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九章 对话王伦
作者:家家哥 更新:2022-02-17 21:53
士卒立在拒马后面,挺着长枪喝道:“站住,哪个队伍的?”
大壮上千交涉:“这是东平府晁团练,接程大人手令来暂代董都监。”
“手令、虎符。”带队的是一个步军都头,掌管五十人的小军官。
晁盖示意大壮拿过去让带队的都头查看,都头看罢立刻施礼:“参见晁都监,里面请。”
晁盖等一行人三百骑兵蜂拥而入,直奔大营门口。
结果来到营门口又被拦住了,这次出来阻拦的可不是别人,正是一身披挂的董方。
董方骑着一匹枣红马,手持长枪,冷笑的看着晁盖:“晁团练,你一个团练来两军阵前做什么?”
晁盖转头看看左右,贾师爷去哪里了?刚才还在呢。
“董副将,今天过来可不是和你较劲的。奉知府大人手令,本将前来接管大营。你只需要乖乖配合就行。”
董方冷哼一声:“手令拿来。”
大壮把手令一抖,递给董方,又把虎符拿出来,远远的让董方看了看。
身为副将,董方还是看得懂手令的,知道这个东西假不了,虎符更假不了。
不过董方心里那叫一个憋屈啊,董平重伤了不是应该由他来暂代都监吗?
“谁知道你这东西哪里来的,本副将奉董都监之命镇守大营,没有董都监的命令谁都别想命令我。”
晁盖没动,命令道:“拿下。”
石宝劈风刀照着董方的脑袋就劈,董方挥舞长枪抵挡,他的枪法是真不错,二流没问题,但是石宝的武艺精进的非常厉害,不过用了四五个回合,一刀背把董方砸到了马下。
董方身后数百骑兵蜂拥而至,眼看一场大战。
这个时候贾师爷骑马过来了,大声喝道:“干什么,干什么,自家人不许内斗。这是什么情况。”
董方见不是对手,也不敢硬来。
晁盖把事情的经过说了一遍,贾师爷也明白了,对董方道:“董都监伤重的非常的厉害,董副将带领本队骑兵先行回去吧,有个什么需要也好照应。”
“多谢贾师爷体谅,那末将先回去了。”
董方倒也光棍,带领本部三百兵马,拉上帐篷辎重返回了。
晁盖接手大营,不打仗的话问题不大,兵制还是很熟悉的。
检查了器械军马粮草,把庞万春部派出大营外警戒。
其他各部今晚杀猪犒赏三军,一次还没打就犒赏三军。
明天要撤军,但是今天没有下达命令。
第二天三更造饭,众军早早的吃罢了战饭,忽然晁盖下达命令:“收拾帐篷辎重,全军撤退。”
石宝带领本部骑兵和东平府骑兵五百殿后,庞万春一百骑射兵为游骑兵,四周游走。
刚收拾好,忽然外围警戒的号角吹响,呜呜的号角,这是敌人到来的声音。
贾师爷眉头一皱:“这些山贼还真胆大。”
“师爷放心,我这群乡兵虽然不多,但是打仗卖命,梁山贼寇若敢来,一定打他们一个片甲不留。”
没一会儿梁山贼兵真来了,打着个大旗,斗大的一个王字,为首一人一袭白衣,只带了数十名骑兵,显然不是打仗的。
晁盖、贾师爷、石宝、大壮等也只带了几十人,双方相距几十步。
晁盖朗声道:“梁山贼寇,见官军到此何不速速投降。”
对面那白衣秀士马上拱手施礼:“贾师爷,晁团练。小可王伦,这次过来并非打仗,而是有书信想要交给程大人、交给官家。”
贾师爷那是觉悟很高的人,程万里身为知府,随便和山贼通信也是不妥。
王伦接着说:“小可并非山贼,而是落地举子。带领一帮兄弟在山里打渔种地,糊口罢了,还请程大人,还请朝廷给我们这些可怜人一次活命的机会。”
贾师爷对梁山印象还不错,这段时间梁山极少出来活动,偶尔在水面上打劫一下商船,算得上是很守规矩的山贼。
不过这次竟然重伤了兵马都监,想要求和恐怕是不行的。
贾师爷道:“把书送过来,我来转交程大人。”
王伦手下一个小卒,下了马匹,放下刀剑,过来下书。
大壮接过信,检查了一下,没有毒镖暗器,这才放心交给晁盖,晁盖没打开,直接交给了贾师爷。
贾师爷抽出信来,该说不说,这王伦写的字是真秀气,估计状元郎也就这水平。
王伦简明扼要,只说自己一行人并非要造反,只是在山里种田垦荒打渔,并不会劫夺地方,恳请朝廷,恳请官府放自己一马,留条活路。
贾师爷眉头紧蹙,考虑这信要不要发到东京,很为难啊。
王伦等人见信送了,带人撤退了走了。
贾师爷看看晁盖:“这个王伦来梁山时间不短了吧,你对他有什么看法?”
晁盖摇摇头:“不好说啊,按说他是秀才出身,没什么大本事才对。但是这个王伦眼睛真毒辣,选中了水泊梁山这块风水宝地,雨季一来,周边几乎变成泽国,很难进攻。冬季时候又是山连着山,岭连着岭,难以攻打。但是王伦在本地没有做什么大恶事倒是真的,几乎很少骚扰百姓,更不要说攻打城池了。”
贾师爷顿悟了:“这个王伦其实是个官迷,若是能许他个一官半职,招安不难啊。”
“打败了呼延灼,打伤了董平,又有许多官兵伤亡,若是招安了,朝廷面子上如何过得去?不过这些事情不是你我该考虑了,回去把信给程大人,让他决定是否转交朝廷。”
一行人带领大军返回,吃早饭出发,天黑了才赶回东平府营地,这年头步兵就这么慢,一天也就是五六十里地,全靠步行。
沿路的百姓都摸不着头脑,这是什么情况,出去打仗才三天就回来了,这可真快啊。
晁盖入住厢军大营,暂代兵马都监一职务。
各部按部就班,操练兵马,并无人事变动。
傍晚时候,晁盖请来了萧让、石宝、庞万春。四人商讨事情,晁盖问:“大家对这件事情怎么看?”
大壮上千交涉:“这是东平府晁团练,接程大人手令来暂代董都监。”
“手令、虎符。”带队的是一个步军都头,掌管五十人的小军官。
晁盖示意大壮拿过去让带队的都头查看,都头看罢立刻施礼:“参见晁都监,里面请。”
晁盖等一行人三百骑兵蜂拥而入,直奔大营门口。
结果来到营门口又被拦住了,这次出来阻拦的可不是别人,正是一身披挂的董方。
董方骑着一匹枣红马,手持长枪,冷笑的看着晁盖:“晁团练,你一个团练来两军阵前做什么?”
晁盖转头看看左右,贾师爷去哪里了?刚才还在呢。
“董副将,今天过来可不是和你较劲的。奉知府大人手令,本将前来接管大营。你只需要乖乖配合就行。”
董方冷哼一声:“手令拿来。”
大壮把手令一抖,递给董方,又把虎符拿出来,远远的让董方看了看。
身为副将,董方还是看得懂手令的,知道这个东西假不了,虎符更假不了。
不过董方心里那叫一个憋屈啊,董平重伤了不是应该由他来暂代都监吗?
“谁知道你这东西哪里来的,本副将奉董都监之命镇守大营,没有董都监的命令谁都别想命令我。”
晁盖没动,命令道:“拿下。”
石宝劈风刀照着董方的脑袋就劈,董方挥舞长枪抵挡,他的枪法是真不错,二流没问题,但是石宝的武艺精进的非常厉害,不过用了四五个回合,一刀背把董方砸到了马下。
董方身后数百骑兵蜂拥而至,眼看一场大战。
这个时候贾师爷骑马过来了,大声喝道:“干什么,干什么,自家人不许内斗。这是什么情况。”
董方见不是对手,也不敢硬来。
晁盖把事情的经过说了一遍,贾师爷也明白了,对董方道:“董都监伤重的非常的厉害,董副将带领本队骑兵先行回去吧,有个什么需要也好照应。”
“多谢贾师爷体谅,那末将先回去了。”
董方倒也光棍,带领本部三百兵马,拉上帐篷辎重返回了。
晁盖接手大营,不打仗的话问题不大,兵制还是很熟悉的。
检查了器械军马粮草,把庞万春部派出大营外警戒。
其他各部今晚杀猪犒赏三军,一次还没打就犒赏三军。
明天要撤军,但是今天没有下达命令。
第二天三更造饭,众军早早的吃罢了战饭,忽然晁盖下达命令:“收拾帐篷辎重,全军撤退。”
石宝带领本部骑兵和东平府骑兵五百殿后,庞万春一百骑射兵为游骑兵,四周游走。
刚收拾好,忽然外围警戒的号角吹响,呜呜的号角,这是敌人到来的声音。
贾师爷眉头一皱:“这些山贼还真胆大。”
“师爷放心,我这群乡兵虽然不多,但是打仗卖命,梁山贼寇若敢来,一定打他们一个片甲不留。”
没一会儿梁山贼兵真来了,打着个大旗,斗大的一个王字,为首一人一袭白衣,只带了数十名骑兵,显然不是打仗的。
晁盖、贾师爷、石宝、大壮等也只带了几十人,双方相距几十步。
晁盖朗声道:“梁山贼寇,见官军到此何不速速投降。”
对面那白衣秀士马上拱手施礼:“贾师爷,晁团练。小可王伦,这次过来并非打仗,而是有书信想要交给程大人、交给官家。”
贾师爷那是觉悟很高的人,程万里身为知府,随便和山贼通信也是不妥。
王伦接着说:“小可并非山贼,而是落地举子。带领一帮兄弟在山里打渔种地,糊口罢了,还请程大人,还请朝廷给我们这些可怜人一次活命的机会。”
贾师爷对梁山印象还不错,这段时间梁山极少出来活动,偶尔在水面上打劫一下商船,算得上是很守规矩的山贼。
不过这次竟然重伤了兵马都监,想要求和恐怕是不行的。
贾师爷道:“把书送过来,我来转交程大人。”
王伦手下一个小卒,下了马匹,放下刀剑,过来下书。
大壮接过信,检查了一下,没有毒镖暗器,这才放心交给晁盖,晁盖没打开,直接交给了贾师爷。
贾师爷抽出信来,该说不说,这王伦写的字是真秀气,估计状元郎也就这水平。
王伦简明扼要,只说自己一行人并非要造反,只是在山里种田垦荒打渔,并不会劫夺地方,恳请朝廷,恳请官府放自己一马,留条活路。
贾师爷眉头紧蹙,考虑这信要不要发到东京,很为难啊。
王伦等人见信送了,带人撤退了走了。
贾师爷看看晁盖:“这个王伦来梁山时间不短了吧,你对他有什么看法?”
晁盖摇摇头:“不好说啊,按说他是秀才出身,没什么大本事才对。但是这个王伦眼睛真毒辣,选中了水泊梁山这块风水宝地,雨季一来,周边几乎变成泽国,很难进攻。冬季时候又是山连着山,岭连着岭,难以攻打。但是王伦在本地没有做什么大恶事倒是真的,几乎很少骚扰百姓,更不要说攻打城池了。”
贾师爷顿悟了:“这个王伦其实是个官迷,若是能许他个一官半职,招安不难啊。”
“打败了呼延灼,打伤了董平,又有许多官兵伤亡,若是招安了,朝廷面子上如何过得去?不过这些事情不是你我该考虑了,回去把信给程大人,让他决定是否转交朝廷。”
一行人带领大军返回,吃早饭出发,天黑了才赶回东平府营地,这年头步兵就这么慢,一天也就是五六十里地,全靠步行。
沿路的百姓都摸不着头脑,这是什么情况,出去打仗才三天就回来了,这可真快啊。
晁盖入住厢军大营,暂代兵马都监一职务。
各部按部就班,操练兵马,并无人事变动。
傍晚时候,晁盖请来了萧让、石宝、庞万春。四人商讨事情,晁盖问:“大家对这件事情怎么看?”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