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2章 乱世杀伐,不止中土
作者:云霄野 更新:2021-10-31 18:17
经李天衢颁布颁布旨意,赐封卢光稠为开国郡公,谭全播为开国县公。而卢延昌、卢延巡按上护军爵禄。并赐于上等府第,而安顿他们一行人等在这段时期于汴京安家落户。
然而李天衢随后又特意对开疆拓土战功最多的的嫡系勋将加爵进封。其中王彦章封郑国公、葛从周封曹国公、符存审封许国公、张归霸封为鲁国公...而先前战死的霍存则被追封为河间郡王,谥号武肃。
至于安仁义、王重师、刘知俊等同样战功卓著的功臣,乃至严可求、罗隐、高郁、李振...等文臣也都加封至郡公、县公一级的爵禄。
虽说如今对治下藩镇的权势已经有所节制,当本质上现在还是属于需要授以防戍军镇节度使军阵大权的体制,尤其还是处于战事频发,经常要对外用兵拓张疆域的时局下,所以现在武将整体上的地位还是要高过文臣。
然而还有一个人,除了王彦章、葛从周、符存审等老资历的心腹功臣之外,就连投诚归从时日不久的田頵,也被赐封为宁国公。
考量到全因田頵之故,才得以兵不血刃的取下吴国江北诸州。而且他本来的地位便等同于权掌一方的节度使,却仍会与旧友杨行密决裂,也需要许以田頵更大的功名,才能安抚他死心塌地的效忠卖力。
以庐州为藩镇治所,李天衢划出易帜倒戈的江北诸州设淮西军藩镇,仍旧由田頵担任节度使,未拆分他嫡系牙兵,以安其心。同时田頵也正可与安仁义、柴再用统掌淮西、淮南两处藩镇,与吴国隔江对持。
虽然魏、吴两国对彼此都有忌惮,所以没有立刻爆发大规模的战事。可是双方已经转变为敌对状态,也都已开始积极的备战。然而就在这个当口,吴国宣歙军方面,却又有一则立刻引起周边诸国密切关注的消息传至汴京:
吴王杨行密,似乎是因田頵叛逃,又痛失江北诸州无力收回而郁忿染病,得了眼病,而且症状愈重,几乎与盲人无异。遂发出“吾业成而丧其目,是天废我也”的感慨,又下旨召见元勋重臣,而要托付国事......
这则消息一经在汴京朝堂传开,也立刻有臣子上书力谏杨行密既得眼疾而无力主持国事,暂观望是否又会引发吴国内乱,届时也未尝不会是我朝趁机大举兴兵南下的良机。然而李天衢的反应却十分淡定,因为他很清楚:
那厮是装瞎,而杨行密要做出这场戏的动机,也必然是要对付他那个已有篡权野心的大舅哥朱延寿了。
正史线田頵、安仁义、朱延寿被一一荡灭铲除,本来相隔的时间便不远。毕竟吴国因田頵的背叛而元气大伤,杨行密就算急于抢回地盘,也更不能任由相似的事件会有再度发生的可能。所以首先要做的,只能是先将被他看出有谋逆意图的属下悉数清绝。
不过杨行密得眼疾目盲虽然是假的,这也不会是趁机攻打吴国的最好时机。然而他到底还是要做戏给朱延寿看,这意味着吴国在这段时期只能尽量稳定局势,而没有办法响应朱温合谋出兵。
所以该做的事,还是一如既往,不会有任何变动。然而李天衢却也想到以杨行密的心机城府,固然能够清除有谋逆之心的朱延寿,但梁、晋、魏三方雄主,他本来是去世最早的那个。直到吴国内另一拨内患被铲除之时,距离杨行密阳寿绝尽,想必也为时不远了吧.....
※※※※※※※※※※※※※※
随后的一段时日里,魏国治下各处船坞如火如荼的开展改良打造船舰事宜,汴京军器作坊这边经改造的投石机的研制,也已进入试用阶段。
至于李天衢则以处理朝政为主,但凡兵、法、农、商、工等各方面臣子呈禀上奏,需要由皇帝批复的事务谨慎对待,力求尽快做出回复。
而近日以来除了各处州府田亩数量、往年收成,以及考量旱涝灾害而减免税赋,乃至拨粮赈灾等政事之外。李天衢主要须定夺的事宜,则是关于增建海外市舶司,以及水军都督府的筹备事宜。
“耽罗岛当初虽然有张保皋开设港巷,可随着他为新罗贵胄所杀之后,设立的市坊船坞荒废久矣。而我朝船舶来往于新罗、日本、渤海、流鬼诸邦互市通商,以耽罗岛为据点重整兴修船坊市镇,重添富庶气象。
而耽罗原著岛民八千户(按新唐书所载),也不过数万人丁。还不及海镇迁居民户,以及在当地开设店铺的商贾数众。我朝自兴建船坊市镇伊始,耽罗岛主便一直顺服。依臣想来,如今在耽罗开府设衙的时机也已成熟了。”
汴京皇城文德殿内,先前曾奉李天衢旨意掌管密州市舶司,而对于处在中土、日本、新罗等三地之间海上枢纽要隘耽罗岛更为了解的朝臣张佶禀奏说罢。李天衢点了点头,回复道:
“耽罗原著土民无文记,唯事鬼神,开垦田亩甚至尚还不知以耒耜牛耕。我朝也早已发付官吏,传授耽罗岛民农耕之法,并推而广之,并与其互市茶叶、布料、衣袄、药材...从开海市设船坞伊始,许之以利、化之以文,当地著民接受教化,也几无排斥心思。
至于那耽罗岛主...许以他个世袭爵禄,不是以藩属外邦的名义,而是直接受我朝册封。于耽罗设立直属府衙管治,就算他会心有不甘,但也只得认清现实。而耽罗初附百济,又曾向新罗朝贡,可如今新罗国内,先有元宗、哀奴,后有甄萱、弓裔接连举事造反,已是自顾不暇...而他新罗管不得耽罗,朕却能够管治。”
毕竟如今的耽罗岛,后世的济州岛按原本的时间线还要等到一百年之后,才会有取代新罗的高丽国前来设郡立府,现在仍属于化外番邦。李天衢早就看中了此处岛屿连接海路的枢纽位置,也在已通过建立船坞海市的方式同化岛内数万著民许多年头,时至今日,将它划到己方势力疆域的时机也大概成熟了。
然而先前既受过耽罗的朝贡,对于李天衢拓边海疆,在耽罗岛以海市通商名义在当地打下根基,同化招抚岛民,而有意纳入势力版图这些事,新罗国方面不是毫不知情。可是他们不敢管,现在更是不愿意管...甚至生怕在这段时期得罪了李天衢这个中土帝国的君主。
因为新罗国内,先后早已爆发大规模的起义,时至今日也已有了大片领土的沦陷,甚至有两股势力最大的反军都已称王建国。新罗王室贵胄早已是焦头烂额,又哪里还有精力顾及耽罗那处本来便不归属于我邦,以往也就上贡些土特产的化外岛屿?为了可有可无的化外番邦,尤其还是国内政权动荡的险恶时期,又怎能与与中土帝国交恶?
按新罗国那边的考虑,李天衢既是中土大国帝君,要接管耽罗岛也全依得...倘若反寇终究难以制伏荡平,以后说不准真要如当年向大唐臣服,才能得以借势讨灭高句丽、百济那般,而要仰仗中土大国施以援手......
毕竟现在北面新罗国内局势,按后世南北朝鲜的历史定义而言,也早已进入了所谓的“后三国”时期。
然而李天衢随后又特意对开疆拓土战功最多的的嫡系勋将加爵进封。其中王彦章封郑国公、葛从周封曹国公、符存审封许国公、张归霸封为鲁国公...而先前战死的霍存则被追封为河间郡王,谥号武肃。
至于安仁义、王重师、刘知俊等同样战功卓著的功臣,乃至严可求、罗隐、高郁、李振...等文臣也都加封至郡公、县公一级的爵禄。
虽说如今对治下藩镇的权势已经有所节制,当本质上现在还是属于需要授以防戍军镇节度使军阵大权的体制,尤其还是处于战事频发,经常要对外用兵拓张疆域的时局下,所以现在武将整体上的地位还是要高过文臣。
然而还有一个人,除了王彦章、葛从周、符存审等老资历的心腹功臣之外,就连投诚归从时日不久的田頵,也被赐封为宁国公。
考量到全因田頵之故,才得以兵不血刃的取下吴国江北诸州。而且他本来的地位便等同于权掌一方的节度使,却仍会与旧友杨行密决裂,也需要许以田頵更大的功名,才能安抚他死心塌地的效忠卖力。
以庐州为藩镇治所,李天衢划出易帜倒戈的江北诸州设淮西军藩镇,仍旧由田頵担任节度使,未拆分他嫡系牙兵,以安其心。同时田頵也正可与安仁义、柴再用统掌淮西、淮南两处藩镇,与吴国隔江对持。
虽然魏、吴两国对彼此都有忌惮,所以没有立刻爆发大规模的战事。可是双方已经转变为敌对状态,也都已开始积极的备战。然而就在这个当口,吴国宣歙军方面,却又有一则立刻引起周边诸国密切关注的消息传至汴京:
吴王杨行密,似乎是因田頵叛逃,又痛失江北诸州无力收回而郁忿染病,得了眼病,而且症状愈重,几乎与盲人无异。遂发出“吾业成而丧其目,是天废我也”的感慨,又下旨召见元勋重臣,而要托付国事......
这则消息一经在汴京朝堂传开,也立刻有臣子上书力谏杨行密既得眼疾而无力主持国事,暂观望是否又会引发吴国内乱,届时也未尝不会是我朝趁机大举兴兵南下的良机。然而李天衢的反应却十分淡定,因为他很清楚:
那厮是装瞎,而杨行密要做出这场戏的动机,也必然是要对付他那个已有篡权野心的大舅哥朱延寿了。
正史线田頵、安仁义、朱延寿被一一荡灭铲除,本来相隔的时间便不远。毕竟吴国因田頵的背叛而元气大伤,杨行密就算急于抢回地盘,也更不能任由相似的事件会有再度发生的可能。所以首先要做的,只能是先将被他看出有谋逆意图的属下悉数清绝。
不过杨行密得眼疾目盲虽然是假的,这也不会是趁机攻打吴国的最好时机。然而他到底还是要做戏给朱延寿看,这意味着吴国在这段时期只能尽量稳定局势,而没有办法响应朱温合谋出兵。
所以该做的事,还是一如既往,不会有任何变动。然而李天衢却也想到以杨行密的心机城府,固然能够清除有谋逆之心的朱延寿,但梁、晋、魏三方雄主,他本来是去世最早的那个。直到吴国内另一拨内患被铲除之时,距离杨行密阳寿绝尽,想必也为时不远了吧.....
※※※※※※※※※※※※※※
随后的一段时日里,魏国治下各处船坞如火如荼的开展改良打造船舰事宜,汴京军器作坊这边经改造的投石机的研制,也已进入试用阶段。
至于李天衢则以处理朝政为主,但凡兵、法、农、商、工等各方面臣子呈禀上奏,需要由皇帝批复的事务谨慎对待,力求尽快做出回复。
而近日以来除了各处州府田亩数量、往年收成,以及考量旱涝灾害而减免税赋,乃至拨粮赈灾等政事之外。李天衢主要须定夺的事宜,则是关于增建海外市舶司,以及水军都督府的筹备事宜。
“耽罗岛当初虽然有张保皋开设港巷,可随着他为新罗贵胄所杀之后,设立的市坊船坞荒废久矣。而我朝船舶来往于新罗、日本、渤海、流鬼诸邦互市通商,以耽罗岛为据点重整兴修船坊市镇,重添富庶气象。
而耽罗原著岛民八千户(按新唐书所载),也不过数万人丁。还不及海镇迁居民户,以及在当地开设店铺的商贾数众。我朝自兴建船坊市镇伊始,耽罗岛主便一直顺服。依臣想来,如今在耽罗开府设衙的时机也已成熟了。”
汴京皇城文德殿内,先前曾奉李天衢旨意掌管密州市舶司,而对于处在中土、日本、新罗等三地之间海上枢纽要隘耽罗岛更为了解的朝臣张佶禀奏说罢。李天衢点了点头,回复道:
“耽罗原著土民无文记,唯事鬼神,开垦田亩甚至尚还不知以耒耜牛耕。我朝也早已发付官吏,传授耽罗岛民农耕之法,并推而广之,并与其互市茶叶、布料、衣袄、药材...从开海市设船坞伊始,许之以利、化之以文,当地著民接受教化,也几无排斥心思。
至于那耽罗岛主...许以他个世袭爵禄,不是以藩属外邦的名义,而是直接受我朝册封。于耽罗设立直属府衙管治,就算他会心有不甘,但也只得认清现实。而耽罗初附百济,又曾向新罗朝贡,可如今新罗国内,先有元宗、哀奴,后有甄萱、弓裔接连举事造反,已是自顾不暇...而他新罗管不得耽罗,朕却能够管治。”
毕竟如今的耽罗岛,后世的济州岛按原本的时间线还要等到一百年之后,才会有取代新罗的高丽国前来设郡立府,现在仍属于化外番邦。李天衢早就看中了此处岛屿连接海路的枢纽位置,也在已通过建立船坞海市的方式同化岛内数万著民许多年头,时至今日,将它划到己方势力疆域的时机也大概成熟了。
然而先前既受过耽罗的朝贡,对于李天衢拓边海疆,在耽罗岛以海市通商名义在当地打下根基,同化招抚岛民,而有意纳入势力版图这些事,新罗国方面不是毫不知情。可是他们不敢管,现在更是不愿意管...甚至生怕在这段时期得罪了李天衢这个中土帝国的君主。
因为新罗国内,先后早已爆发大规模的起义,时至今日也已有了大片领土的沦陷,甚至有两股势力最大的反军都已称王建国。新罗王室贵胄早已是焦头烂额,又哪里还有精力顾及耽罗那处本来便不归属于我邦,以往也就上贡些土特产的化外岛屿?为了可有可无的化外番邦,尤其还是国内政权动荡的险恶时期,又怎能与与中土帝国交恶?
按新罗国那边的考虑,李天衢既是中土大国帝君,要接管耽罗岛也全依得...倘若反寇终究难以制伏荡平,以后说不准真要如当年向大唐臣服,才能得以借势讨灭高句丽、百济那般,而要仰仗中土大国施以援手......
毕竟现在北面新罗国内局势,按后世南北朝鲜的历史定义而言,也早已进入了所谓的“后三国”时期。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