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作者:佚名 更新:2021-12-07 17:39
后来哥尼格还设计了每次能印两面的印刷机。
1839年英、美、俄三国分别发明了电铸版。用电铸金属板来代替木刻印板。1845年纽约的荷奥取得了第一架实用轮转印刷机专利。费城的《纪事报》购买了这台机器。1848年伦敦《泰晤士报》的工程师阿普斯和考珀设计了一台轮转印刷机,在此报运用,每小时能印8000张。1861年美国荷奥采用纸型制出的曲面铅版,从此有了完全圆形的印刷版面。1852年,英国照相技术先驱塔尔博特发现了钢线凸版印刷的原理,1880年首先采用这种办法在纽约《画报》上复印一张照片,标题是“纽约贫民窟一景”。1886年德国人默根索勒在美国工作发明了高速自动排字的策诺整排机,此机用于《纽约时报》。两年后正式投产,每小时可排字模6000个左右,速度是最熟练工人的四倍。1887年英国公务员兰斯顿发明了排字精良的莫诺铸排机,此机于1897年正式投入生产。在此之前,1477年前人们就知道雕刻铜凹版印刷法;1895年奥地利人克利克发明了照相凹版法;1839年,许布约在美国发明了照相排字机。从此印刷商不要金属活字,并改用平板印刷代替传统的凸版印刷。此法是把字母相继投射到照相纸上面,然后冲洗出来,贴到一页样本上。这张拼好的版用照相机转拍在金属板的感光膜上,经过酸蚀,使这块印版具有1798年逊纳菲尔德发明的石印版的性能;油墨只附着于版上有图形的地方。现在,照相排字法已经取代了绝大多数传统的排字方式。
1965年德国发明了电子照相排字机之后,开始了用电脑控制排字时代。先进印刷厂是整页版面可在电脑屏幕上设计,设计者一页版面编排妥当之后,就用电脑记忆装置把全部内容存贮起来,包括文字、标题、图片位置等等。然后,由电脑控制的激光器在照相纸上扫描,把整个版面的图像印出来,再用照相法制成印版进行印刷,这叫激光照排法。当今世界上很多大型报刊都用先进方法进行排印,例如我国的《科技日报》、《中国电视报》和《北京晚报》等,都采用了此先进的印刷技术。
9、漆――世界第一种塑料:
中国人最迟在公元前13世纪已经发明使用了漆。1976年在河南省安阳市发掘出的“妇好”墓(葬于公元13世纪),她的上过漆的棺木就是证明。李约瑟说:“漆可能是人类所认识的最古老的工业塑料。”在古代中国,油漆业的组织和管理很有章法,有私人的油漆作坊,也有国家的制作中心。巴黎东方艺术博物馆存有一只油漆的木酒杯,杯上雕刻的铭文除说明该杯制作于公元四年外,还刻有参加制作的七名工匠和制作中心的五位官员的名字。这个木酒杯表现了中国人两千年前就有对制造工艺的看法;另一方面,这个杯子还表明当时的生产很可能已使用现代的工业生产的流水线那样的工艺流程。早在公元前二世纪,中国人已发现了漆的重要化学性质,发现了通过漆的蒸发过程使其变质的方法,发现了通过在漆中放几只螃蟹壳,漆就会保持液状,不会变干。公元前120年的《淮南子》一书和公元12世纪的李氏都提到螃蟹壳能使漆保持液态的特殊功能。现代科学家化验证实,甲壳体组织内确有抑制某些酶的活动的化学成份,其中一种酶就是漆变硬的酶。漆可以通过化学作用保持长久的液态,这使中国的这项生物化学工艺具有不衰的工业雏形模式。
10、铜镜:
约公元前12世纪中国人发明了铜镜。中国人于公元5世纪还发明了魔镜;英国结晶学家威廉·布莱格到1932年,系统地阐明了魔镜的理论,比中国晚了一千五百年左右。魔镜是世界上最奇异的物品之一。魔镜有何奇妙之处呢?在魔镜的反面铸有青铜图案――图像或文字,或二者兼而有之。反射光线的一面为凸状,是由经抛光处理的青铜制成用作镜面。在大多数照明情况下,这种镜子看上去与其它的普通镜子无异。但是,在明亮的阳光下使用魔镜时,它反光的一面就能被“看透”。用镜面将阳光反射到暗色的墙上,人们就能从投在墙壁上的影像中看到镜面的图案或文字。坚实的青铜制品变得透明了,这种令人感到神秘不解的现象使中国人给魔镜取了透光镜名称。青铜是不透光的,然而实际使人感到透光,这是为什么?这奥妙之深让中外学者探讨了几百年,中国的科学家沈活和外国科学家威廉·布莱格爵士都发表过高见。威廉·布莱格爵士于1932年发现这一奥妙时说:“正是反射的放大作用使图案清楚地显现出来。”李约瑟正确地将这一切称为“是在通向掌握金属表现微细结构道路上迈出的第一步。”
11、伞:
公元前1100年,中国人已经使用伞,那时已经用伞表示身份。伞骨用竹或檀香木制成,上面覆以树叶或羽毛做的伞面。公元12世纪英语才出现“伞”这个词。以前一直只有阳伞,到1733年代,巴黎人用油布做伞面,才制成雨伞。1750年,英国的汉威到外国旅行后带了一把伞面回伦敦,轰动一时。1874年雪靠耳附近迪卡地区的金属拉丝工霍克斯取得弧形钢质伞骨的专利权。有了此伞骨,伞可以收紧,从此成为英国绅士常用的雨具。1930年柏林人豪普特发明了伸缩伞。在学术界也有人说,公元4世纪三国时期中国人才发明了伞。
12、风筝:
公元前1000年,中国人最先放风筝。早在信史之前,传说中国人已会放风筝。相传公元前四世纪,中国著名工匠鲁班(即公输班)做了一只风筝,升空三日而不坠。还有一个故事说一名将军包围了王宫,利用风筝测量宫墙与己方军队的距离。风筝可用于送砖上屋或在风筝尾部系上鱼钩钓鱼。公元1600年,东方的风筝(菱形)由荷兰人传到了欧洲。19世纪英国发明家克雷由风筝产生灵感而发明滑翔机。德克萨斯州演员科迪“上尉”,曾利用风筝拖动折叠式小艇,横渡英伦海峡;1901年再接再励,乘坐双箱形风筝飞行,使英国陆军部大感兴趣。不久,飞机取代了军用风筝,而科迪“上尉”也在1913年驾驶他的新双翼飞机时失事遇难。1970年,美国太空计划设计了各种“飞行翼”,使风筝再次成为成年人的玩意儿,例如罗格乐乐折叠飞行翼,本是专为水星号太空船仓安全着陆而设计的,后来被降落伞取代了;但这种折叠翼,结果成为今日悬挂式滑翔机的机翼。风筝飞上天空为飞机飞上天空提供了原理和灵感。
13、米酒:
公元前1000年,中国人发明了米酒。
14、弓箭:
中国人于公元前8世纪发明了弓箭。公元前200年中国人已发明了弩弓。它主要用于打仗和狩猎,可卧射、立射、骑射,威力甚大。而欧洲的意大利在公元10世纪才使用弓,比我国晚了一千二百年。
15、古代机器人:
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56年东周时期,中国人就已发明了古代机器人。当今世间,只要谈及机器人,言必欧美、东洋;然而可曾知道世界上最早制出古代机器人的,是我们中国人。我国制出的古代机器人不仅精巧,而且用途也很广泛,有各式各样的机器人。会跳舞的机器人、会唱歌吹笙的机器人、持赚钱的机器人和会捉鱼的机器人……等,应有尽有。
会跳舞的机器人。我国唐朝的段安希说:西汉时期,汉武帝在平城、被匈奴单于冒顿围困。汉军陈平得知冒顿妻子阏氏所统的兵将,是国中最为精锐骠悍的队伍,但阏氏具有妒忌别人的性格。于是陈平就命令工匠制作了一个精巧的木机器人。给木机器人穿上漂亮的衣服,打扮得花枝招展,并把它的脸上擦上彩涂上胭脂,显得更加俊俏。然后把它放在女墙(城墙上的短墙)上,发动机关(机械的发动部分),这个机器人就婀娜起舞,舞姿优美,招人喜爱。阏氏在城外对此情景看得十分真切,误把这个会跳舞的机器人为真的人间美女,怕破城以后冒顿专宠这个中原美姬而冷落自己,因此阏氏就率领她的部队弃城而去了。平城这才化险为夷。
会唱歌吹笙的机器人。唐代的机器人更为精巧神奇,唐朝人张骛在《朝野全载》中说:洛州的殷文亮曾经当过县令(相当于“县长”),性格聪巧,喜好饮酒。他刻制了一个木机器人并且给它穿上用绫罗绸缎做成的衣服;让这个机器人当女招待。这个“女招待”酌酒行觞,总是彬彬有礼。
会赚钱的机器人。唐朝时,我国杭州有一个叫杨务廉的工匠,研制了一个僧人模样的机器人,它手端化缘铜钵,能学和尚化缘,等到钵中钱满,就自动收起钱。并且它还会向施主躬身行礼。杭州城中市民争着向此钵中投钱,来观看这种奇妙的表演。每日它竟能为主人捞到数千钱,真可称为别出心裁,生财有道。
会捉鱼的机器人。唐代的机器人还用于生产实践。唐朝的柳州史王据,研制了一个类似水獭的机器人。它能沉在河湖的水中,捉到鱼以后,它的脑袋就露出水面。它为什么能捉鱼呢?如果在这个机器人的口中放上鱼饵,并安有发动的部件,用石头缒着它就能沉入水中了。当鱼吃了鱼饵之后,这个部件就发动了,石头就从它的口中掉到水中,当它的口合起来时,它衔在口中的鱼就跑不了啦,它就从水中浮到水面。
1839年英、美、俄三国分别发明了电铸版。用电铸金属板来代替木刻印板。1845年纽约的荷奥取得了第一架实用轮转印刷机专利。费城的《纪事报》购买了这台机器。1848年伦敦《泰晤士报》的工程师阿普斯和考珀设计了一台轮转印刷机,在此报运用,每小时能印8000张。1861年美国荷奥采用纸型制出的曲面铅版,从此有了完全圆形的印刷版面。1852年,英国照相技术先驱塔尔博特发现了钢线凸版印刷的原理,1880年首先采用这种办法在纽约《画报》上复印一张照片,标题是“纽约贫民窟一景”。1886年德国人默根索勒在美国工作发明了高速自动排字的策诺整排机,此机用于《纽约时报》。两年后正式投产,每小时可排字模6000个左右,速度是最熟练工人的四倍。1887年英国公务员兰斯顿发明了排字精良的莫诺铸排机,此机于1897年正式投入生产。在此之前,1477年前人们就知道雕刻铜凹版印刷法;1895年奥地利人克利克发明了照相凹版法;1839年,许布约在美国发明了照相排字机。从此印刷商不要金属活字,并改用平板印刷代替传统的凸版印刷。此法是把字母相继投射到照相纸上面,然后冲洗出来,贴到一页样本上。这张拼好的版用照相机转拍在金属板的感光膜上,经过酸蚀,使这块印版具有1798年逊纳菲尔德发明的石印版的性能;油墨只附着于版上有图形的地方。现在,照相排字法已经取代了绝大多数传统的排字方式。
1965年德国发明了电子照相排字机之后,开始了用电脑控制排字时代。先进印刷厂是整页版面可在电脑屏幕上设计,设计者一页版面编排妥当之后,就用电脑记忆装置把全部内容存贮起来,包括文字、标题、图片位置等等。然后,由电脑控制的激光器在照相纸上扫描,把整个版面的图像印出来,再用照相法制成印版进行印刷,这叫激光照排法。当今世界上很多大型报刊都用先进方法进行排印,例如我国的《科技日报》、《中国电视报》和《北京晚报》等,都采用了此先进的印刷技术。
9、漆――世界第一种塑料:
中国人最迟在公元前13世纪已经发明使用了漆。1976年在河南省安阳市发掘出的“妇好”墓(葬于公元13世纪),她的上过漆的棺木就是证明。李约瑟说:“漆可能是人类所认识的最古老的工业塑料。”在古代中国,油漆业的组织和管理很有章法,有私人的油漆作坊,也有国家的制作中心。巴黎东方艺术博物馆存有一只油漆的木酒杯,杯上雕刻的铭文除说明该杯制作于公元四年外,还刻有参加制作的七名工匠和制作中心的五位官员的名字。这个木酒杯表现了中国人两千年前就有对制造工艺的看法;另一方面,这个杯子还表明当时的生产很可能已使用现代的工业生产的流水线那样的工艺流程。早在公元前二世纪,中国人已发现了漆的重要化学性质,发现了通过漆的蒸发过程使其变质的方法,发现了通过在漆中放几只螃蟹壳,漆就会保持液状,不会变干。公元前120年的《淮南子》一书和公元12世纪的李氏都提到螃蟹壳能使漆保持液态的特殊功能。现代科学家化验证实,甲壳体组织内确有抑制某些酶的活动的化学成份,其中一种酶就是漆变硬的酶。漆可以通过化学作用保持长久的液态,这使中国的这项生物化学工艺具有不衰的工业雏形模式。
10、铜镜:
约公元前12世纪中国人发明了铜镜。中国人于公元5世纪还发明了魔镜;英国结晶学家威廉·布莱格到1932年,系统地阐明了魔镜的理论,比中国晚了一千五百年左右。魔镜是世界上最奇异的物品之一。魔镜有何奇妙之处呢?在魔镜的反面铸有青铜图案――图像或文字,或二者兼而有之。反射光线的一面为凸状,是由经抛光处理的青铜制成用作镜面。在大多数照明情况下,这种镜子看上去与其它的普通镜子无异。但是,在明亮的阳光下使用魔镜时,它反光的一面就能被“看透”。用镜面将阳光反射到暗色的墙上,人们就能从投在墙壁上的影像中看到镜面的图案或文字。坚实的青铜制品变得透明了,这种令人感到神秘不解的现象使中国人给魔镜取了透光镜名称。青铜是不透光的,然而实际使人感到透光,这是为什么?这奥妙之深让中外学者探讨了几百年,中国的科学家沈活和外国科学家威廉·布莱格爵士都发表过高见。威廉·布莱格爵士于1932年发现这一奥妙时说:“正是反射的放大作用使图案清楚地显现出来。”李约瑟正确地将这一切称为“是在通向掌握金属表现微细结构道路上迈出的第一步。”
11、伞:
公元前1100年,中国人已经使用伞,那时已经用伞表示身份。伞骨用竹或檀香木制成,上面覆以树叶或羽毛做的伞面。公元12世纪英语才出现“伞”这个词。以前一直只有阳伞,到1733年代,巴黎人用油布做伞面,才制成雨伞。1750年,英国的汉威到外国旅行后带了一把伞面回伦敦,轰动一时。1874年雪靠耳附近迪卡地区的金属拉丝工霍克斯取得弧形钢质伞骨的专利权。有了此伞骨,伞可以收紧,从此成为英国绅士常用的雨具。1930年柏林人豪普特发明了伸缩伞。在学术界也有人说,公元4世纪三国时期中国人才发明了伞。
12、风筝:
公元前1000年,中国人最先放风筝。早在信史之前,传说中国人已会放风筝。相传公元前四世纪,中国著名工匠鲁班(即公输班)做了一只风筝,升空三日而不坠。还有一个故事说一名将军包围了王宫,利用风筝测量宫墙与己方军队的距离。风筝可用于送砖上屋或在风筝尾部系上鱼钩钓鱼。公元1600年,东方的风筝(菱形)由荷兰人传到了欧洲。19世纪英国发明家克雷由风筝产生灵感而发明滑翔机。德克萨斯州演员科迪“上尉”,曾利用风筝拖动折叠式小艇,横渡英伦海峡;1901年再接再励,乘坐双箱形风筝飞行,使英国陆军部大感兴趣。不久,飞机取代了军用风筝,而科迪“上尉”也在1913年驾驶他的新双翼飞机时失事遇难。1970年,美国太空计划设计了各种“飞行翼”,使风筝再次成为成年人的玩意儿,例如罗格乐乐折叠飞行翼,本是专为水星号太空船仓安全着陆而设计的,后来被降落伞取代了;但这种折叠翼,结果成为今日悬挂式滑翔机的机翼。风筝飞上天空为飞机飞上天空提供了原理和灵感。
13、米酒:
公元前1000年,中国人发明了米酒。
14、弓箭:
中国人于公元前8世纪发明了弓箭。公元前200年中国人已发明了弩弓。它主要用于打仗和狩猎,可卧射、立射、骑射,威力甚大。而欧洲的意大利在公元10世纪才使用弓,比我国晚了一千二百年。
15、古代机器人:
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56年东周时期,中国人就已发明了古代机器人。当今世间,只要谈及机器人,言必欧美、东洋;然而可曾知道世界上最早制出古代机器人的,是我们中国人。我国制出的古代机器人不仅精巧,而且用途也很广泛,有各式各样的机器人。会跳舞的机器人、会唱歌吹笙的机器人、持赚钱的机器人和会捉鱼的机器人……等,应有尽有。
会跳舞的机器人。我国唐朝的段安希说:西汉时期,汉武帝在平城、被匈奴单于冒顿围困。汉军陈平得知冒顿妻子阏氏所统的兵将,是国中最为精锐骠悍的队伍,但阏氏具有妒忌别人的性格。于是陈平就命令工匠制作了一个精巧的木机器人。给木机器人穿上漂亮的衣服,打扮得花枝招展,并把它的脸上擦上彩涂上胭脂,显得更加俊俏。然后把它放在女墙(城墙上的短墙)上,发动机关(机械的发动部分),这个机器人就婀娜起舞,舞姿优美,招人喜爱。阏氏在城外对此情景看得十分真切,误把这个会跳舞的机器人为真的人间美女,怕破城以后冒顿专宠这个中原美姬而冷落自己,因此阏氏就率领她的部队弃城而去了。平城这才化险为夷。
会唱歌吹笙的机器人。唐代的机器人更为精巧神奇,唐朝人张骛在《朝野全载》中说:洛州的殷文亮曾经当过县令(相当于“县长”),性格聪巧,喜好饮酒。他刻制了一个木机器人并且给它穿上用绫罗绸缎做成的衣服;让这个机器人当女招待。这个“女招待”酌酒行觞,总是彬彬有礼。
会赚钱的机器人。唐朝时,我国杭州有一个叫杨务廉的工匠,研制了一个僧人模样的机器人,它手端化缘铜钵,能学和尚化缘,等到钵中钱满,就自动收起钱。并且它还会向施主躬身行礼。杭州城中市民争着向此钵中投钱,来观看这种奇妙的表演。每日它竟能为主人捞到数千钱,真可称为别出心裁,生财有道。
会捉鱼的机器人。唐代的机器人还用于生产实践。唐朝的柳州史王据,研制了一个类似水獭的机器人。它能沉在河湖的水中,捉到鱼以后,它的脑袋就露出水面。它为什么能捉鱼呢?如果在这个机器人的口中放上鱼饵,并安有发动的部件,用石头缒着它就能沉入水中了。当鱼吃了鱼饵之后,这个部件就发动了,石头就从它的口中掉到水中,当它的口合起来时,它衔在口中的鱼就跑不了啦,它就从水中浮到水面。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