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火车
作者:彩虹之门 更新:2022-01-10 12:21
相比起聚变发电机,火电厂的原理就更加简单了,无非是通过托林和氧的混合燃烧把水烧热,通过高压蒸汽推动发电机叶轮旋转而已。甚至,因为塞德娜星上重力较低的缘故,叶轮的旋转更加容易,同等条件下,效率比地球上更高。
在得知发现了储量巨大的氧矿,建造火电站已经没有任何障碍之后,这段时间笼罩在人们头上的阴霾瞬间一扫而空。柴诚等电力工程专业的人以最快的速度设计出了一号火电站的图纸,然后立刻热火朝天的投入到了建造之中。
一号火电站位于距离生活圈不远的地方,总占地大约有百万平米的样子,但是一期工程占地只有一万平米左右。
一期工程之中,计划建造装机容量为3000KW的发电机两台,除去损耗,全功率运转的话,这两台发电机一天能发电13万度左右的样子。相应的,每天需要消耗大约70吨托林,150吨氧的样子。一个月就需要托林和氧总计6600吨。
如此巨大的物资消耗量,很显然必须要有一条专门的铁路线路连接到火电厂来。于是路网又做出了一些修改,不仅联通了火电厂,也联通了那个氧矿,还联通了生活圈附近的那个储备有巨量托林的峡谷。
每天13万度的发电量,也就能在初期支撑一下铁路线路的运转罢了,长期来看是远远不够的。事实上,整个一号火电厂的整体规划,装机容量将达到100万千瓦的样子,每天可以发2200万度电——大约相当于地球时代某个著名水电站十分之一不到的样子,每个月要消耗托林和氧气总计110万吨左右。
到那时候,多余的电量就可以支撑赵长星去建设更多的种植车间出产更多的粮食,建造更多的畜牧水产养殖车间出产更多肉蛋奶鱼,建造更多生活区供更多人居住,顺便再将工业区规模继续扩大了。
在人们的忙碌之中,一号电厂的配套设施首先建好。一条铁路直接通到了这里,粗大的电缆也从火电厂引出,通到了铁路线路上,通到了生活区、工业区等地方。
来自工业区的各种机器开始在初期的框架之上安装调试,第一个月所需要消耗的托林矿和氧矿等也已经到位。它们就那样被随意扔到了空地上放着,反正也不用担心它们会融化。
当所有机器全都调试完毕,可以正式开始发电之时,赵长星和柴诚等项目负责人俱都来到了现场。
氧矿和托林矿顺着两条不同的道路被运送到了气化室之中,首先在那里升温融化为气体。因为只有气体状态的它们才便于提纯,剔除杂质。
这第一次发电过程,融化固态氧和托林的电力来自于外界。不过在正式开始发电之后就不用这么麻烦了。发电厂的废热会被引导过来用于融化它们。现在,电厂连一点电都没有发,更不要说废热了。
托林在经过提纯之后,变成了甲烷、乙烷等气体的混合物。固态氧被提纯之后则变成了氧气。两者一道被送入到了燃烧室之中,自动点火装置点燃了它们,被冻成了坚冰的水立刻开始融化,并开始沸腾,开始产出高温高压的蒸汽,推动了发电机叶轮的旋转。
在切割磁力线的过程之中,电能终于被产生了出来。高大的灯杆之上,高亮度照明灯在闪烁了几下之后,终于释放出了明亮的光芒,将火电厂一期工程这里映照的如同白昼。
厂房之内安装的灯具也一同亮了起来。
赵长星和柴诚等人一同欢呼了起来。
“终于没有后顾之忧,可以尽情发展了啊……”
赵长星满足的感叹了一句。
现阶段,一号火电厂的发电载荷还位于极低水平,基本上只用于维持自身运转以及照明、监视之用。因为此刻还没有足够的电器来消耗它所产出的电力。不过很快就会有如同海浪一般无穷无尽的电力需求向它扑过来了。
铁轨铺设还未全部完工,但第一条最重要的线路——连接一号发电厂与氧矿之间的铁轨已经铺设的差不多了。第一台电力驱动火车头也已经从工业区下线,很快就要开始第一趟运输了。
塞德娜星上的火车,与地球时代的火车外表大致相同,只是更宽,载重量更大。因为这里重力太低,相同的功率可以运输更多的货物。它的一个车斗便有5米宽,4米深,长40米,一个车厢便可以运输差不多800吨水矿,或者600吨氧矿。
它的车头也没有丝毫空气动力学设计。原因很简单,塞德娜星上根本没有空气。
它是无人驾驶的,全程由小希控制着在铁轨上奔驰。
它的第一批乘客,是来自于工业区的一些工程机械,以及一些建材,还有一些建设人员。他们将会乘坐这趟列车,耗费三个多小时的时间,到达大约130公里之外的一号氧矿之中,并使用这些建材在那里建设采矿基地。之后,这十几个人就将长期驻守在那里,长时间负责氧矿的开采了。
感受着大地的震动,倾听着根本不存在的火车汽笛声,赵长星目视着塞德娜星上的第一趟列车,向它挥了挥手。下一刻,来自于火电厂的电能便驱动着它驶进了无边的黑暗之中。
电厂的建设一直在继续,火车的建造也在继续、铁轨在铺设,车站一个个的出现在了塞德娜星的荒凉大地之上,各项设施、人员慢慢到位,赵长星面前,终于出现了几十辆列车满载货物繁忙奔驰的画面。
来自黄铁一号的铁矿石,来自锰矿一号的锰矿石,来自氧矿一号的固态氧,来自托林一号的托林矿,来自水矿一号的坚冰……
无穷无尽的物资开始向工业区汇聚,又化作一块块钢板,一台台机械,一个个零件等,从工业区离开,或者流向工地,或者流向工业区……
此刻,人类文明的人口数量已经正式突破了五千大关,成年人人口数量则已经超过了两千。工业区那里,更是可以生产几乎所有的初级工业制品,高端一些的工业制品,譬如芯片等,则已经在实验室之中正式生产了出来,目前正在进行量产研究。
这第一代芯片计算能力相比起从地球带来的那些远远不如,基本上没有任何实用价值。但这没关系,完成了从0到1的突破,再去完成从1到100的突破就简单很多了。再说,工控芯片的要求其实不高——就比如一台拖拉机之中安装的芯片,要那么高的性能做什么?
很快,塞德娜星之上的人们就可以用上自己生产出的芯片了。
但这还不是最让赵长星高兴的。最让他高兴的是,在从地球带来的药品储备几乎消耗殆尽的现在,塞德娜星之上的人们,终于拥有了第一条药品生产线。
这第一条药品生产线可以生产硝酸甘油片,可以治疗心绞痛。有了自己生产的能力,患有心脏病的老年人们就不用再担心无药可吃了。
各种抗生素生产线、医疗耗材、医疗设备生产线也在筹备之中。很快,几乎所有常见病便都可以通过自行生产的药物和器械解决。从地球上带来的那些技术含量极高的药物便可以储存起来,等到紧急关头再用。
除此之外,另一件事情也让赵长星十分高兴。那便是,人们自行生产的第一套宇航服也终于成功下线。
当初从地球上带来的宇航服只有400套,而此刻成年人的数量已经超过了2000,这很显然是不够用的。现阶段,人们采取的办法是尽可能将各处工厂、基地等,都配套建造维生设施,让人们无需脱离维生环境即可工作,这样就大大减少了宇航服的使用频率。
但宇航服数量的稀少对于人们来说始终是一个制约,让人们不得不放弃许多可以通过出舱作业快速解决的建造需求。就比如,因为宇航服的不足,铁轨的铺设任务就被耽误了许多。
现在,自己具备了生产宇航服的能力,虽然这宇航服各种指标均大大低于从地球上带来的宇航服,但总归是能用的,这个瓶颈便迎刃而解。
在各项发展都已经走入正轨,短时间内不存在整体瓶颈的现在,赵长星开始了对于另一个问题的思考。
伴随着人口的快速增加,赵长星愈发清晰的感觉到,整体社会的效率已经极大的降低了。
权责不清、分配不均、人员混乱等问题愈发明显的凸显了出来。
“到了建立一个政府,全面统筹文明各项事宜的时候了。”
赵长星下定了决心。
在得知发现了储量巨大的氧矿,建造火电站已经没有任何障碍之后,这段时间笼罩在人们头上的阴霾瞬间一扫而空。柴诚等电力工程专业的人以最快的速度设计出了一号火电站的图纸,然后立刻热火朝天的投入到了建造之中。
一号火电站位于距离生活圈不远的地方,总占地大约有百万平米的样子,但是一期工程占地只有一万平米左右。
一期工程之中,计划建造装机容量为3000KW的发电机两台,除去损耗,全功率运转的话,这两台发电机一天能发电13万度左右的样子。相应的,每天需要消耗大约70吨托林,150吨氧的样子。一个月就需要托林和氧总计6600吨。
如此巨大的物资消耗量,很显然必须要有一条专门的铁路线路连接到火电厂来。于是路网又做出了一些修改,不仅联通了火电厂,也联通了那个氧矿,还联通了生活圈附近的那个储备有巨量托林的峡谷。
每天13万度的发电量,也就能在初期支撑一下铁路线路的运转罢了,长期来看是远远不够的。事实上,整个一号火电厂的整体规划,装机容量将达到100万千瓦的样子,每天可以发2200万度电——大约相当于地球时代某个著名水电站十分之一不到的样子,每个月要消耗托林和氧气总计110万吨左右。
到那时候,多余的电量就可以支撑赵长星去建设更多的种植车间出产更多的粮食,建造更多的畜牧水产养殖车间出产更多肉蛋奶鱼,建造更多生活区供更多人居住,顺便再将工业区规模继续扩大了。
在人们的忙碌之中,一号电厂的配套设施首先建好。一条铁路直接通到了这里,粗大的电缆也从火电厂引出,通到了铁路线路上,通到了生活区、工业区等地方。
来自工业区的各种机器开始在初期的框架之上安装调试,第一个月所需要消耗的托林矿和氧矿等也已经到位。它们就那样被随意扔到了空地上放着,反正也不用担心它们会融化。
当所有机器全都调试完毕,可以正式开始发电之时,赵长星和柴诚等项目负责人俱都来到了现场。
氧矿和托林矿顺着两条不同的道路被运送到了气化室之中,首先在那里升温融化为气体。因为只有气体状态的它们才便于提纯,剔除杂质。
这第一次发电过程,融化固态氧和托林的电力来自于外界。不过在正式开始发电之后就不用这么麻烦了。发电厂的废热会被引导过来用于融化它们。现在,电厂连一点电都没有发,更不要说废热了。
托林在经过提纯之后,变成了甲烷、乙烷等气体的混合物。固态氧被提纯之后则变成了氧气。两者一道被送入到了燃烧室之中,自动点火装置点燃了它们,被冻成了坚冰的水立刻开始融化,并开始沸腾,开始产出高温高压的蒸汽,推动了发电机叶轮的旋转。
在切割磁力线的过程之中,电能终于被产生了出来。高大的灯杆之上,高亮度照明灯在闪烁了几下之后,终于释放出了明亮的光芒,将火电厂一期工程这里映照的如同白昼。
厂房之内安装的灯具也一同亮了起来。
赵长星和柴诚等人一同欢呼了起来。
“终于没有后顾之忧,可以尽情发展了啊……”
赵长星满足的感叹了一句。
现阶段,一号火电厂的发电载荷还位于极低水平,基本上只用于维持自身运转以及照明、监视之用。因为此刻还没有足够的电器来消耗它所产出的电力。不过很快就会有如同海浪一般无穷无尽的电力需求向它扑过来了。
铁轨铺设还未全部完工,但第一条最重要的线路——连接一号发电厂与氧矿之间的铁轨已经铺设的差不多了。第一台电力驱动火车头也已经从工业区下线,很快就要开始第一趟运输了。
塞德娜星上的火车,与地球时代的火车外表大致相同,只是更宽,载重量更大。因为这里重力太低,相同的功率可以运输更多的货物。它的一个车斗便有5米宽,4米深,长40米,一个车厢便可以运输差不多800吨水矿,或者600吨氧矿。
它的车头也没有丝毫空气动力学设计。原因很简单,塞德娜星上根本没有空气。
它是无人驾驶的,全程由小希控制着在铁轨上奔驰。
它的第一批乘客,是来自于工业区的一些工程机械,以及一些建材,还有一些建设人员。他们将会乘坐这趟列车,耗费三个多小时的时间,到达大约130公里之外的一号氧矿之中,并使用这些建材在那里建设采矿基地。之后,这十几个人就将长期驻守在那里,长时间负责氧矿的开采了。
感受着大地的震动,倾听着根本不存在的火车汽笛声,赵长星目视着塞德娜星上的第一趟列车,向它挥了挥手。下一刻,来自于火电厂的电能便驱动着它驶进了无边的黑暗之中。
电厂的建设一直在继续,火车的建造也在继续、铁轨在铺设,车站一个个的出现在了塞德娜星的荒凉大地之上,各项设施、人员慢慢到位,赵长星面前,终于出现了几十辆列车满载货物繁忙奔驰的画面。
来自黄铁一号的铁矿石,来自锰矿一号的锰矿石,来自氧矿一号的固态氧,来自托林一号的托林矿,来自水矿一号的坚冰……
无穷无尽的物资开始向工业区汇聚,又化作一块块钢板,一台台机械,一个个零件等,从工业区离开,或者流向工地,或者流向工业区……
此刻,人类文明的人口数量已经正式突破了五千大关,成年人人口数量则已经超过了两千。工业区那里,更是可以生产几乎所有的初级工业制品,高端一些的工业制品,譬如芯片等,则已经在实验室之中正式生产了出来,目前正在进行量产研究。
这第一代芯片计算能力相比起从地球带来的那些远远不如,基本上没有任何实用价值。但这没关系,完成了从0到1的突破,再去完成从1到100的突破就简单很多了。再说,工控芯片的要求其实不高——就比如一台拖拉机之中安装的芯片,要那么高的性能做什么?
很快,塞德娜星之上的人们就可以用上自己生产出的芯片了。
但这还不是最让赵长星高兴的。最让他高兴的是,在从地球带来的药品储备几乎消耗殆尽的现在,塞德娜星之上的人们,终于拥有了第一条药品生产线。
这第一条药品生产线可以生产硝酸甘油片,可以治疗心绞痛。有了自己生产的能力,患有心脏病的老年人们就不用再担心无药可吃了。
各种抗生素生产线、医疗耗材、医疗设备生产线也在筹备之中。很快,几乎所有常见病便都可以通过自行生产的药物和器械解决。从地球上带来的那些技术含量极高的药物便可以储存起来,等到紧急关头再用。
除此之外,另一件事情也让赵长星十分高兴。那便是,人们自行生产的第一套宇航服也终于成功下线。
当初从地球上带来的宇航服只有400套,而此刻成年人的数量已经超过了2000,这很显然是不够用的。现阶段,人们采取的办法是尽可能将各处工厂、基地等,都配套建造维生设施,让人们无需脱离维生环境即可工作,这样就大大减少了宇航服的使用频率。
但宇航服数量的稀少对于人们来说始终是一个制约,让人们不得不放弃许多可以通过出舱作业快速解决的建造需求。就比如,因为宇航服的不足,铁轨的铺设任务就被耽误了许多。
现在,自己具备了生产宇航服的能力,虽然这宇航服各种指标均大大低于从地球上带来的宇航服,但总归是能用的,这个瓶颈便迎刃而解。
在各项发展都已经走入正轨,短时间内不存在整体瓶颈的现在,赵长星开始了对于另一个问题的思考。
伴随着人口的快速增加,赵长星愈发清晰的感觉到,整体社会的效率已经极大的降低了。
权责不清、分配不均、人员混乱等问题愈发明显的凸显了出来。
“到了建立一个政府,全面统筹文明各项事宜的时候了。”
赵长星下定了决心。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