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卫国君臣
作者:西城冷月 更新:2021-10-31 18:23
卫都·帝丘
随着时间流逝,苏国袭取卫之边郡——黎郡的紧急军情,已传至帝丘。
此刻,宫禁森严的卫宫永延殿内,宫烛长明,然而气氛几乎凝结一团,丹墀之下,卫国百官各依品级排列,持笏垂首而立,神情警然。
殿外,秋风秋雨,稀疏而下,天空一片灰蒙蒙的。
近月以来,在后宫温柔乡中打滚儿,未曾上朝视事的卫君,端坐一张宽大的金銮椅上,其人一身朱红蟒线王侯衮服,威严冷漠,一张如涂脂的中年面容上,脸色铁青,咬牙切齿道:“苏国小儿,背信弃义,趁火打劫,欺我太甚!”
想他那嫁给前代苏君的卫殊,才在不久之前暴卒,他还没有来得及找这小儿算账,却敢举兵犯他,真是猖狂、跋扈!
下方卫国公卿闻言,也是附和而骂。
现在卫国四郡为尸疫所扰,局势动荡不安,这苏国的确挑的好时候。
“大司马,华良为一郡之守,连一郡城都守不住,以致丧师失地,该当何处置?”卫君面上满是怒火,冷声道。
这时,从下方班列之中,现出一个身形高大,面皮白皙的中年官吏,却是卫国上卿——孙焕,也是卫国大司马。
“华良丢城失地,当下其职事兵权,押至都城问罪。”孙焕拱手说道。
“宁卿,你怎么看?”卫君脸色阴沉似水,望向左首文官班列之中,恭候侍立的老者。
那老者身材短小,年纪在五十岁左右,脸型瘦长,双颊凹陷,颌下蓄着短须,凹陷的眼窝中,眸光闪烁,这时闻听卫君垂询,拱手道:“老臣以为,华良作战不力,以坚城难拒苏军,以致失地丧师,中枢震动,当治其用兵无能之罪。”
卫君冷声道:“这等无能之将,留之何用!拟命,褫夺华良兵权勋爵,押赴帝丘问罪!”
卫君此刻心头的怒火亟须发泄,本来就被尸疫搞得焦头烂额,现在又失一郡,华良正好撞在枪口之上。
“君父,不可!”就在这时,一道清朗的声音响起,众人都是齐刷刷向着说话之人看去。
这是一个着锦袍斓衫,头戴金冠的的青年,其人年岁在二十上下,身形挺拔,五官俊朗,面似涂脂,鼻若悬胆,如芝兰玉树,立于中庭,气质温润,令人如沐春风。
正是卫国太子卫仲,字昶。
卫君一共育有六子五女,长子伯阳公子早丧,就由几个子嗣排序之中第二的卫仲,接任太子之位。
迎着金銮椅上那双冷冽、狐疑的目光,卫仲不顾身后卫国少宰卫珲,悄悄扯着自己的衣袖,深吸一口气,硬着头皮道:“回禀君父,儿臣以为,黎郡遭苏军猝然而袭,华良兵少,又加之郡城时疫流行,军民人心惶恐,遂为奸人所趁,华良虽失郡城,然非战之罪,而今将强兵拒抗苏军,臣恳求君父,给予华良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
卫君面色淡淡听着,狭长、阴沉的眸中,有着几分莫名之色。
看着丹墀之下,风华正茂,温润如玉的二子侃侃而谈,一股嫉妒混合着愤怒的奇异心思在心头翻滚着,默然良久,不置可否。
只有殿外的风声吹过朱檐,发出呜呜之声。
殿中,一股无形压力就出现在空旷、幽静的大殿之中。
“太子之言,诸卿以为何如?”淡漠不含喜怒的声音响起,在永延殿中,几令卫国诸臣大气都不敢喘。
孙焕高举象牙笏板,朗声道:“败军之将,何敢言勇,不管如何,华良镇关不利,丧师辱国,若不罪之,军法何在?至于戴罪立功,哼,难道我堂堂大卫,就找不出一个能挡苏国暴兵入侵的良将了吗?”
宁遵点了点头,苍声道:“孙大司马所言甚是,国恒法度,如不处置华良,焉能服膺人心?”
其他卫国公卿,如司徒,司空也都是纷纷发言,大意一般无二,华良已经不适合在前方抵御苏军,当选贤举能,以良将发兵抵御苏国。
卫君将审视目光看向卫仲,问道:“太子以为呢?”
“儿臣……”卫仲开口欲辨,就听少宰卫珲的沉静的声音在身后响起:
“启禀君上,臣有本奏。”
“卫卿?”卫君目光闪过一丝冷意,问道:“以为该如何华良?”
卫珲年岁同样在五十上下,精神颧硕,目光坚定,平稳的声音中有着一股慷慨激昂之意,道:“老臣以为,现在当务之急,不是处置华良,而是拣选大军,以拒苏军,收复失地,苏国暴侵我国,统兵之人,诸位同僚以为何人?”
说着,环顾着周围殿中同僚。
孙焕冷笑道:“某这个司掌兵事的大司马都不知,没想到还没有你这个少宰知道前线军情。”
卫珲没有理孙焕这个近年来的佞幸之辈,掷地有声道:“前燕国国尉申屠樊!”
此言一出,就连本来漫不经心的卫君都是挺直了身子,道:“竟是此人!”
孙焕脸色微变,道:“此人怎么在苏国?”
申屠樊作为前燕国国尉,曾帅师伐齐,并非寂寂无名之辈,纵然孙焕以前少在军中,执掌卫国军政,还是因为其妹为卫君宠妃之故,但对申屠樊的大名,还是听过的。
不仅仅是孙焕,殿中卫国一应公卿都是倏然色变。
卫珲解释道:“申屠樊祖籍苏国人,受燕君猜忌后,回乡隐居,眼下分明是苏君又请动此人出山,执掌军政。”
卫君皱眉道:“此人名声在外,不好对付,大司马,汝有何良策抗御此人?”
孙焕心头一突,他有个屁御敌之策,但这时间被卫君目光直视,也颇觉压力如山,故作镇定道:“当发禁军,据怀来而守。”
卫君追问道:“发兵几何,一何人统军?”
“啊,这……”孙焕只觉得背后冷汗都流下,好在这时,身后的一位中年官吏,出来解了孙焕的围。
这人是小司马邬寿。
“君上,现在国内尚有精锐禁军六万,当拣选两万,再自诸郡抽调郡兵,合四万大军,以拒苏军,收复失地。”
“四万,兵力可否济事?”卫君问道。
邬寿道:“苏国军力有限,方拒郑国而胜,今又发兵犯我,臣估计不会超过两万人。”
卫君眉头紧锁,打量了邬寿半晌,沉声道:“邬卿缘何得知?”
邬寿犹豫了一下,道:“此为前大司马——杜陵所言。”
卫君眯了眯眼,目中闪过一抹厉色,道:“杜陵?”
杜陵是卫国前大司马,具将略,知兵机。
其人执掌卫国军政十余年,但因为在十四年前,此代卫君政变,弑杀其兄——刚刚继位不过年许的前任卫君,霸其嫂,篡夺君位。
杜陵为卫国大司马,又是托孤重臣。
然而对政变漠视坐观,此代卫君篡位成功之后,为了拉拢杜陵,先是将自家长女许给其子,又以其子卫仲拜入其门下为弟子。
卫君即位之后,经过层层削权,才终于将此人清理出中枢,一直将卫大司马位置空悬了三四年,才于去年,放上孙妃之兄——孙焕。
而今乍听这么一个人,卫君眸光幽幽,心头也有些复杂,岔开话题,问道:“邬卿,何人可统兵四万,收复失地?”
邬寿想了想,拱手道:“上卿孙焕,坐镇中枢,运筹帷幄,将略无双,可挡苏军。”
此言一出,殿中卫国公卿,一时间,无不脸色古怪了起来。
整个大卫,何人不知,上卿孙焕志大才疏,逢迎于上,军国大事,让这么一个人前去领兵?
开什么玩笑?
孙焕目光喷火,择人欲吞噬地看着邬寿。
这哪是让他领兵出战?
这是让他去死!
随着时间流逝,苏国袭取卫之边郡——黎郡的紧急军情,已传至帝丘。
此刻,宫禁森严的卫宫永延殿内,宫烛长明,然而气氛几乎凝结一团,丹墀之下,卫国百官各依品级排列,持笏垂首而立,神情警然。
殿外,秋风秋雨,稀疏而下,天空一片灰蒙蒙的。
近月以来,在后宫温柔乡中打滚儿,未曾上朝视事的卫君,端坐一张宽大的金銮椅上,其人一身朱红蟒线王侯衮服,威严冷漠,一张如涂脂的中年面容上,脸色铁青,咬牙切齿道:“苏国小儿,背信弃义,趁火打劫,欺我太甚!”
想他那嫁给前代苏君的卫殊,才在不久之前暴卒,他还没有来得及找这小儿算账,却敢举兵犯他,真是猖狂、跋扈!
下方卫国公卿闻言,也是附和而骂。
现在卫国四郡为尸疫所扰,局势动荡不安,这苏国的确挑的好时候。
“大司马,华良为一郡之守,连一郡城都守不住,以致丧师失地,该当何处置?”卫君面上满是怒火,冷声道。
这时,从下方班列之中,现出一个身形高大,面皮白皙的中年官吏,却是卫国上卿——孙焕,也是卫国大司马。
“华良丢城失地,当下其职事兵权,押至都城问罪。”孙焕拱手说道。
“宁卿,你怎么看?”卫君脸色阴沉似水,望向左首文官班列之中,恭候侍立的老者。
那老者身材短小,年纪在五十岁左右,脸型瘦长,双颊凹陷,颌下蓄着短须,凹陷的眼窝中,眸光闪烁,这时闻听卫君垂询,拱手道:“老臣以为,华良作战不力,以坚城难拒苏军,以致失地丧师,中枢震动,当治其用兵无能之罪。”
卫君冷声道:“这等无能之将,留之何用!拟命,褫夺华良兵权勋爵,押赴帝丘问罪!”
卫君此刻心头的怒火亟须发泄,本来就被尸疫搞得焦头烂额,现在又失一郡,华良正好撞在枪口之上。
“君父,不可!”就在这时,一道清朗的声音响起,众人都是齐刷刷向着说话之人看去。
这是一个着锦袍斓衫,头戴金冠的的青年,其人年岁在二十上下,身形挺拔,五官俊朗,面似涂脂,鼻若悬胆,如芝兰玉树,立于中庭,气质温润,令人如沐春风。
正是卫国太子卫仲,字昶。
卫君一共育有六子五女,长子伯阳公子早丧,就由几个子嗣排序之中第二的卫仲,接任太子之位。
迎着金銮椅上那双冷冽、狐疑的目光,卫仲不顾身后卫国少宰卫珲,悄悄扯着自己的衣袖,深吸一口气,硬着头皮道:“回禀君父,儿臣以为,黎郡遭苏军猝然而袭,华良兵少,又加之郡城时疫流行,军民人心惶恐,遂为奸人所趁,华良虽失郡城,然非战之罪,而今将强兵拒抗苏军,臣恳求君父,给予华良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
卫君面色淡淡听着,狭长、阴沉的眸中,有着几分莫名之色。
看着丹墀之下,风华正茂,温润如玉的二子侃侃而谈,一股嫉妒混合着愤怒的奇异心思在心头翻滚着,默然良久,不置可否。
只有殿外的风声吹过朱檐,发出呜呜之声。
殿中,一股无形压力就出现在空旷、幽静的大殿之中。
“太子之言,诸卿以为何如?”淡漠不含喜怒的声音响起,在永延殿中,几令卫国诸臣大气都不敢喘。
孙焕高举象牙笏板,朗声道:“败军之将,何敢言勇,不管如何,华良镇关不利,丧师辱国,若不罪之,军法何在?至于戴罪立功,哼,难道我堂堂大卫,就找不出一个能挡苏国暴兵入侵的良将了吗?”
宁遵点了点头,苍声道:“孙大司马所言甚是,国恒法度,如不处置华良,焉能服膺人心?”
其他卫国公卿,如司徒,司空也都是纷纷发言,大意一般无二,华良已经不适合在前方抵御苏军,当选贤举能,以良将发兵抵御苏国。
卫君将审视目光看向卫仲,问道:“太子以为呢?”
“儿臣……”卫仲开口欲辨,就听少宰卫珲的沉静的声音在身后响起:
“启禀君上,臣有本奏。”
“卫卿?”卫君目光闪过一丝冷意,问道:“以为该如何华良?”
卫珲年岁同样在五十上下,精神颧硕,目光坚定,平稳的声音中有着一股慷慨激昂之意,道:“老臣以为,现在当务之急,不是处置华良,而是拣选大军,以拒苏军,收复失地,苏国暴侵我国,统兵之人,诸位同僚以为何人?”
说着,环顾着周围殿中同僚。
孙焕冷笑道:“某这个司掌兵事的大司马都不知,没想到还没有你这个少宰知道前线军情。”
卫珲没有理孙焕这个近年来的佞幸之辈,掷地有声道:“前燕国国尉申屠樊!”
此言一出,就连本来漫不经心的卫君都是挺直了身子,道:“竟是此人!”
孙焕脸色微变,道:“此人怎么在苏国?”
申屠樊作为前燕国国尉,曾帅师伐齐,并非寂寂无名之辈,纵然孙焕以前少在军中,执掌卫国军政,还是因为其妹为卫君宠妃之故,但对申屠樊的大名,还是听过的。
不仅仅是孙焕,殿中卫国一应公卿都是倏然色变。
卫珲解释道:“申屠樊祖籍苏国人,受燕君猜忌后,回乡隐居,眼下分明是苏君又请动此人出山,执掌军政。”
卫君皱眉道:“此人名声在外,不好对付,大司马,汝有何良策抗御此人?”
孙焕心头一突,他有个屁御敌之策,但这时间被卫君目光直视,也颇觉压力如山,故作镇定道:“当发禁军,据怀来而守。”
卫君追问道:“发兵几何,一何人统军?”
“啊,这……”孙焕只觉得背后冷汗都流下,好在这时,身后的一位中年官吏,出来解了孙焕的围。
这人是小司马邬寿。
“君上,现在国内尚有精锐禁军六万,当拣选两万,再自诸郡抽调郡兵,合四万大军,以拒苏军,收复失地。”
“四万,兵力可否济事?”卫君问道。
邬寿道:“苏国军力有限,方拒郑国而胜,今又发兵犯我,臣估计不会超过两万人。”
卫君眉头紧锁,打量了邬寿半晌,沉声道:“邬卿缘何得知?”
邬寿犹豫了一下,道:“此为前大司马——杜陵所言。”
卫君眯了眯眼,目中闪过一抹厉色,道:“杜陵?”
杜陵是卫国前大司马,具将略,知兵机。
其人执掌卫国军政十余年,但因为在十四年前,此代卫君政变,弑杀其兄——刚刚继位不过年许的前任卫君,霸其嫂,篡夺君位。
杜陵为卫国大司马,又是托孤重臣。
然而对政变漠视坐观,此代卫君篡位成功之后,为了拉拢杜陵,先是将自家长女许给其子,又以其子卫仲拜入其门下为弟子。
卫君即位之后,经过层层削权,才终于将此人清理出中枢,一直将卫大司马位置空悬了三四年,才于去年,放上孙妃之兄——孙焕。
而今乍听这么一个人,卫君眸光幽幽,心头也有些复杂,岔开话题,问道:“邬卿,何人可统兵四万,收复失地?”
邬寿想了想,拱手道:“上卿孙焕,坐镇中枢,运筹帷幄,将略无双,可挡苏军。”
此言一出,殿中卫国公卿,一时间,无不脸色古怪了起来。
整个大卫,何人不知,上卿孙焕志大才疏,逢迎于上,军国大事,让这么一个人前去领兵?
开什么玩笑?
孙焕目光喷火,择人欲吞噬地看着邬寿。
这哪是让他领兵出战?
这是让他去死!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