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作者:王金年 更新:2021-12-07 14:38
这时,他的队伍已达700多人。可谓兵虽不多,但个个能打。王达礼给自己的队伍定了个死规矩,想入保安团的必须有枪,有枪的编,无枪的遣。就这一点而言,他最瞧不起关庆民那帮共产党,只要想参军,拎把大刀片都行,这样的乌合之众能打鬼子吗?那岂不成了大刀会了。
沈鸿烈刚刚落脚,国民党苏鲁战区总司令于学忠也奉命率部队陆续入鲁。当时,沂蒙山区的老百姓对东北军的印象不是很好,觉着是他们丢了东北三省。放着老家的鬼子不打,跑到山东来争食吃。
我爷爷见过于学忠,对他印象不错,认为他说话和气,没有官架子,治军也严。我爷爷敬佩他的是,他始终喂着张学良的马,而且从不骑。他说是要等少帅回来时再骑。说这话时,眼里溢满了泪水。我爷爷说:“路遥知马力,板荡识忠臣。”就这一小件事,说明于学忠这人的忠诚与厚道。
......
说起我爷爷与于总司令的相识,那就可有故事了。用中国的那句“不打不相识”的老话来形容,最恰当不过。
原来,于部的直属警卫营就驻在一个叫北小湾的村子里,一河之隔的南小湾就是我爷爷他们的地盘。有一天,警卫营的一位姓吴的班长喝多了,把在河边洗衣服的南小湾的一个叫三花的大闺女给强奸了。三花是村里最漂亮的姑娘。此事一出,影响非同小可。驻北小湾的兄弟们火上了头:他娘的,“鸡巴采花,脑袋搬家”,这是咱们的老规矩。不行,非把那家伙“施山规”不可(挺厉害,先割蛋,一个时辰后再活埋)。
接着,在一个小头目的率领下,一伙兄弟们冲进了北小湾。还好,人家到底是正规军,居然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只是不愿将那位吴班长交出来。连长说,我们定将军法从事:枪毙!
这帮弟兄怎么也不相信那位连长的话,一伙人硬是不走。吃饱了喝足了,还一泡屎拉到了人家的堂屋里(土匪就是土匪)。
那连长一见这样,知道是碰上了难缠的。立马快报军部。于学忠听说了,一边派人向我爷爷报告,一边策马亲赴北小湾村。那帮弟兄们一见于总司令到了,气焰才稍稍收敛。
于学忠说,请山上的弟兄们相信我,我于学忠历来治军严谨,我定会军法从事。那小头目还是有些不相信,嘴里叽叽咕咕的。于学忠啪的一下掏出了自己的佩枪:“如果诸位弟兄不相信的话,你们毙了我……”
就在这时,我爷爷策驴赶到了,老人家一看这架势,照头给了那小头目几鞋底(跟王达礼学的):“简直是胡闹!”
那个小头目和他的一帮弟兄一个个吓得脸色铁青,话都说不清了。
我爷爷则向于学忠致歉,而于学忠则连连说对不起。接着下令:“立刻枪毙!”
“于司令呀,可别这样,可别这样……”三花的老母亲急三火四地闯了进来,“唉唉,年轻人血性高,这事难免呀,要不这样吧,让这孩子戴罪立功去杀小鬼子,若是战死也不算白死,也算是为三花的爹报仇了。”三花的老父亲赶集的时候,因在街上拐角撒了泡尿,被小鬼子给捅了一刺刀,抬回来没几天就死了。
看样子,于学忠有点为难,就转而征询我爷爷的意见,我爷爷说:“行,这事就这么办。死囚戴罪立功,自古有之……”
那位吴班长恍恍惚惚如在梦中,醒来后,急忙向三花的老母亲叩了个头:“大娘,你就是我的再生父母。”接着又给于学忠叩了一个:“于总司令,我丢了咱东北军的人,我不是玩意儿,我一定战死沙场,以洗罪名。”
......
说来有趣,这吴班长的话只兑现了一半:在一次战斗中,他只身一人捅死了三个小鬼子,还得了一幅日军的军用地图!但遗憾的是,他没有战死,不但没死,连块皮也没碰破。
“我的妈呀,这可咋整……”打完仗,这位吴班长急得团团转,最后只好让人把自己绑了来见于总司令。
这一来大伙为难了。我爷爷说,这只能说吴班长这人福大命大,他已从死人堆里滚过一回了,我看就免死吧。可于学忠不同意,这位总司令说,功是功,过是过。还得枪毙。
三花的娘更是着急,怎么着也不想让枪毙。她急得屋里屋外地乱跑,最后,她忽然想出个新主意,她一把拉住于学忠说:要不这样吧,于总司令,我去问问俺三花,她愿不愿意嫁给吴班长,若是愿嫁,这事就算完了,若不愿嫁,你再枪毙也不迟。
于总司令能统率千军万马,但对这事却没了主意。只好问我爷爷:“汉魁兄,这事能这么办吗?”
我爷爷说:“怎么不能?只要闺女愿意……”
结果当然是大喜。那三花早就听说了吴班长奋勇杀鬼子的故事,已从心底里爱上了这位大英雄。她满含羞涩地向着自己的母亲点点头……
于是,一场美好姻缘从此结成。婚礼就在于总司令的司令部办的。于总司令和我爷爷成了这对新人的证婚人,自此,东北军同我爷爷的队伍和当地老百姓的关系得到了良好发展。
吴班长与三花婚后过得非常幸福,第二年就生了个大胖小子。名字是让于学忠起的。吴班长后升至排长,在1944年3月的一次战斗中光荣负伤,后退伍到了南小湾村,因而没有参加内战,也因而躲过了解放后的历次运动。他们夫妻俩生活得一直清贫、平静而又幸福,生有三子三女,三代同堂。夫妻白头偕老,俩人于1984年同年同月去世,前后相差不到半个月。
第三部分
第28章
八路军将来能成事
我爷爷说,在当年五花八门的抗日武装中,他最佩服的就是八路军。八路军那叫真正的人穷志不穷。当时的于学忠,以及后来接替他的李仙洲(国民党二十八集团军,于1943年3月由皖北入鲁对日寇作战)都由重庆国民政府直接拨饷,王达礼的国民党地方部队则由国民山东政府直接拨饷。我爷爷的民众护家军是老鹰崮的草头王,自然不愁吃喝。
苦就苦了关庆民的八路军,国民政府不承认他们,一分钱不给,一颗子弹不发,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全靠自己想办法。(据刚刚解密的资料表明,重庆国民政府于1940年10月正式拒发八路军的一切供给)而八路军还就是能“忽悠”——走到哪儿都是发动群众。老百姓还就信这“忽悠”,都跟着他们干。男青年参军的一个接一个。没参军的也组织了青抗会。妇女则组成识字班,白天纳军鞋,做军粮,晚上围在一起识字学文化(识字班由此得名,这是山东解放区的一个奇特的现象,这一名称一直叫到知青下乡的时候)。短短的时间里,柿子崮的周围就连成了一片,成了可靠的根据地。
关庆民同王达礼的队伍水火不容,两支队伍常常闹磨擦(这一点,我后边还会提及)。但我爷爷同他们关系处得都不错。有时,他们两家闹磨擦,还要请我爷爷出面调停。
有一次,县里召开各抗日武装大会,王达礼公开向关庆民挑衅:“关老弟,你们既是八路军就应开到山西去,归第三战区阎司令长官指挥。你呆在咱沂蒙这地界儿上瞎捣鼓啥?”
关庆民不动声色地说:“不错,按战区划分算,我八路军是划归第三战区。但王县长您也别忘了,蒋委员长多次明示:如果战端一开,则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有蒋委员长这句话在,我八路军为什么就不能在沂蒙打鬼子呢?”
王达礼气得浑身发抖。下意识地去摸鞋底:“你……你这是胡搅蛮……缠!哼哼,共产党……就会耍嘴皮子。”
事后,王达礼曾恶狠狠地说,悔不该在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留下了关庆民的脑袋,以至后患无穷。
......
我爷爷最佩服八路军的有两点:
第一点是官兵一致,当官的从不欺负当兵的。当时八路军的军饷是,当官的每月两块钱,当兵的每月两块钱。当时的一块钱买不了一只鸡。有一次,他们因为防务上的事请我爷爷到柿子崮去商谈。他们想请我爷爷吃顿饭。可整个部队的人硬是凑不齐买只鸡的钱。那个时候,共产党的上级已经为关庆民的这支部队派来了一个政委,这人是江西人,老红军出身,是1938年10月由黎玉、张经武同志率领由延安来到山东工作的。他讲一口南方话,好把“马夫”叫做“马虎”,“吃饭”叫成“气饭”。他特爱吃辣椒,就是吃西瓜也要就辣椒。所以,战士们称他“辣政委”。
这时,房东大娘知道了,二话没说,就杀了一只鸡送来了。辣政委当时就拿出笔来写了个欠条:今欠房东大娘一只鸡钱,下月发饷一定还上……这事让我爷爷十分感动。等他回到老鹰崮后,专为独立团送来了20只鸡和3只黑山羊。
我爷爷佩服八路军第二点就是,他们在自己的解放区实行减租减息。减得不多,就三成!这三成可使大户们不必伤筋动骨,而广大的老百姓也得到了较大的实惠。大伙跟共产党一块儿抗日的决心就更大了。有一年夏收,鬼子要来抢粮,有一个大户的20亩麦子还没有收割,关庆民他们听说了,立即派出一个连的兵力去阻击前来抢粮的鬼子。又派出两个连的战士帮忙突击割麦。结果20亩麦子一天割完。负责打掩护的也胜利完成了任务。只是牺牲了两名战士,另有9人负伤。
沈鸿烈刚刚落脚,国民党苏鲁战区总司令于学忠也奉命率部队陆续入鲁。当时,沂蒙山区的老百姓对东北军的印象不是很好,觉着是他们丢了东北三省。放着老家的鬼子不打,跑到山东来争食吃。
我爷爷见过于学忠,对他印象不错,认为他说话和气,没有官架子,治军也严。我爷爷敬佩他的是,他始终喂着张学良的马,而且从不骑。他说是要等少帅回来时再骑。说这话时,眼里溢满了泪水。我爷爷说:“路遥知马力,板荡识忠臣。”就这一小件事,说明于学忠这人的忠诚与厚道。
......
说起我爷爷与于总司令的相识,那就可有故事了。用中国的那句“不打不相识”的老话来形容,最恰当不过。
原来,于部的直属警卫营就驻在一个叫北小湾的村子里,一河之隔的南小湾就是我爷爷他们的地盘。有一天,警卫营的一位姓吴的班长喝多了,把在河边洗衣服的南小湾的一个叫三花的大闺女给强奸了。三花是村里最漂亮的姑娘。此事一出,影响非同小可。驻北小湾的兄弟们火上了头:他娘的,“鸡巴采花,脑袋搬家”,这是咱们的老规矩。不行,非把那家伙“施山规”不可(挺厉害,先割蛋,一个时辰后再活埋)。
接着,在一个小头目的率领下,一伙兄弟们冲进了北小湾。还好,人家到底是正规军,居然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只是不愿将那位吴班长交出来。连长说,我们定将军法从事:枪毙!
这帮弟兄怎么也不相信那位连长的话,一伙人硬是不走。吃饱了喝足了,还一泡屎拉到了人家的堂屋里(土匪就是土匪)。
那连长一见这样,知道是碰上了难缠的。立马快报军部。于学忠听说了,一边派人向我爷爷报告,一边策马亲赴北小湾村。那帮弟兄们一见于总司令到了,气焰才稍稍收敛。
于学忠说,请山上的弟兄们相信我,我于学忠历来治军严谨,我定会军法从事。那小头目还是有些不相信,嘴里叽叽咕咕的。于学忠啪的一下掏出了自己的佩枪:“如果诸位弟兄不相信的话,你们毙了我……”
就在这时,我爷爷策驴赶到了,老人家一看这架势,照头给了那小头目几鞋底(跟王达礼学的):“简直是胡闹!”
那个小头目和他的一帮弟兄一个个吓得脸色铁青,话都说不清了。
我爷爷则向于学忠致歉,而于学忠则连连说对不起。接着下令:“立刻枪毙!”
“于司令呀,可别这样,可别这样……”三花的老母亲急三火四地闯了进来,“唉唉,年轻人血性高,这事难免呀,要不这样吧,让这孩子戴罪立功去杀小鬼子,若是战死也不算白死,也算是为三花的爹报仇了。”三花的老父亲赶集的时候,因在街上拐角撒了泡尿,被小鬼子给捅了一刺刀,抬回来没几天就死了。
看样子,于学忠有点为难,就转而征询我爷爷的意见,我爷爷说:“行,这事就这么办。死囚戴罪立功,自古有之……”
那位吴班长恍恍惚惚如在梦中,醒来后,急忙向三花的老母亲叩了个头:“大娘,你就是我的再生父母。”接着又给于学忠叩了一个:“于总司令,我丢了咱东北军的人,我不是玩意儿,我一定战死沙场,以洗罪名。”
......
说来有趣,这吴班长的话只兑现了一半:在一次战斗中,他只身一人捅死了三个小鬼子,还得了一幅日军的军用地图!但遗憾的是,他没有战死,不但没死,连块皮也没碰破。
“我的妈呀,这可咋整……”打完仗,这位吴班长急得团团转,最后只好让人把自己绑了来见于总司令。
这一来大伙为难了。我爷爷说,这只能说吴班长这人福大命大,他已从死人堆里滚过一回了,我看就免死吧。可于学忠不同意,这位总司令说,功是功,过是过。还得枪毙。
三花的娘更是着急,怎么着也不想让枪毙。她急得屋里屋外地乱跑,最后,她忽然想出个新主意,她一把拉住于学忠说:要不这样吧,于总司令,我去问问俺三花,她愿不愿意嫁给吴班长,若是愿嫁,这事就算完了,若不愿嫁,你再枪毙也不迟。
于总司令能统率千军万马,但对这事却没了主意。只好问我爷爷:“汉魁兄,这事能这么办吗?”
我爷爷说:“怎么不能?只要闺女愿意……”
结果当然是大喜。那三花早就听说了吴班长奋勇杀鬼子的故事,已从心底里爱上了这位大英雄。她满含羞涩地向着自己的母亲点点头……
于是,一场美好姻缘从此结成。婚礼就在于总司令的司令部办的。于总司令和我爷爷成了这对新人的证婚人,自此,东北军同我爷爷的队伍和当地老百姓的关系得到了良好发展。
吴班长与三花婚后过得非常幸福,第二年就生了个大胖小子。名字是让于学忠起的。吴班长后升至排长,在1944年3月的一次战斗中光荣负伤,后退伍到了南小湾村,因而没有参加内战,也因而躲过了解放后的历次运动。他们夫妻俩生活得一直清贫、平静而又幸福,生有三子三女,三代同堂。夫妻白头偕老,俩人于1984年同年同月去世,前后相差不到半个月。
第三部分
第28章
八路军将来能成事
我爷爷说,在当年五花八门的抗日武装中,他最佩服的就是八路军。八路军那叫真正的人穷志不穷。当时的于学忠,以及后来接替他的李仙洲(国民党二十八集团军,于1943年3月由皖北入鲁对日寇作战)都由重庆国民政府直接拨饷,王达礼的国民党地方部队则由国民山东政府直接拨饷。我爷爷的民众护家军是老鹰崮的草头王,自然不愁吃喝。
苦就苦了关庆民的八路军,国民政府不承认他们,一分钱不给,一颗子弹不发,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全靠自己想办法。(据刚刚解密的资料表明,重庆国民政府于1940年10月正式拒发八路军的一切供给)而八路军还就是能“忽悠”——走到哪儿都是发动群众。老百姓还就信这“忽悠”,都跟着他们干。男青年参军的一个接一个。没参军的也组织了青抗会。妇女则组成识字班,白天纳军鞋,做军粮,晚上围在一起识字学文化(识字班由此得名,这是山东解放区的一个奇特的现象,这一名称一直叫到知青下乡的时候)。短短的时间里,柿子崮的周围就连成了一片,成了可靠的根据地。
关庆民同王达礼的队伍水火不容,两支队伍常常闹磨擦(这一点,我后边还会提及)。但我爷爷同他们关系处得都不错。有时,他们两家闹磨擦,还要请我爷爷出面调停。
有一次,县里召开各抗日武装大会,王达礼公开向关庆民挑衅:“关老弟,你们既是八路军就应开到山西去,归第三战区阎司令长官指挥。你呆在咱沂蒙这地界儿上瞎捣鼓啥?”
关庆民不动声色地说:“不错,按战区划分算,我八路军是划归第三战区。但王县长您也别忘了,蒋委员长多次明示:如果战端一开,则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有蒋委员长这句话在,我八路军为什么就不能在沂蒙打鬼子呢?”
王达礼气得浑身发抖。下意识地去摸鞋底:“你……你这是胡搅蛮……缠!哼哼,共产党……就会耍嘴皮子。”
事后,王达礼曾恶狠狠地说,悔不该在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留下了关庆民的脑袋,以至后患无穷。
......
我爷爷最佩服八路军的有两点:
第一点是官兵一致,当官的从不欺负当兵的。当时八路军的军饷是,当官的每月两块钱,当兵的每月两块钱。当时的一块钱买不了一只鸡。有一次,他们因为防务上的事请我爷爷到柿子崮去商谈。他们想请我爷爷吃顿饭。可整个部队的人硬是凑不齐买只鸡的钱。那个时候,共产党的上级已经为关庆民的这支部队派来了一个政委,这人是江西人,老红军出身,是1938年10月由黎玉、张经武同志率领由延安来到山东工作的。他讲一口南方话,好把“马夫”叫做“马虎”,“吃饭”叫成“气饭”。他特爱吃辣椒,就是吃西瓜也要就辣椒。所以,战士们称他“辣政委”。
这时,房东大娘知道了,二话没说,就杀了一只鸡送来了。辣政委当时就拿出笔来写了个欠条:今欠房东大娘一只鸡钱,下月发饷一定还上……这事让我爷爷十分感动。等他回到老鹰崮后,专为独立团送来了20只鸡和3只黑山羊。
我爷爷佩服八路军第二点就是,他们在自己的解放区实行减租减息。减得不多,就三成!这三成可使大户们不必伤筋动骨,而广大的老百姓也得到了较大的实惠。大伙跟共产党一块儿抗日的决心就更大了。有一年夏收,鬼子要来抢粮,有一个大户的20亩麦子还没有收割,关庆民他们听说了,立即派出一个连的兵力去阻击前来抢粮的鬼子。又派出两个连的战士帮忙突击割麦。结果20亩麦子一天割完。负责打掩护的也胜利完成了任务。只是牺牲了两名战士,另有9人负伤。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