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作者:曾仕强 更新:2021-12-07 15:24
曹操大怒,当场将刘馥刺死。虽然第二天懊悔不已,一条命已经呜呼哀哉。类似的情况,自古迄今,一直未有改变。
现在不能杀人,却也有一大套整人的办法,令人比死还要难过,何苦以自身相试!不如明哲保身,牢牢记住这一条准则。就算老板叫我去死,我也要答应“好”,反正不去死他也没有办法,何必嘴硬,跟老板逞强!
但是,上司所说的,永远都对,并不表示一定要完全遵从上司的指令去实践。因为中国人惯例,上司所要求的,是成果,而不是服从。不服从不行,效果不好更加不允许。这样我们才能够理解,为什么部属百分之百遵照规定去做而效果不佳时,上司经常不屑地取笑:“规定是死的,而人是活的;稍微改变一下都不会,到底有没有脑筋?”尤其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这样的话语:“我叫你这样这样,你就真的这样这样?如果我叫你去死,你会不会去死呢?”可见老板的指示,并没有严格要求部属彻底遵行的意思。
第三章 管理的三大主轴第六节 人人都合理地阳奉阴违(2)
上级的指示是正确可行的,部属当然没有理由加以变更。这时候上司所说的,永远都对,下面还要加上“赶快认真地将上司所说的付诸实现”。上级的指示如果不正确、不可行,部属就不应该盲目依照上级指示去执行,因为不良的后果,仍旧需要部属自己来承担。在中国社会,只有“执行不力”,而没有“决策错误”,这是大家必须提高警觉的。上级的决策有所偏差,甚至发生重大的错误,部属在执行的时候,应该用心加以调整,使其产生“歪打正着”的效果,上司才会欣慰嘉勉。
自古以来,上有政策而下有对策,已经成为众人皆知的事实。为求政策有效落实,不采取若干对策,行得通吗?合理的调整,其实才是有效执行上级指示的保证。不过,这种行为,基于维护上级面子起见,通常“只能做,不许说”。 嘴巴一定要说“依法办理”,而实际上经常“因时制宜”,称为“变通”,而目的则千篇一律,在求合理有效。
这种行为,不是阳奉阴违吗?自然不是。因为大家都不喜欢这样说,太可怕了,也太危险了。请问:谁敢承认自己阳奉阴违?那一个人不是理直气壮地声称自己依照指示办事?上级的面子十分重要,对不对?
中庸之道,说起来就是“合理主义”。中国人的事情,很难说对错,大多数是“合理就好”。
过分阳奉阴违,或者为求私利,为满足私人的欲望而阳奉阴违,当然罪不可赦。但是太小幅度的阳奉阴违,有时调整得不够大,弯转得不够快,同样要负起“不用心”的罪名。wωw奇Qisuu書com网不用心什么,不用心阳奉阴违罢了。
过与不及,都不合乎中庸之道。合理的阳奉阴违,才合乎合理主义的要求。
以人为主的中国式管理,讲求人的密切配合。人人都有自主的欲望,也都十分喜欢自动。因此中国式管理。上司的规定,只是品质管制的范围,部属应该在上司规定的范围内,发挥自主的精神,采取自动的态度,自行衡情论理,用心地把事做到合理的地步。
中国人常说“努力工作没有用”。因为努力工作,大多依据上级的规定,自己不动脑筋,结果常常令上司失望,所以觉得没有用。我们认为“用心做事才要紧”。由于一切内外环境,都时时在变动,上级下定决心,做成决策之后,许多变数又陆陆续续产生,这时候盲目地依循上级指示去做,岂非陷上司于不义?也就是将责任踢回去,让上司承受决策错误的责任,上司当然不甘心、怀恨、埋怨部属不负责任,也是合理的反应。部属接受工作指派之后,应该随时注意不断产生的变数,用心去调整。在不违背上级的大原则之下,自动设法,自主决定,使工作做得合理。相信上司所期待、所欣赏、所赞许的部属,正是这种能够合理地采取对策,祈求有效落实上级政策的人才。
第四章 树状的组织精神引子
管理是什么?如果从事态发展的过程来看,管理就是“从现况走向未来的历程”。
单独一个人走向未来的,称为生涯规划。表示自己的未来,由自己来规划,来创造,来完成。
团体的未来,不能依赖个人的力量,否则无法发挥群策群力的效果。这时候为了聚合群力,必须把众人组织起来。
世界上最庞大、最优秀、最灵活、最有效的组织,莫过于天地。最伟大的经营者,便是经营自然的天。领导者敬天、法天、事天,组织才能够像天地自然那样丰富盛大,持续地无限发展。
具体而微的事实,则是树木。它的组织精神,十分值得我们重视。首先必须避免上侵下职,以免主管劳累,而部属却有力使不出来,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于是员工就要以具体的行动,来安上级的心,使主管敢于放手让部属去做事。部属还应该对上司有信心,让职位愈高的上司,拥有愈大的弹性,却不视为特权而加以制衡。组织内部,固然要像树一般互依互赖,对外的策略联盟,也应该保持委曲求全的心态,缔造合中有分,而分中也有合的关系。把组织看做人员和工作的结合,也就是人和事的配合。既然以人为主,就必须因人设事,不必因为西方人重视因事找人而有所避讳。
我们在树木的组织中,完全看不出我们所担心害怕的本位主义。既分工又合作,使得树木欣欣向荣。各部分之间完全站在合的立场来分,依整体的目标来各尽其力,并且充分配合。云施雨露,由树叶尽情吸收。地下水源由树根向上供应,各取所需,也各尽所能。有组织还要更进一步表现出有效的组织力,以免徒然拥有组织的形式,却无法结合成员的力量,发挥不了实际的组织功能。
第四章 树状的组织精神第一节 树状有机系统(1)
一般组织形态,不论其为委员制、首长制或混合制,还是系统制、幕僚制或混合制,从“象”的角度来分析,都是同样的“金字塔”形。不过在层级上,有多有少而已。这种金字塔形,由上而下,把它用直线(象征绳索)连系起来,看看“像”(象即像)什么像什么?像一串肉粽(如图29)。老板高高在上,用手一提,这时候所有员工,都活像被绳索套得牢牢的肉粽,非但动弹不得,不能发挥个别的潜力,而且毫无商量的余地,非要乖乖地听话不可,任凭主人提到哪里算哪里。
在这种情况下,要员工自动自发,万一绳索断了,自己反而掉落在地上,摔烂了怎么办?何不顺势把自己“搁”在那里,只要不惹事,日子好过得很。
顾客很少和老板接触,大多和第一线员工打交道,于是顾客的位置,被压得很低,根本谈不到“顾客至上”。何况被绑得死死的基层员工,自己都动不起来,哪里能够为顾客做什么服务呢?到头来只能口头上喊喊罢了。
中国式管理的组织形态,自古以来,就是呈现树状的有机系统。我们从“干部”着手研究,为什么叫做“干”部?因为他们有如树干,正好担当树干的部位。老板是树头,所以称为头家,常常隐而不现,或者半隐半现,好像树的根部那样。
树状组织并不是西方所说的“倒金字塔结构”(invested pyra-mid structure),因为它不一定那样刻板,再怎样倒也要维持金字塔形。树木的生长,随着外在环境的变迁,呈现参差不齐的发展状态,该茂盛处自然茂盛,该枯萎时宜枯萎。树状组织同样因应目标的变革,应该发展的部门,尽量扩大延伸;必须合并或裁撤的部门,也要让它萎缩或关闭,以符合实际的需求。
根部吸收水分,源源不断地供应树干;树干也毫不保留地让枝叶予取予求。这种精神契合中国人“我支持你,你放手去做”的民族性。上司惟有抱持“你办事,我放心”的心态,部属才肯尽心尽力。若是事无大小,都要请示;样样事情,都要设法牵制,部属就会还以“公事公办”的因循苟且、等因奉此的态度,而不求上进。至于上司如何才能放心,不至被信任的部属所欺骗,那是上司的功夫,不在本文讨论的范围。开花结果是枝叶的事,树干向来不与枝叶争绿夺艳。可见干部的第一修养,在“不与员工争功劳”。干部权大位高,当然有机会也有能力抢夺部属的功劳,但是一次、两次下来,部属就不想表现了。因为他觉得反正再努力也没有功劳,何必拼命为上司争光彩?
把成就感让给部属,才能够引起部属强烈的参与感。惟有员工热心参与,干部才能够称心如意地推行组织所欲达成的任务,顺利完成预期的目标。
第四章 树状的组织精神第一节 树状有机系统(2)
树木由根部到树干,从树干到枝叶,都是彼此互依互长地发展,各部分都息息相关。有分工,却不会出现本位主义。树状组织,最要紧的便是从董事会(根部)到各级干部,以至于基层的员工,都纳入组织的互依互赖网。每一成员,都不是组织中乌合的一个个体,而是团体中缺一不可的连系个体。大家都深觉牵一发可能动全身,没有自己的全力配合,整个组织就会蒙受重大的损失,因而时常自我警惕:“不要因为我一个人不努力,害了大家。”树木的自然生态,以欣欣向荣为常则。
现在不能杀人,却也有一大套整人的办法,令人比死还要难过,何苦以自身相试!不如明哲保身,牢牢记住这一条准则。就算老板叫我去死,我也要答应“好”,反正不去死他也没有办法,何必嘴硬,跟老板逞强!
但是,上司所说的,永远都对,并不表示一定要完全遵从上司的指令去实践。因为中国人惯例,上司所要求的,是成果,而不是服从。不服从不行,效果不好更加不允许。这样我们才能够理解,为什么部属百分之百遵照规定去做而效果不佳时,上司经常不屑地取笑:“规定是死的,而人是活的;稍微改变一下都不会,到底有没有脑筋?”尤其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这样的话语:“我叫你这样这样,你就真的这样这样?如果我叫你去死,你会不会去死呢?”可见老板的指示,并没有严格要求部属彻底遵行的意思。
第三章 管理的三大主轴第六节 人人都合理地阳奉阴违(2)
上级的指示是正确可行的,部属当然没有理由加以变更。这时候上司所说的,永远都对,下面还要加上“赶快认真地将上司所说的付诸实现”。上级的指示如果不正确、不可行,部属就不应该盲目依照上级指示去执行,因为不良的后果,仍旧需要部属自己来承担。在中国社会,只有“执行不力”,而没有“决策错误”,这是大家必须提高警觉的。上级的决策有所偏差,甚至发生重大的错误,部属在执行的时候,应该用心加以调整,使其产生“歪打正着”的效果,上司才会欣慰嘉勉。
自古以来,上有政策而下有对策,已经成为众人皆知的事实。为求政策有效落实,不采取若干对策,行得通吗?合理的调整,其实才是有效执行上级指示的保证。不过,这种行为,基于维护上级面子起见,通常“只能做,不许说”。 嘴巴一定要说“依法办理”,而实际上经常“因时制宜”,称为“变通”,而目的则千篇一律,在求合理有效。
这种行为,不是阳奉阴违吗?自然不是。因为大家都不喜欢这样说,太可怕了,也太危险了。请问:谁敢承认自己阳奉阴违?那一个人不是理直气壮地声称自己依照指示办事?上级的面子十分重要,对不对?
中庸之道,说起来就是“合理主义”。中国人的事情,很难说对错,大多数是“合理就好”。
过分阳奉阴违,或者为求私利,为满足私人的欲望而阳奉阴违,当然罪不可赦。但是太小幅度的阳奉阴违,有时调整得不够大,弯转得不够快,同样要负起“不用心”的罪名。wωw奇Qisuu書com网不用心什么,不用心阳奉阴违罢了。
过与不及,都不合乎中庸之道。合理的阳奉阴违,才合乎合理主义的要求。
以人为主的中国式管理,讲求人的密切配合。人人都有自主的欲望,也都十分喜欢自动。因此中国式管理。上司的规定,只是品质管制的范围,部属应该在上司规定的范围内,发挥自主的精神,采取自动的态度,自行衡情论理,用心地把事做到合理的地步。
中国人常说“努力工作没有用”。因为努力工作,大多依据上级的规定,自己不动脑筋,结果常常令上司失望,所以觉得没有用。我们认为“用心做事才要紧”。由于一切内外环境,都时时在变动,上级下定决心,做成决策之后,许多变数又陆陆续续产生,这时候盲目地依循上级指示去做,岂非陷上司于不义?也就是将责任踢回去,让上司承受决策错误的责任,上司当然不甘心、怀恨、埋怨部属不负责任,也是合理的反应。部属接受工作指派之后,应该随时注意不断产生的变数,用心去调整。在不违背上级的大原则之下,自动设法,自主决定,使工作做得合理。相信上司所期待、所欣赏、所赞许的部属,正是这种能够合理地采取对策,祈求有效落实上级政策的人才。
第四章 树状的组织精神引子
管理是什么?如果从事态发展的过程来看,管理就是“从现况走向未来的历程”。
单独一个人走向未来的,称为生涯规划。表示自己的未来,由自己来规划,来创造,来完成。
团体的未来,不能依赖个人的力量,否则无法发挥群策群力的效果。这时候为了聚合群力,必须把众人组织起来。
世界上最庞大、最优秀、最灵活、最有效的组织,莫过于天地。最伟大的经营者,便是经营自然的天。领导者敬天、法天、事天,组织才能够像天地自然那样丰富盛大,持续地无限发展。
具体而微的事实,则是树木。它的组织精神,十分值得我们重视。首先必须避免上侵下职,以免主管劳累,而部属却有力使不出来,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于是员工就要以具体的行动,来安上级的心,使主管敢于放手让部属去做事。部属还应该对上司有信心,让职位愈高的上司,拥有愈大的弹性,却不视为特权而加以制衡。组织内部,固然要像树一般互依互赖,对外的策略联盟,也应该保持委曲求全的心态,缔造合中有分,而分中也有合的关系。把组织看做人员和工作的结合,也就是人和事的配合。既然以人为主,就必须因人设事,不必因为西方人重视因事找人而有所避讳。
我们在树木的组织中,完全看不出我们所担心害怕的本位主义。既分工又合作,使得树木欣欣向荣。各部分之间完全站在合的立场来分,依整体的目标来各尽其力,并且充分配合。云施雨露,由树叶尽情吸收。地下水源由树根向上供应,各取所需,也各尽所能。有组织还要更进一步表现出有效的组织力,以免徒然拥有组织的形式,却无法结合成员的力量,发挥不了实际的组织功能。
第四章 树状的组织精神第一节 树状有机系统(1)
一般组织形态,不论其为委员制、首长制或混合制,还是系统制、幕僚制或混合制,从“象”的角度来分析,都是同样的“金字塔”形。不过在层级上,有多有少而已。这种金字塔形,由上而下,把它用直线(象征绳索)连系起来,看看“像”(象即像)什么像什么?像一串肉粽(如图29)。老板高高在上,用手一提,这时候所有员工,都活像被绳索套得牢牢的肉粽,非但动弹不得,不能发挥个别的潜力,而且毫无商量的余地,非要乖乖地听话不可,任凭主人提到哪里算哪里。
在这种情况下,要员工自动自发,万一绳索断了,自己反而掉落在地上,摔烂了怎么办?何不顺势把自己“搁”在那里,只要不惹事,日子好过得很。
顾客很少和老板接触,大多和第一线员工打交道,于是顾客的位置,被压得很低,根本谈不到“顾客至上”。何况被绑得死死的基层员工,自己都动不起来,哪里能够为顾客做什么服务呢?到头来只能口头上喊喊罢了。
中国式管理的组织形态,自古以来,就是呈现树状的有机系统。我们从“干部”着手研究,为什么叫做“干”部?因为他们有如树干,正好担当树干的部位。老板是树头,所以称为头家,常常隐而不现,或者半隐半现,好像树的根部那样。
树状组织并不是西方所说的“倒金字塔结构”(invested pyra-mid structure),因为它不一定那样刻板,再怎样倒也要维持金字塔形。树木的生长,随着外在环境的变迁,呈现参差不齐的发展状态,该茂盛处自然茂盛,该枯萎时宜枯萎。树状组织同样因应目标的变革,应该发展的部门,尽量扩大延伸;必须合并或裁撤的部门,也要让它萎缩或关闭,以符合实际的需求。
根部吸收水分,源源不断地供应树干;树干也毫不保留地让枝叶予取予求。这种精神契合中国人“我支持你,你放手去做”的民族性。上司惟有抱持“你办事,我放心”的心态,部属才肯尽心尽力。若是事无大小,都要请示;样样事情,都要设法牵制,部属就会还以“公事公办”的因循苟且、等因奉此的态度,而不求上进。至于上司如何才能放心,不至被信任的部属所欺骗,那是上司的功夫,不在本文讨论的范围。开花结果是枝叶的事,树干向来不与枝叶争绿夺艳。可见干部的第一修养,在“不与员工争功劳”。干部权大位高,当然有机会也有能力抢夺部属的功劳,但是一次、两次下来,部属就不想表现了。因为他觉得反正再努力也没有功劳,何必拼命为上司争光彩?
把成就感让给部属,才能够引起部属强烈的参与感。惟有员工热心参与,干部才能够称心如意地推行组织所欲达成的任务,顺利完成预期的目标。
第四章 树状的组织精神第一节 树状有机系统(2)
树木由根部到树干,从树干到枝叶,都是彼此互依互长地发展,各部分都息息相关。有分工,却不会出现本位主义。树状组织,最要紧的便是从董事会(根部)到各级干部,以至于基层的员工,都纳入组织的互依互赖网。每一成员,都不是组织中乌合的一个个体,而是团体中缺一不可的连系个体。大家都深觉牵一发可能动全身,没有自己的全力配合,整个组织就会蒙受重大的损失,因而时常自我警惕:“不要因为我一个人不努力,害了大家。”树木的自然生态,以欣欣向荣为常则。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