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第一堂课
作者:彩虹之门 更新:2021-12-23 19:26
现在孩子们的年纪,虽然还是偏小一点,但上个幼儿园小班,也是可以的。
关于孩子们的教育问题,地球上的专家们也曾经讨论过。最后的结论是,塞德娜星,人类一号基地这里的孩子们的教育,不能完全复制地球上的经验。
地球上孩子们的教育其实是相当宽松的,并且在教育之外附加了太多别的东西。当然,这其实也没有什么不合适的,毕竟地球人类世界的环境物资极大丰富,社会平稳,早就解决了生存的问题。
塞德娜星这里,人类就这么寥寥几个,延续文明生存才是最为重要的。这就决定,孩子们必须要快速掌握维持基地运转的基本技能,以及在这里生活的基本技巧。如果有可能的话,最好还能再掌握一些主动创新的能力。
教育的目的是十分明确的,在这里,教育仅仅只是教育,不附带其余任何东西,譬如排名啊,前途啊,地位啊之类的。
基于此,专家们所设计的课程还是相当紧凑的,基本上在18岁成年之前,就要学完地球时代人类大学才能学到的课程。
回想起自己当初在地球上学的经历,看着这一个个唇红齿白,可爱伶俐的孩子们,赵长星暗暗想着:“你们的悲惨时代马上就要开始了。”
为了孩子们的第一堂课,赵长星特意做了一些准备。这天,他换下了所有具有太空流浪风格的衣服,譬如银白色的多功能舱内服,随身电脑之类,而是穿上了具有浓厚地球休闲风格的衣服,T恤,牛仔裤。
教室之中,孩子们仍旧在喧闹。或许是察觉到了今天气氛的不对,在赵长星走进来之后,他们渐渐的安静了下来,并在机器人阿姨的协助之下,各自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用好奇的眼神望着赵长星。
“今天,我来给大家上第一堂课。我们都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人类。我们来自于地球,我们有文字记载的历史高达五千年……”
面对一群幼儿园小小班的孩子,赵长星当然不可能讲的太深太多。他今天的目的,只是为了让孩子们对人类,地球,这两个名词有一个印象而已。
这是文明的传承,也是历史与文化的传承。有了这些传承,未来无论人类流浪到宇宙何处,心中都会有归属感,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这对于塑造未来的社会形态极其重要。
而,只要还有一个人记得这些东西,可以对这些传承产生归属感,人类文明就不算灭亡。
一堂课很快上完,孩子们也很快没了耐性,于是再一次开始了无忧无虑的玩耍。而赵长星已经决定,未来不管人类种群发展到多大,所有幼儿的第一堂课,都要从认识自己的身份,认识自己的家乡开始。
后续的课程将由机器人教师在小希的控制之下完成。赵长星得以将自己解脱出来,再一次将精力与时间投入到人类一号基地的建设之中。
现阶段最主要的任务是进行维生区的建设。而正式的人类一号基地维生区,其与第一期工程之中那个维生区可不同。它不能有一点将就,必须要尽善尽美,毕竟未来的人们可都在指望着它而活着。
它的面积也很大,有足足200多平米。其中最核心的部件自然是微型聚变反应堆及发电机,之后便是水净化循环系统,空气净化循环系统与温度控制系统,还有电网系统。
这四个系统如同条条血管,延伸到整个人类一号基地的每一个地方,维持着整个基地的正常运转。而它们的动力来源,便是维生区了。从这一点来看,将维生区视作基地的心脏毫不为过。
维生区的建设意味着大量的管道与线缆需要铺设,且结构极其复杂,一个地方搞错了就有可能意味着整个系统的崩溃。幸好,地球的专家们早就代替赵长星完成了这项最为复杂艰巨的工程,并制做了详细的图纸。赵长星甚至不需要知道某一条管道是做什么的,为什么要向那个方向铺设,这里又为什么需要预留一个接口,这里的流量为什么需要设计的这么高,这里又为什么需要安装足足三个监测模块,他统统无需理会,只需要按照图纸一板一眼的安装就行了。
因为此刻已经完成的框架只有无土栽培车间与畜牧养殖车间的缘故,其余区域需要铺设的管道与线缆暂时无需理会,只要提前留好接口就行了。但就算如此,这项工作所耗费的时间也超出了他的想象。
他用了足足五个多月的时间才完成了这些工作。而这,才仅仅只是将管道与线缆铺设到车间外部,做了一个总接口而已,内部更为复杂的铺设还未开始。
幸好现在只是在进行前期工作,第一期工程还未拆除,唯一的一台微型聚变反应堆还在支撑着那两个车间源源不断的生产着各种食物,他才没有遭遇粮食危机。
否则,工程延期了这么长时间,说不得他就只能再度启用那两个淀粉反应釜,依靠淀粉糊口了。
实际施工环境毕竟太过复杂,过程之中会遇到什么根本无法提前预判。哪怕在地球之上,计划制作的再完善,到了最后超出预算,超出工期的事情都数不胜数。
幸好,现在终于将这些东西弄完了。
紧接着,赵长星马不停蹄的开始了无土栽培车间与畜牧养殖车间的内部各种管道与线缆的铺设,并在三个多月之后完成。
到了这时候,就该正式停止一期工程的运转,将微型聚变反应堆移植到人类一号基地维生区之中来了。
一期工程维生区之中,赵长星神色凝重的关停了微型聚变反应堆,片刻之后,发电机停止运转,整个一期工程所有房间,照明系统,水,空气循环系统,温控系统等等,同时停止了工作,整个一期工程所有建筑立刻变得一片漆黑。
温度开始迅速下降,最多在20个小时之内,房间之内的温度就将与外界一样。
那是连气体都可以冻成固体的极寒温度。
赵长星穿着宇航服,开始用各种工具将这个大家伙一点一点的拆解开来,并小心翼翼的为其加上防护,防止转运过程之中受到损坏。
如果它哪儿坏掉了,那麻烦就大了。
红旗号太空车为了这次转运,已经被临时改装成了拖车,就在外边等着。
在塞德娜星极低的重力之下,赵长星如同大力士一般,轻而易举的搬起了重达数百公斤重的反应堆部件,将其固定在了拖车之上。如是往返几次,才开着太空车,将它们运到了新的地点。
又小心翼翼的将其组装起来,自检之后,赵长星凝重的按下了启动键。
伴随着一阵颤动——原本应该有声音的,但维生区之中是真空状态,所以声音无法传递过来——显示屏幕之上出现了启动成功的提示。
在微型聚变反应堆所提供的能源之下,大型发电机开始了运转。维生区之中的照明灯立刻亮起。有了电力,其余的空气循环系统、水循环系统、温控系统等也开始了运转。
赵长星离开这里,走到了无土栽培车间之中。此刻,这个硕大的,空荡荡的房间之中一片光明。
看了看仪表读数,赵长星直接将宇航服脱了下来。微冷的空气扑面而来,瞬间将他环绕。
现在温度暂时还有点低,但很快就会提升上来。
“终于不用穿着这玩意儿干活了。”
赵长星感慨了一句。
接下来的日子,在他日复一日的忙碌之下,那一堆堆杂乱的建材在他手中渐渐变成了一个个隔断,一排排架子,一个个照明灯,一个个监控仪,又或者各种复杂精密的机械。
耗费了将近半年时间,面积高达600平米,无土栽培车间的大豆种植区首先完工。
与一期工程不同,这里的无土栽培车间自动化程度极高。从播种到收获,以及中间的培育,营养液的供应和自动调整等,几乎全程无需人力干预。需要人工做的事情,差不多也就只有日常的监控,偶尔出现意外之后的维修,以及对于一些数据的操控和调整罢了。
此刻,大豆种植车间之中,屋顶是一排排的日光灯,地板上则是一排排摆放整齐的架子,不同的架子之间全部由营养液输送管道连接,数十台机器人在架子与架子之间穿梭,在小希的操控之下进行着前期的基质调整工作。在它们身后,另一些机器人则将种子播种了上去。
三个月之后,第一批大豆就可以收获了。
满意的看了一眼自己的劳动成果,赵长星关闭了大豆车间的封闭门,来到了水稻车间。
这里还有一些工作需要收尾,估计再有十几天时间,面积有300平米,年产大米三吨的水稻车间,也就可以投入运转了。
而现在,距离赵长星来到塞德娜星,已经过去了差不多五年时间。孩子们此刻已经四岁了。
关于孩子们的教育问题,地球上的专家们也曾经讨论过。最后的结论是,塞德娜星,人类一号基地这里的孩子们的教育,不能完全复制地球上的经验。
地球上孩子们的教育其实是相当宽松的,并且在教育之外附加了太多别的东西。当然,这其实也没有什么不合适的,毕竟地球人类世界的环境物资极大丰富,社会平稳,早就解决了生存的问题。
塞德娜星这里,人类就这么寥寥几个,延续文明生存才是最为重要的。这就决定,孩子们必须要快速掌握维持基地运转的基本技能,以及在这里生活的基本技巧。如果有可能的话,最好还能再掌握一些主动创新的能力。
教育的目的是十分明确的,在这里,教育仅仅只是教育,不附带其余任何东西,譬如排名啊,前途啊,地位啊之类的。
基于此,专家们所设计的课程还是相当紧凑的,基本上在18岁成年之前,就要学完地球时代人类大学才能学到的课程。
回想起自己当初在地球上学的经历,看着这一个个唇红齿白,可爱伶俐的孩子们,赵长星暗暗想着:“你们的悲惨时代马上就要开始了。”
为了孩子们的第一堂课,赵长星特意做了一些准备。这天,他换下了所有具有太空流浪风格的衣服,譬如银白色的多功能舱内服,随身电脑之类,而是穿上了具有浓厚地球休闲风格的衣服,T恤,牛仔裤。
教室之中,孩子们仍旧在喧闹。或许是察觉到了今天气氛的不对,在赵长星走进来之后,他们渐渐的安静了下来,并在机器人阿姨的协助之下,各自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用好奇的眼神望着赵长星。
“今天,我来给大家上第一堂课。我们都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人类。我们来自于地球,我们有文字记载的历史高达五千年……”
面对一群幼儿园小小班的孩子,赵长星当然不可能讲的太深太多。他今天的目的,只是为了让孩子们对人类,地球,这两个名词有一个印象而已。
这是文明的传承,也是历史与文化的传承。有了这些传承,未来无论人类流浪到宇宙何处,心中都会有归属感,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这对于塑造未来的社会形态极其重要。
而,只要还有一个人记得这些东西,可以对这些传承产生归属感,人类文明就不算灭亡。
一堂课很快上完,孩子们也很快没了耐性,于是再一次开始了无忧无虑的玩耍。而赵长星已经决定,未来不管人类种群发展到多大,所有幼儿的第一堂课,都要从认识自己的身份,认识自己的家乡开始。
后续的课程将由机器人教师在小希的控制之下完成。赵长星得以将自己解脱出来,再一次将精力与时间投入到人类一号基地的建设之中。
现阶段最主要的任务是进行维生区的建设。而正式的人类一号基地维生区,其与第一期工程之中那个维生区可不同。它不能有一点将就,必须要尽善尽美,毕竟未来的人们可都在指望着它而活着。
它的面积也很大,有足足200多平米。其中最核心的部件自然是微型聚变反应堆及发电机,之后便是水净化循环系统,空气净化循环系统与温度控制系统,还有电网系统。
这四个系统如同条条血管,延伸到整个人类一号基地的每一个地方,维持着整个基地的正常运转。而它们的动力来源,便是维生区了。从这一点来看,将维生区视作基地的心脏毫不为过。
维生区的建设意味着大量的管道与线缆需要铺设,且结构极其复杂,一个地方搞错了就有可能意味着整个系统的崩溃。幸好,地球的专家们早就代替赵长星完成了这项最为复杂艰巨的工程,并制做了详细的图纸。赵长星甚至不需要知道某一条管道是做什么的,为什么要向那个方向铺设,这里又为什么需要预留一个接口,这里的流量为什么需要设计的这么高,这里又为什么需要安装足足三个监测模块,他统统无需理会,只需要按照图纸一板一眼的安装就行了。
因为此刻已经完成的框架只有无土栽培车间与畜牧养殖车间的缘故,其余区域需要铺设的管道与线缆暂时无需理会,只要提前留好接口就行了。但就算如此,这项工作所耗费的时间也超出了他的想象。
他用了足足五个多月的时间才完成了这些工作。而这,才仅仅只是将管道与线缆铺设到车间外部,做了一个总接口而已,内部更为复杂的铺设还未开始。
幸好现在只是在进行前期工作,第一期工程还未拆除,唯一的一台微型聚变反应堆还在支撑着那两个车间源源不断的生产着各种食物,他才没有遭遇粮食危机。
否则,工程延期了这么长时间,说不得他就只能再度启用那两个淀粉反应釜,依靠淀粉糊口了。
实际施工环境毕竟太过复杂,过程之中会遇到什么根本无法提前预判。哪怕在地球之上,计划制作的再完善,到了最后超出预算,超出工期的事情都数不胜数。
幸好,现在终于将这些东西弄完了。
紧接着,赵长星马不停蹄的开始了无土栽培车间与畜牧养殖车间的内部各种管道与线缆的铺设,并在三个多月之后完成。
到了这时候,就该正式停止一期工程的运转,将微型聚变反应堆移植到人类一号基地维生区之中来了。
一期工程维生区之中,赵长星神色凝重的关停了微型聚变反应堆,片刻之后,发电机停止运转,整个一期工程所有房间,照明系统,水,空气循环系统,温控系统等等,同时停止了工作,整个一期工程所有建筑立刻变得一片漆黑。
温度开始迅速下降,最多在20个小时之内,房间之内的温度就将与外界一样。
那是连气体都可以冻成固体的极寒温度。
赵长星穿着宇航服,开始用各种工具将这个大家伙一点一点的拆解开来,并小心翼翼的为其加上防护,防止转运过程之中受到损坏。
如果它哪儿坏掉了,那麻烦就大了。
红旗号太空车为了这次转运,已经被临时改装成了拖车,就在外边等着。
在塞德娜星极低的重力之下,赵长星如同大力士一般,轻而易举的搬起了重达数百公斤重的反应堆部件,将其固定在了拖车之上。如是往返几次,才开着太空车,将它们运到了新的地点。
又小心翼翼的将其组装起来,自检之后,赵长星凝重的按下了启动键。
伴随着一阵颤动——原本应该有声音的,但维生区之中是真空状态,所以声音无法传递过来——显示屏幕之上出现了启动成功的提示。
在微型聚变反应堆所提供的能源之下,大型发电机开始了运转。维生区之中的照明灯立刻亮起。有了电力,其余的空气循环系统、水循环系统、温控系统等也开始了运转。
赵长星离开这里,走到了无土栽培车间之中。此刻,这个硕大的,空荡荡的房间之中一片光明。
看了看仪表读数,赵长星直接将宇航服脱了下来。微冷的空气扑面而来,瞬间将他环绕。
现在温度暂时还有点低,但很快就会提升上来。
“终于不用穿着这玩意儿干活了。”
赵长星感慨了一句。
接下来的日子,在他日复一日的忙碌之下,那一堆堆杂乱的建材在他手中渐渐变成了一个个隔断,一排排架子,一个个照明灯,一个个监控仪,又或者各种复杂精密的机械。
耗费了将近半年时间,面积高达600平米,无土栽培车间的大豆种植区首先完工。
与一期工程不同,这里的无土栽培车间自动化程度极高。从播种到收获,以及中间的培育,营养液的供应和自动调整等,几乎全程无需人力干预。需要人工做的事情,差不多也就只有日常的监控,偶尔出现意外之后的维修,以及对于一些数据的操控和调整罢了。
此刻,大豆种植车间之中,屋顶是一排排的日光灯,地板上则是一排排摆放整齐的架子,不同的架子之间全部由营养液输送管道连接,数十台机器人在架子与架子之间穿梭,在小希的操控之下进行着前期的基质调整工作。在它们身后,另一些机器人则将种子播种了上去。
三个月之后,第一批大豆就可以收获了。
满意的看了一眼自己的劳动成果,赵长星关闭了大豆车间的封闭门,来到了水稻车间。
这里还有一些工作需要收尾,估计再有十几天时间,面积有300平米,年产大米三吨的水稻车间,也就可以投入运转了。
而现在,距离赵长星来到塞德娜星,已经过去了差不多五年时间。孩子们此刻已经四岁了。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