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作者:曾仕强 更新:2021-12-07 15:23
《中国式管理》
作者:曾仕强
申明:本书由奇书网(www.Qisuu.Com)自网络收集整理制作,仅供预览交流学习使用,版权归原作者和出版社所有,如果喜欢,请支持订阅购买正版.
序言新版序言
21世纪的中国,不再是内陆国家,而是面对海洋,走向国际的文化大国。如果为了国际化、现代化而丧失了自己的文化,不但得不偿失,而且是人类的巨大损失。与国际接轨,但不能危害我们自己的文化。
管理不只是工具、技术和方法,它也是一种文化。它影响的方面很多,产生的后果也十分深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管理界历经日本式、美国式、欧洲式、苏俄式管理的引进、推广和应用,诱发了大家对于中国式管理的探讨和思索。特别是关心中华文化的人士,更是积极而热心。大家纷纷成立研究中心,分别从不同的方向展开研究。人们最一致的目标,便是找出中国式管理的内涵,以期进行系统化的整理,实在是难得的好现象。
悠久的历史,卓越的成就,毫无疑问地证明我们的管理,优越而有效。我们凭着这样的信心,经过二十多年的研究,提出中国式管理的大要。这几年来,在我国各个地区,通过面对面的讲解和沟通,获得广泛而热烈的回响。公务、商业、军警各界都普遍认为,经过这样的调整,可以使现代化管理更加配合我国的风土人情,以增进效果。对于发扬中华文化,尤其具有正面的作用。
我们的目标,是促使我国的管理水平提升到国际标准,并能够结合我国的优良文化,成为现代化的中国式管理。既不是回到从前,也不是盲目西化,而是继旧开新,从固有的历史文化中,走出一条崭新的光明大道。际此新版发行前夕,谨述数语,一方面向本书的策划、出版社及先进朋友致敬,一方面也对中国式管理的再生,给予最大的祝福。
序言首版序言
到底有没有中国式管理,一直是大家关心的课题。依中国人的观点,有没有其实并不重要,能不能产生功效比较要紧。
促成台湾省经济奇迹的原因固然很多,而中国式管理的贡献,平心而论,也是十分重要的因素。尽管有些人嘴上不承认,心里却有数,说起来也是一种中国式的表现。科学无国界,从管理科学的层面来看,无所谓中国式管理,当然也就没有什么美国式、日本式的区分。大家都一样,在不同的地区,应用相同的管理科学。
哲学就不一样,各地区具有不相同的风土人情,表示各地区的哲学并不相同。管理必须和当地的风土人情结合在一起,才能够增强效果,所以各地区的管理哲学不太一样。从管理哲学的层面来考察,大概谁也不会否定中国式管理的真实存在。
中国式管理原来只不过是中国式管理哲学,并没有发展出一套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管理的管理科学。这本《中国式管理》,当然不能够凭空捏造出中国式的管理科学,却不得不用心探讨中国管理哲学。
以中国管理哲学,来妥善运用现代管理科学,就是我们心目中真正的中国式管理,目的只有一个,在于用得有效。
中国哲学,从来不把自己关在象牙塔里。它不但具有实用性,而且早已将艰深的哲理化为通俗的俚语,流传得相当普遍。笔者自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整理及推广中国式管理,这20多年来,凡是有中国人的地方,愈具管理实务经验的人士,愈是产生热烈的回响,大家纷纷表示一向是这个样子,只是平日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心中缺乏自信,以致敢做而不敢言。有时候还以为是错误的,在言辞中美言自己,反而觉得口是心非,言行不一致,难免自觉羞愧。
21世纪是中国管理哲学与西方管理科学相结合,并获得发扬的时代,两者缺一,都将跛脚难行。学过西方现代管理的人士,若能平心静气地看看中国式管理,必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将现代化管理活用得更加有声有色。不谈西方管理科学,先看看中国式管理,必能对现况的演变以及未来的变化更为一目了然,对于掌握未来,安身立命,有很大助益。研究中国管理哲学,必须对历代先圣先贤抱持崇高的敬意,没有他们的辛勤耕耘,便没有今日丰硕的成果;也要对列祖列宗表示虔诚的谢忱,没有他们的用心传承,就不可能有今日的宝贵经验。
经济振兴,当然是好事情,而预先消灭经济振兴之后的种种弊端,则有待于及早认识中国管理哲学,这是我们用心推出《中国式管理》的真正用意。尚祈各界先进,不吝赐教为幸。
序于兴国管理学院
2001年8月1日
序言前言(1)
一、研究具有华人特性管理学的必要性
一方面追求全球化,一方面重视本土化,似乎是一种矛盾,却显然成为不可抵挡的趋势。西方的科技,已经将全世界统一起来。知名的世界品牌,行销全球。全世界在政治以外的各个领域,正如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Arnold Toynbee,1889-1975)生前所预言的,都按照西方的意图,越来越相像,出现了全球一致的生活形态。
汤因比指出:将来统一世界的,大概不是西欧国家,也不是西欧化的国家,而是中国。因为在政治方面,两千多年来,除了极为短暂的时期外,中国政府一直维持整体的统一局面。事实上自公元前221年迄今,中国始终是影响半个世界的中心。他认为尽管西方在全球化具有重大而明显的成就,但是中国仍然将在政治上统一世界,并且带来共同的和平。
自古以来,中国式管理便以安人为最终目的。历史可以证明,如果别人不首先侵犯中国,中国从来不先发制人。近代以来所发生的鸦片战争、中日战争、朝鲜战争,没有一次例外。中国人的战争概念,是以战止战,目的在于带来和平。中国人所认定的政治成就,也就是和平共处。
怎么能够安人呢?加拿大人住在美国的北边,十分担心遭到美国文化的兼并。回教的原教旨主义,一直努力反击来自西方的影响。世界各地,纷纷重视本土化。这种种现象,都是不安的表现。亚洲金融风暴,美国再三以超级强国的强势干涉,阻碍亚洲经济的亚洲化(Asianization)的发展和整合,已经使许多亚洲人对美国由直觉的怀疑,转变为相当强烈的反感。长期的历史,说明西方管理,在政治统一方面,由于缺乏安人的理念,较难维持长期统一的状态。
中国人知道,安人来自更宽容的包容性。历史上的皇帝,除了绝对禁止造反和不缴纳粮食之外,对于宗教、语言、风俗、习惯,都采取十分宽容的态度。也就是说,要充分尊重本土化,使不同的族群,在中国境内得以相安无事,和平共处。在大一统的局面内,允许不同的本土或本族差异,形成“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并且进一步求同存异,不严苛地要求大家共同一致,非要做到同一标准不可。
从管理的角度来观察,早期的美国式管理要求“不变”,一切依照规定,不能够自行变更。权变理论出现以后,又要求“变”,一切求新求变,好像不变就会落伍,会被淘汰。这种“变就要变得彻底”而“不变就应该坚持不变”的两极化作风,缺乏包容性,因而不能达到安人的目的。
特别是在政治方面,尽管世界各地在看得见的生活形态上逐渐趋于一致,但是在看不见的意识形态上仍然保持各自的文化特色。魁北克的街道,禁用英文标志。新加坡教人民讲了20多年英语,现在又开始推行华语。当贸易、旅游、电影、电视越普及时,各地区就越是更加执著于传统的语言、宗教、文学和艺术。越大同越重视小异,必须具有更宽广的包容性,才能满足这种矛盾的需求。
中国式管理,应用易经的道理,充分掌握“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的自然规律,来合理因应“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人事现象,对于世界大同的远景最为合适。如果从这个观点来评估“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应该相当有根据,而且也十分符合人类的福祉。
在儒家思想的主导下,中国式管理主张从个人的修身做起。每一个人都要先把自己管好,成为组织中有用的一分子,然后才有资格来从事管理。个人修治好后,下一步是家庭。必须将自己所属的家庭安顿好,才能够进一步治理国家。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家庭都管不好,哪里有资格、有能力去治理国家大事?官员的家庭出问题,常常连累到官员本身,甚至要辞职。这就是先齐家后治国道理的体现。
中国人把事业当做修身、齐家、治国的实际演练。在中国人心目当中,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成就,完全看他在政府中所担任的职位而定。学而优则仕,努力求取学问,目的在于获得一份具有相当权力的职位。中国人认为政治是社会、经济、法律甚至宗教的基础,政治权力足以解决各种问题。这种观念一直到今天,并没有太大的改变。经管事业的人,一旦稍有成就,便希望能够打进政治圈,好像惟有如此,才够神气,也证明自己真正有实力。“成家立业”的意思是结婚成家的人应该建立事业,而建立事业的首要目的则是养家。一个人在结婚之前,尚在修身阶段,难免知识不足、性情不定、行动不稳,最要紧的是找一位好老板,跟着他学习。
作者:曾仕强
申明:本书由奇书网(www.Qisuu.Com)自网络收集整理制作,仅供预览交流学习使用,版权归原作者和出版社所有,如果喜欢,请支持订阅购买正版.
序言新版序言
21世纪的中国,不再是内陆国家,而是面对海洋,走向国际的文化大国。如果为了国际化、现代化而丧失了自己的文化,不但得不偿失,而且是人类的巨大损失。与国际接轨,但不能危害我们自己的文化。
管理不只是工具、技术和方法,它也是一种文化。它影响的方面很多,产生的后果也十分深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管理界历经日本式、美国式、欧洲式、苏俄式管理的引进、推广和应用,诱发了大家对于中国式管理的探讨和思索。特别是关心中华文化的人士,更是积极而热心。大家纷纷成立研究中心,分别从不同的方向展开研究。人们最一致的目标,便是找出中国式管理的内涵,以期进行系统化的整理,实在是难得的好现象。
悠久的历史,卓越的成就,毫无疑问地证明我们的管理,优越而有效。我们凭着这样的信心,经过二十多年的研究,提出中国式管理的大要。这几年来,在我国各个地区,通过面对面的讲解和沟通,获得广泛而热烈的回响。公务、商业、军警各界都普遍认为,经过这样的调整,可以使现代化管理更加配合我国的风土人情,以增进效果。对于发扬中华文化,尤其具有正面的作用。
我们的目标,是促使我国的管理水平提升到国际标准,并能够结合我国的优良文化,成为现代化的中国式管理。既不是回到从前,也不是盲目西化,而是继旧开新,从固有的历史文化中,走出一条崭新的光明大道。际此新版发行前夕,谨述数语,一方面向本书的策划、出版社及先进朋友致敬,一方面也对中国式管理的再生,给予最大的祝福。
序言首版序言
到底有没有中国式管理,一直是大家关心的课题。依中国人的观点,有没有其实并不重要,能不能产生功效比较要紧。
促成台湾省经济奇迹的原因固然很多,而中国式管理的贡献,平心而论,也是十分重要的因素。尽管有些人嘴上不承认,心里却有数,说起来也是一种中国式的表现。科学无国界,从管理科学的层面来看,无所谓中国式管理,当然也就没有什么美国式、日本式的区分。大家都一样,在不同的地区,应用相同的管理科学。
哲学就不一样,各地区具有不相同的风土人情,表示各地区的哲学并不相同。管理必须和当地的风土人情结合在一起,才能够增强效果,所以各地区的管理哲学不太一样。从管理哲学的层面来考察,大概谁也不会否定中国式管理的真实存在。
中国式管理原来只不过是中国式管理哲学,并没有发展出一套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管理的管理科学。这本《中国式管理》,当然不能够凭空捏造出中国式的管理科学,却不得不用心探讨中国管理哲学。
以中国管理哲学,来妥善运用现代管理科学,就是我们心目中真正的中国式管理,目的只有一个,在于用得有效。
中国哲学,从来不把自己关在象牙塔里。它不但具有实用性,而且早已将艰深的哲理化为通俗的俚语,流传得相当普遍。笔者自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整理及推广中国式管理,这20多年来,凡是有中国人的地方,愈具管理实务经验的人士,愈是产生热烈的回响,大家纷纷表示一向是这个样子,只是平日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心中缺乏自信,以致敢做而不敢言。有时候还以为是错误的,在言辞中美言自己,反而觉得口是心非,言行不一致,难免自觉羞愧。
21世纪是中国管理哲学与西方管理科学相结合,并获得发扬的时代,两者缺一,都将跛脚难行。学过西方现代管理的人士,若能平心静气地看看中国式管理,必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将现代化管理活用得更加有声有色。不谈西方管理科学,先看看中国式管理,必能对现况的演变以及未来的变化更为一目了然,对于掌握未来,安身立命,有很大助益。研究中国管理哲学,必须对历代先圣先贤抱持崇高的敬意,没有他们的辛勤耕耘,便没有今日丰硕的成果;也要对列祖列宗表示虔诚的谢忱,没有他们的用心传承,就不可能有今日的宝贵经验。
经济振兴,当然是好事情,而预先消灭经济振兴之后的种种弊端,则有待于及早认识中国管理哲学,这是我们用心推出《中国式管理》的真正用意。尚祈各界先进,不吝赐教为幸。
序于兴国管理学院
2001年8月1日
序言前言(1)
一、研究具有华人特性管理学的必要性
一方面追求全球化,一方面重视本土化,似乎是一种矛盾,却显然成为不可抵挡的趋势。西方的科技,已经将全世界统一起来。知名的世界品牌,行销全球。全世界在政治以外的各个领域,正如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Arnold Toynbee,1889-1975)生前所预言的,都按照西方的意图,越来越相像,出现了全球一致的生活形态。
汤因比指出:将来统一世界的,大概不是西欧国家,也不是西欧化的国家,而是中国。因为在政治方面,两千多年来,除了极为短暂的时期外,中国政府一直维持整体的统一局面。事实上自公元前221年迄今,中国始终是影响半个世界的中心。他认为尽管西方在全球化具有重大而明显的成就,但是中国仍然将在政治上统一世界,并且带来共同的和平。
自古以来,中国式管理便以安人为最终目的。历史可以证明,如果别人不首先侵犯中国,中国从来不先发制人。近代以来所发生的鸦片战争、中日战争、朝鲜战争,没有一次例外。中国人的战争概念,是以战止战,目的在于带来和平。中国人所认定的政治成就,也就是和平共处。
怎么能够安人呢?加拿大人住在美国的北边,十分担心遭到美国文化的兼并。回教的原教旨主义,一直努力反击来自西方的影响。世界各地,纷纷重视本土化。这种种现象,都是不安的表现。亚洲金融风暴,美国再三以超级强国的强势干涉,阻碍亚洲经济的亚洲化(Asianization)的发展和整合,已经使许多亚洲人对美国由直觉的怀疑,转变为相当强烈的反感。长期的历史,说明西方管理,在政治统一方面,由于缺乏安人的理念,较难维持长期统一的状态。
中国人知道,安人来自更宽容的包容性。历史上的皇帝,除了绝对禁止造反和不缴纳粮食之外,对于宗教、语言、风俗、习惯,都采取十分宽容的态度。也就是说,要充分尊重本土化,使不同的族群,在中国境内得以相安无事,和平共处。在大一统的局面内,允许不同的本土或本族差异,形成“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并且进一步求同存异,不严苛地要求大家共同一致,非要做到同一标准不可。
从管理的角度来观察,早期的美国式管理要求“不变”,一切依照规定,不能够自行变更。权变理论出现以后,又要求“变”,一切求新求变,好像不变就会落伍,会被淘汰。这种“变就要变得彻底”而“不变就应该坚持不变”的两极化作风,缺乏包容性,因而不能达到安人的目的。
特别是在政治方面,尽管世界各地在看得见的生活形态上逐渐趋于一致,但是在看不见的意识形态上仍然保持各自的文化特色。魁北克的街道,禁用英文标志。新加坡教人民讲了20多年英语,现在又开始推行华语。当贸易、旅游、电影、电视越普及时,各地区就越是更加执著于传统的语言、宗教、文学和艺术。越大同越重视小异,必须具有更宽广的包容性,才能满足这种矛盾的需求。
中国式管理,应用易经的道理,充分掌握“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的自然规律,来合理因应“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人事现象,对于世界大同的远景最为合适。如果从这个观点来评估“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应该相当有根据,而且也十分符合人类的福祉。
在儒家思想的主导下,中国式管理主张从个人的修身做起。每一个人都要先把自己管好,成为组织中有用的一分子,然后才有资格来从事管理。个人修治好后,下一步是家庭。必须将自己所属的家庭安顿好,才能够进一步治理国家。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家庭都管不好,哪里有资格、有能力去治理国家大事?官员的家庭出问题,常常连累到官员本身,甚至要辞职。这就是先齐家后治国道理的体现。
中国人把事业当做修身、齐家、治国的实际演练。在中国人心目当中,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成就,完全看他在政府中所担任的职位而定。学而优则仕,努力求取学问,目的在于获得一份具有相当权力的职位。中国人认为政治是社会、经济、法律甚至宗教的基础,政治权力足以解决各种问题。这种观念一直到今天,并没有太大的改变。经管事业的人,一旦稍有成就,便希望能够打进政治圈,好像惟有如此,才够神气,也证明自己真正有实力。“成家立业”的意思是结婚成家的人应该建立事业,而建立事业的首要目的则是养家。一个人在结婚之前,尚在修身阶段,难免知识不足、性情不定、行动不稳,最要紧的是找一位好老板,跟着他学习。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