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作者:曾仕强 更新:2021-12-07 15:23
实际的情况是,放眼看去,举国上下都在推、拖、拉,为什么还不敢承认、不肯承认呢?推、拖、拉到合理的地步,一切圆满。但是合理不合理,因各人立场不同,智慧有差异,当然产生不相同的评价。一般人看自己推、拖、拉,总觉得十分合理;看别人推、拖、拉,老认为不合理。孔子希望我们“宽以待人,严以律己”,是不是合乎中国人这种“差别待遇”的需求呢?
太极思想的要旨,在认为“本来就这样”,首先心理上要抱持“不怨天、不尤人”的心态,以“怎么样都好”的心情,用头脑仔细想想,然后“看情势”办事。这种自然流行的方式,不产生什么心理压力,才会自得其乐地“顺势行事”,以求身安心乐。
“论关系、讲交情、看情势”是太极思想在管理上的运用,只要一切做到“合理”的地步,有什么不好!凡怕谈关系、怕讲交情、不看情势的人,恐怕是自己心有不正,或者艺有未精所引起的结果。
只要确实掌握“用推、拖、拉来圆满达成任务”,摒弃“以推、拖、拉来推卸责任,满足自己的私欲”,中国式管理,便没有什么值得非议之处。
中国人的习性像水
人类要求生存,水和空气是不可或缺的东西。一般而言,空气好像到处都有。于是水就成为人类追逐的主要对象。中国人的祖先,绝大多数分布在黄河及其支流的两侧。黄河提供食用水和鱼类食物,成为适宜生存的安身之处,中华文化与黄河的密切关系,使中国人的习性,和“水”十分相像。
首先,黄河河道善于变动。某甲住在河东,忽然黄河改道,变成河西。中国人深知“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原来一切都“不一定”,风水是轮流转动的!
中国人满脑子都是“不一定”,对什么都将信将疑,既不赞成也不反对,看起来反复无常,实际上是随机应变。因为太多的移动、泛滥,使我们深切地体悟到“看着办”的道理。随时随地,看情况办事,不一定呀!
其次,黄河泛滥会酿成水灾。然而“水灾深水利也饶”,有人遭遇灾害,也有人得到好处。几家欢乐几家愁,使我们明白“有得必有失”,“有失也有得”的阴阳互补原理,以至得到的时候,不会太高兴;而失去的时候,也不会太伤心。纵使获得大奖,也不致惊喜失措,表现得像神经病患似的,令人觉得好笑。再大的灾难,也能够节哀顺变,很快就恢复正常,准备卷土重来。
第三,水的特性,避高而趋下,丝毫不费气力。中国人善于借力使力,甚至于打人都舍不得花力气。一切讲求当省就省,能省力便轻松一些。
中国人是世界上最懂得悠闲的民族,像水一样,能不动就不动,能够不费力地向下流,当然会流动。中国人做事,看起来好像不十分认真,实际上是用心而不紧张。用心去做就好了,那么紧张兮兮地做什么?
再说,水避实而击虚。被石头或土地挡住,它就暂时不动,不会猛烈地攻坚。石头有缝,水就有缝便钻,由虚处流过去。土块松动,水也就连带着泥土,一起往下流。遇实即避,有虚便乘,永远不停滞。
中国人一看来势汹汹,大多数会采取暂时躲避的态度,以观后效。对于有实力的集团,自然另眼看待,给予更多的优惠。若是看起来并没有什么,或者经不起试探,马上现出虚弱的体质,那就老实不客气,一切依法办理,甚至还要趁机多要求一些。欺善怕恶和避实击虚,似乎是同样的道理。
第二章 管理的思想形态第一节 太极是一种自然流行的状态(3)
在学习水那种有缝就钻的特性方面,中国人尤其惟妙惟肖。中国人不违法,也不愿意犯法,大家只是研究法律的漏洞,然后极力去钻。法律拿中国人没辙,就是因为中国人专门喜欢做一些法律没有规定的事情,让执法者找不到处置的依据,而大伤脑筋。
水钻土石的缝,人钻法律的漏洞。水把缝冲大,人更能够把缝扩大。中国人常说善门难开,即是此理。还有,水在平地流动,并没有发出什么声音,但是遇到不平的险阻之地,就会发出巨大的声音。这种不平之鸣,到处都可以得到印证。
中国人喜欢和人家比来比去,凡是自己占便宜,得到更多好处的时候,内心十分舒坦平静,大多不会表现出来。惟恐表露出来,引起他人的不平和抗争,影响到自己既得的权益。以至暗自高兴,却始终不动声色。但是比来比去的结果,发现自己有吃亏的地方,心中不平,马上会反映出来,同样是一种不平之鸣。
最为显著的地方,莫过于水的力量不大,至少给人的感觉,不如火那样猛烈,反而有柔软和蔼的样子。可是一旦蓄势待发,那股威力,确实令人畏惧。势越强,所产生的力量则越大。
瀑布由天而下,势不可当,向下冲击的力量,相当巨大而可怕。中国人最知道造势的功能,可以说一抓住机会,便要造势。只要造势成功,到了势大力大的时候,予取予求,似乎是举手之劳,丝毫不费劲。形势比人强,应该是中国人从水的表现所体悟出来的道理。时机固然重要,可惜只能等待而难于创造,往往可遇不可求。情势却能够由自己来创造,只要造得出来,英雄不怕出身低,照样可以大声说话,展示威力。
大禹治水的故事,告诉我们治水的方式,以疏导为主,防堵并不是最有效的方式。中国人因而明白威武不能屈的道理,越防堵越要设法加以突破。和中国人相处,最有效的办法,应该是顺性而为,顺着中国民族性和中国人打交道,自然省力而有效。
水流不断,象征生生不已。中国人对传宗接代,延续生命,大多十分在意。子随父姓,成为父子血脉相连的外在标记,而有子继承父业,则是人生价值的指标。
水似柔却刚,中国人喜欢内刚外柔,内方外圆,心中有原则,而且十分坚定,表现出来的,却是相当随和,好像怎么样都可以。中华民族看似软弱,有时还带点懦弱怕事的味道,但是几经外侮,却能够显现坚强无比的不可征服性。我们敬天、事天、顺天,有时候也会大骂老天爷不长眼睛。
黄河性情暴虐,却也有平静的时候。由于泥沙淤积,水流缓慢,呈现凝重细腻的本色,祥和宽大的气氛。中国人爱好平静的黄河,害怕它暴虐的一面,因此特别重视和平的可贵,一切以和为贵。平时温柔敦厚,能忍则忍,同时择善固执,以和平为不易的理想。只有在忍无可忍的特殊时期,才会雄健刚烈,勇不可敌。
众多支流的黄河,看起来各有不同的特性。但是最后一起流入渤海,形成合于一的局面。分争合流,也是中国人的习性之一。大圈圈之内有小圈,小圈圈之中,还有小圈圈。组织内部,派系之争不断,一旦遭遇外敌,却能够摒弃派系的利益和争论,一致对外,既斗争又联合,一点儿也不矛盾。
中国人彼此骂来骂去,但是每到一个地方,总喜欢打听中国人聚集在哪里,大家又凑在一起。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从黄河的流动和盈缩,可以看出端倪。山性使人塞,山区人的向心力是闭塞的,排外的。水性使人通,明白水性的人,向心力是通达的、开放的。人在曹营,照样可以心在汉,从这一种观点来看中国人,就不致误解为什么中国人没有归属感了。
我们有依附感而缺乏归属感,说起来对世界大同有很大的帮助。如果中国人这么多、疆域这么大、资源这么丰富、历史这么悠久、文化这么高明,加上归属感这么坚实,请问其他的民族,怎么和中国人竞争呢?
中国式管理,讲起来就是水的管理。和美国式管理偏向火的管理颇为不同。我们主张以柔克刚,先礼后兵,继旧开新,生生不息,无一不和水有关。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孕育出中华民族,也形成了中国式管理。水能载舟,也能覆舟,中国式管理是否有效,要看我们如何合理运用。用得合理,自然效果良好。
第二章 管理的思想形态第二节 跳出二分法的陷阱(1)
现代人的思维法则,受到西方的影响,喜欢采用“二分法”。把一件事物加以分析,“分”成两个不同的部分,再从中选择其一,作为答案。看起来清楚、明确,好像是非十分明白,而且简单明了。例如唯心、唯物的争论,便是将本体分析再分析,结果产生“唯心”和“唯物”这两种不同的主张。哲学家如果从二中选一,那么不是唯心论者,便成为唯物论者。西方的管理,沿用这种思维法则,把人“分”成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将管理的气氛划“分”为人治和法治。
中国人的思维法则,本来不应该如此。由于太极的启示,中国人擅长在“一分为二”的分析之后,“把二看成三”,在相对的两端,找出中间的灰色带,也就是二“合”为一地把两个极端的概念统合起来,形成第三个概念。
例如唯心、唯物是两个极端的概念,中国人看出两个之外的第三个概念,叫做“心物合一”,因而统合了唯心和唯物,成为心物合一论。
中国式管理,承袭太极思维法则,把人看成三种。老板是管理者,员工是被管理者,而介乎老板和员工之间的干部,则一方面是管理者,一方面也是被管理者。至于管理的气氛,中国式管理不主张在人治和法治之中选择一种,却十分实际地“寓人治于法治”,说起来实施法治,运作时却有非常浓厚的人治色彩。
实际的情况是,放眼看去,举国上下都在推、拖、拉,为什么还不敢承认、不肯承认呢?推、拖、拉到合理的地步,一切圆满。但是合理不合理,因各人立场不同,智慧有差异,当然产生不相同的评价。一般人看自己推、拖、拉,总觉得十分合理;看别人推、拖、拉,老认为不合理。孔子希望我们“宽以待人,严以律己”,是不是合乎中国人这种“差别待遇”的需求呢?
太极思想的要旨,在认为“本来就这样”,首先心理上要抱持“不怨天、不尤人”的心态,以“怎么样都好”的心情,用头脑仔细想想,然后“看情势”办事。这种自然流行的方式,不产生什么心理压力,才会自得其乐地“顺势行事”,以求身安心乐。
“论关系、讲交情、看情势”是太极思想在管理上的运用,只要一切做到“合理”的地步,有什么不好!凡怕谈关系、怕讲交情、不看情势的人,恐怕是自己心有不正,或者艺有未精所引起的结果。
只要确实掌握“用推、拖、拉来圆满达成任务”,摒弃“以推、拖、拉来推卸责任,满足自己的私欲”,中国式管理,便没有什么值得非议之处。
中国人的习性像水
人类要求生存,水和空气是不可或缺的东西。一般而言,空气好像到处都有。于是水就成为人类追逐的主要对象。中国人的祖先,绝大多数分布在黄河及其支流的两侧。黄河提供食用水和鱼类食物,成为适宜生存的安身之处,中华文化与黄河的密切关系,使中国人的习性,和“水”十分相像。
首先,黄河河道善于变动。某甲住在河东,忽然黄河改道,变成河西。中国人深知“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原来一切都“不一定”,风水是轮流转动的!
中国人满脑子都是“不一定”,对什么都将信将疑,既不赞成也不反对,看起来反复无常,实际上是随机应变。因为太多的移动、泛滥,使我们深切地体悟到“看着办”的道理。随时随地,看情况办事,不一定呀!
其次,黄河泛滥会酿成水灾。然而“水灾深水利也饶”,有人遭遇灾害,也有人得到好处。几家欢乐几家愁,使我们明白“有得必有失”,“有失也有得”的阴阳互补原理,以至得到的时候,不会太高兴;而失去的时候,也不会太伤心。纵使获得大奖,也不致惊喜失措,表现得像神经病患似的,令人觉得好笑。再大的灾难,也能够节哀顺变,很快就恢复正常,准备卷土重来。
第三,水的特性,避高而趋下,丝毫不费气力。中国人善于借力使力,甚至于打人都舍不得花力气。一切讲求当省就省,能省力便轻松一些。
中国人是世界上最懂得悠闲的民族,像水一样,能不动就不动,能够不费力地向下流,当然会流动。中国人做事,看起来好像不十分认真,实际上是用心而不紧张。用心去做就好了,那么紧张兮兮地做什么?
再说,水避实而击虚。被石头或土地挡住,它就暂时不动,不会猛烈地攻坚。石头有缝,水就有缝便钻,由虚处流过去。土块松动,水也就连带着泥土,一起往下流。遇实即避,有虚便乘,永远不停滞。
中国人一看来势汹汹,大多数会采取暂时躲避的态度,以观后效。对于有实力的集团,自然另眼看待,给予更多的优惠。若是看起来并没有什么,或者经不起试探,马上现出虚弱的体质,那就老实不客气,一切依法办理,甚至还要趁机多要求一些。欺善怕恶和避实击虚,似乎是同样的道理。
第二章 管理的思想形态第一节 太极是一种自然流行的状态(3)
在学习水那种有缝就钻的特性方面,中国人尤其惟妙惟肖。中国人不违法,也不愿意犯法,大家只是研究法律的漏洞,然后极力去钻。法律拿中国人没辙,就是因为中国人专门喜欢做一些法律没有规定的事情,让执法者找不到处置的依据,而大伤脑筋。
水钻土石的缝,人钻法律的漏洞。水把缝冲大,人更能够把缝扩大。中国人常说善门难开,即是此理。还有,水在平地流动,并没有发出什么声音,但是遇到不平的险阻之地,就会发出巨大的声音。这种不平之鸣,到处都可以得到印证。
中国人喜欢和人家比来比去,凡是自己占便宜,得到更多好处的时候,内心十分舒坦平静,大多不会表现出来。惟恐表露出来,引起他人的不平和抗争,影响到自己既得的权益。以至暗自高兴,却始终不动声色。但是比来比去的结果,发现自己有吃亏的地方,心中不平,马上会反映出来,同样是一种不平之鸣。
最为显著的地方,莫过于水的力量不大,至少给人的感觉,不如火那样猛烈,反而有柔软和蔼的样子。可是一旦蓄势待发,那股威力,确实令人畏惧。势越强,所产生的力量则越大。
瀑布由天而下,势不可当,向下冲击的力量,相当巨大而可怕。中国人最知道造势的功能,可以说一抓住机会,便要造势。只要造势成功,到了势大力大的时候,予取予求,似乎是举手之劳,丝毫不费劲。形势比人强,应该是中国人从水的表现所体悟出来的道理。时机固然重要,可惜只能等待而难于创造,往往可遇不可求。情势却能够由自己来创造,只要造得出来,英雄不怕出身低,照样可以大声说话,展示威力。
大禹治水的故事,告诉我们治水的方式,以疏导为主,防堵并不是最有效的方式。中国人因而明白威武不能屈的道理,越防堵越要设法加以突破。和中国人相处,最有效的办法,应该是顺性而为,顺着中国民族性和中国人打交道,自然省力而有效。
水流不断,象征生生不已。中国人对传宗接代,延续生命,大多十分在意。子随父姓,成为父子血脉相连的外在标记,而有子继承父业,则是人生价值的指标。
水似柔却刚,中国人喜欢内刚外柔,内方外圆,心中有原则,而且十分坚定,表现出来的,却是相当随和,好像怎么样都可以。中华民族看似软弱,有时还带点懦弱怕事的味道,但是几经外侮,却能够显现坚强无比的不可征服性。我们敬天、事天、顺天,有时候也会大骂老天爷不长眼睛。
黄河性情暴虐,却也有平静的时候。由于泥沙淤积,水流缓慢,呈现凝重细腻的本色,祥和宽大的气氛。中国人爱好平静的黄河,害怕它暴虐的一面,因此特别重视和平的可贵,一切以和为贵。平时温柔敦厚,能忍则忍,同时择善固执,以和平为不易的理想。只有在忍无可忍的特殊时期,才会雄健刚烈,勇不可敌。
众多支流的黄河,看起来各有不同的特性。但是最后一起流入渤海,形成合于一的局面。分争合流,也是中国人的习性之一。大圈圈之内有小圈,小圈圈之中,还有小圈圈。组织内部,派系之争不断,一旦遭遇外敌,却能够摒弃派系的利益和争论,一致对外,既斗争又联合,一点儿也不矛盾。
中国人彼此骂来骂去,但是每到一个地方,总喜欢打听中国人聚集在哪里,大家又凑在一起。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从黄河的流动和盈缩,可以看出端倪。山性使人塞,山区人的向心力是闭塞的,排外的。水性使人通,明白水性的人,向心力是通达的、开放的。人在曹营,照样可以心在汉,从这一种观点来看中国人,就不致误解为什么中国人没有归属感了。
我们有依附感而缺乏归属感,说起来对世界大同有很大的帮助。如果中国人这么多、疆域这么大、资源这么丰富、历史这么悠久、文化这么高明,加上归属感这么坚实,请问其他的民族,怎么和中国人竞争呢?
中国式管理,讲起来就是水的管理。和美国式管理偏向火的管理颇为不同。我们主张以柔克刚,先礼后兵,继旧开新,生生不息,无一不和水有关。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孕育出中华民族,也形成了中国式管理。水能载舟,也能覆舟,中国式管理是否有效,要看我们如何合理运用。用得合理,自然效果良好。
第二章 管理的思想形态第二节 跳出二分法的陷阱(1)
现代人的思维法则,受到西方的影响,喜欢采用“二分法”。把一件事物加以分析,“分”成两个不同的部分,再从中选择其一,作为答案。看起来清楚、明确,好像是非十分明白,而且简单明了。例如唯心、唯物的争论,便是将本体分析再分析,结果产生“唯心”和“唯物”这两种不同的主张。哲学家如果从二中选一,那么不是唯心论者,便成为唯物论者。西方的管理,沿用这种思维法则,把人“分”成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将管理的气氛划“分”为人治和法治。
中国人的思维法则,本来不应该如此。由于太极的启示,中国人擅长在“一分为二”的分析之后,“把二看成三”,在相对的两端,找出中间的灰色带,也就是二“合”为一地把两个极端的概念统合起来,形成第三个概念。
例如唯心、唯物是两个极端的概念,中国人看出两个之外的第三个概念,叫做“心物合一”,因而统合了唯心和唯物,成为心物合一论。
中国式管理,承袭太极思维法则,把人看成三种。老板是管理者,员工是被管理者,而介乎老板和员工之间的干部,则一方面是管理者,一方面也是被管理者。至于管理的气氛,中国式管理不主张在人治和法治之中选择一种,却十分实际地“寓人治于法治”,说起来实施法治,运作时却有非常浓厚的人治色彩。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