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5章 世修降表
作者:木子蓝色    更新:2022-10-06 17:32
  最快更新海上升明帝最新章节!
  “山东清理田亩正在全面进行之中,皇田、王庄、军屯田、牧尝学田、不起科垦荒地等,都在紧锣密鼓的清查丈量”
  “鞑子入关下山东后所圈占的旗人庄田,皇庄、王田,八旗兵旗田,绿营屯田等统一收回,”
  山东巡抚黄宗羲和户部尚书阮大铖一起向皇帝禀报。
  “陛下, 由于鞑虏入侵,盗贼蜂起,兼之水旱蝗灾,饥荒四起,又鞑子横征暴敛,使的山东佃逃地荒, 土地占有关系混乱,如今要全面清理, 难度不小, 需要时间。”
  朱以海翻看着面前的报告,态度坚定的道,“该清理就清理,不要怕麻烦,也不要怕困难,现在有条件不趁清理整顿好,待回头就更难了。
  先把原皇庄、王庄、军屯地这几大宗清理出来,不管现在是佃户占种,还是豪强侵占,又或是被鞑子之前圈占,都要清理出来。
  这些田清量造册登记后,再根据需要,划出部份为学租田、公廨租田、驿租田、团练租田等,优先租给学校教职工,官衙胥吏差役、驿站驿卒、团练乡恿等,仍按民田一起征收地丁, 田租则是秋粮四成,地丁由官府收租后官仓上缴国库。
  剩余的田地, 则要优先变价售卖给御营、京营等官兵将士。
  然后是用做朝廷赐给勋戚官将之田。
  再然后,所余官地,可优先佃租或出售给现在占地之人,售价按市价,地租也按秋粮四成。”
  朝廷现在要收回的田地中,数量最大的应当是原来各藩王的王庄了,明末时各地王府基本上被农民军和鞑子先后摧毁,田地要么被鞑子占了,要么就是被原先的佃户占种,或是地方豪强趁机侵占。
  比如大同府的宗藩被顺军搜刮镇压后,宗室房屋尽为贼居,地土窝庄无一不为贼据,姜瓖杀大顺将领降清后,这些房屋田地被他厚赏给部下,但仍还有宗室空房一千六十所,地一千三百余顷,大小窝庄五十八处。
  庄头、佃户们趁混乱,纷纷强占田地。地方豪强,更是趁机侵占。
  这次山东各大望族豪强前来朝圣, 就主动交待他们侵占了许多皇庄、王田、军屯地等,这家占个几顷,那家占个几百亩,都是趁机抢夺。
  当然,大头主要还是被鞑子占了,鞑子在山东把许多皇庄王田没收为官田,然后驻防八旗还到处跑马圈地,因为山东为前线,驻防八旗多,所以比历史上圈占了更多山东土地。
  可另一方面,却又是因战乱、饥荒等,佃逃地荒。
  佃户们大量逃亡,导致那些藩田官田,甚至就是豪强的田地,也大量荒芜着。
  山东前后封过六位大明亲王,有三位或废或绝,传到崇祯朝还有三王,他们占据的藩田数量极大。
  首论封在济南的德王家,德王家庄田至少六千五百顷,庄田外,还有脂粉地、鸡鹅食田、鹅鸭厂等名的地,德王曾将濮州、范阳、聊城、临清一带因黄河决口而退滩的免科薄地乞为鸭鹅厂,按亩征收籽粒,仅濮州一地,德王府占的籽粒地就达三千多顷。
  德王府在潍县、昌邑、高密三县的脂粉地还有两千七百六十五顷。
  但这还不是全部,德藩下的郡王、镇国将军等,也还会有些田产。
  明代官府的赋税册里面,都不记入王府的藩田等,因为他们是不纳税赋的。
  尤其有一点,山东王府的藩田,大多是五百四十步一亩的大亩,而不是二百四十步一亩的标准亩。
  鞑子下令将明藩庄田革去宗室名目,与民田一体纳粮当差,将原属于他们的地,编入所在州县,称更名田。
  陕西更名田两万五千八百九十三顷,河南更名田五万多顷,山东的也有几万顷。
  仅是济南的德王府就有庄田六千五百顷,还有脂粉地、鸭鹅厂等地六七千顷,还没算上他们屡屡奏讨的三湖湖地等大量土地。
  阮大铖询问,“是否需要划一些王庄田等入皇庄?”
  朱以海想了想,却是摇头。
  “原鲁藩的地,可以都划为皇庄。”阮大铖提议,鲁藩的地,本来就是朱以海的,现在朱以海是皇帝,鲁藩也国除,这地自然是属于皇家的。
  鲁藩的地其实还是很多的,虽然没德藩那么多,但也差不了多少,赏赐田地外,又以脂粉地、鸭鹅厂、空地、闲地、退滩地、荒地等各种名目向朝廷奏讨、乞赐。
  比如汶上县靠近兖州,就有一大半的地都归属鲁王府,鲁藩在郓城还拥有四百多顷地,在南四湖、东平湖等地,还拥有大量湖田。
  若是都按二百四十步一亩算,鲁藩的地一万顷只多不少。
  虽然这一万顷,并不全是良田好地,但确实是占了这么多田地。朱以海之前在浙东、江南等地也将一些汉奸地没为王庄,后来又发卖了一些。
  明朝皇帝们的庄田也很多,有的一次就设庄田三万多顷的。
  所以阮大铖建议皇帝把鲁藩的王庄都划做皇庄宫田。
  “这样,原鲁藩所有万余顷地中,拿出十分之一来,朕看就取一千八百顷地吧,以十八顷地为一庄,山东的大县大镇设一庄,山东县近百个,刚好。用鲁藩的地,调剂一下,皇庄的十八顷地集中一起,建个庄子,方便经营。”
  朱以海一番考虑后,最后决定在山东保留皇庄一千八百顷,十八万亩地,是鲁藩田地十之一,不过皇庄的田肯定会是上田。另外朱以海没打算如原来那样,把地都集中在一块。
  他打算每个县置个皇庄,这样既分散不用对当地百姓挤占冲击厉害,另一方面,这些皇庄也还能是皇帝在地方上的耳目,起到监视地方,观察民间的一些作用。
  剩下的鲁王府田地,就跟德藩、衡藩的地一样,都入官。
  一部份优惠卖给明军官兵,官吏,还有则是保留一些做为公租田,出租给地方官吏、驿卒、衙役、团练、教官等,算是给他们的福利补贴,剩下的出售给地方百姓,优先卖给无地农民。
  豪强地主要搞限购,就是拥田限额,不同的品级爵位散官勋官等,可以拥有不同额度的田,这个田额可能还要细分为在每个府县,各有多少额,不能在一地超过太多。
  而普通农民,按丁限额,一人十亩耕地。
  御营士兵可以起码拥三十亩地。
  没有足够的功名、官职、爵位等,想拥有更多的田地,有钱也不行。
  “要做就要一次做到位,这次清理整顿田地,一定得深入到底,要把所有田清理出来,然后重新造册,换契。以后只认新契,必须搞清地权。不仅要把地都清出来,还得分清是耕地、草地、林地,也得分清是上田、中田、下田。
  要立两本账册,一本是原始的数据,另一本则是按朝廷规矩,把所有田地都折成标准的税亩,上下田、大小亩、耕田林地折算成标准税亩,以后按此征收田赋,并摊入地叮”
  现在山东的田地,很混乱,要么是地权归属不明,原主没了的,逃离的,或是被圈占、侵占的,许多佃户直接强占,又不缴赋交租。又或者地佃逃地荒,地主捏着地契,地却无人种。
  “陛下,还有一件事情,臣要特别禀报。”巡抚黄宗羲上奏,“曲阜孔家请求朝廷能够让他们恢复衍圣公爵位,并让各地佃户、豪强占种之地,以及原先清虏圈战收夺之地,都发还给孔家。”
  衍圣公为孔子嫡长子孙世袭封号,宋仁宗钦封。
  不过给孔家册封,却是始于汉高祖十二年,距今一千八百年,封孔子八世孙孔腾为奉祀君,自此孔子嫡系长孙便有世袭爵位,此后千年,封号屡经变化,到宋仁宗时,改封衍圣公,后来一度改为奉圣公,后又改回,一直沿袭至此。
  孔子后袭封者,在汉魏曰褒成、褒尊、宗圣,在晋宋曰奉圣,后魏曰崇圣,北齐曰恭圣,后周、隋并封邹国,唐初曰褒圣,开元中,始追谥孔子为文宣王,又以其后为文宣公。
  后来宋朝因唐朝曾追封孔子文宣王,孔子后裔封文宣公,将其先祖谥号加在孔子后裔身上,不合适,所以改封衍圣公。
  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孔子成圣,地位越来越高,历朝也愿意尊这位儒家先师,所以就给了他后人极高地位,从西汉初到眼下明末,历经一千八百余年,世代尊享,比大明的宗藩那强多了。
  北宋后期,女真南下,孔家其实也有人随高宗南迁,衢州立南宗,于是南北两宗并立,后来金元宋三朝并起,各立了一个衍圣公。
  在元朝,孔氏内斗,元宪宗免去了当代衍圣公爵位,很长一段时间没再封衍圣公,直到灭南宋后,宋所封衍圣公让位曲阜宗子,但直到元成宗时才再下诏封新衍圣公,结束一百多年的双宗并立局面。
  明代时衍圣公地位很高,列内阁大臣之上。
  不过清军南下,孔家倒是比谁都积极的降清。
  朱以海对孔家这个亲戚,其实很不屑,万分鄙夷,兖州的鲁藩跟曲阜的孔家离的近,所以两家世代联姻,是很近的亲戚。
  但孔家却没念半点大明的恩情,鞑子一来,衍圣公孔衍植立马就上劝进表。鞑子不满意,让孔家带头剃发,于是孔衍植马上又上了一道上剃头表,告诉顺治,说我一接到圣谕,马上就召集了曲阜世职知县孔胤淳,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孔胤珏颜绍绪、曾闻达、仲子陛,署四氏学教授王世禄、学录孔闻然、尼山书院学录孔兴荣、洙泗书院学录孔尚澄等,并督令属官,甚至是庙户、佃户等一并剃头,甚至还请山东按抚来观礼,并让画师画像上呈。
  朱以海根本不想认这种亲戚。
  比钱谦益头皮痒还过份,人家还知道找个理由,他们那是又上劝进表,又上剃发表,带头剃发,还连家里的佃户都不放过,还有脸找人画像。
  不过这也是孔家传统了。
  宋金元三朝并立,结果就有三个衍圣公。
  谁坐天下,他们立马降谁。
  有句话说的好嘛,世修降表,那是非常生动准确了。
  甚至大清亡了后,他们也还是这样干的,八国联军打进来,孔令贻把大英帝国爱德华七世国王画像,从庄士敦请来,敲锣打鼓迎进孔府,然后供奉。
  日本和德国在山东开战,孔令贻又把德国皇帝威廉二世的画像也敲锣打鼓迎进孔府供奉。
  后来日本人打进来了,老蒋催孔德成去重庆,结果他却迟迟不动身,却在曲阜忙着给日本的土肥原贤二写诗,江川珠泗源流合,况是同州岂异人。
  这他娘的。
  后来老蒋派了个师长带兵过去,才把他转移去了重庆,否则又得敲锣打鼓再把天皇画像迎进孔家了。
  孔家这一千多年,最擅长的就是写劝进表。
  不仅给鞑子写过,还给李自成也写过呢。
  朱以海打下登莱后,有个在登州的孔家人降了朱以海,他还给他授了个三品分巡,结果这家伙却连赈灾粮都敢贪污,惹的朱以海大怒,直接把人砍了,更添了对孔家的恶心。
  现在大明恢复山东,就剩下一个兖州城了,曲阜也被明收复。
  孔家还有脸来请求朝廷再给他家封衍圣公,还要朝廷给他们把地赐还。
  “孔家有多少地?”
  “孔家在山东有许多地,另外在南直、北直、河南、山东等都有地,仅在山东一省就有地一千六百多顷,其它等地加起来共有一百多万亩。”
  朱以海听了这数字不由的叹气。
  “历代王朝帝王封赠孔氏祭祀田三千六百余顷,但还有更多的地是以办学和祭祀孔丘为名,假借地方官吏霸占,更有乘农民灾荒破产之希,强买巧骗,变相掠夺和兼并,更有直接圈占,无理鲸吞,孔府历史上有数次大规模无理圈地,比如他们借清查祀田为名,硬说苏北铜山、沛县两地,有元代钦拔的祀田九十顷,直接派屯官率众千人,蜂拥沛境,私立屯庄二十五处,平地修房舍数百间,遍插圣公府旗帜,灭没村庄百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