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作者:汪泳 更新:2021-12-07 16:54
牛仔裤以其坚固、耐久、穿着合适获得了当时西部牛仔和淘金者的喜爱。
大量的订单纷至沓来,李维·施特劳斯于1853年成立了牛仔裤公司,以“淘金者”和牛仔为销售对象,大批量生产“淘金工装裤”。为了改进质量,以优质产品应市,他找到了法国涅曼发明的经纱为蓝、纬纱为白的斜纹粗棉布,这种新式面料坚固耐磨、美观大方。李维·施特劳斯还采用内华达州一位叫雅各布·戴维斯裁缝的建议,发明并取得了以钢钉加固裤袋缝口的专利。时至今日,李维牛仔裤上的钢钉,仍是结实和美观的象征。李维公司已有140年的历史了。当今,李维牛仔裤已由最初的工装服发展成为一种时尚服装,行销世界。
在李维公司的发展历程中,始终坚持搞好市场调查,树立牢固的市场观念,按用户需要组织生产的市场决策。根据市场调查和长期积累的经验,李维公司认为,应该把青年人作为目标市场。为满足青年人的需要,李维公司坚持把耐穿、时髦、合体作为开发新产品的主攻方面,力争使自己的产品长期占领青年人市场。近年来,他们了解到许多美国妇女喜欢穿男牛仔裤。根据这种情况,李维公司经过深入调查,设计出适合妇女穿的牛仔裤、便装和裙子,1978年的妇女服装销售情况看好,销售额增加了58%。
为了满足市场需要,李维公司十分重视对消费心理的分析。1974年,为了拓展欧洲市场,研究市场变化趋势,了解消费者爱好,向德国顾客提出了“你们穿李维的牛仔裤,是要价钱低、样式好,还是合身”的问题。调查结果表明,多数首先是要“合身”。于是,公司派专人在德国各大学和工厂进行合身实验,一种颜色的裤子,竟生产出了不同尺寸、不同规格的45种型号,大大拓展了销路。公司还根据市场调查获得的各种有关用户的信息资料,制定出五年计划和第二年度计划。虽然市场竞争相当激烈,但由于李维公司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市场调查经验,所制定的生产和销售计划同市场实际销售量只差1%~30%,基本做到了产销统一。
李维公司的销售网遍及世界70多个国家,他们对所属的生产和销售部门实行统一领导。他们认为产销是一个共同体,二者必须由一个上级来决定,工厂和市场之间要建立经常性的情报联系,使工厂的生产和市场的需求保持统一。为此,公司设立了进行市场调查的专门机构,在国内、外进行市场调查,为公司的决策提供依据。
正确的市场决策,带来了李维公司的大发展。公司在20世纪40年代末销售额只有800万美元,1979年增加到20亿美元,30年增加了250倍。近20年来,李维公司已发展成为活跃于世界舞台的跨国企业,公司按地区分为欧洲分部、拉美分部、加拿大分部和亚太分部。各分部分管生产、销售、市场预测等项事宜。李维公司拥有120家大型工厂,设存货中心和办事处以及三个分公司:美国李维牛仔裤公司、李维国际公司和BSE公司。分公司有规模庞大、设备先进的生产厂42家,最大的一家年生产能力达到1600万条。
1979年,李维公司在美国国内总销售额达1339亿美元,国外销售盈利超过20亿美元,雄居世界10大企业之列。
经营者要始终坚持搞好市场调查,树立牢固的市场观念,重视对消费心理的分析,按照用户的需要组织生产。
------------
促使销量提高的策略
------------
有一家德国的摩托车公司,尽管他们做过各种各样的市场调查,并结合当前市场需要制定了花样翻新的促销计划,但产品的销量仍然没有丝毫的提高。万般无奈之下,这家公司的经营者找到了一个著名的市场购买动机调查专家,请他考察他们公司的实际情况,并提出促使销量提高的策略。
这位购买动机调查专家骑着摩托车在柏林的大街上来来回回地转了无数次,不时地与从他身边经过的骑摩托车者交谈,倾听他们的意见并了解他们内心深处的欲望。大部分摩托车的主人都会在和专家的谈话中无意间透露出等他们有钱的时候,就不想再骑摩托车了。
经过无数次的调查,这位市场购买动机调查专家发现,骑摩托车者大部分都是年轻人,而年轻人无意识的深层憧憬里的欲望是汽车而不是摩托车,只是因为他们目前的经济能力有限,还不能实现这个梦想罢了。
了解到了这一点,专家不由得思索:公司为了提高销量,仅仅专注于提高摩托车的质量,这对年轻人是没有太大诱惑力的。假使他们看到车子越来越经久耐用,他们可能还会产生一种抵触心理,心想自己到何时才能换一辆汽车呀。
从这种消费者的购买心态出发,专家给摩托车公司的建议是:不要再投入很大的资金和精力宣传自己的产品是如何地结实耐用,而应该让自己销售的摩托车给人们以汽车的联想,这样的话,公司的销售额一定会很快提升上去的。
按照市场购买动机调查专家的忠告,这家公司在自己生产的摩托车上装上了类似于汽车悬挂的大号码牌照和汽车使用的汽笛。果然,这种新型的摩托车一上市,立刻受到了广大年轻人的青睐,销量很快就提升上去了。
改变常规的销售策略,满足消费者内心深处的欲望,在商品经济社会里,这是一个出奇制胜的好办法。
------------
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
20世纪50年代初期,有个叫丹尼尔的年轻人,从美国西部一个偏僻的山村来到纽约。走在繁华的都市街头,啃着干硬冰冷的面包,他发誓一定要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然而,对于没有进过大学校门的丹尼尔来说,要想在这座城市里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简直比登天还难,几乎所有的公司都拒绝了他的求职请求。
就在他心灰意冷之时,有一天,他接到一家日用品公司让他前往面试的通知。他兴冲冲地前往面试,但是面对主考官有关各种商品的性能和如何使用的提问,他吞吞吐吐一句话也答不出来。说实话,摆在他眼前的许多东西他从未接触过,有的连名字都叫不出来。
眼看唯一的机会就要消失,在转身退出主考官办公室的一刹那,丹尼尔有些不甘心地问:“请问阁下,你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主考官彼特微笑着告诉他:“这很简单,我们需要能把仓库里的商品销售出去的人。”
回到住处,回味着主考官的话,丹尼尔突然有了奇妙的感想:不管哪个地方招聘,其实都是在寻找能够帮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既然如此,何不主动出去,去寻找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他想,总有一种帮助是他能够提供的。
不久,在当地一家报纸上,登出了一则颇为奇特的启事。文中有这样一段话:“……谨以我本人人生信用作担保,如果你或者贵公司遇到难处,如果你需要得到帮助,而且我也正好有这样能力给予帮助,我一定竭力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让丹尼尔没有料到的是,这则并不起眼的启事登出后,他接到了许多来自不同地区的求助电话和信件。
原本只想找一份适合自己工作的丹尼尔,这时又有了更有趣的发现:老约翰为自己的花猫咪生下小猫照顾不过来而发愁,而凯茜却为自己的宝贝女儿吵着要猫咪找不到卖主而着急;北边的一所小学急需大量鲜奶,而东边的一处牧场却奶源过剩……诸如此类的事情,一一呈现在他面前。
丹尼尔将这些情况整理分类,一一记录下来,然后毫不保留地告诉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而他,也在一家需要市场推广员的公司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不久,一些得到他帮助的人给他寄来了汇款,以表谢意。
据此,丹尼尔灵机一动,辞了职,注册了自己的信息公司,业务越做越大,他很快成为纽约最年轻的百万富翁之一。
成功没有固定的模式。幸运从来不主动光顾你,要靠自己去寻找、去争取。有时候,给别人帮助的同时,其实也为自己创造了最好的成功机会。
------------
尝试为别人解决一个难题
------------
在达瑞8岁的时候,有一天他想去看电影。因为没有钱,他想是向爸妈要钱,还是自己挣钱。最后他选择了后者。他自己调制了一种汽水,向过路的行人出售。可那时正是寒冷的冬天,没有人买,只有两个人例外——他的爸爸和妈妈。
他偶然有一个和非常成功的商人谈话的机会。当他对商人讲述了自己的“破产史”后,商人给了他两个重要的建议:一是尝试为别人解决一个难题;二是把精力集中在你知道的、你会的和你拥有的东西上。
这两个建议很关键。因为对于一个8岁的孩子而言,他不会做的事情很多。于是他穿过大街小巷,不停地思考:人们会有什么难题,他又如何利用这个机会?
一天,吃早饭时父亲让达瑞去取报纸。美国的送报员总是把报纸从花园篱笆的一个特制的管子里塞进来。假如你想穿着睡衣舒舒服服地吃早饭和看报纸,就必须离开温暖的房间,冒着寒风,到花园去取。虽然路短,但十分麻烦。
大量的订单纷至沓来,李维·施特劳斯于1853年成立了牛仔裤公司,以“淘金者”和牛仔为销售对象,大批量生产“淘金工装裤”。为了改进质量,以优质产品应市,他找到了法国涅曼发明的经纱为蓝、纬纱为白的斜纹粗棉布,这种新式面料坚固耐磨、美观大方。李维·施特劳斯还采用内华达州一位叫雅各布·戴维斯裁缝的建议,发明并取得了以钢钉加固裤袋缝口的专利。时至今日,李维牛仔裤上的钢钉,仍是结实和美观的象征。李维公司已有140年的历史了。当今,李维牛仔裤已由最初的工装服发展成为一种时尚服装,行销世界。
在李维公司的发展历程中,始终坚持搞好市场调查,树立牢固的市场观念,按用户需要组织生产的市场决策。根据市场调查和长期积累的经验,李维公司认为,应该把青年人作为目标市场。为满足青年人的需要,李维公司坚持把耐穿、时髦、合体作为开发新产品的主攻方面,力争使自己的产品长期占领青年人市场。近年来,他们了解到许多美国妇女喜欢穿男牛仔裤。根据这种情况,李维公司经过深入调查,设计出适合妇女穿的牛仔裤、便装和裙子,1978年的妇女服装销售情况看好,销售额增加了58%。
为了满足市场需要,李维公司十分重视对消费心理的分析。1974年,为了拓展欧洲市场,研究市场变化趋势,了解消费者爱好,向德国顾客提出了“你们穿李维的牛仔裤,是要价钱低、样式好,还是合身”的问题。调查结果表明,多数首先是要“合身”。于是,公司派专人在德国各大学和工厂进行合身实验,一种颜色的裤子,竟生产出了不同尺寸、不同规格的45种型号,大大拓展了销路。公司还根据市场调查获得的各种有关用户的信息资料,制定出五年计划和第二年度计划。虽然市场竞争相当激烈,但由于李维公司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市场调查经验,所制定的生产和销售计划同市场实际销售量只差1%~30%,基本做到了产销统一。
李维公司的销售网遍及世界70多个国家,他们对所属的生产和销售部门实行统一领导。他们认为产销是一个共同体,二者必须由一个上级来决定,工厂和市场之间要建立经常性的情报联系,使工厂的生产和市场的需求保持统一。为此,公司设立了进行市场调查的专门机构,在国内、外进行市场调查,为公司的决策提供依据。
正确的市场决策,带来了李维公司的大发展。公司在20世纪40年代末销售额只有800万美元,1979年增加到20亿美元,30年增加了250倍。近20年来,李维公司已发展成为活跃于世界舞台的跨国企业,公司按地区分为欧洲分部、拉美分部、加拿大分部和亚太分部。各分部分管生产、销售、市场预测等项事宜。李维公司拥有120家大型工厂,设存货中心和办事处以及三个分公司:美国李维牛仔裤公司、李维国际公司和BSE公司。分公司有规模庞大、设备先进的生产厂42家,最大的一家年生产能力达到1600万条。
1979年,李维公司在美国国内总销售额达1339亿美元,国外销售盈利超过20亿美元,雄居世界10大企业之列。
经营者要始终坚持搞好市场调查,树立牢固的市场观念,重视对消费心理的分析,按照用户的需要组织生产。
------------
促使销量提高的策略
------------
有一家德国的摩托车公司,尽管他们做过各种各样的市场调查,并结合当前市场需要制定了花样翻新的促销计划,但产品的销量仍然没有丝毫的提高。万般无奈之下,这家公司的经营者找到了一个著名的市场购买动机调查专家,请他考察他们公司的实际情况,并提出促使销量提高的策略。
这位购买动机调查专家骑着摩托车在柏林的大街上来来回回地转了无数次,不时地与从他身边经过的骑摩托车者交谈,倾听他们的意见并了解他们内心深处的欲望。大部分摩托车的主人都会在和专家的谈话中无意间透露出等他们有钱的时候,就不想再骑摩托车了。
经过无数次的调查,这位市场购买动机调查专家发现,骑摩托车者大部分都是年轻人,而年轻人无意识的深层憧憬里的欲望是汽车而不是摩托车,只是因为他们目前的经济能力有限,还不能实现这个梦想罢了。
了解到了这一点,专家不由得思索:公司为了提高销量,仅仅专注于提高摩托车的质量,这对年轻人是没有太大诱惑力的。假使他们看到车子越来越经久耐用,他们可能还会产生一种抵触心理,心想自己到何时才能换一辆汽车呀。
从这种消费者的购买心态出发,专家给摩托车公司的建议是:不要再投入很大的资金和精力宣传自己的产品是如何地结实耐用,而应该让自己销售的摩托车给人们以汽车的联想,这样的话,公司的销售额一定会很快提升上去的。
按照市场购买动机调查专家的忠告,这家公司在自己生产的摩托车上装上了类似于汽车悬挂的大号码牌照和汽车使用的汽笛。果然,这种新型的摩托车一上市,立刻受到了广大年轻人的青睐,销量很快就提升上去了。
改变常规的销售策略,满足消费者内心深处的欲望,在商品经济社会里,这是一个出奇制胜的好办法。
------------
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
20世纪50年代初期,有个叫丹尼尔的年轻人,从美国西部一个偏僻的山村来到纽约。走在繁华的都市街头,啃着干硬冰冷的面包,他发誓一定要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然而,对于没有进过大学校门的丹尼尔来说,要想在这座城市里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简直比登天还难,几乎所有的公司都拒绝了他的求职请求。
就在他心灰意冷之时,有一天,他接到一家日用品公司让他前往面试的通知。他兴冲冲地前往面试,但是面对主考官有关各种商品的性能和如何使用的提问,他吞吞吐吐一句话也答不出来。说实话,摆在他眼前的许多东西他从未接触过,有的连名字都叫不出来。
眼看唯一的机会就要消失,在转身退出主考官办公室的一刹那,丹尼尔有些不甘心地问:“请问阁下,你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主考官彼特微笑着告诉他:“这很简单,我们需要能把仓库里的商品销售出去的人。”
回到住处,回味着主考官的话,丹尼尔突然有了奇妙的感想:不管哪个地方招聘,其实都是在寻找能够帮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既然如此,何不主动出去,去寻找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他想,总有一种帮助是他能够提供的。
不久,在当地一家报纸上,登出了一则颇为奇特的启事。文中有这样一段话:“……谨以我本人人生信用作担保,如果你或者贵公司遇到难处,如果你需要得到帮助,而且我也正好有这样能力给予帮助,我一定竭力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让丹尼尔没有料到的是,这则并不起眼的启事登出后,他接到了许多来自不同地区的求助电话和信件。
原本只想找一份适合自己工作的丹尼尔,这时又有了更有趣的发现:老约翰为自己的花猫咪生下小猫照顾不过来而发愁,而凯茜却为自己的宝贝女儿吵着要猫咪找不到卖主而着急;北边的一所小学急需大量鲜奶,而东边的一处牧场却奶源过剩……诸如此类的事情,一一呈现在他面前。
丹尼尔将这些情况整理分类,一一记录下来,然后毫不保留地告诉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而他,也在一家需要市场推广员的公司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不久,一些得到他帮助的人给他寄来了汇款,以表谢意。
据此,丹尼尔灵机一动,辞了职,注册了自己的信息公司,业务越做越大,他很快成为纽约最年轻的百万富翁之一。
成功没有固定的模式。幸运从来不主动光顾你,要靠自己去寻找、去争取。有时候,给别人帮助的同时,其实也为自己创造了最好的成功机会。
------------
尝试为别人解决一个难题
------------
在达瑞8岁的时候,有一天他想去看电影。因为没有钱,他想是向爸妈要钱,还是自己挣钱。最后他选择了后者。他自己调制了一种汽水,向过路的行人出售。可那时正是寒冷的冬天,没有人买,只有两个人例外——他的爸爸和妈妈。
他偶然有一个和非常成功的商人谈话的机会。当他对商人讲述了自己的“破产史”后,商人给了他两个重要的建议:一是尝试为别人解决一个难题;二是把精力集中在你知道的、你会的和你拥有的东西上。
这两个建议很关键。因为对于一个8岁的孩子而言,他不会做的事情很多。于是他穿过大街小巷,不停地思考:人们会有什么难题,他又如何利用这个机会?
一天,吃早饭时父亲让达瑞去取报纸。美国的送报员总是把报纸从花园篱笆的一个特制的管子里塞进来。假如你想穿着睡衣舒舒服服地吃早饭和看报纸,就必须离开温暖的房间,冒着寒风,到花园去取。虽然路短,但十分麻烦。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