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挚友孔明,来世再见
作者:万物为灵 更新:2021-12-11 06:31
“唔……咳咳咳,不是不让你回来吗…怎么又回来了?”徐庶那黯淡无光的眼神看向缓缓走来的管家有气无力地说道。
踏踏踏——
此时洛阳城内大雨倾盆,那管家踉踉跄跄地走上前来来到徐庶和刘晔面前,他那包含风霜的脸庞在风中残烛的徐庶面前显得格外沧桑。
只见老管家在怀中掏出一份书简,这是诸葛亮在他临走前特意托他送出的回信,管家将其双手送上颇为艰辛地说道:
“中丞,这是诸葛丞相托小人转交给您的回信。”
“……嗯,好,孔明,我要看看孔明的信,拿过来。”徐庶那颤颤巍巍地右手缓缓伸过,当他抓住那书简的那一刻,心中顿时激动起来。
而站在身后的刘晔望着那封书简一言不发,这是徐庶的事情,他不应该用政治的立场来看待事情,因此他停下了那冲动的想法与思考。
紧接着,徐庶接下那封书简,心情颇为激动地打开了那封书简,他的双眼顿时一阵精光,嘴上也不禁念出了这书信上的内容:
“吾友元直,惜当年没能与兄共同辅佐先帝兴复汉室之大业,君于曹营忍辱负重,誓不为汉贼献一策,弟钦佩之至,兄之言句句感人肺腑,还请远方吾兄元直安心,亮虽才能驽钝,但先帝之志,亮始终铭记于心。
且如今大汉人才济济,而亮也寻得可以托付的接班人,三足鼎立之势已定,亮有生之年或许不会打破这种制衡………”
门外徘徊的刘晔一边听着屋内徐庶的声音,一边在想当年徐庶离开刘备之后的那种失意与无奈,感叹世事无常,如今曹刘都已西去,三国鼎立之势已成,想要再回到曾经,已是不可能了。
而当徐庶看到姜维这个名字的时候,他便不禁陷入一阵沉思,于是因为好奇,他继续看了下去有关于诸葛亮对他的评价。
“维者,凉州上士也……”徐庶这才明白,诸葛亮这是在培养蜀国日后的继承人,他心中暗暗道:“孔明啊,难道你也想退出这个时代的舞台了吗?”
待他看完这封书信之后,将这手上的这封信缓缓放下,徐庶双眼迷茫地盯着眼前那柄在剑架上的青锋剑一言不发,而他的眼角却已泛出泪花。
站在一旁的管家见徐庶看完了这封信,于是又把诸葛亮在他临走前嘱托的话又给徐庶复述了一遍:
“中丞,诸葛丞相在小人临走前也嘱托了一句话让小人转达给您:吾与元直,襄阳学堂,一时同窗,一世好友。”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好,好啊!孔明,一时同窗,一世好友……只是,你我二人终究还是只能以书信的方式再见了……”
徐庶顿时被诸葛亮当年曾在襄阳学堂离开那天对他说的话突然变得振奋起来,但回过神来却回顾过往,真的怀念当年与庞统,崔州平等人在襄阳学堂学习的日子,可惜已经是一去不复返了。
站在门外许久的刘晔此刻也走了进来拍着他的肩膀安抚着他的心情,曾经过往已成过去,如今还是保重身体为好。
“元直,曾经的过往云烟留在心里,而你现在最需要的则是保重身体,诸葛孔明也希望你能够痊愈起来,至少你活着,迟早会有一天你两人会见面的。”
“痊愈啊,哈哈……子扬啊,我的身体我自己清楚,不治之症罢了,与其这样,倒不如让我死了痛快啊……也能让我忘却这世上的痛苦与艰辛,带着好友的挂念而离去。”徐庶却摇了摇头,他死意已决,刘晔无需再劝。
听到这番话,刘晔的内心也颇为震动,这么长时间以来他从未想过徐庶的痛苦,总是认为他有朝一日能够为曹魏建言献策。
可现在他错了,原来徐庶一直都心向大汉,而当刘协被废的那天起,徐庶的心就已经死去,但刘备称帝于成都的那一刻,徐庶却是有心无力,而当下的时代已经不属于他们,他们也就只能被岁月长河所淹没。
躺在那里的徐庶缓缓转头看向站在一旁的刘晔和管家颇为高兴与无奈地说道:
“子扬,你们两个走吧,我想独自在这间屋子里待会儿……”
“好……(元直,你这是何苦呢?)”刘晔与徐庶相视而对,他能够看得出来徐庶眼神中的意味,于是叹口气看向站在他旁边的管家小声道:“走吧,让元直好好休息吧,他累了,也倦了……”
说着,刘晔与管家面色沉重地踏出这间屋子的门槛,二人没有回头,而是径直离开了这里,因为他们知道徐庶接下来要发生什么,为了尊重他的意愿,刘晔只能离开这里。
望着两人离开的身影,徐庶脸色悲怆,心情复杂,顿时仰天长啸发出他那人世间最后的吼声,感叹这世间不公,老母亲在他面前拔刀自刎离他而去,自己在曹营之中郁郁不得志,他一生之途却就此终结……
“挚友孔明,来世再见吧……”
“………”
徐府外。
雨依旧下着,闪电轰鸣,阴云中雷龙乍现,刘晔静静地站在屋檐下望着眼前的场景,身边的老管家对此地依依不舍,无论刘晔怎样劝他走,老管家却都不为所动。
却见刘晔脸色肃穆,他听到了些许声音,那是曾经的过往,这不禁让他一阵呢喃道:
“哎,若非武皇帝赏识,就凭我汉室宗亲的身份,如何才能在这大争之世立足脚跟?可惜啊,文皇帝因为我的身份排斥我,当今天子也同样小肚鸡肠,我刘晔的才能难道就只能这样被埋没了吗?”
毕竟谁也不是诸葛亮那样唯才是举,君主或者是当权者总会有不同的地方,魏国不同于蜀国,因为诸葛亮并非君主,他只是一个权臣而已,而曹叡则是一国之君,全国都要听从他的意志。
因此,刘晔无论从身份还是年龄,都无法在第一线永远的驻足下去,是人总会老去,而刘晔也应该主动退出这阴暗的舞台,否则如果收手不住,将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大鸿胪,您也想退出了吗?不过也好,大魏已经不缺您一个了,退出来的结果,总归是好的……”
踏踏踏——
此时洛阳城内大雨倾盆,那管家踉踉跄跄地走上前来来到徐庶和刘晔面前,他那包含风霜的脸庞在风中残烛的徐庶面前显得格外沧桑。
只见老管家在怀中掏出一份书简,这是诸葛亮在他临走前特意托他送出的回信,管家将其双手送上颇为艰辛地说道:
“中丞,这是诸葛丞相托小人转交给您的回信。”
“……嗯,好,孔明,我要看看孔明的信,拿过来。”徐庶那颤颤巍巍地右手缓缓伸过,当他抓住那书简的那一刻,心中顿时激动起来。
而站在身后的刘晔望着那封书简一言不发,这是徐庶的事情,他不应该用政治的立场来看待事情,因此他停下了那冲动的想法与思考。
紧接着,徐庶接下那封书简,心情颇为激动地打开了那封书简,他的双眼顿时一阵精光,嘴上也不禁念出了这书信上的内容:
“吾友元直,惜当年没能与兄共同辅佐先帝兴复汉室之大业,君于曹营忍辱负重,誓不为汉贼献一策,弟钦佩之至,兄之言句句感人肺腑,还请远方吾兄元直安心,亮虽才能驽钝,但先帝之志,亮始终铭记于心。
且如今大汉人才济济,而亮也寻得可以托付的接班人,三足鼎立之势已定,亮有生之年或许不会打破这种制衡………”
门外徘徊的刘晔一边听着屋内徐庶的声音,一边在想当年徐庶离开刘备之后的那种失意与无奈,感叹世事无常,如今曹刘都已西去,三国鼎立之势已成,想要再回到曾经,已是不可能了。
而当徐庶看到姜维这个名字的时候,他便不禁陷入一阵沉思,于是因为好奇,他继续看了下去有关于诸葛亮对他的评价。
“维者,凉州上士也……”徐庶这才明白,诸葛亮这是在培养蜀国日后的继承人,他心中暗暗道:“孔明啊,难道你也想退出这个时代的舞台了吗?”
待他看完这封书信之后,将这手上的这封信缓缓放下,徐庶双眼迷茫地盯着眼前那柄在剑架上的青锋剑一言不发,而他的眼角却已泛出泪花。
站在一旁的管家见徐庶看完了这封信,于是又把诸葛亮在他临走前嘱托的话又给徐庶复述了一遍:
“中丞,诸葛丞相在小人临走前也嘱托了一句话让小人转达给您:吾与元直,襄阳学堂,一时同窗,一世好友。”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好,好啊!孔明,一时同窗,一世好友……只是,你我二人终究还是只能以书信的方式再见了……”
徐庶顿时被诸葛亮当年曾在襄阳学堂离开那天对他说的话突然变得振奋起来,但回过神来却回顾过往,真的怀念当年与庞统,崔州平等人在襄阳学堂学习的日子,可惜已经是一去不复返了。
站在门外许久的刘晔此刻也走了进来拍着他的肩膀安抚着他的心情,曾经过往已成过去,如今还是保重身体为好。
“元直,曾经的过往云烟留在心里,而你现在最需要的则是保重身体,诸葛孔明也希望你能够痊愈起来,至少你活着,迟早会有一天你两人会见面的。”
“痊愈啊,哈哈……子扬啊,我的身体我自己清楚,不治之症罢了,与其这样,倒不如让我死了痛快啊……也能让我忘却这世上的痛苦与艰辛,带着好友的挂念而离去。”徐庶却摇了摇头,他死意已决,刘晔无需再劝。
听到这番话,刘晔的内心也颇为震动,这么长时间以来他从未想过徐庶的痛苦,总是认为他有朝一日能够为曹魏建言献策。
可现在他错了,原来徐庶一直都心向大汉,而当刘协被废的那天起,徐庶的心就已经死去,但刘备称帝于成都的那一刻,徐庶却是有心无力,而当下的时代已经不属于他们,他们也就只能被岁月长河所淹没。
躺在那里的徐庶缓缓转头看向站在一旁的刘晔和管家颇为高兴与无奈地说道:
“子扬,你们两个走吧,我想独自在这间屋子里待会儿……”
“好……(元直,你这是何苦呢?)”刘晔与徐庶相视而对,他能够看得出来徐庶眼神中的意味,于是叹口气看向站在他旁边的管家小声道:“走吧,让元直好好休息吧,他累了,也倦了……”
说着,刘晔与管家面色沉重地踏出这间屋子的门槛,二人没有回头,而是径直离开了这里,因为他们知道徐庶接下来要发生什么,为了尊重他的意愿,刘晔只能离开这里。
望着两人离开的身影,徐庶脸色悲怆,心情复杂,顿时仰天长啸发出他那人世间最后的吼声,感叹这世间不公,老母亲在他面前拔刀自刎离他而去,自己在曹营之中郁郁不得志,他一生之途却就此终结……
“挚友孔明,来世再见吧……”
“………”
徐府外。
雨依旧下着,闪电轰鸣,阴云中雷龙乍现,刘晔静静地站在屋檐下望着眼前的场景,身边的老管家对此地依依不舍,无论刘晔怎样劝他走,老管家却都不为所动。
却见刘晔脸色肃穆,他听到了些许声音,那是曾经的过往,这不禁让他一阵呢喃道:
“哎,若非武皇帝赏识,就凭我汉室宗亲的身份,如何才能在这大争之世立足脚跟?可惜啊,文皇帝因为我的身份排斥我,当今天子也同样小肚鸡肠,我刘晔的才能难道就只能这样被埋没了吗?”
毕竟谁也不是诸葛亮那样唯才是举,君主或者是当权者总会有不同的地方,魏国不同于蜀国,因为诸葛亮并非君主,他只是一个权臣而已,而曹叡则是一国之君,全国都要听从他的意志。
因此,刘晔无论从身份还是年龄,都无法在第一线永远的驻足下去,是人总会老去,而刘晔也应该主动退出这阴暗的舞台,否则如果收手不住,将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大鸿胪,您也想退出了吗?不过也好,大魏已经不缺您一个了,退出来的结果,总归是好的……”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