他确信在平遥应该能遭遇敌军主力,并将与之一战的话,不然这样有点摸不清敌人虚实的战事,即便有诏书催促,他也不会让大军就这么暴露在野外才对。
实际上,以李神通那点从长安县起兵当中得来的作战经验,是很难应付这样大规模的战役的,他觉着战局诡异才属正常。
就像他的对手李破,在努力抢占战事先机的同时,也在不停的调整他的作战计划,其实这也是经验不足的一种表现。
只不过李破经历的战事太多了,相比之下,他要比李神通从容的多,也能够在关键时刻,很好的扬长避短。
依靠骑兵之利屏蔽战场,并诱敌进入有利于自己的战场之中,就是这种经验优势的体现。
而他对战争的嗅觉从来都非常敏锐,一旦察觉自己过于谨慎,反而对战事不利,便立即率兵南来。
他的临战决断,也补足了一些经验上的缺失。
相比之下,李神通就不成了,受到很多掣肘不说,在作战经验上,也差了李破不知多少。
像他军中在河南战场上冲杀出来的降将们,都要比这位大军主帅来的经验丰富的多。
而到了这一天,唐军离开介休已逾五十里,李神通有些不安,却还在想着率军前行,而没有从敌军反常的举动中感觉到危险的来临,也只能说他的作战经验真的很少。
此时,李神通将他的帅旗稍稍偏移至右侧,以求稳定军心之余,也想亲眼看一看并代骑兵到底是什么模样。
他的不安只能藏在心里,面上则镇定如恒,有条不紊的发下军令,努力掌握着大军的行进速度。
到了午时,在细雨当中,唐军停下来进食。
二十多万人铺开在方圆十数里的范围之内,唐军士卒们一边咒骂着该死的天气以及那些该死的敌人,一边咀嚼着干硬的粟米饭,打算享受一点难得安静而又勉强算得上幸福的时光。
而各部将领们则在想着什么时候才能看得见平遥城,缓慢的行军速度以及各种繁杂的军务一直在折磨着他们的精神,一条条的军令传下来,却都大同小异,让他们严阵以待。
他娘的就不能有点新花样?大家大老远的赶来,难道就是为了向北赶路来的?
实际上,到了这个时候,军中将领们的怨气都在积蓄当中,他们不怕有战事,他们其实怕的是看不到多少敌军的身影,却总觉着随时能碰到敌军主力的这种紧迫感。
这是步军长途行军几乎必然会遇到的问题,没什么奇怪之处,只要有着明确的战略目标,那么这种怨气到时候自然而然便也消散了。
重要的是,唐军各部来自不同的地方,唐军的凝聚力也远不如当初李渊任职太原留守的时候,也就是说,晋地的人们对李唐现在缺乏基本的认同感。
这种情绪夹杂在怨气当中,只等待合适的时机爆发出来而已。
而李神通的不安,更多的也正是来源于此,而非是来自于强敌身上。
可这还算是大军行军途中,颇为平静的一段时光。
可他们的敌人选择的进攻时间也正是此时。
唐军上下也就只吃了几口,苍凉的号角声在远方响起,接着便有号角声在唐军侧翼回应。
声音还在旷野中回荡,唐军侧翼的敌军骑兵,努力咽下最后一块肉干儿,纷纷翻身上马呼哨连连间,猝然便发起了今天的第一次进攻。
相应的,唐军也骚动了起来……
金戈铁马,一瞬间细雨霏霏的夏日已是远去,天地之间,杀气充盈。
并代骑兵纵马而来,变幻着队形,张弓搭箭,密密麻麻的箭矢随之升上天空,随着细雨落下,唐军立即还以颜色,箭矢往来,战士惨叫着倒地,战马在哀鸣声中翻滚于泥水之间。
鲜血混合着雨水,在地面上开始肆意流淌。
“禀报总管,东北方向有敌军约五千骑,看旗号,领军的姓刘……”
李神通在听到这样的禀报的时候,漫山遍野的骑兵已和唐军前驱接战。
上万的骑兵……李神通第一个念头就是终于见到敌军骑军主力了,这个判断自然是来自于姜宝谊的叙说,也比较符合李神通等人的判断。
在唐军将领的认知当中,上万的骑兵出现在并代两州军中应该是敌人的极限了,要知道,西北薛举贼军声势浩大,又得突厥之助,也只一万多的骑兵可用。
当年的大贼白瑜娑,麾下号称数十万兵马,又占据了凉州牧场,麾下骑兵也只两三万人,却已是横行西北,无人可制了。
李神通紧张了起来,中军开始不断向侧翼缓慢移动,增援侧翼的军令在不断发出。
马蹄声隔着无数军旅也清晰可闻,地面也一直在轻微的震颤,远方的天空中,箭矢不停的在往来,隐隐的喊杀声同样在耳际回荡。
这是决战的时刻来到了吗?从李神通往下,估计都有着这样的念头儿。
李神通还很镇定,在听闻敌军并无重骑之后,他就从容了许多,并随之传令给后军的李孝基,令他原地驻守,无令不得妄动。
在听得阵前禀报,敌军只在外围骚扰,并无冲阵之举的时候,李神通除了略微送了一口气之外,微微还夹杂了些遗憾,此时敌军若是冲阵,应该能趁机杀伤敌军骑军,一举断李破一臂才对。
此时李神通也却并无多少欣喜之意,反而皱起了眉头。
对于并代边军将领他并不怎么熟悉,可一些名字他还是听说过的,毕竟晋阳并非铁板一块,一些家族和李唐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这一万骑军,旗号不少,可将旗只有两位,一个应该是刘敬升了,一个应该是薛万彻或者是薛万均。
这两个人竟然各统五千骑兵,那么其他诸如尉迟恭,步群,罗士信等人在哪儿?
难道还是袭扰?上万的骑兵啊,李破小儿倒还真下本钱……
想到这里,李神通冷哼了一声,阻我大军向前,看上去又无决战之意,难道是想我不战而退?气虚胆弱至此……和他之前的预测,当真的不谋而合。
李破小儿已然胆怯,若能寻见其大军主力,定能一战擒之……
那么接下来,李神通传下的军令就好理解了,让众军各部不得慌张,听令行事,又令左翼徐世勣部沿河而上,增援前军,令心腹部将王灵举率部增援右翼。
其实还是老一套,以不变应万变而已。
可以说,这万余骑兵并没有让李神通感到太多的威胁,没有重骑相随,冲不动他十余万大军组成的军阵。
这样的思维源于大隋遗留下来的旧有军事理念,不必多说,而李神通其实是高估了麾下唐军的战斗力,一万百战骑兵,发了狠的话,就算冲不动唐军军阵,也足以让唐军寸步难移了。
这是一支成规模的,又有着边军善战血统的骑兵,当今天下能比得上他们的,已不多见。
若非大军另有所图,光这一万骑兵,就能让唐军无可奈何,当年在河北与窦建德部相持,他们就曾让窦建德数十万大军裹足不前,如今也不过是重演一遍当年故事而已。
可以说,现在李破羽翼已丰,北来唐军正是碰到了一块非常坚硬的石头上,自己却还一无所知呢。
在此时,李破率步军也已进至唐军前方不足三十里处。
而从天空望下去,一支庞大的骑兵军旅,已经缓缓移动至离唐军不足二十里外……
(月票月票)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