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科考第一(求保底月票)
作者:大司空 更新:2022-06-25 05:37
最快更新骗了康熙最新章节!
玉柱回了京城后,还和以往一样,每天都两点一线的去汤炳那里学习。
眼看就要乡试了,你现在就算是让玉柱到处去玩耍,他也是不肯的。
辛苦了好些年的寒窗苦读,就为了两个多月后的顺天府乡试,以及明年春天的礼部会试,玉柱是个傻,才会架鹰溜狗的到处乱窜。
经过细致的整理和分析,玉柱发现,何子昌和秦本初所给的考试秘诀,正好互补,缺一不可。
尤其是秦本初给的考试心得,洋洋大观,讲透了诸多科场不传之谜。
有这么厉害的先生,也难怪江南省总是出状元了。
比如说,陕西、甘肃、广西、云南和贵州等省,曾经十多年都不出一名进士,也是有原因的。
一是师资力量薄弱,二是生源质量不行,再一个,没有人持续性的总结科举规律。
这就好比,三流高中的升学率,都是以考上三本的人数来吹牛。而国家级重点中学,不仅强调重本的升学率,还要对外大肆宣传C2的录取率。
有了何子昌和秦本初的不传之秘,再加上汤炳这位名师的悉心教导,玉柱对于乡试的理解,又深了好几层。
岁考列一、二等的秀才们,才有资格参加科试。通过了科试的秀才,才能参加八月的乡试。
和别的省不同,顺天府的地位十分特殊,为了充分照顾权贵们的子弟,顺天府送乡试的科试,照例在六月底举行。
六月底,玉柱和两千多名生员一起,通过了提学御史主持的科试。
汤府的内书房里。
汤炳拈须轻声笑道:“院试案首,岁考一等第一名,科考又是第一名。嘿嘿,乡试的主副考官和同考官们,都不好意思不给你解元公的名头了。”
玉柱明白汤炳的意思,说白了,大家都想拍康熙的马屁,沾着祥瑞的光,才好升官发财。
自从康熙四十年之后,康熙对于祥瑞的痴迷,日益疯魔化。
以康熙的精明,岂能不知道,下边的督抚其实是故意在报假祥瑞?
但是,督抚们报上来的祥瑞,照例都得到了康熙的夸奖。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
由于康熙的公开鼓励,下边假造祥瑞的风气,已经愈演愈烈了。
在祥瑞正确的压力之下,有多少官员,敢于坚持原则呢?
反正吧,到目前为止,都察院的言官们,没一个敢说真话的。六科给事中,本有封驳之权,却都装聋作哑,对祥瑞之风视若无睹。
科道的言官们不发声了,翰詹的清流们,也集体变成了近视眼。满朝文武大臣,都只敢捧着康熙说好听的话,没人敢忤逆君父对祥瑞的喜好。
历史上,在位时间越久的皇帝,晚年越容易出昏招。
其核心问题是,皇帝掌权的时间越久,朝里的重要官职都由他的人掌握着。
绝对权势的威严之下,大家都只敢大力吹捧颂圣,而不敢说真话。
在这种背景之下,玉柱也跟着沾了大光。因为,考官们都心照不宣的想人为制造一个令人惊喜的祥瑞,大大的讨好康熙一把。
没人收钱,更没人送贿赂,但是,在祥瑞正确之下,每个经手的官员都心领神会的对玉柱大开方便之门。
“还是年轻好啊,十五岁的满洲进士,不得了呀。若是十五岁的满洲状元,啧啧,国朝史无前例的大祥瑞呐。”汤炳感叹好了好一阵子,既感酸涩,又觉欣慰。
二十年前的今上,可不是今天的这副样子。那个时候的康熙,英明神武,洞察机先,不愧是一代明君。
现在,别的且不说了,朝令夕改,好大喜功,花钱如流水,宽仁过度,导致国势日衰。
好好的太子,其实啥都没干,硬是被神神叨叨的康熙,也逼得发了神经。
这话,汤炳只敢在心里发牢骚,绝不敢说出口的。
朝里的汉臣们,其实呢,绝大部分都支持太子胤礽。
胤礽既是中宫嫡子,又是名正言顺的皇太子,按照汉儒的礼法,正是最合适的帝国继承人。
客观的说,胤礽以前完全不像现在这么贪财好色,胡作非为。
自从,康熙疑心索额图想逼宫,找了个很蹩脚的借口,把索额图和他的儿子们都给弄死了之后,太子胤礽不仅实力大减,而且性情也跟着大变了。
但是,汉臣们的手里,只拿着笔,既无刀,又无钱。他们再支持胤礽,也无济于事,属于争夺皇位中,可以忽略不计的范畴。
毕竟,朝廷的人事、财政和兵权,都掌握在满洲大贵族们的手里。
不过,玉柱若是能中满洲进士,汤炳的名望和地位,必定也会跟着水涨船高。
假如说,玉柱真的因缘巧合,成了大清立国以来的第一个满洲状元的话。嘿嘿,汤炳肯定会跟着升官大发横财的。
这年头,别说状元之师了,就算是解元之师,每年授课的收入,也绝不可能少于三千两银子。
因为,顺天府解元之师的公道价,每年五百两束脩,不可能再低了。
而解元之师,往往要收五到十名弟子,免得乡试的时候颗粒无收,面子上挂不住,影响后续的财源。
汉人想做官,就必须参加科举,必须延请名师。
读书,必须从娃娃抓起的道理,只要是中过举或是做过官的家长,就没有不懂的。
客观的说,越是尝过做官甜头的书香大家族,越重视子弟们的读书教育,越舍得砸大钱请名师来授徒。
玉柱成了异常金贵的满洲状元,再怎么说,隆科多都要提携汤炳的官位,更上好几层楼。
钱名双收,快何如哉?
汤炳想到得意之处,不由拈须一笑,说:“此次江南之行,收获颇丰吧?”
“是啊,多谢恩师大人的提携。学生大涨见识,知道了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再也不是坐井之蛙。”玉柱说的是真心话。
不管是秦本初,还是何子昌,不仅都是进士,还是江南顶儿尖的科考大牛。
他们归纳提炼的科考秘要,不是真正的自己人,哪怕砸再多的钱,也不可能买得到。
眼看着快到李四儿三十五岁的小生辰了,玉柱拿出亲手做的一只布兔子,献给李四儿当作是寿礼。
李四儿的兜里装着几百万两银子,隆科多又是位高权重的九门提督,她啥都不缺,就缺真心诚意。
布兔子,做的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显然很是下了一番苦功夫。
李四儿眼圈猛的一红,下意识的伸出手,想去抱玉柱。
玉柱早料到了李四儿会来这么一手,上身不动,脚下后退,堪堪躲过了李四儿的魔爪。
“嗨,你这孩子,让额涅抱一抱,不行么?”李四儿在隆科多的宠溺之下,在家里称王称霸多年,早就把礼教忘得一干二净了。
(保底月票+推荐票,在哪里?)
玉柱回了京城后,还和以往一样,每天都两点一线的去汤炳那里学习。
眼看就要乡试了,你现在就算是让玉柱到处去玩耍,他也是不肯的。
辛苦了好些年的寒窗苦读,就为了两个多月后的顺天府乡试,以及明年春天的礼部会试,玉柱是个傻,才会架鹰溜狗的到处乱窜。
经过细致的整理和分析,玉柱发现,何子昌和秦本初所给的考试秘诀,正好互补,缺一不可。
尤其是秦本初给的考试心得,洋洋大观,讲透了诸多科场不传之谜。
有这么厉害的先生,也难怪江南省总是出状元了。
比如说,陕西、甘肃、广西、云南和贵州等省,曾经十多年都不出一名进士,也是有原因的。
一是师资力量薄弱,二是生源质量不行,再一个,没有人持续性的总结科举规律。
这就好比,三流高中的升学率,都是以考上三本的人数来吹牛。而国家级重点中学,不仅强调重本的升学率,还要对外大肆宣传C2的录取率。
有了何子昌和秦本初的不传之秘,再加上汤炳这位名师的悉心教导,玉柱对于乡试的理解,又深了好几层。
岁考列一、二等的秀才们,才有资格参加科试。通过了科试的秀才,才能参加八月的乡试。
和别的省不同,顺天府的地位十分特殊,为了充分照顾权贵们的子弟,顺天府送乡试的科试,照例在六月底举行。
六月底,玉柱和两千多名生员一起,通过了提学御史主持的科试。
汤府的内书房里。
汤炳拈须轻声笑道:“院试案首,岁考一等第一名,科考又是第一名。嘿嘿,乡试的主副考官和同考官们,都不好意思不给你解元公的名头了。”
玉柱明白汤炳的意思,说白了,大家都想拍康熙的马屁,沾着祥瑞的光,才好升官发财。
自从康熙四十年之后,康熙对于祥瑞的痴迷,日益疯魔化。
以康熙的精明,岂能不知道,下边的督抚其实是故意在报假祥瑞?
但是,督抚们报上来的祥瑞,照例都得到了康熙的夸奖。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
由于康熙的公开鼓励,下边假造祥瑞的风气,已经愈演愈烈了。
在祥瑞正确的压力之下,有多少官员,敢于坚持原则呢?
反正吧,到目前为止,都察院的言官们,没一个敢说真话的。六科给事中,本有封驳之权,却都装聋作哑,对祥瑞之风视若无睹。
科道的言官们不发声了,翰詹的清流们,也集体变成了近视眼。满朝文武大臣,都只敢捧着康熙说好听的话,没人敢忤逆君父对祥瑞的喜好。
历史上,在位时间越久的皇帝,晚年越容易出昏招。
其核心问题是,皇帝掌权的时间越久,朝里的重要官职都由他的人掌握着。
绝对权势的威严之下,大家都只敢大力吹捧颂圣,而不敢说真话。
在这种背景之下,玉柱也跟着沾了大光。因为,考官们都心照不宣的想人为制造一个令人惊喜的祥瑞,大大的讨好康熙一把。
没人收钱,更没人送贿赂,但是,在祥瑞正确之下,每个经手的官员都心领神会的对玉柱大开方便之门。
“还是年轻好啊,十五岁的满洲进士,不得了呀。若是十五岁的满洲状元,啧啧,国朝史无前例的大祥瑞呐。”汤炳感叹好了好一阵子,既感酸涩,又觉欣慰。
二十年前的今上,可不是今天的这副样子。那个时候的康熙,英明神武,洞察机先,不愧是一代明君。
现在,别的且不说了,朝令夕改,好大喜功,花钱如流水,宽仁过度,导致国势日衰。
好好的太子,其实啥都没干,硬是被神神叨叨的康熙,也逼得发了神经。
这话,汤炳只敢在心里发牢骚,绝不敢说出口的。
朝里的汉臣们,其实呢,绝大部分都支持太子胤礽。
胤礽既是中宫嫡子,又是名正言顺的皇太子,按照汉儒的礼法,正是最合适的帝国继承人。
客观的说,胤礽以前完全不像现在这么贪财好色,胡作非为。
自从,康熙疑心索额图想逼宫,找了个很蹩脚的借口,把索额图和他的儿子们都给弄死了之后,太子胤礽不仅实力大减,而且性情也跟着大变了。
但是,汉臣们的手里,只拿着笔,既无刀,又无钱。他们再支持胤礽,也无济于事,属于争夺皇位中,可以忽略不计的范畴。
毕竟,朝廷的人事、财政和兵权,都掌握在满洲大贵族们的手里。
不过,玉柱若是能中满洲进士,汤炳的名望和地位,必定也会跟着水涨船高。
假如说,玉柱真的因缘巧合,成了大清立国以来的第一个满洲状元的话。嘿嘿,汤炳肯定会跟着升官大发横财的。
这年头,别说状元之师了,就算是解元之师,每年授课的收入,也绝不可能少于三千两银子。
因为,顺天府解元之师的公道价,每年五百两束脩,不可能再低了。
而解元之师,往往要收五到十名弟子,免得乡试的时候颗粒无收,面子上挂不住,影响后续的财源。
汉人想做官,就必须参加科举,必须延请名师。
读书,必须从娃娃抓起的道理,只要是中过举或是做过官的家长,就没有不懂的。
客观的说,越是尝过做官甜头的书香大家族,越重视子弟们的读书教育,越舍得砸大钱请名师来授徒。
玉柱成了异常金贵的满洲状元,再怎么说,隆科多都要提携汤炳的官位,更上好几层楼。
钱名双收,快何如哉?
汤炳想到得意之处,不由拈须一笑,说:“此次江南之行,收获颇丰吧?”
“是啊,多谢恩师大人的提携。学生大涨见识,知道了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再也不是坐井之蛙。”玉柱说的是真心话。
不管是秦本初,还是何子昌,不仅都是进士,还是江南顶儿尖的科考大牛。
他们归纳提炼的科考秘要,不是真正的自己人,哪怕砸再多的钱,也不可能买得到。
眼看着快到李四儿三十五岁的小生辰了,玉柱拿出亲手做的一只布兔子,献给李四儿当作是寿礼。
李四儿的兜里装着几百万两银子,隆科多又是位高权重的九门提督,她啥都不缺,就缺真心诚意。
布兔子,做的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显然很是下了一番苦功夫。
李四儿眼圈猛的一红,下意识的伸出手,想去抱玉柱。
玉柱早料到了李四儿会来这么一手,上身不动,脚下后退,堪堪躲过了李四儿的魔爪。
“嗨,你这孩子,让额涅抱一抱,不行么?”李四儿在隆科多的宠溺之下,在家里称王称霸多年,早就把礼教忘得一干二净了。
(保底月票+推荐票,在哪里?)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