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十一月
作者:静衍 更新:2021-12-09 07:10
时间流逝,很快进入到了十一月。
清晨,天色微明,林睿准时醒来。
感受着怀中的娇躯,扭头看了看,张静娴还睡得正香。
在那娇嫩上脸颊上轻轻亲了一下,轻轻抽抽胳膊,伸了个懒腰,开始起床。
一番洗漱,等来到客厅坐定,心中一动,系统浮现。
系统:使用者名下公司发展顺利,各项业务推进有序,成绩斐然,表现良好。
根据工资模型推演,本月应奖励金额为58亿。
涨幅有点下降,不过,没什么!
接下来是日常任务的奖励。
系统:使用者日常任务完成度评价为五十一,将获得奖励的百分之五十一作为额外奖励,奖励金额为29.58亿。
总奖励金额为87.58亿,是否领取?
看看这近百亿的奖励,林睿还是很满意的。
他此时的私人账户,还有八十亿出头的资金,自然不需要再往里面转了。
倒是星空科技集团,上个月花销不少。
先是为微银国际投资公司注资十亿美元,用来收购腾讯和特斯拉的股票。
再次出资三十亿,成立了星辰科技公司,进军手机行业。
再加上公司的其他支出,目前星空科技集团公司账户里,剩余人民币余额六十多亿,美元十五亿。
虽然,仍可以说是财大气粗,但,家底厚点岂不更好。
心中一动,这87.58亿的资金,全部被转进了星空科技集团公司的账户。
这么一来,集团公司账户里的人民币余额瞬间高达一百五十亿,再加上十五亿的美金,家底瞬间厚实了不少。
处理完资金的事,收起系统,林睿开始了每天的跑步锻炼。
等锻炼结束,回到二层小楼,张静娴已经准备好了早餐在等他。
林睿脸上带着淡淡的笑意,看着眼前这个清纯可人的小仙女,抱着轻轻亲了两下。
“还是我家静娴好,早餐都准备好了,就是不知道口味怎么样?”
张静娴有些傲娇,又有些羞涩,过了几秒钟才挺了挺胸脯道:“当然好了,我可是学了很长时间的。”
林睿刮了刮她挺翘精致的小鼻子。
“是吗?那我可要好好尝尝。”
在张静娴期待的眼神中,林睿坐在餐桌前,开始吃早餐,味道还真不错。
张静娴在旁边眼巴巴的看着,一副快夸我的样子。
林睿却点点头:“不错,很好吃!但是,比起我家静娴的天香国色、秀色可餐,还是差了点。”
张静娴愣了一下,这才知道林睿拐弯抹角夸她长得漂亮,顿时心里美滋滋的,脸上浮起一朵红云。
让林睿忍不住拉进怀里,好好调戏了一下,最后差点进了卧室。
一顿早餐吃完,陪着张静娴看了会书,林睿这才离开。
……
随着时间进入十一月,关于注资中芯国际和京东方的流程,也已经进入尾声。
十一月五日,中芯国际突然发布公告,将定向增发百分之二十五的新股,融资十五亿美元。
增发对象,是目前中芯国际的第一大股东,星空科技集团。
消息传出,在国内引起了极大的震动。
中芯国际作为国内芯片生产的龙头企业,一直都是国家的重点扶持对象,在国内有极大的影响力。
自从00年成立以来,在张汝京博士的带领下,用了短短四五年时间,就把中芯国际打造成全球第三大芯片代工巨头。
排名超过三星半导体。
可惜,风投正盛的中芯国际,让台积电感受到威胁,开始疯狂打压。
曾在台积电任职的张汝京,最后更是被迫离职。直到中芯国际对台积电再也没有威胁,这才收手。
近年来,也有不少国资和民资入场,但金额都不高,多的也就二三十亿人民币,对中芯国际的发展,并没有做出太大的推动作用。
林睿看到这方面的资料,很为当时的中芯国际和张汝京感到可惜。
要知道,04、05年发展最快的时候,张汝京私下称:中芯国际与台积电的差距只有一两年,甚至他只要9个月就能赶上新竹那个老大哥,并预计90nm的工艺将超过台积电。
但是,多少年过去了,现在的中芯国际还在玩90nm,自从张汝京离职,中芯国际原地踏步了多久。
想想确实很可惜,当年为了创办中芯国际,张汝京也可谓付出全部心血。
当年,中芯国际建厂,为了躲避美国的制裁和限制,只能绕弯子从欧洲转运。
张汝京依靠自己在新加坡建过厂的人脉关系,联系到了拥有0.18微米的制造技术和设备特许半导体公司,同意将多出的大概80台设备转卖给中国,同时把0.18微米的工艺技术和相关IP也转给了中芯国际。
随后,张汝京带着中芯国际,9年里建成了9座工厂,上海4座厂,北京2座,深圳1座,成都1座,还收购了摩托罗拉在天津一个8英寸工厂。
在收购摩托罗拉在天津工厂时,由于材料锗硅,美国担心中芯国际会造芯片用于军事,一直不给设备使用许可。
张汝京跑了美国四个部门,亲自向美国国防部负责人承诺:不做武器、不做军事用途。又加上张汝京和母亲都是基督教徒,通过五大教会的力量担保,美国才通过了0.18微米和0.13微米的技术许可。
除了美国,日本的技术、设备、材料也受到限制。
张汝京又不得不到东京亲自拜访了原东芝半导体总经理川西刚,和东芝销售部总经理川端章夫。川西刚刚好是台湾世大半导体的董事长。
这两位朋友又带着张汝京去拜访日本产经省出口部的负责人,才拿到了许可。
欧洲也一样,为了买荷兰ASML公司的光刻机,张汝京前后跑了3次。
中芯从0.18微米到0.13微米,再到90纳米、65纳米、45纳米、28纳米,都要向美国、日本、欧洲等申请技术许可。
有人会问不引进别人的行不行?答案是不行,相关的技术方案人家已经研发并申请专利,起步晚的中芯国际只能先购买别人的技术。
而且,多年来中芯国际一直表示中芯坚守承诺,不生产武器用芯片。后来中国研发的一个新型导弹,技术非常先进,美国立马派人到中芯国际的成都工厂进行排查,好在无事发生。
由此,也能看出限制之严。
好在,除了张汝京在世界各地积累的产业资源之外,他的基督徒的身份也帮了大忙,不管是融资还是技术设备许可,都有不少方便。
更重要的是,中芯国际的特殊性。张汝京不是大陆人,中芯国际的股东是全球资本,有大陆的,有台湾的,有美国的,有新加坡的。
不算纯正的中国国企,反而给芯片生产提供了很大便利。也正因为这样,美国才没有大规模制裁,给了中芯国际发展的机会。
中芯国际发展最顺畅,是成立的前5年,扩张所向披靡。
2003年,中芯国际产能达到了每月6万片,累计销售收入达到30亿元。2004年的销售额,就和如今的2012年持平。其大部分订单,都来自海外知名的芯片公司,如IBM、东芝、高通、博通……
张汝京的策略比较激进,中芯国际大力扩张,到处建厂,业务主攻海外,也引起了美国、中国台湾当局、台积电的打压。
这其中不仅有政治原因,也有商业上的原因。
2002年,台湾政府便以CSB未经相关部门许可去上海投资为由,命令张汝京在6个月之内从大陆撤资,还罚了张汝京500万台币。
北京12寸厂建厂后又罚了500万台币。收购天津摩托罗拉芯片厂之后又罚500万台币,声称一直要罚到他撤资为止。
毕竟全家都在大陆,张汝京当然不为所动,台当局便取消了张汝京台籍身份,限制10年内不得踏入台湾,帮张汝京融资的台湾公司和台商也受到牵连。
罚的罚,撤资的撤资,事情才平息了一段时间。
台湾当局打压了一波之后,2003年8月,中芯国际正准备上市,台积电陆续向美国多个地区法院,以及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起诉讼。
请求判定中芯国际侵犯其专利权、窃取商业秘密、不正当竞争和干扰经营,要求其支付10亿美元违约金。
中芯国际确实有一部分员工来自台积电和世大,而且都是高层技术人才。
挖走一堆人才不说,运营模式、工艺流程都借鉴台积电经验。中芯国际的技术进步飞快,台积电不得不怀疑中芯国际利用了自己的商业机密。
商场如战场,曾经带领德州仪器跟英特尔打过仗的张忠谋,老谋深算,带着台积电开始反击。
2005年,中芯国际和台积电达成一次和解,中芯国际支付了大约1.75亿美元赔偿。
一年半后,台积电再次状告中芯国际,称它违反了2005年达成的一项和解协议,中芯国际私自将技术转让给“武汉新芯”和“成都成芯”的两家工厂。
台积电和中芯国际的官司一打就是六年,直到2009年。
这些年,中芯国际看似在迅猛扩张,规模不断扩大,内部却已经矛盾冲突。
中芯国际毕竟是企业,背后有投资,张汝京不管盈利疯狂扩张,虽然拉动了国内半导体产业,但股东肯定不愿意。
中芯国际背后复杂的股东势力和人员,外部各种官司制裁,内部纷扰,更加重了这种乱局。
大陆势力,国企投资和技术人员,想发展大陆自己的半导体产业。
台湾势力,追随张汝京的技术人员,想做一家比台积电更厉害的企业。
资本势力,他们不在乎中国有没有自己的半导体产业链,要的是挣钱。
同时中芯国际还面临着一个巨大问题:成立9年,从未盈利,扩张巨大,年年赔钱。
很多国际私募投资机构希望收购股权,国企也愿意出资。
张汝京最终选择了国企大唐电信,2008年11月,国企大唐电信入股中芯国际,成为第一大股东,占股17%。
张汝京选择国企大唐电信,就是想用他抗衡“资本股东”咄咄逼人的盈利需求,专心发展半导体技术。
刚解决了钱的问题,噩耗传来:2009年11月,加州地方法院判中芯国际败诉,在65个有争议的专利项目中,中芯非法使用了61个,台积电要求中芯赔偿10亿美元。
面对这笔巨额赔偿,中芯国际需要砸锅卖铁。希望和解的张汝京紧急飞往香港与台积电进行谈判,和解条件是:
中芯国际4年内赔偿台积电2亿美元现金。
台积电要认购中芯国际10%股份。
附加条件:张汝京必须离开中芯国际。竞业协议规定:2010年起,三年之内,张汝京不得再从事芯片相关的工作。
中芯国际以及其所掌控的中国大陆其他晶圆厂,包括武汉新芯、成都成芯,停止生产DRAM芯片,放弃DRAM研制。
前三个条件都好接受,咬咬牙就过去了。
而台积电的目的也不是要点钱和股份,是最后一个条件。
台积电成立多年,老谋深算,熟悉知识产权规则、竞争策略。利用中美企业和美国法律等等诸多复杂的关系,两次都在关键时刻出手,一次在上市期间,一次在内忧期间。
造成的后果是:直接打垮了中国正在发展的存储产业,2010年1月1号中芯国际全面退出DRAM市场,全球欢呼少了一个对手。
台积电砍断了中国在全球DRAM市场的进发,造成了巨头一家独大。
随后德国奇梦达破产,尔必达被镁光收购,东芝出售存储器部门,德国和日本30%的产能被美国和韩国榨干。
台湾之华亚科被镁光收购,台湾瑞晶被镁光合并,三星、镁光、海力士通吃了全球储存业务,美国和韩国真正笑到最后。
谈判7天之后,2009年11月10日,中芯国际创始人兼CEO张汝京宣布辞职,这一年他61岁。
他说因他而起的事,他必须做个了结。
从此以后,中芯国际基本停滞了,发展原地踏步。
如今三年过去,星空科技集团成强势成为第一大股东,忽然插手进来了。
面对林睿这么传奇式的人物,所有人都有些好奇,他会引导中芯国际走向何方。
清晨,天色微明,林睿准时醒来。
感受着怀中的娇躯,扭头看了看,张静娴还睡得正香。
在那娇嫩上脸颊上轻轻亲了一下,轻轻抽抽胳膊,伸了个懒腰,开始起床。
一番洗漱,等来到客厅坐定,心中一动,系统浮现。
系统:使用者名下公司发展顺利,各项业务推进有序,成绩斐然,表现良好。
根据工资模型推演,本月应奖励金额为58亿。
涨幅有点下降,不过,没什么!
接下来是日常任务的奖励。
系统:使用者日常任务完成度评价为五十一,将获得奖励的百分之五十一作为额外奖励,奖励金额为29.58亿。
总奖励金额为87.58亿,是否领取?
看看这近百亿的奖励,林睿还是很满意的。
他此时的私人账户,还有八十亿出头的资金,自然不需要再往里面转了。
倒是星空科技集团,上个月花销不少。
先是为微银国际投资公司注资十亿美元,用来收购腾讯和特斯拉的股票。
再次出资三十亿,成立了星辰科技公司,进军手机行业。
再加上公司的其他支出,目前星空科技集团公司账户里,剩余人民币余额六十多亿,美元十五亿。
虽然,仍可以说是财大气粗,但,家底厚点岂不更好。
心中一动,这87.58亿的资金,全部被转进了星空科技集团公司的账户。
这么一来,集团公司账户里的人民币余额瞬间高达一百五十亿,再加上十五亿的美金,家底瞬间厚实了不少。
处理完资金的事,收起系统,林睿开始了每天的跑步锻炼。
等锻炼结束,回到二层小楼,张静娴已经准备好了早餐在等他。
林睿脸上带着淡淡的笑意,看着眼前这个清纯可人的小仙女,抱着轻轻亲了两下。
“还是我家静娴好,早餐都准备好了,就是不知道口味怎么样?”
张静娴有些傲娇,又有些羞涩,过了几秒钟才挺了挺胸脯道:“当然好了,我可是学了很长时间的。”
林睿刮了刮她挺翘精致的小鼻子。
“是吗?那我可要好好尝尝。”
在张静娴期待的眼神中,林睿坐在餐桌前,开始吃早餐,味道还真不错。
张静娴在旁边眼巴巴的看着,一副快夸我的样子。
林睿却点点头:“不错,很好吃!但是,比起我家静娴的天香国色、秀色可餐,还是差了点。”
张静娴愣了一下,这才知道林睿拐弯抹角夸她长得漂亮,顿时心里美滋滋的,脸上浮起一朵红云。
让林睿忍不住拉进怀里,好好调戏了一下,最后差点进了卧室。
一顿早餐吃完,陪着张静娴看了会书,林睿这才离开。
……
随着时间进入十一月,关于注资中芯国际和京东方的流程,也已经进入尾声。
十一月五日,中芯国际突然发布公告,将定向增发百分之二十五的新股,融资十五亿美元。
增发对象,是目前中芯国际的第一大股东,星空科技集团。
消息传出,在国内引起了极大的震动。
中芯国际作为国内芯片生产的龙头企业,一直都是国家的重点扶持对象,在国内有极大的影响力。
自从00年成立以来,在张汝京博士的带领下,用了短短四五年时间,就把中芯国际打造成全球第三大芯片代工巨头。
排名超过三星半导体。
可惜,风投正盛的中芯国际,让台积电感受到威胁,开始疯狂打压。
曾在台积电任职的张汝京,最后更是被迫离职。直到中芯国际对台积电再也没有威胁,这才收手。
近年来,也有不少国资和民资入场,但金额都不高,多的也就二三十亿人民币,对中芯国际的发展,并没有做出太大的推动作用。
林睿看到这方面的资料,很为当时的中芯国际和张汝京感到可惜。
要知道,04、05年发展最快的时候,张汝京私下称:中芯国际与台积电的差距只有一两年,甚至他只要9个月就能赶上新竹那个老大哥,并预计90nm的工艺将超过台积电。
但是,多少年过去了,现在的中芯国际还在玩90nm,自从张汝京离职,中芯国际原地踏步了多久。
想想确实很可惜,当年为了创办中芯国际,张汝京也可谓付出全部心血。
当年,中芯国际建厂,为了躲避美国的制裁和限制,只能绕弯子从欧洲转运。
张汝京依靠自己在新加坡建过厂的人脉关系,联系到了拥有0.18微米的制造技术和设备特许半导体公司,同意将多出的大概80台设备转卖给中国,同时把0.18微米的工艺技术和相关IP也转给了中芯国际。
随后,张汝京带着中芯国际,9年里建成了9座工厂,上海4座厂,北京2座,深圳1座,成都1座,还收购了摩托罗拉在天津一个8英寸工厂。
在收购摩托罗拉在天津工厂时,由于材料锗硅,美国担心中芯国际会造芯片用于军事,一直不给设备使用许可。
张汝京跑了美国四个部门,亲自向美国国防部负责人承诺:不做武器、不做军事用途。又加上张汝京和母亲都是基督教徒,通过五大教会的力量担保,美国才通过了0.18微米和0.13微米的技术许可。
除了美国,日本的技术、设备、材料也受到限制。
张汝京又不得不到东京亲自拜访了原东芝半导体总经理川西刚,和东芝销售部总经理川端章夫。川西刚刚好是台湾世大半导体的董事长。
这两位朋友又带着张汝京去拜访日本产经省出口部的负责人,才拿到了许可。
欧洲也一样,为了买荷兰ASML公司的光刻机,张汝京前后跑了3次。
中芯从0.18微米到0.13微米,再到90纳米、65纳米、45纳米、28纳米,都要向美国、日本、欧洲等申请技术许可。
有人会问不引进别人的行不行?答案是不行,相关的技术方案人家已经研发并申请专利,起步晚的中芯国际只能先购买别人的技术。
而且,多年来中芯国际一直表示中芯坚守承诺,不生产武器用芯片。后来中国研发的一个新型导弹,技术非常先进,美国立马派人到中芯国际的成都工厂进行排查,好在无事发生。
由此,也能看出限制之严。
好在,除了张汝京在世界各地积累的产业资源之外,他的基督徒的身份也帮了大忙,不管是融资还是技术设备许可,都有不少方便。
更重要的是,中芯国际的特殊性。张汝京不是大陆人,中芯国际的股东是全球资本,有大陆的,有台湾的,有美国的,有新加坡的。
不算纯正的中国国企,反而给芯片生产提供了很大便利。也正因为这样,美国才没有大规模制裁,给了中芯国际发展的机会。
中芯国际发展最顺畅,是成立的前5年,扩张所向披靡。
2003年,中芯国际产能达到了每月6万片,累计销售收入达到30亿元。2004年的销售额,就和如今的2012年持平。其大部分订单,都来自海外知名的芯片公司,如IBM、东芝、高通、博通……
张汝京的策略比较激进,中芯国际大力扩张,到处建厂,业务主攻海外,也引起了美国、中国台湾当局、台积电的打压。
这其中不仅有政治原因,也有商业上的原因。
2002年,台湾政府便以CSB未经相关部门许可去上海投资为由,命令张汝京在6个月之内从大陆撤资,还罚了张汝京500万台币。
北京12寸厂建厂后又罚了500万台币。收购天津摩托罗拉芯片厂之后又罚500万台币,声称一直要罚到他撤资为止。
毕竟全家都在大陆,张汝京当然不为所动,台当局便取消了张汝京台籍身份,限制10年内不得踏入台湾,帮张汝京融资的台湾公司和台商也受到牵连。
罚的罚,撤资的撤资,事情才平息了一段时间。
台湾当局打压了一波之后,2003年8月,中芯国际正准备上市,台积电陆续向美国多个地区法院,以及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起诉讼。
请求判定中芯国际侵犯其专利权、窃取商业秘密、不正当竞争和干扰经营,要求其支付10亿美元违约金。
中芯国际确实有一部分员工来自台积电和世大,而且都是高层技术人才。
挖走一堆人才不说,运营模式、工艺流程都借鉴台积电经验。中芯国际的技术进步飞快,台积电不得不怀疑中芯国际利用了自己的商业机密。
商场如战场,曾经带领德州仪器跟英特尔打过仗的张忠谋,老谋深算,带着台积电开始反击。
2005年,中芯国际和台积电达成一次和解,中芯国际支付了大约1.75亿美元赔偿。
一年半后,台积电再次状告中芯国际,称它违反了2005年达成的一项和解协议,中芯国际私自将技术转让给“武汉新芯”和“成都成芯”的两家工厂。
台积电和中芯国际的官司一打就是六年,直到2009年。
这些年,中芯国际看似在迅猛扩张,规模不断扩大,内部却已经矛盾冲突。
中芯国际毕竟是企业,背后有投资,张汝京不管盈利疯狂扩张,虽然拉动了国内半导体产业,但股东肯定不愿意。
中芯国际背后复杂的股东势力和人员,外部各种官司制裁,内部纷扰,更加重了这种乱局。
大陆势力,国企投资和技术人员,想发展大陆自己的半导体产业。
台湾势力,追随张汝京的技术人员,想做一家比台积电更厉害的企业。
资本势力,他们不在乎中国有没有自己的半导体产业链,要的是挣钱。
同时中芯国际还面临着一个巨大问题:成立9年,从未盈利,扩张巨大,年年赔钱。
很多国际私募投资机构希望收购股权,国企也愿意出资。
张汝京最终选择了国企大唐电信,2008年11月,国企大唐电信入股中芯国际,成为第一大股东,占股17%。
张汝京选择国企大唐电信,就是想用他抗衡“资本股东”咄咄逼人的盈利需求,专心发展半导体技术。
刚解决了钱的问题,噩耗传来:2009年11月,加州地方法院判中芯国际败诉,在65个有争议的专利项目中,中芯非法使用了61个,台积电要求中芯赔偿10亿美元。
面对这笔巨额赔偿,中芯国际需要砸锅卖铁。希望和解的张汝京紧急飞往香港与台积电进行谈判,和解条件是:
中芯国际4年内赔偿台积电2亿美元现金。
台积电要认购中芯国际10%股份。
附加条件:张汝京必须离开中芯国际。竞业协议规定:2010年起,三年之内,张汝京不得再从事芯片相关的工作。
中芯国际以及其所掌控的中国大陆其他晶圆厂,包括武汉新芯、成都成芯,停止生产DRAM芯片,放弃DRAM研制。
前三个条件都好接受,咬咬牙就过去了。
而台积电的目的也不是要点钱和股份,是最后一个条件。
台积电成立多年,老谋深算,熟悉知识产权规则、竞争策略。利用中美企业和美国法律等等诸多复杂的关系,两次都在关键时刻出手,一次在上市期间,一次在内忧期间。
造成的后果是:直接打垮了中国正在发展的存储产业,2010年1月1号中芯国际全面退出DRAM市场,全球欢呼少了一个对手。
台积电砍断了中国在全球DRAM市场的进发,造成了巨头一家独大。
随后德国奇梦达破产,尔必达被镁光收购,东芝出售存储器部门,德国和日本30%的产能被美国和韩国榨干。
台湾之华亚科被镁光收购,台湾瑞晶被镁光合并,三星、镁光、海力士通吃了全球储存业务,美国和韩国真正笑到最后。
谈判7天之后,2009年11月10日,中芯国际创始人兼CEO张汝京宣布辞职,这一年他61岁。
他说因他而起的事,他必须做个了结。
从此以后,中芯国际基本停滞了,发展原地踏步。
如今三年过去,星空科技集团成强势成为第一大股东,忽然插手进来了。
面对林睿这么传奇式的人物,所有人都有些好奇,他会引导中芯国际走向何方。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