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 读书读傻了
作者:我喜欢的猪头 更新:2021-12-12 15:51
或许已经有过一次离开应天府的经历,所以朱雄英对于这一次的离开应天府,他并没有什么舍不得。至于说老朱和大朱会有一些舍不得,只是也没有办法。
孩子长大了不说,主要是北平的事情实在是太重要了,他们也不放心其他人。
朱雄英骑着马,一路颠簸什么的,对于他来说并不重要。老朱和大朱对于这一次朱雄英去北平,也没有什么具体的交待。在他们看来,这就是给朱雄英的一次历练。
他们相信朱雄英有分寸,可以处理好北平的事情。
至于说朱雄英就算犯了错也不要紧,他们自信可以给朱雄英兜底。朱雄英犯了错也不叫个事,可以在这样的错误当中得到提升、总结经验。至于说犯了错,板子肯定也是打不到朱雄英身上,到那时挨罚的就是其他人了。
如果朱雄英立了功、出了成绩,那自然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到时候文武百官必须歌功颂德。总之朱雄英,基本上是属于立于不败之地的,这一点朱雄英自己也有这样的认知。
风尘仆仆的朱雄英刚回到福隆宫,只是简单的休息,立刻召见文武百官。
这是属于他的小朝廷,这是属于他的小班底。这些人能不能在这段时间锻炼出来,这就是另外一回事了,但是这些人现在绝对得到了很多文武、勋贵羡慕不已的机会。
皇太子的地位稳固,皇太孙的地位也是无比稳固的,大家都是聪明人。
朱雄英坐在主座,笑着对傅友德说道,“颖国公,皇爷爷有令,驸马都尉不日就要启程。颖国公也该一家团圆了,这值得道声贺。”
傅友德连忙谢皇恩,他的大儿子傅忠尚公主,只不过傅忠的妻子、朱雄英的九姑姑寿春公主前年就过世了,享年十八岁。
朱雄英随即一副自家人的样子,“九姑姑早逝,这是谁也不想看到的事情。驸马都尉,也该考虑续弦了。颖国公,可有满意的人选?”
傅友德自然连忙称不敢,儿子当了驸马,很多的时候也就失去了自由。而且在大明朝,驸马这个职业算不上是高危职业,有些驸马也是手握大权的。只是儿媳妇才刚刚过世没多久,傅友德还真的不敢让他的大儿子考虑续弦。
但是要说他的心里不着急那肯定是假的,大儿子现在算起来是没有妻子的。二子过继了,老三现在跟在皇太孙身边也没有婚假。至于老四,当年征战云南的时候战死。
朱雄英笑着宽慰,“颖国公,姑姑已然过世,她想来也是希望驸马都尉过的开心。这样吧,过几日我再寻人问问,信国公幼女年岁倒也合适。若是颖国公不嫌她是庶出,本宫就做个媒吧。”
傅友德赶紧跪下,这个时候哪有什么资格去挑剔,只有谢恩的份。
虽然汤和已经告老还乡了,只是作为军方大佬,汤和的地位还是很惊人的。汤和的幼女是庶出不假,可是傅忠是续弦,这个时候也必须要考虑皇家的感受,这也是傅忠现在一直不敢娶妻的原因。
贵族、皇家,很多的时候婚假真的没有自主权,很多人也都有着这样的觉悟。
简单的拉拉家常也就足够了,朱雄英现在更加关心的是一系列的工作。
傅友德和徐允恭仔细汇报了练兵、蒙古人的动向,也说了高丽的一些事情。这就是他们的主要任务,他们也都猜到新的一年,估计是要小范围的动兵。
陈瑄作为代表,赶紧说了疏通大运河的事情。这个事情本来是常茂该做的,但是常茂在津门卫坐镇,这一次也就没有回到北平了。这也就是常茂底气足,别人是一门心思的想要在皇太孙面前表现自己,但是常茂不用。
茹瑺、李景隆等人其实也是在坐镇津门卫,这一次就是李景隆在汇报着建造津门卫、漕运中转等等一系列工作,他还是很想要在朱雄英面前表现自己的。
其实李景隆也很奇怪,这么些年来,他能够感觉到皇太孙待他还算亲近。可是他也能够感觉到,感觉到皇太孙待他若即若离,似乎就是很难成为皇太孙真正信任的人。
这让李景隆有些担心,他的父亲李文忠,那可是皇帝最信任的外戚。可是到了他这里,很难成为皇太孙依仗的外戚,压力自然也就大了起来。
常茂那个二世祖,因为是皇太孙的舅舅,一直有恃无恐,无才无德也受信任。
徐允恭就不用说了,中山王的嫡子,年轻才俊当中的佼佼者。再加上马上就要成为皇太孙的大舅子,徐允恭受重用的趋势也是越来越明显了。
李景隆着急的时候,黄子澄也很着急,他现在的官身是太常寺太乐博士,主要任务是管祭祀方面的。算起来是和包括大理寺、光禄寺、太仆寺、鸿胪寺并称‘五寺’。
只是黄子澄明白,他并不受重用,卓敬更受朱雄英的重用。更何况茹瑺,这是黄子澄和卓敬暂时都难以逾越过的大山,那才是皇太孙的肱骨心腹。
没办法,谁让茹瑺早早的就入太孙宫,是太孙伴读呢,起点就高的惊人。
就在这个时候,傅友德说道,“臣启奏,殿下所需五千俘虏已经尽皆送到。周王世子已派人送来信,剩下五千俘虏,开春之日便压往北平。”
黄子澄激动了,立刻站起来说道,“臣有本奏!”
朱雄英微微点头,说道,“说吧。”
黄子澄觉得这是机会,他需要把握住机会,避免皇太孙误入歧途,“殿下,我皇明如今定鼎天下,当施仁政。异族蛮夷不懂教化……”
朱雄英一下子明白了,这个黄子澄就算读书读傻了的类型,这个理想主义者就是一门心思的想着按照圣人教化来治理天下。有着那么一些建议,真的是谁听了谁是傻子。
朱雄英乐了,讽刺道,“哦?依你之言,本宫该厚待那些俘虏。给你们田地、让他们吃饱穿暖,要让他们识教化。王化之道,才是本宫该施的?”
黄子澄似乎听不懂一般,说道,“我大明以礼仪立邦,以德化服人,何曾暴虐欺人,何曾恃强凌弱?如今我大明业已定鼎天下,妄动刀兵……”
朱雄英脸色一板,呵斥道,“黄爱卿,你是读书人,就该多读书。你说的那套,前宋的士大夫们都喜欢。那你来告诉咱,文天祥、张世杰、陆秀夫这些人,咱是该敬。咱不说其他,就说这文治,文治到靖康,还是文治到崖山?”
朱雄英毫不客气,继续说道,“且回去好好读读圣人之言,不要只是想着‘仁’。本宫记得,儒家的确是以仁为核心,但却不是教人盲目的仁,更不是教人愚善!”
黄子澄吓了一大跳,他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说错了什么,才会让皇太孙暴怒。
更何况他此前早就听说过,知道皇太孙不喜儒生。只是不要说皇太孙了,就算是太子、皇帝,面对全天下的读书人,有些时候也没有太多的办法。
只是现在看起来,皇太孙亲近的是公羊派?
九世犹可以复仇乎?虽百世可也!
朱雄英可不管黄子澄在想些什么,一些仁、一些善,朱雄英觉得蛮夷是不懂的。所谓的王化、德政,朱雄英觉得那也就是一些儒生们理想主义的幻想、不切实际。
黄子澄这样的人可以用,他还是有些才华的。但是这样的人,绝对不能重要,更不能成为智囊。因为这样的人,真的是读书读傻了!
孩子长大了不说,主要是北平的事情实在是太重要了,他们也不放心其他人。
朱雄英骑着马,一路颠簸什么的,对于他来说并不重要。老朱和大朱对于这一次朱雄英去北平,也没有什么具体的交待。在他们看来,这就是给朱雄英的一次历练。
他们相信朱雄英有分寸,可以处理好北平的事情。
至于说朱雄英就算犯了错也不要紧,他们自信可以给朱雄英兜底。朱雄英犯了错也不叫个事,可以在这样的错误当中得到提升、总结经验。至于说犯了错,板子肯定也是打不到朱雄英身上,到那时挨罚的就是其他人了。
如果朱雄英立了功、出了成绩,那自然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到时候文武百官必须歌功颂德。总之朱雄英,基本上是属于立于不败之地的,这一点朱雄英自己也有这样的认知。
风尘仆仆的朱雄英刚回到福隆宫,只是简单的休息,立刻召见文武百官。
这是属于他的小朝廷,这是属于他的小班底。这些人能不能在这段时间锻炼出来,这就是另外一回事了,但是这些人现在绝对得到了很多文武、勋贵羡慕不已的机会。
皇太子的地位稳固,皇太孙的地位也是无比稳固的,大家都是聪明人。
朱雄英坐在主座,笑着对傅友德说道,“颖国公,皇爷爷有令,驸马都尉不日就要启程。颖国公也该一家团圆了,这值得道声贺。”
傅友德连忙谢皇恩,他的大儿子傅忠尚公主,只不过傅忠的妻子、朱雄英的九姑姑寿春公主前年就过世了,享年十八岁。
朱雄英随即一副自家人的样子,“九姑姑早逝,这是谁也不想看到的事情。驸马都尉,也该考虑续弦了。颖国公,可有满意的人选?”
傅友德自然连忙称不敢,儿子当了驸马,很多的时候也就失去了自由。而且在大明朝,驸马这个职业算不上是高危职业,有些驸马也是手握大权的。只是儿媳妇才刚刚过世没多久,傅友德还真的不敢让他的大儿子考虑续弦。
但是要说他的心里不着急那肯定是假的,大儿子现在算起来是没有妻子的。二子过继了,老三现在跟在皇太孙身边也没有婚假。至于老四,当年征战云南的时候战死。
朱雄英笑着宽慰,“颖国公,姑姑已然过世,她想来也是希望驸马都尉过的开心。这样吧,过几日我再寻人问问,信国公幼女年岁倒也合适。若是颖国公不嫌她是庶出,本宫就做个媒吧。”
傅友德赶紧跪下,这个时候哪有什么资格去挑剔,只有谢恩的份。
虽然汤和已经告老还乡了,只是作为军方大佬,汤和的地位还是很惊人的。汤和的幼女是庶出不假,可是傅忠是续弦,这个时候也必须要考虑皇家的感受,这也是傅忠现在一直不敢娶妻的原因。
贵族、皇家,很多的时候婚假真的没有自主权,很多人也都有着这样的觉悟。
简单的拉拉家常也就足够了,朱雄英现在更加关心的是一系列的工作。
傅友德和徐允恭仔细汇报了练兵、蒙古人的动向,也说了高丽的一些事情。这就是他们的主要任务,他们也都猜到新的一年,估计是要小范围的动兵。
陈瑄作为代表,赶紧说了疏通大运河的事情。这个事情本来是常茂该做的,但是常茂在津门卫坐镇,这一次也就没有回到北平了。这也就是常茂底气足,别人是一门心思的想要在皇太孙面前表现自己,但是常茂不用。
茹瑺、李景隆等人其实也是在坐镇津门卫,这一次就是李景隆在汇报着建造津门卫、漕运中转等等一系列工作,他还是很想要在朱雄英面前表现自己的。
其实李景隆也很奇怪,这么些年来,他能够感觉到皇太孙待他还算亲近。可是他也能够感觉到,感觉到皇太孙待他若即若离,似乎就是很难成为皇太孙真正信任的人。
这让李景隆有些担心,他的父亲李文忠,那可是皇帝最信任的外戚。可是到了他这里,很难成为皇太孙依仗的外戚,压力自然也就大了起来。
常茂那个二世祖,因为是皇太孙的舅舅,一直有恃无恐,无才无德也受信任。
徐允恭就不用说了,中山王的嫡子,年轻才俊当中的佼佼者。再加上马上就要成为皇太孙的大舅子,徐允恭受重用的趋势也是越来越明显了。
李景隆着急的时候,黄子澄也很着急,他现在的官身是太常寺太乐博士,主要任务是管祭祀方面的。算起来是和包括大理寺、光禄寺、太仆寺、鸿胪寺并称‘五寺’。
只是黄子澄明白,他并不受重用,卓敬更受朱雄英的重用。更何况茹瑺,这是黄子澄和卓敬暂时都难以逾越过的大山,那才是皇太孙的肱骨心腹。
没办法,谁让茹瑺早早的就入太孙宫,是太孙伴读呢,起点就高的惊人。
就在这个时候,傅友德说道,“臣启奏,殿下所需五千俘虏已经尽皆送到。周王世子已派人送来信,剩下五千俘虏,开春之日便压往北平。”
黄子澄激动了,立刻站起来说道,“臣有本奏!”
朱雄英微微点头,说道,“说吧。”
黄子澄觉得这是机会,他需要把握住机会,避免皇太孙误入歧途,“殿下,我皇明如今定鼎天下,当施仁政。异族蛮夷不懂教化……”
朱雄英一下子明白了,这个黄子澄就算读书读傻了的类型,这个理想主义者就是一门心思的想着按照圣人教化来治理天下。有着那么一些建议,真的是谁听了谁是傻子。
朱雄英乐了,讽刺道,“哦?依你之言,本宫该厚待那些俘虏。给你们田地、让他们吃饱穿暖,要让他们识教化。王化之道,才是本宫该施的?”
黄子澄似乎听不懂一般,说道,“我大明以礼仪立邦,以德化服人,何曾暴虐欺人,何曾恃强凌弱?如今我大明业已定鼎天下,妄动刀兵……”
朱雄英脸色一板,呵斥道,“黄爱卿,你是读书人,就该多读书。你说的那套,前宋的士大夫们都喜欢。那你来告诉咱,文天祥、张世杰、陆秀夫这些人,咱是该敬。咱不说其他,就说这文治,文治到靖康,还是文治到崖山?”
朱雄英毫不客气,继续说道,“且回去好好读读圣人之言,不要只是想着‘仁’。本宫记得,儒家的确是以仁为核心,但却不是教人盲目的仁,更不是教人愚善!”
黄子澄吓了一大跳,他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说错了什么,才会让皇太孙暴怒。
更何况他此前早就听说过,知道皇太孙不喜儒生。只是不要说皇太孙了,就算是太子、皇帝,面对全天下的读书人,有些时候也没有太多的办法。
只是现在看起来,皇太孙亲近的是公羊派?
九世犹可以复仇乎?虽百世可也!
朱雄英可不管黄子澄在想些什么,一些仁、一些善,朱雄英觉得蛮夷是不懂的。所谓的王化、德政,朱雄英觉得那也就是一些儒生们理想主义的幻想、不切实际。
黄子澄这样的人可以用,他还是有些才华的。但是这样的人,绝对不能重要,更不能成为智囊。因为这样的人,真的是读书读傻了!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