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升格之论【求追读】
作者:爱做梦的乌贼    更新:2022-02-07 18:31
  现如今的须弥幻界早已经不是一片荒芜,这里被老朱打造成了自己日常的办公地点,甚至在老朱的构想中,未来陆续的整个朝廷六部、都察院、大理寺等等所有中枢管理机构都会搬进来。
  毕竟在这里一天可以当做三天来用,老朱一定觉得,一天当三天,而且还只用发一天的工资,相当划算。
  当然,随着现在朝廷越来越有钱,老朱应该也不会再那么抠门,只盯着那仨核桃俩枣了。
  但多出来的时间却是实打实的,对于朝廷这些事务繁杂的中枢机构来说,有时候时间就代表了生命。
  有些奏报,若是能早一天处理,就有可能挽救无数人的性命。
  当然这些机构的搬迁还只是在计划中,并没有实施,现在真正和朱元璋一起进驻须弥幻界的一共只有两个部门。
  翰林院和科学院。
  翰林院现如今被老朱当做秘书机构来用,大明朝后来形成定制的内阁制度,老朱虽然暂时还没有照搬过来,但已经有意识的用出来限制丞相权利了。
  能进翰林院的都是全国范围内选出来的冒尖人才,都是新人,全部都是意气风发之辈。
  这些人官职都不高,充其量就是个六七品小官,也没有独断政务的权利。
  但他们却有反驳之权。
  现在朝廷所有的奏报右丞相李善长处理之后,都要汇总到翰林院,由期内朱元璋亲自点选的三名翰林带着众人进行汇总、讨论、复批。
  这既是学习,也是历练。
  重要文件,或者翰林院和丞相意见有异的奏报还要交给皇帝御览。
  这样以来,丞相的权利就被大大的削弱,而翰林院因为更新换代极快,展露出才华的会在历练几年之后外放出去做官,也不会尾大不掉。
  朱标就觉得,这一套制度相当不错。
  而相比起翰林院的秘术性质,科学院则显得更加纯粹。
  这是一个研究各种技术的机构。
  在明末,朱元璋亲眼见到了科技的力量,火炮、枪械、钢铁冶炼,制糖、制盐,这些技术在引入现如今的大明初年之后,发挥出了巨大作用,让这个被游牧民族铁蹄践踏的千疮百孔的河山快速的恢复了过来。
  而且明末先进的武器在之前几年对边疆的持续用兵过程中也都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在原本的历史上,无论是甘肃还是四川,亦或者北方的蒙古,南方的云南现如今还都有战事,有些地方甚至用兵极重。
  正是因为使用了火绳枪以及红夷大炮,这才能提前几年时间内推平四方,彻底天下太平。
  老朱把这一切看在眼里,特别是现如今进入清末位面,亲眼见到洋人的坚船利炮之后,更是对科学技术越来越重视。
  科学院能够和翰林院一起作为顾问机构进驻须弥幻界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今日朱标进入须弥幻界之后,第一时间同样拐进了科学院。
  在侍从的引领下,他很快就进入了一片农田,一个老农打扮的老者正在田里忙活着,甚至连朱标进来都没发现。
  “咳咳!”侍从咳嗽了两声,这才引起那老者的注意。
  “平安见过殿下!”等这老农起身,朱标才看清楚,这位竟然是阁皂山的平安道长。
  现如今脱掉道服,换上农人衣服,他差点没认出来。
  “平安道长,你这是……!”朱标有些纳闷问道。
  他记得朱元璋虽然强迫三山道门的人加入科学院,还定下了三年制约,但研究的可是灵力方向,这位怎么跑这里干起农活来了。
  “殿下,我精通炼丹,自然懂得侍弄草药,对农事也曾深入学习过。”
  “年轻时还曾跟着王祯王老先生学习过几年。”平安看出朱标的疑惑,不由笑着解释道。
  王祯朱标自然知道,这位是元朝著名的农业学专家,所书的农书更是广为流传,对后世农业发展起到过巨大作用。
  可惜这位老先生虽然高寿,差点活到一百岁,但在洪武初年就去世了。
  对此朱标一直觉得很可惜,如果这位老先生能再坚持两年等来灵气复苏,那说不定还能焕发第二春。
  朱标心中感慨一番这才道:“你让人汇报说有了重大发现,我今日特地为此事而来!”
  “殿下请跟我来!”
  平安带着朱标进入后院,这里同样种植的是水稻。
  不过这里的水稻被分成了很多不同的片区,每一片还都做了标记!
  “殿下请看,这是老道所做的实验田。”
  “这里的每一块田均都是同一土质之下,不同灵力环境下水稻的生长环境。”
  朱标扫了一眼,自然能看的出来,这些水稻的确有着一些细微差距。
  但现在灵气终究太过稀薄,所以差距看起来并不大。
  “直接说结论吧!”朱标道。
  “结论就是灵气越浓郁的环境下水稻成熟所需要的时间越长,产量越低,但品质却越好!”
  “甚至有极少数的水稻还会出现升格现象!”平安道。
  “什么叫升格?”朱标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
  就如同人类中有些天赋之人会自然而然开辟气海一样,有些水稻同样会自然而然的转化变成灵稻。
  我把这种改变生命层次的现象叫做升格。
  “你的意思是弄出了灵米?”朱标眼睛一亮道。
  “可惜,并不是!”
  平安眼中也闪过一丝遗憾:“自然环境下升格的水稻,根系会变得发达,寿命会变长,但却很少再结穗。”
  “就像这些!”
  平安指了指旁边一块试验田里的水稻继续道:“看起来和寻常水稻一模一样,但其实它们都已经活四五年了,如果我所料不错,它们还能继续活下去,恐怕老道有生之年是看不到他们结出谷穗来了。”
  “那特么还是水稻吗?”朱标有些无语。
  “你的意思,如果灵气持续复苏下去,大明帝国不但不会迎来大丰收,甚至还有可能出现粮荒?”朱标有种颠覆三观的感觉。
  “不至于这么严重!”
  “因为想要所有水稻全部转化为灵稻,理论上来说需要的灵气环境太苛刻了,几乎不可能达到。”
  “不过稻米减产是一定的。”
  “殿下,此事是臣偶然发现的规律,关乎国计民生,老道觉得事关重大,这才第一时间汇报上去的!”平安恭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