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税收
作者:君子寡言 更新:2021-12-11 14:01
同时从现在开始严查所有过境税费保证商品流通,就是之前过境各州的费用全部取消,而且还是由兵部稽查,皇命传达所到地,如有违反就地处决!
李承乾对此可是下了狠手。
别说是现在,就是一千四百年后还有的地方乱收费,还有车匪路霸。
去你娘的,见着一个宰一个,看谁还敢当车匪路霸!
李靖和李勣对视一眼,昨天还考虑着十六路藩王被灭了,接下来继续扫荡的同时,是不是要将大军调回来,今天陛下就甩出这个,看来并非是冲动,而是早有想法。
李承乾还真是这么想的。
本地人执行这个不见得好使,那么就非本地的军兵执行吧。而且现在许多当地官员牵扯到反叛,都在实行军管,恰好执行这一项政策。最多只是考虑留下多少人,需要返回多少人收粮食。
所有商业收一成商税,朝臣们是不愿意,但醉仙阁都自己主动缴纳一成税俩月了,况且现在军队执行,又是皇帝威势最盛的时候,想反对也不敢。
这也是李承乾这个时候抛出这项政策的用意。
至于个税很简单,一月一贯以下不纳税,超过一贯部分收百分之三,超过十贯部分收百分之五,五十贯以上收一成,超过百贯收两成。
唐俭看到这里只觉得眼前发黑,这些都是户部的事儿,都是户部的!
得累死我啊!
如果其他人知道唐俭的想法肯定吐血,这是权力啊!这是钱啊!
第三项是基础建设。
今年内修通长安到洛阳,宽十丈水泥路路。明年开始,沿着大运河重新修缮御道,并且重新修缮长安至西域,以及长安至灵州,长安至北都太原的御道,御道标准为宽十丈。所有御道于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
第四项是关于盐铁专卖。从开元二年起,盐铁价从现在的一斤一百文调整到一斤三十文。开元三年二十文,开元四年十文。同时,从现在开始到开元二年年初,逐步关停所有小作坊,由户部统一生产。私自携带盐铁出大唐超出正常所需者,一律斩首。
同时,开元二年年初,正式对大唐以外出售食盐,一斤一百文。即使以后国内降到十文,对外也是一百文,你自己来取货。
第五项是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
至五年计划结束,实现老有所依少有所养,实现普及文化,计划内二十岁以内人群基本认识《百家姓》《三字经》和《千字文》。
孙传文念完后退回,朝堂内鸦雀无声。
实在是动静太大,而且事务太多。但他们也无法反对,因为这些内容基本上都是奔着李承乾那讨伐诏书所说的五年承诺去的。五年内完不成承诺他是要退位的,谁敢否定这一决策?
李承乾站起身从后侧走出太极殿,没有什么有事早奏无事退朝,孙传文下了御台到武将那里:“卫国公卢国公樊国公褒国公英国公,五位国公请到这边来。啊,中午就不用回去了,奴婢估摸着时间会比较长。”
五人起身随着孙传文到御书房,李承乾指指面前的座椅:“自己坐,自己倒茶,自己看。”
每个座位前都有一本小册子。
“陛下,老程我不认字啊。”程咬金苦着脸。
李承乾无奈的咧下嘴:“孙传文,还有没有嘴严的内侍?”
“陛下是要念给卢国公?”褒国公段瓒笑着说,“还是臣来吧,想着应该是关于军队的,保密最重要。”
这里褒国公段瓒最年轻,才二十几岁,算是小辈。
李承乾之前有事很少叫段瓒,但是这一次江陵段志感之死确实让他感触很多,段志感的追封还需要等到战争彻底结束,但段瓒是段志感的侄儿,需要有所表示。
段志感这个人不算是传统意义的英雄,因为他没有死守江陵以身殉国。但他却从将军的身份,从平叛大局出发带领守军冲出江陵顺利退往长林,随后自己带着十几个亲卫半途截杀李元则手下大将,让对方夜袭襄阳时因手下没有大将出现失误,这才保住了襄阳。可以说这个人死的不是轰轰烈烈,但真的让人佩服。李承乾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也是唏嘘不已。
李承乾笑道:“也好,就麻烦段瓒了。先说好啊,朕一直说过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来做,战争你们最专业。朝堂政务朕虽然没有朝臣们专业,但朕在总体战略上的目光是超越他们千年的,所以刚刚朝堂上的五年计划不容反驳。但现在这个都是朕的一些想法,大家畅所欲言。”
小册子里面的内容不是很多。
首先是再次确定了府兵制这一根基,这个根基至少现在变不了,因为府兵制太省钱了。即使李承乾是印钱的,但也知道无限制的印钱也不行,所以该省钱的地方还是要省的。
其次,大唐府兵六十万,但常驻兵,包括边关,关隘以及长安和各地重镇,保有数量是二十万。这二十万人常驻,既要花费钱粮军饷,又不利于解放劳动力。所以李承乾的意思是进行削减。
比如潼关,常驻三万人,那真是吃饱撑的。可以说潼关那里三千人就能抵挡三万人的进攻,这一点在前些天李靖也确认了,除了战争时期需要多驻守点人,平时三千就够了。
像是武牢关、散关、武关这三万人也没有必要,因为这是大唐内部腹地,平时驻守这么多真没有必要。而现在之所以驻守这么多,是因为前些年薛延陀和突厥对大唐还有威胁,现在却根本就没有,都快被大唐打的灭族了。
所以常驻军的人数需要调整。
这与李世民和唐朝后世皇帝正相反。
李世民后来除了南衙十六卫之外还弄了一个北衙禁军,李隆基还弄了一个节度使驻军。总之,唐朝的军制是变动最多的,最乱的。当然,这也涉及到前文所说的内藩外藩政策,总之相当错综复杂。
这种相关的调整不但是封建社会,即使是后世也在不断调整尝试。这一点李承乾倒是省心,不用来回调整,只需要照搬后世的稍微改一改就行。
【作者题外话】:求银票
李承乾对此可是下了狠手。
别说是现在,就是一千四百年后还有的地方乱收费,还有车匪路霸。
去你娘的,见着一个宰一个,看谁还敢当车匪路霸!
李靖和李勣对视一眼,昨天还考虑着十六路藩王被灭了,接下来继续扫荡的同时,是不是要将大军调回来,今天陛下就甩出这个,看来并非是冲动,而是早有想法。
李承乾还真是这么想的。
本地人执行这个不见得好使,那么就非本地的军兵执行吧。而且现在许多当地官员牵扯到反叛,都在实行军管,恰好执行这一项政策。最多只是考虑留下多少人,需要返回多少人收粮食。
所有商业收一成商税,朝臣们是不愿意,但醉仙阁都自己主动缴纳一成税俩月了,况且现在军队执行,又是皇帝威势最盛的时候,想反对也不敢。
这也是李承乾这个时候抛出这项政策的用意。
至于个税很简单,一月一贯以下不纳税,超过一贯部分收百分之三,超过十贯部分收百分之五,五十贯以上收一成,超过百贯收两成。
唐俭看到这里只觉得眼前发黑,这些都是户部的事儿,都是户部的!
得累死我啊!
如果其他人知道唐俭的想法肯定吐血,这是权力啊!这是钱啊!
第三项是基础建设。
今年内修通长安到洛阳,宽十丈水泥路路。明年开始,沿着大运河重新修缮御道,并且重新修缮长安至西域,以及长安至灵州,长安至北都太原的御道,御道标准为宽十丈。所有御道于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
第四项是关于盐铁专卖。从开元二年起,盐铁价从现在的一斤一百文调整到一斤三十文。开元三年二十文,开元四年十文。同时,从现在开始到开元二年年初,逐步关停所有小作坊,由户部统一生产。私自携带盐铁出大唐超出正常所需者,一律斩首。
同时,开元二年年初,正式对大唐以外出售食盐,一斤一百文。即使以后国内降到十文,对外也是一百文,你自己来取货。
第五项是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
至五年计划结束,实现老有所依少有所养,实现普及文化,计划内二十岁以内人群基本认识《百家姓》《三字经》和《千字文》。
孙传文念完后退回,朝堂内鸦雀无声。
实在是动静太大,而且事务太多。但他们也无法反对,因为这些内容基本上都是奔着李承乾那讨伐诏书所说的五年承诺去的。五年内完不成承诺他是要退位的,谁敢否定这一决策?
李承乾站起身从后侧走出太极殿,没有什么有事早奏无事退朝,孙传文下了御台到武将那里:“卫国公卢国公樊国公褒国公英国公,五位国公请到这边来。啊,中午就不用回去了,奴婢估摸着时间会比较长。”
五人起身随着孙传文到御书房,李承乾指指面前的座椅:“自己坐,自己倒茶,自己看。”
每个座位前都有一本小册子。
“陛下,老程我不认字啊。”程咬金苦着脸。
李承乾无奈的咧下嘴:“孙传文,还有没有嘴严的内侍?”
“陛下是要念给卢国公?”褒国公段瓒笑着说,“还是臣来吧,想着应该是关于军队的,保密最重要。”
这里褒国公段瓒最年轻,才二十几岁,算是小辈。
李承乾之前有事很少叫段瓒,但是这一次江陵段志感之死确实让他感触很多,段志感的追封还需要等到战争彻底结束,但段瓒是段志感的侄儿,需要有所表示。
段志感这个人不算是传统意义的英雄,因为他没有死守江陵以身殉国。但他却从将军的身份,从平叛大局出发带领守军冲出江陵顺利退往长林,随后自己带着十几个亲卫半途截杀李元则手下大将,让对方夜袭襄阳时因手下没有大将出现失误,这才保住了襄阳。可以说这个人死的不是轰轰烈烈,但真的让人佩服。李承乾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也是唏嘘不已。
李承乾笑道:“也好,就麻烦段瓒了。先说好啊,朕一直说过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来做,战争你们最专业。朝堂政务朕虽然没有朝臣们专业,但朕在总体战略上的目光是超越他们千年的,所以刚刚朝堂上的五年计划不容反驳。但现在这个都是朕的一些想法,大家畅所欲言。”
小册子里面的内容不是很多。
首先是再次确定了府兵制这一根基,这个根基至少现在变不了,因为府兵制太省钱了。即使李承乾是印钱的,但也知道无限制的印钱也不行,所以该省钱的地方还是要省的。
其次,大唐府兵六十万,但常驻兵,包括边关,关隘以及长安和各地重镇,保有数量是二十万。这二十万人常驻,既要花费钱粮军饷,又不利于解放劳动力。所以李承乾的意思是进行削减。
比如潼关,常驻三万人,那真是吃饱撑的。可以说潼关那里三千人就能抵挡三万人的进攻,这一点在前些天李靖也确认了,除了战争时期需要多驻守点人,平时三千就够了。
像是武牢关、散关、武关这三万人也没有必要,因为这是大唐内部腹地,平时驻守这么多真没有必要。而现在之所以驻守这么多,是因为前些年薛延陀和突厥对大唐还有威胁,现在却根本就没有,都快被大唐打的灭族了。
所以常驻军的人数需要调整。
这与李世民和唐朝后世皇帝正相反。
李世民后来除了南衙十六卫之外还弄了一个北衙禁军,李隆基还弄了一个节度使驻军。总之,唐朝的军制是变动最多的,最乱的。当然,这也涉及到前文所说的内藩外藩政策,总之相当错综复杂。
这种相关的调整不但是封建社会,即使是后世也在不断调整尝试。这一点李承乾倒是省心,不用来回调整,只需要照搬后世的稍微改一改就行。
【作者题外话】:求银票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