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作者:佚名    更新:2021-12-07 17:38
  2.乌龟行动缓慢,一小时只能爬100多米。它体力消耗得少,所以新陈代谢也特别缓慢。
  3.在冰雪覆盖大地时,乌龟不吃也不动,与蛇蛙一样开始它长达四个多月的冬眠,来度过寒冬。
  4.除冬眠外,乌龟还有夏眠的习惯。在炎热干旱的夏天,它卧在大石洞里,以此减慢心跳和呼吸来躲过这不利的环境。
  5.乌龟平时是个瞌睡虫,爬行几步就会打盹,一天要睡上十五六个小时,能量消耗极少。
  6.乌龟的甲壳十分坚硬,遇到外敌时就将头尾和四肢缩到壳里来保护自己。
  7.科学家通过研究还发现,乌龟长寿的原因是由于其细胞的分裂代数要比其它动物细胞分裂代数多得多,人一般只有50代左右,而乌龟可达110代。
  8.有人还发现龟体内没有致癌因素,所以是不会产生癌变的。
  =======================================================
  乌龟为什么能长寿?
  1.乌龟有厚厚的甲壳,可以保护内脏,减少水分流失。
  2.乌龟行动缓慢,一小时只能爬100多米。它体力消耗得少,所以新陈代谢也特别缓慢。
  3.在冰雪覆盖大地时,乌龟不吃也不动,与蛇蛙一样开始它长达四个多月的冬眠,来度过寒冬。
  4.除冬眠外,乌龟还有夏眠的习惯。在炎热干旱的夏天,它卧在大石洞里,以此减慢心跳和呼吸来躲过这不利的环境。
  5.乌龟平时是个瞌睡虫,爬行几步就会打盹,一天要睡上十五六个小时,能量消耗极少。
  6.乌龟的甲壳十分坚硬,遇到外敌时就将头尾和四肢缩到壳里来保护自己。
  7.科学家通过研究还发现,乌龟长寿的原因是由于其细胞的分裂代数要比其它动物细胞分裂代数多得多,人一般只有50代左右,而乌龟可达110代。
  8.有人还发现龟体内没有致癌因素,所以是不会产生癌变的。
  =======================================================
  乌龟有被淹死的吗?
  据我所知我国陆龟有三种:分布在新疆西部的四爪陆龟,分布在广西云南的缅甸陆龟和仅在海南岛发现过的凹甲陆龟,其他常喂的都是草龟,。草龟虽然是水龟,但在深水中会淹死,所以要养在浅水中,以刚刚淹过龟体为准。如果你的是陆龟,那么它应以植物幼苗为食,肉食少量,注意不要被蚊子叮咬,会死的。
  =======================================================
  无偿献血后对身体有影响吗?
  一个成年人的总血量约为4000-5000毫升。献血的体重标准定在男性为50公斤、女性为45公斤。一个人一次献血200-400毫升,只占总血量的5%-10%,再加上抽出的是外周血管的血,人体会自动将原来贮存于脾脏、肝脏等内脏里的血液释放到血管中,保持恒定的血容量,献血后失去的水分和无机物,1-2个小时就会补充上;血浆蛋白质,一两天内就能得到补充;血小板、白细胞和红细胞也快恢复到原来水平。故献血不会影响献血者的健康。
  所以说,健康人按规定献血,对身体不会有任何影响。献血后,人体的造血组织会自动加速造血,一般经过半个月就能恢复到原来的水平,献血后适当补充营养是必要的,但无须大吃大喝。适当增加营养以提供足够的造成血原料,补充的重点是造血所需要的蛋白质、铁、维生素B12、叶酸等。
  值得提醒的是:如果大量进补又不活动,会不利于营养的消化吸收,造成胃肠功能紊乱,会因热量过剩而发胖。
  人体血液中的含铁过高会明显增加患心脏病的危险,而适量献血恰恰可使血液中的铁含量大为降低。
  适量献血,献血后保护好穿刺孔,适当补充营养就不会有什么坏处了。
  =======================================================
  五线谱比简谱好在哪?
  五线谱是目前世界上大多数音乐所使用一种记谱方式。他的历史相当久,可以追溯到十一世纪的四线谱。不过目前的体制,大约是在十六世纪所底定的。
  而简谱的起步较晚,在十七世纪时由法国出现,其后经由多人的改良,到十九世纪下才逐渐底定其规格。并传入日本,再传入中国。其实大约是清末民初的时候。
  目前使用简谱的,大概以有中国人的地方最多了。除了国乐以外,流行歌曲,吉他,甚至于在大陆有些合唱等等,都使用了简谱。
  对于大多数由业余开始学国乐的人来说,简谱还是最先入门的一种记谱方式。而音乐班的学生,如果是从小学起的,则有些直接就使用五线谱,没有使用简谱。如果是在大一点的,则可能是两者并用。
  所以,以我的经验来说,有人只会看简谱,拿到五线谱就得翻成简谱才看得懂;有的人只会看五线谱,跟他唱首调旋律他还会被搞混了;有人两种都可以看,但是其中一种看的速度与正确率较高。
  第一种人以一般社团的人士居多,第二种则以小学音乐班居多,第三种就是像我们这样演奏需求较多,或者是社团中比较有心的人了。
  有人支持五线谱,甚至完全不知道简谱是怎么回事的,也大有人在。有人则是支持简谱,认为易学易普及,也没有什么是简谱办不到的。
  我自己的识谱转变过程:
  在这里,我把我个人的经验以及看法说一说。也许对于与我有类似习乐背景者,能有些参考的作用。
  我从高中学国乐开始,就是看简谱的。后来到大学,在高市国兼差,以及在戏曲界工作的时间,也都是看简谱的。
  不过这中间,我买了一把长笛,开始试着看线谱。
  退伍后,回到高雄考入乐团,担任中音唢呐演奏员的职务。由于中音唢呐与长笛的调性相同,指法除少数音以外也有不少雷同之处,所以便在每日翻谱之余,慢慢尝试看线谱。由简单的曲子开始,五线谱发下来后,先克制自己要翻译成简谱的冲动。等到指挥一开始下指挥棒的时候,直接识谱吹奏。
  当然总有地方比较难些,我就把实在来不及看线谱的地方,翻译为简谱,而且是以C调记谱。
  这样慢慢熟悉,强迫自己看线谱,大约几个月以后,大部分的乐谱发下来就可以直接识谱了,也脱离了每次发一堆谱就忙着翻译的紧张忙碌情形。
  后来随着乐器的使用以及乐团抄谱编曲的需要,逐渐也会看各种谱号(高音,中音,低音)了。老实说常用的乐器就有四五种了(不同调性的同种乐器不算),每种乐器各要背上六到八种的简谱指法,以及两三种线谱指法,加起来少说也有五六十种指法,的确有些头痛。
  所以有时会出错是在所难免。不过随着常用程度不同,出错的机率也就不同了。基本上愈少换乐器,调号较常用,临时记号愈少,则出错的机率也就愈低了。
  其他乐器的情况:
  其实我很佩服吹笛子的人,频频换笛子还能看线谱,实在是很厉害。若是以法国号、竖笛等等移调乐器的观念来看,乐谱本身就应该移好调了。也就是说,乐谱记载好用什么调子的乐器,演奏员照着换乐器后,仍应使用一致的指法继续演奏下去,而乐谱必须预先移调。
  所以西方管弦乐的指挥就要有很强的读谱能力,把总谱上面各种不同的移调声部组织回原来的位置。相形之下,国乐的乐谱不但没有为移调乐器移调,有些甚至任意采用谱号,造成演奏员额外的负担。例如许多号称中音的国乐器实际音高应用高音谱号记谱,而不是听其名称就采用中音谱号。有些乐器音区较高,却仍采实际音高记谱,没有移调(低八度)记谱,造成识谱的困难。
  由此可见,采用线谱虽然是目前专业乐团普遍采用的一种方式,但是国乐界的记谱一直没有统一的标准,所以演奏员必须花费额外的精力来解决这些问题。
  移调的管乐器,如笛子以及传统唢呐,在使用线谱上有着上述的移调问题。至于其他大致是固定音位(扬琴、笙),固定定弦(其他大部分的拉弦、弹拨)乐器,则问题比较少。
  向我自己也拉二胡。只要花大约一个下午的时间,就可以看线谱拉一些合奏曲了。不过这还关系到我已经会看其他乐器的五线谱,以及我对于二胡指法也颇熟悉,也许并不能适用于所有人身上。但是以我自己的感觉,比起要时常换乐器的来说,这些定音定弦乐器,用线谱的障碍比较小些。
  心中识谱的方式:
  前面说过有几种人,所以也就有几种不同的识谱方式。
  对于只会看线谱,不会看简谱的人,大都是自幼接受固定调线谱的观念,所以一时难以理解首调的观念,自然也就不容易使用简谱了。如果当初使用的是首调线谱的观念,应该会容易些。
  不过我想大多数人关心的,还是原本看简谱已经习惯了的人,如何看五线谱?
  我个人觉得这是因人而异的,重点则在于个人对于首调的体认程度,以及对于固定调五线谱的视唱听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