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作者:佚名 更新:2021-12-07 17:36
但伽利略的实验揭开了人类历史上对光速进行研究的序幕。
1676年,丹麦天文学家罗麦第一次提出了有效的光速测量方法。他在观测木星的卫星的隐食周期时发现:在一年的不同时期,它们的周期有所不同;在地球处于太阳和木星之间时的周期与太阳处于地球和木星之间时的周期相差十四五天。他认为这种现象是由于光具有速度造成的,而且他还推断出光跨越地球轨道所需要的时间是22分钟。1676年9月,罗麦预言预计11月9日上午5点25分45秒发生的木卫食将推迟10分钟。巴黎天文台的科学家们怀着将信将疑的态度,观测并最终证实了罗麦的预言。
罗麦的理论没有马上被法国科学院接受,但得到了著名科学家惠更斯的赞同。惠更斯根据他提出的数据和地球的半径第一次计算出了光的传播速度:214000千米/秒。虽然这个数值与目前测得的最精确的数据相差甚远,但他启发了惠更斯对波动说的研究;更重要的是这个结果的错误不在于方法的错误,只是源于罗麦对光跨越地球的时间的错误推测,现代用罗麦的方法经过各种校正后得出的结果是298000千米/秒,很接近于现代实验室所测定的精确数值。
1725年,英国天文学家布莱德雷发现了恒星的“光行差”现象,以意外的方式证实了罗麦的理论。刚开始时,他无法解释这一现象,直到1728年,他在坐船时受到风向与船航向的相对关系的启发,认识到光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公转共同引起了“光行差”的现象。他用地球公转的速度与光速的比例估算出了太阳光到达地球需要8分13秒。这个数值较罗麦法测定的要精确一些。菜德雷测定值证明了罗麦有关光速有限性的说法。
光速的测定,成了十七世纪以来所展开的关于光的本性的争论的重要依据。但是,由于受当时实验环境的局限,科学家们只能以天文方法测定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还不能解决光受传播介质影响的问题,所以关于这一问题的争论始终悬而未决。
十八世纪,科学界是沉闷的,光学的发展几乎处于停滞的状态。继布莱德雷之后,经过一个多世纪的酝酿,到了十九世纪中期,才出现了新的科学家和新的方法来测量光速。
1849年,法国人菲索第一次在地面上设计实验装置来测定光速。他的方法原理与伽利略的相类似。他将一个点光源放在透镜的焦点处,在透镜与光源之间放一个齿轮,在透镜的另一测较远处依次放置另一个透镜和一个平面镜,平面镜位于第二个透镜的焦点处。点光源发出的光经过齿轮和透镜后变成平行光,平行光经过第二个透镜后又在平面镜上聚于一点,在平面镜上反射后按原路返回。由于齿轮有齿隙和齿,当光通过齿隙时观察者就可以看到返回的光,当光恰好遇到齿时就会被遮住。从开始到返回的光第一次消失的时间就是光往返一次所用的时间,根据齿轮的转速,这个时间不难求出。通过这种方法,菲索测得的光速是315000千米/秒。由于齿轮有一定的宽度,用这种方法很难精确的测出光速。
1850年,法国物理学家傅科改进了菲索的方法,他只用一个透镜、一面旋转的平面镜和一个凹面镜。平行光通过旋转的平面镜汇聚到凹面镜的圆心上,同样用平面镜的转速可以求出时间。傅科用这种方法测出的光速是298000千米/秒。另外傅科还测出了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通过与光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的比较,他测出了光由空气中射入水中的折射率。这个实验在微粒说已被波动说推翻之后,又一次对微粒说做出了判决,给光的微粒理论带了最后的冲击。
1928年,卡娄拉斯和米太斯塔德首先提出利用克尔盒法来测定光速。1951年,贝奇斯传德用这种方法测出的光速是299793千米/秒。
光波是电磁波谱中的一小部分,当代人们对电磁波谱中的每一种电磁波都进行了精密的测量。1950年,艾森提出了用空腔共振法来测量光速。这种方法的原理是,微波通过空腔时当它的频率为某一值时发生共振。根据空腔的长度可以求出共振腔的波长,在把共振腔的波长换算成光在真空中的波长,由波长和频率可计算出光速。
当代计算出的最精确的光速都是通过波长和频率求得的。1958年,弗鲁姆求出光速的精确值:299792.5±0.1千米/秒。1972年,埃文森测得了目前真空中光速的最佳数值:299792457.4±0.1米/秒。
光速的测定在光学的研究历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虽然从人们设法测量光速到人们测量出较为精确的光速共经历了三百多年的时间,但在这期间每一点进步都促进了几何光学和物理光学的发展,尤其是在微粒说与波动说的争论中,光速的测定曾给这一场著名的科学争辩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依据。
=======================================================
国庆阅兵式是不是每年都有?
不用盼了,今年不会有阅兵式,依照我国的习惯,每十年才会举行一次阅兵仪式庆祝国庆,今年是2005年,距离1999年那一次的50周年大阅兵仅仅过了6年时间而已,怎么可能会有阅兵仪式进行呢?
中国历次国庆大阅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根据全国政协决定,把阅兵列为国庆大典的一项重要内容。从一九四九年开国大典至二零零三年建国五十四周年,共举行了十三次国庆阅兵。一九四九年至一九五九年建国十周年,共举行了十一次国庆阅兵。此后,连续二十四年没有举行国庆阅兵。直到一九八四年,根据邓小平的提议,中央决定恢复阅兵,并于一九八四年国庆三十五周年时举行大型的国庆阅兵式。一九九九年,党中央决定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盛大的世纪阅兵式,庆祝祖国五十年华诞。
阅兵是展现武装力量建设成就,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重要形式。一般而言,阅兵包括两部分,一是阅兵式,即阅兵者从受阅部队队列前通过,进行检阅;二是分列式,即受阅部队列队从检阅台前通过,接受阅兵者的检阅。
一九四九年开国大典阅兵,受阅部队以海军两大排为前导;接着是步兵师、炮兵师、战车师、骑兵师,共一万六千四百人,由东向西行进。空军十七架飞机从天安门上空飞行受阅,其中有四架是携弹飞行。
一九五零年第二次国庆大阅兵,朱德总司令在阅兵式上发布命令,就朝鲜战争爆发、台湾的局势,要求人民解放军做好战斗准备。此次阅兵最壮观的景象是骑兵部队的一千九百匹白马以六路纵队通过天安门广场。
一九五一年第三次国庆阅兵,受阅部队最前列的方队是正在军事学院受训的身经百战、功勋卓著的高级军官。本次阅兵还首次出现民兵大队。
一九五二年第四次国庆阅兵,公安部队首次参阅。本次阅兵民兵大队的成员来自汉族和多个少数民族,他们穿着五颜六色的民族服装,手里拿着新式的武器。还有乘坐一百六十辆摩托车的摩托化步兵方阵。
一九五三年第五次国庆阅兵,中国人民志愿军代表团出现在天安门观礼台上。火箭炮兵方队第一次出现在受阅队伍中。
一九五四年第六次国庆阅兵,出现了伞兵部队的方队,但并没有跳伞。中国人民解放军骑兵部队则是最后一次接受检阅。
一九五五年第七次国庆阅兵,为解放军实行军衔制的第一次阅兵,部队官兵穿着新制式军服,佩戴军衔、领章,军容焕然一新。
一九五六年第八次国庆阅兵,是十三次国庆阅兵中唯一一次在大雨中进行的。应邀参加中共八大的五十多个国家的共产党、工人党代表参加了观礼。阅兵部队乘坐的汽车是第一批出厂的国产解放牌汽车。
一九五七年第九次国庆阅兵,国产喷气式轰炸机、歼击机第一次接受检阅。
一九五八年第十次国庆阅兵,最引人注目的是解放军在开国后创建的军事学院和步兵、炮兵、坦克兵、工程兵、空军、海军等军事学校的将校学员们。
一九五九年第十一次国庆阅兵,参加典礼的各界群众是前十一次国庆阅兵中人数最多的一次,达七十万人。受阅部队的装备中最新式的自动步枪、大炮、坦克、高速喷气歼击机,都由我国自行制造。
一九八四年第十二次国庆阅兵,是建国以来规模最大、装备最新、机械化程度最高的一次大阅兵。受阅部队的武器装备全部是国产现代化兵器,压轴的海军导弹部队方队、空军地空导弹部队方队和战略导弹部队方队尤为引人注目。其中战略导弹部队是首次向全世界亮相。
一九九九年十月一日第十三次国庆阅兵。参阅军种全,兵种多。这次参阅的陆、海、空、二炮、武警和地方武装,代表了我国武装力量构成的所有成分。这次国庆大阅兵规模宏大,场面壮观。参阅部队都是精锐之师,这样的规模和阵容,在我国历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上也是少有的。
=======================================================
过节回家,怎样避免晕车?
关于晕车晕船:
1. 为什么会晕船、晕车、晕机?
1676年,丹麦天文学家罗麦第一次提出了有效的光速测量方法。他在观测木星的卫星的隐食周期时发现:在一年的不同时期,它们的周期有所不同;在地球处于太阳和木星之间时的周期与太阳处于地球和木星之间时的周期相差十四五天。他认为这种现象是由于光具有速度造成的,而且他还推断出光跨越地球轨道所需要的时间是22分钟。1676年9月,罗麦预言预计11月9日上午5点25分45秒发生的木卫食将推迟10分钟。巴黎天文台的科学家们怀着将信将疑的态度,观测并最终证实了罗麦的预言。
罗麦的理论没有马上被法国科学院接受,但得到了著名科学家惠更斯的赞同。惠更斯根据他提出的数据和地球的半径第一次计算出了光的传播速度:214000千米/秒。虽然这个数值与目前测得的最精确的数据相差甚远,但他启发了惠更斯对波动说的研究;更重要的是这个结果的错误不在于方法的错误,只是源于罗麦对光跨越地球的时间的错误推测,现代用罗麦的方法经过各种校正后得出的结果是298000千米/秒,很接近于现代实验室所测定的精确数值。
1725年,英国天文学家布莱德雷发现了恒星的“光行差”现象,以意外的方式证实了罗麦的理论。刚开始时,他无法解释这一现象,直到1728年,他在坐船时受到风向与船航向的相对关系的启发,认识到光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公转共同引起了“光行差”的现象。他用地球公转的速度与光速的比例估算出了太阳光到达地球需要8分13秒。这个数值较罗麦法测定的要精确一些。菜德雷测定值证明了罗麦有关光速有限性的说法。
光速的测定,成了十七世纪以来所展开的关于光的本性的争论的重要依据。但是,由于受当时实验环境的局限,科学家们只能以天文方法测定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还不能解决光受传播介质影响的问题,所以关于这一问题的争论始终悬而未决。
十八世纪,科学界是沉闷的,光学的发展几乎处于停滞的状态。继布莱德雷之后,经过一个多世纪的酝酿,到了十九世纪中期,才出现了新的科学家和新的方法来测量光速。
1849年,法国人菲索第一次在地面上设计实验装置来测定光速。他的方法原理与伽利略的相类似。他将一个点光源放在透镜的焦点处,在透镜与光源之间放一个齿轮,在透镜的另一测较远处依次放置另一个透镜和一个平面镜,平面镜位于第二个透镜的焦点处。点光源发出的光经过齿轮和透镜后变成平行光,平行光经过第二个透镜后又在平面镜上聚于一点,在平面镜上反射后按原路返回。由于齿轮有齿隙和齿,当光通过齿隙时观察者就可以看到返回的光,当光恰好遇到齿时就会被遮住。从开始到返回的光第一次消失的时间就是光往返一次所用的时间,根据齿轮的转速,这个时间不难求出。通过这种方法,菲索测得的光速是315000千米/秒。由于齿轮有一定的宽度,用这种方法很难精确的测出光速。
1850年,法国物理学家傅科改进了菲索的方法,他只用一个透镜、一面旋转的平面镜和一个凹面镜。平行光通过旋转的平面镜汇聚到凹面镜的圆心上,同样用平面镜的转速可以求出时间。傅科用这种方法测出的光速是298000千米/秒。另外傅科还测出了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通过与光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的比较,他测出了光由空气中射入水中的折射率。这个实验在微粒说已被波动说推翻之后,又一次对微粒说做出了判决,给光的微粒理论带了最后的冲击。
1928年,卡娄拉斯和米太斯塔德首先提出利用克尔盒法来测定光速。1951年,贝奇斯传德用这种方法测出的光速是299793千米/秒。
光波是电磁波谱中的一小部分,当代人们对电磁波谱中的每一种电磁波都进行了精密的测量。1950年,艾森提出了用空腔共振法来测量光速。这种方法的原理是,微波通过空腔时当它的频率为某一值时发生共振。根据空腔的长度可以求出共振腔的波长,在把共振腔的波长换算成光在真空中的波长,由波长和频率可计算出光速。
当代计算出的最精确的光速都是通过波长和频率求得的。1958年,弗鲁姆求出光速的精确值:299792.5±0.1千米/秒。1972年,埃文森测得了目前真空中光速的最佳数值:299792457.4±0.1米/秒。
光速的测定在光学的研究历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虽然从人们设法测量光速到人们测量出较为精确的光速共经历了三百多年的时间,但在这期间每一点进步都促进了几何光学和物理光学的发展,尤其是在微粒说与波动说的争论中,光速的测定曾给这一场著名的科学争辩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依据。
=======================================================
国庆阅兵式是不是每年都有?
不用盼了,今年不会有阅兵式,依照我国的习惯,每十年才会举行一次阅兵仪式庆祝国庆,今年是2005年,距离1999年那一次的50周年大阅兵仅仅过了6年时间而已,怎么可能会有阅兵仪式进行呢?
中国历次国庆大阅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根据全国政协决定,把阅兵列为国庆大典的一项重要内容。从一九四九年开国大典至二零零三年建国五十四周年,共举行了十三次国庆阅兵。一九四九年至一九五九年建国十周年,共举行了十一次国庆阅兵。此后,连续二十四年没有举行国庆阅兵。直到一九八四年,根据邓小平的提议,中央决定恢复阅兵,并于一九八四年国庆三十五周年时举行大型的国庆阅兵式。一九九九年,党中央决定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盛大的世纪阅兵式,庆祝祖国五十年华诞。
阅兵是展现武装力量建设成就,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重要形式。一般而言,阅兵包括两部分,一是阅兵式,即阅兵者从受阅部队队列前通过,进行检阅;二是分列式,即受阅部队列队从检阅台前通过,接受阅兵者的检阅。
一九四九年开国大典阅兵,受阅部队以海军两大排为前导;接着是步兵师、炮兵师、战车师、骑兵师,共一万六千四百人,由东向西行进。空军十七架飞机从天安门上空飞行受阅,其中有四架是携弹飞行。
一九五零年第二次国庆大阅兵,朱德总司令在阅兵式上发布命令,就朝鲜战争爆发、台湾的局势,要求人民解放军做好战斗准备。此次阅兵最壮观的景象是骑兵部队的一千九百匹白马以六路纵队通过天安门广场。
一九五一年第三次国庆阅兵,受阅部队最前列的方队是正在军事学院受训的身经百战、功勋卓著的高级军官。本次阅兵还首次出现民兵大队。
一九五二年第四次国庆阅兵,公安部队首次参阅。本次阅兵民兵大队的成员来自汉族和多个少数民族,他们穿着五颜六色的民族服装,手里拿着新式的武器。还有乘坐一百六十辆摩托车的摩托化步兵方阵。
一九五三年第五次国庆阅兵,中国人民志愿军代表团出现在天安门观礼台上。火箭炮兵方队第一次出现在受阅队伍中。
一九五四年第六次国庆阅兵,出现了伞兵部队的方队,但并没有跳伞。中国人民解放军骑兵部队则是最后一次接受检阅。
一九五五年第七次国庆阅兵,为解放军实行军衔制的第一次阅兵,部队官兵穿着新制式军服,佩戴军衔、领章,军容焕然一新。
一九五六年第八次国庆阅兵,是十三次国庆阅兵中唯一一次在大雨中进行的。应邀参加中共八大的五十多个国家的共产党、工人党代表参加了观礼。阅兵部队乘坐的汽车是第一批出厂的国产解放牌汽车。
一九五七年第九次国庆阅兵,国产喷气式轰炸机、歼击机第一次接受检阅。
一九五八年第十次国庆阅兵,最引人注目的是解放军在开国后创建的军事学院和步兵、炮兵、坦克兵、工程兵、空军、海军等军事学校的将校学员们。
一九五九年第十一次国庆阅兵,参加典礼的各界群众是前十一次国庆阅兵中人数最多的一次,达七十万人。受阅部队的装备中最新式的自动步枪、大炮、坦克、高速喷气歼击机,都由我国自行制造。
一九八四年第十二次国庆阅兵,是建国以来规模最大、装备最新、机械化程度最高的一次大阅兵。受阅部队的武器装备全部是国产现代化兵器,压轴的海军导弹部队方队、空军地空导弹部队方队和战略导弹部队方队尤为引人注目。其中战略导弹部队是首次向全世界亮相。
一九九九年十月一日第十三次国庆阅兵。参阅军种全,兵种多。这次参阅的陆、海、空、二炮、武警和地方武装,代表了我国武装力量构成的所有成分。这次国庆大阅兵规模宏大,场面壮观。参阅部队都是精锐之师,这样的规模和阵容,在我国历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上也是少有的。
=======================================================
过节回家,怎样避免晕车?
关于晕车晕船:
1. 为什么会晕船、晕车、晕机?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