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不许
作者:徐狂 更新:2021-12-19 21:08
武英殿内,又是闹哄哄的一片,撸胳膊挽袖子……燕王一脉大都是武将出身,而固有一脉的虽然大都是文官,但来了火气也不甘示弱。
简直和菜市场没啥区别……半坐半躺着的李允熥无聊的拿起一柄玉如意挠着后背,其实他在不在场是无所谓的,但一来朝中不少文臣都是死脑筋,典型的儒臣,二来徐氏逼着他必须每日早朝之后在此听臣子议事,其实就是吵架。
如果不来议事,那就只能去听四婶讲史了……李允熥毫不犹豫选了前者,而且之后下发旨意,是必须他亲自批示盖章的。
之前的玉玺都让李允炆带走了,如今被杨应能藏在一处密室中,现在的玉玺是刚刚赶制的。
瞄了眼那边乱哄哄的,李允熥当然知道他们在吵什么。
如今朝中两方势力针尖对麦芒,徐辉组试图让两个外甥对掐……但人家也不傻,哪里会那么容易上当。
兵权早已经划分好了势力范围,两边都在朝中大肆招揽文官势力,但能进入武英殿议事的,除了双方首脑人物之外,只有六部尚书、都察院左右都御史、左右副都御史,五军都督府的五位长官。
而这其中,有三分之一的缺额。
这种模式有点像政事堂,但在这个时刻出现,有着巧合性,但也有着必然性。
所谓的巧合,是指如今双方势力需要一个坐下来扯皮的空间。
而必然性,有点像内阁制度。
说到底,这是因为李元璋罢设三省,撤销宰相制度带来的产物。
李元璋可以做超人,每天批阅几十竹筐的奏折,但他的子孙后代不是超人,别说正式弄出内阁制度的李棣,以及将阁老捧上天正式确立内阁核心制的李高炽,即使是李允炆也一样。
方孝儒、黄子澄、齐泰在之前五年内,实际担当的就是无宰相之名,有宰相之实的角色。
所以,现在双方抢名额,不仅仅抢的是对某个部门的主控权,而是在抢入武英殿议事的名额。
双方都脸红脖子粗的,此刻是在争抢兵部尚书之位……这个职位之前一直是齐泰担任,现在齐泰已经滚蛋了。
燕王一脉推出的是靖难之役中功勋仅次于丘福的李能,前者已经是五军都督府的前军都督,有资格入武英殿议事,李高煦推出李能,用意非常明显。
而徐辉组一方推出的是山东布政使铁选,他原本就加了兵部尚书衔,齐泰滚蛋,他顺势上位,是理所应当的。
但铁选是燕王一脉难以接受的……这是个李允炆的死忠,而且手上沾满了燕军将校士卒的鲜血。
李允熥打着哈欠彻底躺下来,眼睛半眯着,在心里盘算朝中势力分布。
燕王一脉少有文臣,这是没办法的,这几日李高炽、李高煦大力拉拢朝中文官,中层还好,那些重臣……大都是要脸的,如果李棣登基称帝还好,可这不是李棣已经挂了嘛。
吏部尚书张紞是为老臣,早年在云贵一代近二十年,于国有大功,李允炆登基后招其回京,担任吏部尚书至今,据说燕军入城当日,正在上吊自杀的时候……李棣突然被炸死了。
礼部尚书蹇义和张紞恰恰相反,原本是吏部右侍郎,在建文一朝基本是哑巴,燕军入城后,他急驰相投,虽然李棣被炸死了,但蹇义得李高炽看重,升任礼部尚书。
呃,和蹇义同时来投的还有杨子蓉……就是他劝李棣去谒陵,现在成了风箱里的老鼠。
刑部尚书暴昭在一个月前金陵城破被生擒活捉,破口大骂李棣,原本必死,结果李棣挂了后居然逃了出来。
工部尚书严震,是得李高煦举荐由工部左侍郎升任工部尚书的。
户部尚书之前空缺,两边吵了好几天,李高煦举荐户部右侍郎夏元吉,但徐辉组坚持不同意,最终合议起复洪武年间的户部尚书,夏元吉的老师郁新。
也就是说,六部尚书中,郁新很可能中立,暴昭、张紞是一伙,蹇义、严震是一伙,现在就剩下兵部尚书了。
这成为双方争夺的重点。
李允熥的视线茫无目的的四处瞟着,心想夏元吉这个名字有点耳熟,好像是永乐年间的名臣,还曾经主持过黄浦夺淞的水利工程。
五军都督府,耿炳文病重……也不知道真假,其他四个也是两个一伙,两个一伙。
倒是都察院那边,徐辉组占了很大的优势,左都御史练子宁、左副都御史茹瑺、右副都御史景清都是老人,只留了个右都御史给燕王一脉。
李高炽决议起复前山东按察使陈瑛为右都御史,此人在建文元年在北平任佥事,与燕王府来往颇密,后来被李允炆贬去了广西。
李允熥翻了个身,有点懒得听那边菜市场的动静,反正自己翻不了身,谁当什么官都不关我的事,如果能翻身,现在那帮货色全都得滚蛋!
“老杨,老杨!”
前日被李高炽“找出来”的杨应能快步过来,这位以前是吴王府教授,如今被任命为中书舍人,常伴帝侧。
李允熥随口吩咐了几句。
杨应能脸色变了变,在心里告诫自己,以前是吴王,自己还能训斥几句,现在不行,真的不行……
李高炽肥胖如猪,眼睛倒是好使,拉了吧正要出去的杨应能,“杨舍人,陛下有何吩咐?”
周围几个人都转头看来,徐辉组还在慢条斯理的讲述铁选哪哪都比李能有资格,也不禁耳朵竖了起来。
虽然是傀儡皇帝,但毕竟也是九五之尊呢。
杨应能深吸了口气,“陛下命臣在侧殿隔壁置床榻。”
常升脸色发黑,每天早朝都哈气连天,下了早朝议事……还想着在隔壁弄张床睡一觉?!
李高炽绿豆大的眼睛眨了眨,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好,从燕王一脉的角度来看,陛下懒散那是好事,但对于李高炽本人来说,未必是好事啊。
李高炽决定,待会儿去坤宁宫告一状!
又吵了半个多时辰,还是没什么结果,双方对兵部尚书这个位置都志在必得,虽然现在谁做这个大司马都没什么实际权力,但能影响如今平衡的武英殿议事局面。
最终,这个议题被搁置,李高炽转而说起另一件事。
“先帝受奸臣蛊惑,行削藩事,如今终风平浪静,周王、齐王、楚王、代王、谷王几位王叔理应复爵……”
吏部尚书张紞慢条斯理的开口,“还有前燕王。”
李高炽、李高煦脸都是一黑,建文元年,这几位藩王都被废为庶人……呃,燕王李棣在起兵之后,李允炆祭告太庙,削李棣宗室属籍,废为庶人。
不过,这一条是之前已经商议好的,徐辉组插嘴道:“尽可复爵,在京藩王均即刻就藩。”
李高煦冷笑道:“魏国公此言差矣,衡王、徐王尚年幼,如何能就藩?”
衡王、徐王都是李允炆的嫡亲弟弟,一个娘生的,一个十五岁,一个才十二岁。
两边又吵起来了,最终决议,衡王、徐王二十岁才许就藩,具体就藩地点未定,其余在京的藩王均复爵,即刻就藩。
就在这时候,一个粗豪的声音陡然响起。
“朕决计不许!”
正指挥杂役将一张宽大的床榻搬进来的杨应能心中一喜,陛下终于要发声了!
作为一个皇帝,即使是傀儡皇帝,也要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发出自己的声音。
但下一刻,杨应能眉头一垂,面无表情。
因为在众人诧异的眼神中,李允熥骂道:“其余几位王叔理应复爵就藩,但谷王不行!”
燕王一脉都在皱眉头,一个多月前,大军驻扎龙潭,谷王、李景隆前去劝和,最终被李棣策反,只是李景隆打开了金川门,而谷王被搜捕软禁,还被废为庶人。
李允熥历喝道:“若不是谷王,朕何至于此,此恨难消,决计不许复爵就藩!”
在场大部分都明白过来了,若不是谷王被搜捕出暗通燕王的证据,李允炆当日也不会下令软禁在京藩王……李允熥早就远走高飞了,哪至于如今憋屈的被推举为傀儡皇帝。
说到底,陛下这是在出气呢!
简直和菜市场没啥区别……半坐半躺着的李允熥无聊的拿起一柄玉如意挠着后背,其实他在不在场是无所谓的,但一来朝中不少文臣都是死脑筋,典型的儒臣,二来徐氏逼着他必须每日早朝之后在此听臣子议事,其实就是吵架。
如果不来议事,那就只能去听四婶讲史了……李允熥毫不犹豫选了前者,而且之后下发旨意,是必须他亲自批示盖章的。
之前的玉玺都让李允炆带走了,如今被杨应能藏在一处密室中,现在的玉玺是刚刚赶制的。
瞄了眼那边乱哄哄的,李允熥当然知道他们在吵什么。
如今朝中两方势力针尖对麦芒,徐辉组试图让两个外甥对掐……但人家也不傻,哪里会那么容易上当。
兵权早已经划分好了势力范围,两边都在朝中大肆招揽文官势力,但能进入武英殿议事的,除了双方首脑人物之外,只有六部尚书、都察院左右都御史、左右副都御史,五军都督府的五位长官。
而这其中,有三分之一的缺额。
这种模式有点像政事堂,但在这个时刻出现,有着巧合性,但也有着必然性。
所谓的巧合,是指如今双方势力需要一个坐下来扯皮的空间。
而必然性,有点像内阁制度。
说到底,这是因为李元璋罢设三省,撤销宰相制度带来的产物。
李元璋可以做超人,每天批阅几十竹筐的奏折,但他的子孙后代不是超人,别说正式弄出内阁制度的李棣,以及将阁老捧上天正式确立内阁核心制的李高炽,即使是李允炆也一样。
方孝儒、黄子澄、齐泰在之前五年内,实际担当的就是无宰相之名,有宰相之实的角色。
所以,现在双方抢名额,不仅仅抢的是对某个部门的主控权,而是在抢入武英殿议事的名额。
双方都脸红脖子粗的,此刻是在争抢兵部尚书之位……这个职位之前一直是齐泰担任,现在齐泰已经滚蛋了。
燕王一脉推出的是靖难之役中功勋仅次于丘福的李能,前者已经是五军都督府的前军都督,有资格入武英殿议事,李高煦推出李能,用意非常明显。
而徐辉组一方推出的是山东布政使铁选,他原本就加了兵部尚书衔,齐泰滚蛋,他顺势上位,是理所应当的。
但铁选是燕王一脉难以接受的……这是个李允炆的死忠,而且手上沾满了燕军将校士卒的鲜血。
李允熥打着哈欠彻底躺下来,眼睛半眯着,在心里盘算朝中势力分布。
燕王一脉少有文臣,这是没办法的,这几日李高炽、李高煦大力拉拢朝中文官,中层还好,那些重臣……大都是要脸的,如果李棣登基称帝还好,可这不是李棣已经挂了嘛。
吏部尚书张紞是为老臣,早年在云贵一代近二十年,于国有大功,李允炆登基后招其回京,担任吏部尚书至今,据说燕军入城当日,正在上吊自杀的时候……李棣突然被炸死了。
礼部尚书蹇义和张紞恰恰相反,原本是吏部右侍郎,在建文一朝基本是哑巴,燕军入城后,他急驰相投,虽然李棣被炸死了,但蹇义得李高炽看重,升任礼部尚书。
呃,和蹇义同时来投的还有杨子蓉……就是他劝李棣去谒陵,现在成了风箱里的老鼠。
刑部尚书暴昭在一个月前金陵城破被生擒活捉,破口大骂李棣,原本必死,结果李棣挂了后居然逃了出来。
工部尚书严震,是得李高煦举荐由工部左侍郎升任工部尚书的。
户部尚书之前空缺,两边吵了好几天,李高煦举荐户部右侍郎夏元吉,但徐辉组坚持不同意,最终合议起复洪武年间的户部尚书,夏元吉的老师郁新。
也就是说,六部尚书中,郁新很可能中立,暴昭、张紞是一伙,蹇义、严震是一伙,现在就剩下兵部尚书了。
这成为双方争夺的重点。
李允熥的视线茫无目的的四处瞟着,心想夏元吉这个名字有点耳熟,好像是永乐年间的名臣,还曾经主持过黄浦夺淞的水利工程。
五军都督府,耿炳文病重……也不知道真假,其他四个也是两个一伙,两个一伙。
倒是都察院那边,徐辉组占了很大的优势,左都御史练子宁、左副都御史茹瑺、右副都御史景清都是老人,只留了个右都御史给燕王一脉。
李高炽决议起复前山东按察使陈瑛为右都御史,此人在建文元年在北平任佥事,与燕王府来往颇密,后来被李允炆贬去了广西。
李允熥翻了个身,有点懒得听那边菜市场的动静,反正自己翻不了身,谁当什么官都不关我的事,如果能翻身,现在那帮货色全都得滚蛋!
“老杨,老杨!”
前日被李高炽“找出来”的杨应能快步过来,这位以前是吴王府教授,如今被任命为中书舍人,常伴帝侧。
李允熥随口吩咐了几句。
杨应能脸色变了变,在心里告诫自己,以前是吴王,自己还能训斥几句,现在不行,真的不行……
李高炽肥胖如猪,眼睛倒是好使,拉了吧正要出去的杨应能,“杨舍人,陛下有何吩咐?”
周围几个人都转头看来,徐辉组还在慢条斯理的讲述铁选哪哪都比李能有资格,也不禁耳朵竖了起来。
虽然是傀儡皇帝,但毕竟也是九五之尊呢。
杨应能深吸了口气,“陛下命臣在侧殿隔壁置床榻。”
常升脸色发黑,每天早朝都哈气连天,下了早朝议事……还想着在隔壁弄张床睡一觉?!
李高炽绿豆大的眼睛眨了眨,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好,从燕王一脉的角度来看,陛下懒散那是好事,但对于李高炽本人来说,未必是好事啊。
李高炽决定,待会儿去坤宁宫告一状!
又吵了半个多时辰,还是没什么结果,双方对兵部尚书这个位置都志在必得,虽然现在谁做这个大司马都没什么实际权力,但能影响如今平衡的武英殿议事局面。
最终,这个议题被搁置,李高炽转而说起另一件事。
“先帝受奸臣蛊惑,行削藩事,如今终风平浪静,周王、齐王、楚王、代王、谷王几位王叔理应复爵……”
吏部尚书张紞慢条斯理的开口,“还有前燕王。”
李高炽、李高煦脸都是一黑,建文元年,这几位藩王都被废为庶人……呃,燕王李棣在起兵之后,李允炆祭告太庙,削李棣宗室属籍,废为庶人。
不过,这一条是之前已经商议好的,徐辉组插嘴道:“尽可复爵,在京藩王均即刻就藩。”
李高煦冷笑道:“魏国公此言差矣,衡王、徐王尚年幼,如何能就藩?”
衡王、徐王都是李允炆的嫡亲弟弟,一个娘生的,一个十五岁,一个才十二岁。
两边又吵起来了,最终决议,衡王、徐王二十岁才许就藩,具体就藩地点未定,其余在京的藩王均复爵,即刻就藩。
就在这时候,一个粗豪的声音陡然响起。
“朕决计不许!”
正指挥杂役将一张宽大的床榻搬进来的杨应能心中一喜,陛下终于要发声了!
作为一个皇帝,即使是傀儡皇帝,也要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发出自己的声音。
但下一刻,杨应能眉头一垂,面无表情。
因为在众人诧异的眼神中,李允熥骂道:“其余几位王叔理应复爵就藩,但谷王不行!”
燕王一脉都在皱眉头,一个多月前,大军驻扎龙潭,谷王、李景隆前去劝和,最终被李棣策反,只是李景隆打开了金川门,而谷王被搜捕软禁,还被废为庶人。
李允熥历喝道:“若不是谷王,朕何至于此,此恨难消,决计不许复爵就藩!”
在场大部分都明白过来了,若不是谷王被搜捕出暗通燕王的证据,李允炆当日也不会下令软禁在京藩王……李允熥早就远走高飞了,哪至于如今憋屈的被推举为傀儡皇帝。
说到底,陛下这是在出气呢!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