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1章 楚留香怎么可能不会编故事?
作者:俊秀才    更新:2021-12-08 16:51
  眼看着形势对自己越来越不利,阮嘉豪大声的质问道:“那为什么印章没有?收藏的传承有序也没有?还没有任何人提及呢?”
  “我们也不知道,或许在三位皇帝的题跋上有点线索。”王腾接话道,“所以想问一问小沈,你知道原因不?说来大家听一听,也算能解开这个谜团。”
  “你放心,如果是不好说的就不说,只说能说的。”那边黄锋也笑道,“这件宝贝我们三个人都替你站台,肯定是真品!无论谁有疑问,都可以来查验。如果是假的,那证明我们三个人老眼昏花,没有本事。”
  他的话一出,阮嘉豪不觉是脸色马上苍白起来。
  这是三位鉴定和修复大家,已经做出了自己的结论力挺了啊!
  作为国内最知名的几位字画鉴定家,他们说了是真的,那就根本没有人怀疑了。
  至于说查验,那更是一个笑话!
  在华国购买古董的时候,尤其是字画这种东西,全凭眼力。
  你要是跟别人说,你卖给我可以,但是我需要去做碳14的年份测验,是真的我就买。
  那么人家肯定回答你,你有多远滚多远吧,不买拉倒!
  因为这种人都不懂什么是碳14检验。
  碳14检验只能是针对一种恒定的物质来检测,比如说一直烧制成功就不怎么变化的瓷器便可以。
  但饶是如此,碳14的坚定也只能是做一个基础的大致范围的鉴定。
  它并不能精确到哪一年,甚至精确度不可能达到50年以内,通常是100年左右的范围。
  连瓷器都如此,你就更别说是字画了。
  纸张和墨汁怎么做成的?用的什么材料?放置过程中空气对流吗?装裱对字画的影响怎么样?
  更重要的是,字画每隔一定的年份,都要进行各种各样的修补。
  修补之中渗入进去的颜料、材料等等,混合着最初的原材料,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
  太多太多的不确定因素,使得字画根本没有被碳14检测的可能。
  那些传说什么米国最先进的设备可以查到的,都是在胡乱吹牛比。
  甚至于他们都不知道,碳14的结果,在考古界只能作为一个参考,绝对不能拿来作为一个证据。
  阮嘉豪也明白这一点,所以他才那么的恐慌。
  三位老师的判定结果拿出去,哪怕是最苛刻的国内收藏家,也会认账。
  因为这可是三位经常出没于国家博物馆和皇宫的字画行业大家!
  如果这四个人的字他们都认不了,那可就是笑话了!!
  看着阮嘉豪苍白的脸色,少年闻言笑着点了点头。
  这是寡人昨晚才想出的一个遮掩法子,你们能知道才怪。
  沈欢缓缓的说道:“我也是听买家说的一个故事,据说是当年乾隆退位后做太上皇的三年时间里,宫里处于两套系统的管理之下,就给了不少人钻空子的机会,其中最厉害的当然是和绅,他把宫里的宝贝不知道搬了多少回家。
  而其中的大小太监们,也都上下其手,拿了不少的宝贝出来卖。这一幅董其昌的精品《后出师表》,便是其中的一份。
  但是买了这幅字帖的富豪也不敢说话啊,不敢显摆啊,不然那可是杀头的重罪!所以他就一直保存着藏了起来。
  直到后来的不断战乱纷争,它也就没有了出世的机会。最后才在这几年,被这位富豪的子孙后代从老房子里面给找了出来,从而才流传到了外面。
  恰好这位富豪晚年回到了自己的临安老家,所以出世的地点也在我们临安,机缘巧合之下,也就被我给买到了。”
  底下的人听得连连点头,都沉浸到了故事里面。
  三位老师虽然保持一定的怀疑态度,但这种说法的确也是很靠谱的,不然就没办法解释为什么乾隆过后,就再也没见过踪迹的原因。
  “它是怎么从董其昌手里流传到清宫的呢?”王腾忍不住追问道。
  “这个我就不晓得了。”沈欢摊开了双手。
  说谎的原则就是,能不说的尽量少说,不然一定多说多错。
  “编故事谁不会啊?”阮大少冷哼了一声,显然不相信沈欢。
  “不过呢,我倒是听说过,当年拿出来卖的那位太监,讲过为什么没有钤记印章的缘故。”沈欢不理会他,继续的说道,“大家都知道康熙爷最喜欢的就是董其昌的字,所以在得到这件宝贝后,就第一时间写了那么70多个字在字帖的上方。
  或许是他激动之下忘记了用钤记印章,反正到了雍正皇帝的手上时,就是这样的。然后雍正因为康熙的缘故,自己写了两行字,同样没有用钤记印章。
  最后到了第三位皇帝乾隆,他看到如此珍宝,本来是很想用钤记的,可也是考虑到了自己的父亲和爷爷都没有用钤记印章,为了表示尊重自己的长辈,他也最终放弃了这个想法。
  而他的这个想法,其实在他的题跋上面也有显示,‘圣祖和世宗皆珍爱此宝,朕慾为而忍之,实乃甚憾’,写的就是关于这个的。”
  “你这么说起来,倒是能和那一句话相呼应。”燕致善微微颌首,对这个故事还算比较相信了。
  剩下的王腾和黄锋也是如此。
  既然乾隆这么说了,那肯定就是有这么一回事儿,就能前后呼应得上。
  至于说是不是太过巧合了,那也没什么关系。
  在历史上发生得更奇葩更不可思议的事情,多了去了。
  他们三个既然是搞文物字画的,当然也是历史学家,对那些更加荒诞离奇的事儿,听说了不知道多少。
  相比起那些,这幅字帖的故事它简直是不值一提。
  当然了,这全都建立在他们以为、那三段题跋都是三个皇帝所写的真迹的基础上。
  如果能证明这三位皇帝的字迹是假的,那么这个推论就完全破灭,沈欢的这幅董其昌《后出师表》便不能被认定是真的。
  阮嘉豪很想自己去证明,但他也明白,在皇帝字迹这方面,这三位老师绝对不可能出问题。
  所以在朱西瑞问了他之后,他铁青着脸选择了放弃质疑。
  那位字画专家脸色也很是难看,但却不觉得自己有错。
  因为三个皇帝的题跋那么小的字,他用手机放大来看,根本就看不清楚,怎么辨别真假?
  获胜的少年,先是笑着看了一眼再也不嚣张的,才揭晓了哪幅画是赝品。
  他指着文征明的《杜甫春望》道,“祝枝山的《苏轼蝶恋花等5首》上面,有文征明的题词。
  这个模仿者肯定见到了这幅字帖,所以就想到了在文征明仿造的字帖时,也来一个祝枝山给他的题词,如此来以假乱真。但问题就出在了这个题词上面。”
  “这个祝枝山的字,没什么问题啊。”黄锋说道,“‘豆寇梢头旧恨,十年梦、屈指堪惊。恁阑久,疏烟淡日,寂寞下芜城。’出自秦观的《满庭芳?晓色云开》,正好和《杜甫春望》的意境有契合的地方。”
  “可是我在沈周的《昭君出塞》画作上面,见过祝枝山写的这句词。”沈欢道,“以祝枝山的才气,以祝枝山的傲气,他不可能把一句诗用在两个人的作品上,甚至不可能用两次!”
  “啊!”
  三位老师顿时惊呼一声。
  天下画作这么多,三位老师肯定不可能全部看过。
  沈欢说的这么一幅画,其实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他对祝枝山的分析,那是很正确的。
  祝枝山怎么可能把一句诗用两遍?还都拿去给人家题跋?
  这不是侮辱他老师沈周,同时也在得罪他的好友文征明吗?
  沈欢又拿出了手机,找到了一张图片,“三位老师请看,古时候的人或许没有这个条件仔细的观看。但我们用现代化的这种设备,仔细的做一下比较的话,就会发现在《昭君出塞》上面的这句词,正好和这个画作的一模一样!作假者就是用这幅画来作为模本临摹的!”
  三人凑在手机前看了看,再抬头望向上面的字帖,连续几遍过后,不觉点了点头。
  想不到这个临摹者如此的厉害,险些连他们都给骗过了。
  “小沈啊,你的这个眼光,可真是厉害啊!”燕致善赞扬道,“都说你是天才,我觉得,你在古董字画上面,也是一个天才……怎么样?有空的时候,来我们博物馆坐一坐?我们交流交流?”
  “以后肯定有机会来向三位老师请教的。”沈欢谦虚的道。
  “呵呵,不过我现在还有一个疑问。”王腾问沈欢,“你想要去查一查是不是真迹的原因,是因为两幅字先后被你买了?”
  “不是先后,是一起买的。”沈欢苦笑了一声,“卖字的人还给我编了一个他们两个哥俩好的典故,然后我没有看出破绽,兴奋之下就买了。结果花高价买了个教训。”
  台子底下的观众听到这话都哈哈笑了起来。
  难得看到沈欢有吃瘪的时候。
  没想到天才也会打眼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